山东人口和东北差不多。
东北有的问题,山东一样不缺。
如果不能深化改革,山东变成第二个东北,就指日可待。
要知道,东北人的基因,也大多来自山东。
------------------------------------------------------
蛮族勇士:山东经济新动能探讨
2019/11/6
山东是我国最早喊出经济发展“新动能”这个词的大省,从2016年开始,山东就号称自己开启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发展新路径。当然了,我找遍了山东官方的所有报告,对新动能这个词始终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总结起来,对于这个新动能的大概定义是:与科技发展扯得上边的,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行业,在一些统计报告里,连网店的销售业绩都算是新动能;又或者与环保政策扯得上边的,比如煤改气工程,这些也算是新动能。
在分析这个定义混乱的新动能对山东经济起到的作用之前,我们必须简要回顾一下山东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之初,山东是整个北方地区的能源基地,代表性的产业是胜利油田。1990年的时候,山东的原油产量3350万吨,占当年度全国产量的比值高达22%。各位,原油乃是工业之宝,8成左右被炼化为燃油,剩下的两成,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被炼化为各种化工产品。山东在胜利油田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出全系列的化工产业,包括化学制药、塑胶等,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纺织、家电等产业。这就是山东产业经济的发展脉络:在曾经高度发达的石油冶炼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整个产业链。 后期虽然胜利油田逐渐开采完毕,不过山东的石化行业依靠大量进口原油,依然维持着自己相对强势的地位。这一条脉络,也就是山东经济的旧动能。
要知道石化产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产业,也基本上是国字号单位。体现在就业数据上,就是山东的国字号单位的就业人数,始终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占比。2017年山东国有+集体单位的就业人数为426万,也不比当年度山东私营企业491万的就业人数少多少,两者是相同的数量级。当然,在收入上,当年度山东国有单位人员的年均收入8.4万,秒杀了私营企业人均5.5万的收入。基于这样的情况,山东的民营企业发展一直很弱,没有存在感,一方面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另一方面也没有很高的收入,山东经济当然也因此呈现出典型的“官本位”特征。各位,要理解山东经济,就必须深刻的理解我这里所讲述的这一条产业发展主线。这里顺带给出一组对比数据:2017年全国国有+集体单位的总就业人数6470万,而私营企业的总就业人数高达13327万,较国字号单位的就业人数高出足足一倍。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说一定要给山东经济找一个定义清晰的新动能,那么,摆在眼前的路,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才算是针对山东经济的对症下药。虽然理直气壮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算是一种政治正确,不过这里的国有企业,仅仅只是对国计民生有关键影响的极少数行业。国企的通病始终就是缺乏效率,在现在竞争日益酷烈的残量市场,国企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必须依靠灵活高效的民企,去维护和占领市场。所以,对山东官方来说,最有效的经济新动能政策,就是看到新的民企落地,就去呵护;有什么企业适合改制为民企,就立刻动手改。甚至可以制定工作目标:5年内将民企的就业人数提升到国字号单位的一倍,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
目前来说,由于这个新动能的定义过于混乱,对山东经济而言,几乎就没有推动作用。我下面给出的是山东省统计局官网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幅数据。我强调一下,我没有自己使用原始数据来计算增幅,而是直接使用了官方给出的增幅。这里我先提醒一下各位:数据不好看。
1、山东前三季度GDP增幅5.4%,显著低于全国6.2%的增幅。
2、山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9.6%。
3、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为-16.5%。
4、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6.7%,显著低于全国8.2%的增幅。
5、山东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7.1%,低于全国城镇居民7.9%的增幅。
将这些数据合在一起来看,山东经济不具备较强的增长性,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而要让山东经济火起来,让这个传承了千年儒家文化的省份,实现真正的经济腾飞,唯有对症下药,赋予山东经济以真正的新动能。对此,我的建议非常明确:摆在山东面前的唯一一条路,就是扶持民营经济。什么时候,山东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显著超过国有单位了,什么时候,山东经济就能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