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80阅读
  • 46回复

[户政]想请教一个那儿人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aa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20-03-13
朱镕基是朱元璋后裔,而朱元璋“先世家沛”,所以朱镕基可以填沛县?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20-03-13
回 aaa 的帖子
aaa:朱镕基是朱元璋后裔,而朱元璋“先世家沛”,所以朱镕基可以填沛县? (2020-03-13 11:30) 

按照以祖父居住地、去世时户口所在地和常住户口地来确定籍贯的原则,是不可以填写沛县的。
同理,认为孔子籍贯是河南夏邑;戚继光籍贯是安徽定远的说法都是不对的。但说“祖籍”应该没有问题。
我以前还以为是以祖父的出生地来确认籍贯的,因为出生地有时会有偶然性,显然有些不妥。还是以祖父的户口所在地相对更合理一些。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20-03-13
回 扬歌海上 的帖子
扬歌海上:按照以祖父居住地、去世时户口所在地和常住户口地来确定籍贯的原则,是不可以填写沛县的。
同理,认为孔子籍贯是河南夏邑;戚继光籍贯是安徽定远的说法都是不对的。但说“祖籍”应该没有问题。
我以前还以为是以祖父的出生地来确认籍贯的,因为出生地有时会有偶然性,显然有些不妥。还是以祖父的户口所在地相对更合理一些。 (2020-03-13 15:06) 

实际上在现实操作中,一个居民肯定改不了他自己的籍贯,而且他新出生子女的籍贯也只能随父填报(这里体现出父权制思想),也是定死的,一直随着父系一代代延续,变不了。并没有按照以祖父的居住地为籍贯这样做法。
一级:州、都
二级:郡(虚级)
三级:县、市
四级:乡、镇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20-03-13
回 zhoupc 的帖子
zhoupc:感谢解答!
经查“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在其附件三中有写:
....... (2020-03-13 11:08) 

95年的那个确定“籍贯”的文件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凡事总的有个规范定义,否则难免出现定义混乱,能让这种混乱度最小的定义,应该就是合理的。
不过,我记得给孩子报户口时,户籍警问的是孩子祖父的出生地,可能还是一种习惯,我父亲出生地和户口所在地是一致的,因此我孩子的籍贯没有问题。但我祖父出生地和常住户口所在地是不一致的,当年我的籍贯填写的是祖父的出生地,这样孩子和我在户口本上的籍贯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这个95年标准确定我的籍贯,那我和孩子就是一样的。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20-03-13
有时行政区划的变动,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祖籍。我的祖籍可以确定县和村两级,但乡镇一级由于区划调整已经不好确认了。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20-03-13
回 扬歌海上 的帖子
扬歌海上:95年的那个确定“籍贯”的文件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凡事总的有个规范定义,否则难免出现定义混乱,能让这种混乱度最小的定义,应该就是合理的。
不过,我记得给孩子报户口时,户籍警问的是孩子祖父的出生地,可能还是一种习惯,我父亲出生地和户口所在地是一致的,因此我孩子的籍贯没有问题。但我祖父出生地和常住户口所在地是不一致的,当年我的籍贯填写的是祖父的出生地,这样我和孩子在户口本上的籍贯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这个95年标准我和孩子就是一样的籍贯。 (2020-03-13 15:23) 

那么也许各地户籍部门的操作方式还不统一。

在南京,给小孩上户口时户籍警不会问孩子祖父的出生地常住地户籍地什么的,孩子父亲的“籍贯”是什么,孩子的“籍贯”就是什么,不可以变。

假如要是有南京网友在后面的跟帖中举证说:南京也有户籍警是询问的、可以跟孩子父亲不一样的。那么就只能说这本就是个稀里糊涂一锅粥的政策,任由操作者个人随意掌握、自行解读理解,没人管,就看你碰到的人是谁了。

这本来就是个古代社会的东西,现代社会还在荒诞沿续的东西。如果仅作为个人的一种地域身份认同,那么没有任何问题。法定化、成文化太荒诞。
一级:州、都
二级:郡(虚级)
三级:县、市
四级:乡、镇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20-03-19
以前台灣的話, 本省人籍貫就看祖父, 然後祖籍一般是指從大陸何地遷來
外省人則一般籍貫祖籍一樣
但後來很難分清楚 (比方我媽就跟著我外公籍貫寫台灣南投, 可是這個南投其實是我外婆籍貫跟我媽出生地, 我外公寫南投是他後來遷來跟我外婆結婚才定下來的, 他自己出生地很可能是雲林, 還跟謝東閔是小學同學)
加上後來不分本外省, 所以現在都直接記出生地就行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20-03-27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这个是特例,总不能说籍贯在外国吧 (2020-03-06 09:53) 

还真有这种情况……记得去年海南有个干部任前公示,有个朝鲜族女干部简历里就写的是“朝鲜咸镜北道人”。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20-03-27
回 mugamuchu 的帖子
mugamuchu:还真有这种情况……记得去年海南有个干部任前公示,有个朝鲜族女干部简历里就写的是“朝鲜咸镜北道人”。 (2020-03-27 16:29) 

籍贯应该是按县级,朝鲜≈省,朝鲜的道≈地级市,朝鲜的郡≈县,真按中国的籍贯标准应该说是某郡人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23-12-01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籍贯应该是按县级,朝鲜≈省,朝鲜的道≈地级市,朝鲜的郡≈县,真按中国的籍贯标准应该说是某郡人 (2020-03-27 17:59) 

有些归国华侨子女的籍贯,还有按国写的,比如含糊得写个籍贯意大利。。。。
其实我觉得籍贯这个信息都没啥用了。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23-12-01
百度百科引用浙江的填写要求是:

籍贯就是追根溯源你的出生是从哪里来的,一般是指公民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籍贯登记填至县级行政区划。不能确定祖父户籍管辖地的,随父亲现户籍管辖地;父亲现户籍地仍不能确定的,登记本人出生时的户籍管辖地。父亲是外国人或《出生医学证明》未记载父亲信息的,随母亲确定籍贯。弃婴等籍贯不详的,随收养人确定籍贯或收养机构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划。经批准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登记入籍前所在国家的名称

籍贯本质上就是父辈关系网的一种认定,这个网是可能被你使用的,或者可能使用到你的。对一般人没啥用,对二般的人可能就很重要

籍贯这个东西,本来就不应该写祖父的籍,而应该三籍一贯,也就是祖籍-祖父籍-父籍,三个都串联起来才对的。这三个都可能成为你的关系网,外加你自己的,就是四个网。

这个想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有一个人跑过来跟你说我们是同一个祖籍,有族谱为证的,是不是就能搭上关系了。然后因为共同利益,你们就可能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了
另外就是一个人跟你说他的爷爷和你的爷爷穿一个裤子长大的,或者他的爸爸和你爸爸穿一个裤子长大的,是不是也能能搭上关系了

过了三代一般就不亲了,要是有一个人跟你说他家太祖爷爷和你家太祖爷爷穿一个裤子的,那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了。这都多少代了。祭祖也只管三代好吧
[ 此帖被youyuan在2023-12-01 14:1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23-12-01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23-12-01
愚以为,籍贯这种东西不过是一种传统文化概念,约定成俗即可,无须用律法加以限制。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23-12-02
籍贯该取消了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24-12-22
楼上有人提到籍贯不能在外国,实际上是可以的。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之中,有些人的户口本籍贯一栏为“朝鲜”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24-12-22
1995年公安部籍贯以祖父为准有一定合理性。公安部难以查证居民很多代以前的老祖宗究竟是哪里人,古代的事情空口无凭没有证据。但祖父的年代近,容易查证。举个极端例子,1995年的百岁老人在1949年时才54岁,肯定已经登记了家庭情况和出身,登记时也有旁人能佐证登记属实。从档案资料中能清楚确定其籍贯。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24-12-24
籍贯是祖宗之地,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从哪一代开始算呢?这里面有个“五服”概念,这五服原本是五代之内的孝服,可以用在血缘亲近关系的叙述,按照传统,往上追查五代,五代之内不能单独修谱,得回原籍修,过了五代就可以在新居地落籍了,可以单独修分支谱了。没有过五代,还不能落籍,填写籍贯就得填原籍地(县)。有个有趣的事,江苏溧阳有个上黄镇,该镇在解放前一直属于宜兴,该镇人修的谱都是写的《宜兴上黄某氏宗谱》,近年他们重修宗谱,依然沿用“宜兴”冠名,所修谱主动送至宜兴档案馆收藏,却没有送去溧阳档案馆。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24-12-25
回 扬歌海上 的帖子
扬歌海上:95年的那个确定“籍贯”的文件还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凡事总的有个规范定义,否则难免出现定义混乱,能让这种混乱度最小的定义,应该就是合理的。
不过,我记得给孩子报户口时,户籍警问的是孩子祖父的出生地,可能还是一种习惯,我父亲出生地和户口所在地是一致的,因此我孩子的籍 .. (2020-03-13 15:23) 

后半部分是他自己篡改的,假得可怕,
把户籍定义为祖父的“居住地”而非“户籍地”或“常住地”,就是让后人做自由选择。不然,一个原本在北京上海的大学教授WG时被下放到陌生的农村,并在那里去世。落实政策后,他新出生的孙子竟然要登记为那个农村籍贯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24-12-25
回 zhoupc 的帖子
zhoupc:感谢解答!
经查“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在其附件三中有写:
....... (2020-03-13 11:08) 

他是篡改原文,恶意造假。

九五年时公安部门对祖父的居住地,没有硬性规定,而是以后辈的情感认定,以询问的结果进行登记。
因为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些人被强行更改户籍,赶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农村,很多人在当地去世。
由于有些人的后代在当地参加工作,没有返回户籍地,但先辈被赶到农村去之前的居住地被认可,可以将籍贯登记为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一九九五年就是专门用一个空泛的祖父居住地,让人自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24-12-25
回 jimmydada 的帖子
jimmydada:1995年公安部籍贯以祖父为准有一定合理性。公安部难以查证居民很多代以前的老祖宗究竟是哪里人,古代的事情空口无凭没有证据。但祖父的年代近,容易查证。举个极端例子,1995年的百岁老人在1949年时才54岁,肯定已经登记了家庭情况和出身,登记时也有旁人能佐证登记属实。从档案资 .. (2024-12-22 16:43) 

1995年籍贯是以祖父的居住地,而非户籍地。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一个祖居上海的人参加国家建设或者下了乡,他在上海的孙子竟然要按祖父去世时的户籍,将籍贯登记为八竿子打不着的某地。

当时的政策正好相反,是让原来大城市居民留在他乡的后代,可以登记大城市的籍贯。而且在农村,生活有困难的,大城市会给补贴(2023年上海市是1210元/月)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24-12-25
回 aiorio 的帖子
aiorio:有些归国华侨子女的籍贯,还有按国写的,比如含糊得写个籍贯意大利。。。。
其实我觉得籍贯这个信息都没啥用了。 (2023-12-01 13:54) 

北京、上海的籍贯非常有用,只要有真实的籍贯证据,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 此帖被大家好在2024-12-25 11:2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24-12-25
回 asch2012 的帖子
asch2012:籍贯该取消了 (2023-12-02 20:17) 

籍贯是身份的象征,可以解决因支援国家建设、上山下乡而导致一些人失去大城市户籍的历史问题。

但是这是以·祖父的居住地(不是户籍地,也不是常住地,而是强制下乡等政策推行前对当事人最有利的祖父住址)

这些人可以靠这个让子女得到返城的机会,因为跟农村人结婚而留在农村的,每个月可以领补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