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历史沿革
广水市,市域在春秋时期为贰国,后为楚所灭,即属楚地。秦属南阳郡随县地。西汉属江夏郡黾县地,东汉分属江夏郡黾县、平春县地。三国属魏义阳郡平春县、黾县地。西晋分属义阳郡黾县、平春县、随郡平林县,东晋改平春县为平阳县,市域分属平阳、平林2县。东晋末废平阳县。
南朝宋析随县置永阳县,隶司州随阳郡。梁大同二年 ( 536 年) 在应浓山 ( 今印台山 ) 置应州,又置平靖郡领永阳县,应州辖平靖郡和厥西郡(领厥西县)。梁置平阳县(治今广水市东南),侨置汝南郡治此。
西魏时在永阳县改置永阳郡,另置平靖县及平靖郡,应州(治永阳县)辖永阳郡(领永阳县)、平靖郡(领平靖县)、上明郡(领平林、洛平2县)。另改汝南郡为董城郡,改平阳县为京池县。北周武成初置澴州治此,寻州郡俱废,京池县属郧州。
隋开皇三年 (583 年) 废永阳郡、平靖郡 , 应州领平靖、永阳二县;开皇十八年 (598 年) 改永阳县为应山县(因县东南有应台山,故名),并为应州治所。大业二年(606年)废应州,省平靖县入应山县 , 隶安陆郡。大业初改京池县为吉阳县,属安陆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应州,并析应山县置礼山县,应州(治应山县)领应山、礼山2县; 武德八年 ( 625 年 ) 废应州,省礼山县入应山县,属淮南道安州。
北宋属荆湖北路安州(宣和元年改德安府),开宝年间 ( 公元 968-975 年 ) 废吉阳县,吉阳山以北并入应山县。南宋嘉定年间应山县改属随州。
元代应山县隶随州,上隶荆湖北路德安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应山县入随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立应山县,仍隶随州,上隶湖广行省德安府。
清初仍隶随州,属湖北布政司汉黄德道德安府, 雍正七年 ( 1729 年) 直属德安府 , 不再受随州管辖。
1912年废德安府,应山县直属湖北省。1913年1月属武汉黄德道(同年3月改江汉道),1927年裁,直属湖北省,1932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36 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0年7月中共成立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鄂豫边区信应办事处,1942年7月撤销,同年8月中共成立应北县,隶属信应中心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中共划安陆、应山2县部分地区成立安应县抗日民主政府。9月中共成立礼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市域部分地区属其管辖。12月中共成立罗礼应县抗日民主政府,市域东北部属其管辖。1943年4月中共在应山、随县2县部分地区成立应随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成立信应随县抗日民主政府,8月应随县并入信应随县。1946年上述政权先后撤销。1947年12月中共在信阳、应山2县部分地区成立信应县,隶属桐柏区第一专署;1948年中共复置应随县,隶属江汉区第一专署。
1949年3月30日应山县解放,5 月撤销信应、应随2县,恢复应山县建置,属孝感专区。1959年12月撤销孝感专区,改属武汉市。1961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1966年8月孝感专区改名东风专区,1968年1月东风专区更名东风地区,1978年10月东风地区复名孝感地区,应山县隶属关系不变。1988年12月撤销应山县,设立广水市(县级), 以京广铁路上鄂北重镇广水改名。1993年4月由孝感市代管广水市。 2000年7月广水市由随州市(地级)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