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17阅读
  • 37回复

[区划改革动向]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5-05

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势在必行!

(详见:http://news.sina.com.cn/c/2015-08-20/221832228495.shtml)
优化行政层级与行政区划设置势在必行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优化行政层级与行政区划研究”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在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迅速,半城镇化现象及由此带来的区域管理问题突出。不同城市的管理者缺少分工协作,各自为政的现象日趋突出。各个城市政府对经济的不合理干预行为比较严重,使得行政区界限成为区域经济联系和发展的巨大障碍。
  随着改革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改革内容的全面深化,如何在新形势下优化中国行政层级与行政区划设置,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国省内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
  以优化地区布局和强化经济全方位辐射为基本出发点。我国存在严重的省内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大范围看是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别,而更普遍的是多个小空间内的差别,即各省内部的差别,主要是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中心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别。而且,这样的差别不仅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广泛存在,即使在经济发达省份也不是个别的。如山东的胶东、鲁西,江苏的苏南、苏北,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类似的情形在江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辽宁、四川都大量的存在着。因此,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是较为可行的思路。
  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缩小省的规模。建立新的省,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省级行政中心的出现,这就有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出台。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结果,将带来大批中小城市的崛起,这些城市应当是与人口的分布相匹配、呈较为均匀的态势广泛建立的。可见,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必然要出现以新的省级行政中心为龙头的大量城市,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将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实践证明,合理地调节区划能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笔者注:现有省会15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3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将中心城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并适时设立以中心城市为省会的新省级行政区;同时,建设以新省会为枢纽的交通干线(尤其是“米”字型高铁枢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等,实现全国都市的均衡合理分布、增强全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群病越来越严重(城市群内中心城市间的距离大于200公里,才能较好避免城市群病),同时存在大片被边缘化区域越来越贫困、矛盾越来越激化(合理布局建设重要的节点都市圈,使各都市圈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00公里,是防治边缘化、贫困化、风险化的最佳选择)。其中,徐州、赣州、宜昌、宜宾桂林等城市,均是培育重要节点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想城市。
  以增加省级行政区划数量、划小省级行政区划规模为中心。我国一些省级行政单位在面积和人口上都过大,所辖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明显,造成省级行政单位管理和协调的困难,降低了行政效率,由此不得不设置一个中间层——市。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中国的一级行政单位数量过少,管辖范围过大,因此增设省级行政单位是发展的必然需要。而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大规模运用,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方便快捷,这也给增设省级行政区划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省级行政区域的合理设置应当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中心城市至乡镇的辐射网络为范围,形成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行政区划结构体系。
  现代化进程的突出标志是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并以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支点,形成现代经济发展的完整网络。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的大小,以及与中心城市连为一体的中小城市群、小城镇的数量及综合实力的大小,决定了省级行政区域的范围和规模。因此,在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的同时,努力规范和扶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将对整个区域发展真正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对城市化起到引导和标志作用。直辖市在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重庆市已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以增设直辖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为重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区)地理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需要有一批超级中心联合邻近省(区),组成若干个大经济区,通过加强横向联系,互补互济,促进区内各省(区)协调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和分期分批开发建设,扬长补短,逐步建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各具特点的强大区域经济体系。
  我国现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行政区划上与省、自治区等同,属于国家一级行政区划。在我国目前和今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这些城市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起着国家经济的支柱作用,以其强大的辐射力与内聚力,影响和带动邻近省(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超越省(区)界线的超级中心的作用。这类城市除4个直辖市外,还有武汉、沈阳、广州、深圳、大连、青岛等特大城市,后者因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超级中心作用目前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把大经济区中心增设为直辖市,行政上与省(区)同级,经济上赋予大经济区组织协调和发展中心职权,有助于加速大经济区形成发展和充分发挥超级中心城市作用。当然,鉴于增设直辖市的巨大成本,应首先考虑在一些双中心的省(区)设直辖市,例如青岛和济南、大连和沈阳、广州和深圳等。
  【笔者注:大经济区还未设直辖市,又有成熟中心城市的是:华南的深圳、华中的武汉;所以,有必要优先将深圳和武汉直辖。
  单列市何去何从亟待解决
  计划单列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一种特殊管理方式。所谓计划单列,是指在现行行政隶属关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城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单独列出户头,直接纳入国家计划,进行综合平衡。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的“计划”已不复存在,但计划单列市作为一种体制产物,至今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共有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厦门等5个计划单列城市(以下简称“单列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昔日的单列市何去何从,是一个亟待重视、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应当推动计划单列市升级为中央直辖或归位为省辖以更好地融入周边城市群,发挥其在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各单列市的实际不同情况,综合考虑管理幅度、竞争制衡状况、资源环境空间制约和发展改革活力方式等多种因素,推动单列市改革,通过合并周边城市转为中央直辖市或转为普通副省级城市以更好融入周边城市群。
  具设想是将深圳、青岛、大连升格为直辖市。将深圳、青岛、大连升格为直辖市,主要是将深圳、青岛、大连的行政由省管理改为国务院直管,同时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其辖区范围,缓解其资源环境和空间制约。深圳、青岛、大连三市通过适度与周边城市合并,扩大其管辖范围,三市均有经济和财政基础支撑,同时又能更好发挥对区域乃至对全国的辐射作用。将宁波、厦门归回普通副省级城市。就是取消计划单列市设置,将宁波、厦门由单列转变为省直管理,理顺中央和省与宁波和厦门2市的关系,宁波、厦门的城市级别和享有的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仍保持不变。宁波、厦门回归副省级城市,不会对中央、省、宁波和厦门2市各方造成利益损伤,并且实际操作成本也较低,是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推进省直管县(市)改革不应“一刀切”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总量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实施省直管县(市)体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尽相同。因此,推行省直管县(市)体制的模式、时机和路径有所不同,不应“一刀切”,而应分类推进。
  依情况与条件不同,在城市化进程中,县至少有三种出路,一是撤县设市,二是变成市辖区,三是继续保持县本身。一旦看清这一事实,就可以清楚地找到省直管县政策的主要应用对象,找到“分类推进省直管县”中那个至关重要的“类”。由此,省直管县改革推进的方式、出路等困惑各方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省直管县改革就是要为农村发展稳定托底。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在获得经济效率的同时,势必同时会造就一些相对弱势的地区、产业和人群。相对于城市,农村无疑是弱势的,政府必须要为农村发展托底。这当然是一篇大文章,但在行政改革层面,就表现为省对那些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相对落后、相对贫穷的县进行直接管理。因此,省直管县政策应当锚定在农村发展稳定托底上。
  修订设市标准,尽快重启撤县改市政策。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部分农村政区转化为城市政区的过程。基于我国城市化的现实情况,应当尽快重启县改市政策,一方面为省直管县政策减负,另一方面对接新的政策出口。我们注意到,民政部冰冻多年撤县设市政策的背后,是对各地竞相争取行政级别、权力、机构、编制等上位的热烈诉求的畏惧与无力阻挡。因此,一旦要重新启动县改市政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设市标准问题。
  不宜再像1993年那样制订出基于GDP、财政收入等的量化指标。一旦定指标,就免不了下面“做指标”,面对诸多完全符合定量指标、但实质上有水分的改市要求,民政部怎么选择都不会令各方满意。要适度弱化行政级别与权力大小之间过于紧密的关联。从过往的经验上看,通过升格为市获得更高的行政级别、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资金支持是一些本来不具备设市条件的县采取种种措施“霸王硬上弓”、创造条件升格的主要动因。这一条不改,重启县改市政策,仍然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测试市县联系度,合理推进县改区。基于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考量,对一些在地理位置上邻近中心城市,与其经济、社会等关联度极强的县,其发展方向就不是设市、而应当是改区。市场经济是自动扩展的经济,能自动地将周围的要素、空间等内卷到某种自发的秩序之中,进而获得区域协同、规模发展的巨大效应,这在长三角、珠三角已经看得十分清楚。对此,只能顺应,不能违背,绝不能因一县之私、一人之私,将这些应当同周遭城市协同发展的县也变成市。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多一个市,就多一道行政藩篱,就多一道阻隔要素流动的无形之墙。这对于与临近中心城市已事实上融为一体的县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操作上,可通过一系列指标,测试县与邻近市的经济联系强弱程度判别:凡是那些与中心城市空间距离较近、产业联系度高、资金人员信息往来频密的县,其行政建制上的取向都是改区,以维护市场经济内在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渐生成。
  创新跨区域行政体制,促进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l4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在全国建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城市群。城市群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正在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与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大,同处一个“群”的各个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人员往来、要素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频繁和强烈。与此同时,一系列影响和涉及城市群中各个城市间的若干共同问题开始凸显,如环境、生态、流域问题,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省区交界地带的贫困县问题,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问题,行政区经济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跨越了传统的自然地理界限和原有的行政区划范围,涉及多地、多个行政主体,因此需要超越以某一个地方政府为应对主体的传统思维与体制,努力构建以推进区域协作为目标,多层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跨区域行政体制,大力促进区域协作。
  1.设立区域委员会
  相对于调整行政区划,设立区域委员会是一个较为温和且更为可行的办法,适用于推进某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比如当年韩国在推进首都圈整备行动中,就在中央层面专门设立了“首都圈整备委员会”。在我国,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考虑设立区域委员会,一是像京津冀一体化这样带有显著政府意图的国家战略,二是在涉及多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协同之中。区域委员会可有几种设立方式,一是由中央牵头设立,二是由地区合作产生,三还可以在现在相关部委中设立专司区域协调的机构,负责协调区域内各地方政府的行动。区域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进行长期规划、实施区域政策,可根据需要影响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
  2.设立专门处理区域公共问题的联合机构
  对于那些重点集中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区域协作,则可考虑设立专司特定问题的某种区域联合机构,比如美国的大都市规划组织(MPO)、温哥华大都市区的区域理事会,都是针对特定区域内特定问题(如交通规划、空气质量控制、水处理、垃圾管理等)成立的特定机构。除章程规定的权责之外,这些特定机构无干预地方政府运作的其他权力,易于为各方接受。在我国目前的区域协作中,大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谋求解决的,比如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应急处置、流域管理、生态协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当然其中要特别重视设计出有实实在在约束力、能妥善平衡各方利益的行政、财政规则,同时还要有保证实施的相关政策工具等。
  3.制定有约束力的区城协作规则
  无论是设立区域委员会、还是某种区域联合机构,关键点之一都在于要有对合作各方形成有明确约束力的相关规则。从国外的经验看,无论是国家合作,还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通常都有相应的法律约束,比如欧盟各国的合作有欧盟条约、美国有各类州际协议等。在我国,总体而言还不具备出台区域协作相关法律的条件,但可在国务院层面、在各部委的具体管理层面,形成要求各地参与区域协作的相关行政规则,如特定的区域规划、流域管理办法、空气质量控制条例等,如区域内地方政府公然违反这一规制,就应当启动行政问责程序,以对各方形成约束。只有如此,才能抑制区域协作因一方的不合作导致的整体协作破裂的“坏孩子”行径。
  4.设计推动区域协作的政策工具
  区域协作要从概念到实践、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点之二在于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执行工具。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按所要解决的区域公共问题的特点,设立由各协作方共同参与的工作团队,如专家小组、公众小组、政府工作团队等,分别负责各阶段的执行、检查、评估、改善等,以保证问题的切实解决与长期稳定。二是要有相应的技术分析工具,由于区域公共问题通常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如流域水质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基础设施统筹问题,需要专家提供具体的可选方案、成本测算与工作推进程序等,为此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模型、成本分析、信息分享等技术工具。总之,政策工具是解决复杂的区域问题、设计利益平衡机制的关键所在,这方面需要大力创新和加强。
  5.设计区域公共财政体制
  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关键点之三是资金。由于区域问题属于“区域”而非全国性问题,相关资金需求不可能全部寄希望于中央政府,更现实的是各方面资金的集合。在此基础上,既要有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所需资金的成本分摊机制,也要有区域协作所产生利益的分享机制,为此,需要研究相应的区域公共财政体制。区域公共财政体制的要点是,依据要解决的区域公共问题的性质,引入专业人员与技术分析,形成科学合理、各方易于接受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
 6.推进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协作
  区域问题影响的并不只是政府,而是整个区域内的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从国外的经验看,来自公众的意见与公众参与是推进区域公共问题得以提上议事日程、推动相关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的重要外部动力源。近期我国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也表明,如果没有来自市场主体的自愿参与,政府政策推行起来颇有困难。因此,推动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要积极听取公众意见,主动形成政府、市场、公众的多元参与机制,方能获得行动“最大公约数”效应。
(本报告摘编自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承担的课题“优化行政层级与行政区划研究”,课题负责人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张占斌教授、冯俏彬教授,课题组成员有安森东、水名岳、杨志荣、刘铮、张国化、王瑞军、孙志远、陈家浩等。)
来源:《社会科学报》总第1473期1、2版

——————————————————————
   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都市圈,又称都市区、大城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通常指Ⅰ型大城市(中心城区300~500万人),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Ⅱ型大城市(中心城区200~300万人口)。
   都市圈(都市区),中心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不低于200万人口),总人口应在1000万以上(中心城区人口在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中心城区人口在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
   都市圈的合理半径,以100~150公里为宜(半径小于100公里,难于就近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也不利于废弃物的就近消纳和可持续发展等),最远不宜大于200公里(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实现1小时通勤;中心城区与圈内镇村,能当天来回,办事方便)。
   多个相邻的都市圈组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大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城市群内大城市间的距离,以200~300公里为宜(小于200公里,难于就近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也不利于废弃物的就近消纳和交通畅通等,容易形成严重的城市群病),最远不大于400公里(大于400公里,会造成大片被边缘化、贫困化区域)。
   我国是强行政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有极显著的行政优势,造成现有中心城区人口大于300万的城市均为省会或副省级以上城市;远离省会或副省级以上城市区域,日益边缘化、贫困化和各种矛盾的激化。
   所以,现有省会15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3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将中心城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并适时设立以中心城市为省会的新省级行政区
   同时,建设以新省会为枢纽的交通干线(尤其是“米”字型高铁枢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等,实现全国都市的均衡合理分布、增强全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群病越来越严重(城市群内中心城市间的距离大于200公里,才能较好避免城市群病),同时存在大片被边缘化区域越来越贫困、矛盾越来越激化(合理布局建设重要的节点都市圈,使各都市圈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00公里,是防治边缘化、贫困化、风险化的最佳选择)
   其中,徐州、赣州、宜昌、宜宾桂林等城市,均是培育重要节点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想城市,应尽早将这些城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并适时分别设立以这些城市为省会的新省级行政区;取得经验后推广至其它重要节点城市(比如:齐齐哈尔、秦皇岛、信阳、达州、怀化、湛江、格尔木、喀什等地)
目前,培育重要节点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条件较成熟的有:徐州、赣州、宜昌、宜宾桂林;这些城市均为区域中心城市,且远离现省会200公里以上,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均有2千万以上人口远离现省会,非常适合建设新省省会。
   当前,应尽早将这些城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建设以这些城市为枢纽的交通干线(尤其是“*”型高铁枢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等,尽快提升这些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适时分别设立以这些城市为省会的新省级行政区,并将深圳及粤东地区、武汉及周边地市分别增设为直辖市。
  取得经验后,推广至其它“重要节点”城市齐齐哈尔、秦皇岛、信阳、达州、怀化、湛江、格尔木、喀什使全国的省级行政区达50个左右
————————————————————————
行政区划调整原则:撤地增省、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乡镇县派。
行政区划调整结果:增10多个省级、撤300多个地级,减少大量县级,撤所有乡级。

相关规划图,详见:http://bbs.jxnews.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59209&extra=page%3D2
[ 此帖被华强3000在2020-05-05 18: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5-05
这种砖家炒的冷饭,不嫌馊吗?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5-05
这种专家可以直接连同他的家人一起全部除以极刑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三级行政体制(当前为省——地级市州——县市区)对维护我国经济政治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5-06
虽然提到了深圳和武汉应当直辖,不过还是要批评只有半桶水,至于区域委员会已经说明这专家不懂中国政权,行政学院知识面应该涵盖民政、财税、发改、编制、社保、国土、公安、军事、政治、党政十大系统,而觉得挂羊排卖狗肉制造笑话。

其一,中国省份数量是恒定的,西部10省(由西南西北两大政权组合)、中南8省(华中和华南,该组合与军事政治有关,有时叫南方)、华东8省(江南和东南)、北方8省(由华北和东北两大政权组合),这个划分是根据六大政权的联合政府的布局首都职能而形成(光这句话足够专家研究三年)。

其二,中国省份数量虽然恒定,但是不稳定的是中南,包括首都职能之深圳直辖市未设立(严厉批评直辖课题组,抛出个正省级行政区就不知所措)、澳门和香港非体制该不该占用名额(华东台湾议题)。而2018年就符合了邓小平总设计要求深圳直辖,应该2020年推动澳门转体制暂改单列,都没个正行,更别提更为深入的广东省东设立行政区了。

其三,世界发展看中国,中国发展看广东,解决中国行政区划问题的核心还是在广东的发展探索。根据广东的特殊性,唯有广东东部成立正省级区划行政区,才能全国推广恢复行政区。该机制主要应对中国16.5亿人口的高峰(参考公安数据),而作为非正式区划行政区待到中国人口逐年减少时将适当逐个撤销恢复到原来的省份去。所谓正省级区划行政区,根据地方法规定必要时经过国务院批准设立省政府派出机构(一把手是省委常委、省府副省长,该政治条件已经形成)一一行政区(参考海南行政区,单列于省),由国务院领导。(该机制变通为省长兼任行政区一把手,二把手由副省长兼任中心城市市委书记,该机制参考温州模式,已经成熟)。

是否设立淮海行政区看台湾问题的议题,原则上东西部设立行政区与都不优先,因为广东东部议题与北京市面临的区划问题是一样的(上海居东南北二省份,深圳居南东西二省份,北京居中西南东北二省份,重庆居…),即撤销天津直辖市设立热河行政区或直接设省。

第四,中国人口按照四面各4亿人口建设,即中国华东、中南人口饱和,这说明深圳设立直辖市非常迫切验证了邓小平总设计的正确性权威性。深圳(及东莞)直辖后于2025年人口达到2500万要求,与上海、北京同为中央管辖政策地限制人口。即中央开启人口西部转移政策,加上放上海5200亿资金项目政策撤走使得东部超额人口流出华东向中国西部(1000万人口)。

中国北方人口2.86亿,西部3.05亿,西部10省中中央负责重庆1000万和昆明500万及乌鲁木齐250万新增人口。北方1.14亿新增人口中主要是通过向西流出1000万带动华东、中南向北均回流5000万(主要是老了回乡下养老),产生迁一动十效果(说明农村人口入户政策该向西部尤其是北方倾斜)。

第五,区划应该与经济相适应。导致西部经济不行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在东部沿海开始,是政策安排在于时间前后的问题。导致北方经济不行的原因在于北方行政区划特别是县级数量特别多,以改革开放先行省广东和直隶省河北就可以看出端倪,可见限制中国西部县级数量和减少中国北方县级数量的要求非常迫切,中央提出了雄安规划实现三县并一为区划目的就是很好的指示,这决定了未来1.1亿人口能否给中国北方带来实现共富在该大区域内率先完成的总体目标。

第六,中国土地面积西部500万平方公里,北方250万平方公里,中南125万平方公里,东部67万平方公里(大略这样),地多人少在北方和西部非常突出,这层面要求除了广东和河北等外,华东和中南不增加非正式以上区划行政区政权或政府单位。即每个省份被要求执行的应该是入户试点,该政策应该在北方和西部大力支持,特别是一家多孩的(指2003年以前适婚年龄)应该中央鼓励奖励户口迁移,使得复合军事即国家防务的基本需要。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5-06
先搞清楚实然,再考虑应然。
欢迎全国人民来抚州市知名古县南城县旅游
南城县的一切优质资源应该迁往抚州,才合乎政治格局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5-06
改为虚省。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0-05-06
省这个层级,区域、名称已经形成600年了,大破大立式的改革不太现实。
地这个层级,是省统县的必然结果。从上一个世纪撤地、虚地、实地的演化来看,撤不掉。不然,省域会出现碎片化,以县为单元进行规划和竞争,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况且有一些县太小。
县这个层级,已经稳定存在2000年了,这二十年的快速城市化,县城已然形成基础,撤掉断然不易。
街镇、村社这两个层级,是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从武汉防疫暴露出来的问题看,这两个层级有待加强。

综上,要如楼主说的那样大改是不太可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问酒家何处有,春风不度玉门关。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0-05-06
回 鲁川 的帖子
鲁川:省这个层级,区域、名称已经形成600年了,大破大立式的改革不太现实。
地这个层级,是省统县的必然结果。从上一个世纪撤地、虚地、实地的演化来看,撤不掉。不然,省域会出现碎片化,以县为单元进行规划和竞争,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况且有一些县太小。
县这个层级,已经稳定存 .. (2020-05-06 08:44) 

中国省级大概相当于欧洲大中型国家的规模。法意都有中央——大区(相当于地市)——省(相当于县)——市(相当于乡镇)四级。
当然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泰国是直辖几十个省、府,省、府的规模相当于中国大县(或者小地级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0-05-06
其实美国50个州东部可撤并10个左右,剩余40个比较合理;中国硬要参考美国,最多也就40个,而目前已有34个,增加个别省级行政区的建议,绝对不能否定,可行的话就增加一两个甚至三四个也未尝不可。至于什么增加到50个的建议直接枪毙。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0-05-06
增加4个很好!深圳、淮海、兴安、新疆两分,其它微调。
志成虹天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0-05-06
回 中原风 的帖子
中原风:增加4个很好!深圳、淮海、兴安、新疆两分,其它微调。 (2020-05-06 16:28) 

建淮海,不如将山东两分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0-05-06
研究,研究了三十多年了吧。
调个县级都得忙活好几年
呵呵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0-05-06
砖家说的是梧桐后台湾设直辖市,还是省?
我的区划理念:全国分31省、3自治区、6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0-05-06
回 李清 的帖子
李清:建淮海,不如将山东两分 (2020-05-06 16:45) 

山东可以两分,但不等同淮海建省。淮海省是解决苏皖北部及豫鲁四省省界问题。
志成虹天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0-05-07
引用:
    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缩小省的规模。建立新的省,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省级行政中心的出现,这就有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出台。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结果,将带来大批中小城市的崛起,这些城市应当是与人口的分布相匹配、呈较为均匀的态势广泛建立的。

真可笑,为什么要缩小省的规模呢?难道只有缩小省的规模才能促进中心城市出台?
就目前情况而言,东南沿海省份,普遍一个省都有两个或三个较大的城市,是较大范围内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普遍一个省只能支撑起一个中心城市。强行划分开西部地区,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吗?
现在:以地理为纲,梳理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以前:为了能查找资料,多发帖。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0-05-07
这样的文章看看就行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0-05-07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0-05-07
回 jvwei2006 的帖子
jvwei2006:引用:
    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缩小省的规模。建立新的省,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省级行政中心的出现,这就有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出台。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结果,将带来大批中小城市的崛起,这些城市应当是与人口的分布相匹配、呈较为均匀的态势广泛建立 .. (2020-05-07 08:55) 

所以我说深圳必须按照邓小平理论及邓小平同志总设计方案来既定完成直辖市任务,优先巩固我国东部以北京上海深圳三足鼎立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稳定格局。

通过深圳直辖必然引起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洗牌及较大的市变量不变质推动中国中西部发展。

包括撤销长春济南副省级宁波青岛计划单列市补入乌鲁木齐昆明郑州天津等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才能够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下形式微量的行政手段扶持中西部才具有城市全国性意义可言。

期间还会产生的是省副中心城市的出现,这这一系列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分量是足够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0-05-07
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缩小省的规模。建立新的省

看到这句就看不下去了,咱编也编的别这么赤裸裸好不?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0-05-07
省与县的设置出发点就不同,省制是站在江山社稷的高度来考虑的,有意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人群、不同流域的合在一起,目的是融合与牵制。县制则不同,原则上是将相同语言、相同文化、相同风俗合为一体,考虑的是怎么有利于地方的建设与发展。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20-05-07
国外省级政府所在城市很多是中小城市,并不是本省行政区内的什么中心城市,这一点值得中国学习。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20-05-07
都市圈的范围应在100-150公里,这个数字是有一定道理的。

参考jr东日本和jr西日本在东京大阪两个都市圈的通勤线路里程。

以核心都市车站为起点,100公里至150公里的干线车站还能保证一小时有一两趟以上的普通车次
再远了,就只能以乘坐对号入座的优等车次(特急、新干线等),或是通过多次换乘普通车。

而这种发车模式是经过铁路与乘客之间长期磨合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规律。

优等列车服务范围有限(大多数车站不停靠),真正让城镇之间建立起密切人流来往得依靠高频度、广覆盖的地铁、市郊、城际运输。

但是这也就引出了一个文中的矛盾:100公里尺度的大都市圈,明明应该是地级市范畴,大多数省的尺度都比这个大太多了。
[ 此帖被leexiaoqi在2020-05-07 15:5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20-05-07
个人认为大调可能性不大,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小调整还是应该进行的。全部一刀切的省地县减少层次很难,可以一方面把太小的省地县合并一些,减少管理幅度,另一方面部分小省直管县,小地级市直管乡镇,小县直管社区和村。三级二级并存。乡镇自治设置一些如警察、统计和质监等必要的派出机构。
[ 此帖被jshliu在2020-05-07 16: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20-05-07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国外省级政府所在城市很多是中小城市,并不是本省行政区内的什么中心城市,这一点值得中国学习。 (2020-05-07 15:47) 

国外这类几乎都是资本主义,应该应该学习?

什么叫中国特色?扔一边去了?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20-05-07
回 wccqzxs 的帖子
wccqzxs:国外这类几乎都是资本主义,应该应该学习?
什么叫中国特色?扔一边去了? (2020-05-07 18:41) 

也就美帝是这样。美帝=外国。

日、俄、韩,都驻大城市。
此外,别的国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