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346阅读
  • 381回复

[综合]毛大庆:人口忧思(上)——40年红利期将尽,中国老了19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7-30
— 本帖被 hunry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22-07-11) —
经济学的视角上,人口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独立经济体内的人口变化,对于经济体内的产业结构、经济活跃度、消费指数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对于处于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尤其突出。且过往四十年,出生人口最高峰的13年的人正处于黄金年龄段,而这些优势正在快速移出。
自有人口数据统计记录以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标签一直属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也带来了老龄化和人口结构恶化等的问题。现行生育政策已经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宽松修正,但近几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对于老龄化趋势的扭转或延缓效果甚微。
由此,尽快、从速启动针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政策与产业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但是,首先要对中国的人口特点,以及老龄化的形态有清晰全面的认知。

人口结构堪忧 青年中国正在变老
今年,2000年出生的人口(00后)年龄来到了20岁,30年后,即2050年,00后将进入50岁年龄层。
人口中位年龄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的活力和创新性的重要因素,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政策利好、时局环境利好,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中国最大限度地吃掉了人口总量优势、人口结构优势的红利。

1980年,中国人口总量10亿,中位年龄22岁,这是一个足以笑傲世界的年龄总量结构状态,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精力旺盛。
同在那一年,美国的人口总量2.27亿,中位年龄30岁,比中国整整老了10岁!
2020年,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预下,人口增速得到了有效控制,40年间仅增长了4亿人口,但与此同时,人口中位年龄却来到了41岁。40年,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在变老!
而没有采取任何生育限制政策加上移民政策的美国,目前的人口总量比40年前多了逾1亿,人口中位年龄为38岁,从一个比中国老10岁的国家,变成了比中国还年轻3岁的国家。
按照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到2035年,中国的人口中位年龄将接近50岁,作为对比,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印度是34岁,美国是42岁。
到了2050年,中国的人口中位年龄是57岁,真正的年近花甲,而印度为40岁,年富力强,美国是44岁。
在198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5%,今年则为14%,2035年将增长到25%,2050年达到35%,即每100个中国人中,有35位65岁以上老人,成为不折不扣的老龄国家。
最后一波人口红利即将吃尽
在老龄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另一个值得欣慰的数据是,中国的青壮年人口比例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准——
1980年,中国20岁—49岁的青壮年占比接近四成,目前这一比例微升至46%。但是,当老龄化持续演进至2035年,这一比例将微降至38%,到了2050年,则降至29%。
将老龄人口和青壮年人口的比例综合分析,到2050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35位老人,29位青壮年,剩下的36名中国人将分布在20岁以下及50岁—65岁的年龄段。

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相对应的另一个数据,是中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已经从1970年代前的6,降至1990年的2,再降至现在的1.5(约)。而全球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47,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1.67。
中国社科院在2019年曾预测,按中国总和生育率1.6的水平计,至2027年,中国人口将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
老龄化趋势已成社会共识,由此引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的各方建议日渐增多。
多向承压 致“放开生”收效甚微
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呼吁下,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出台,随后,生育率明显回升,但一孩生育率回升幅度不及二孩生育率回升幅度。
在新政出台后,2017年新生人口有一定反弹,但随即在2018年又同比下降200万,2019年出生人口仅为1465万。
近三年来,生育新政对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中包含养育成本、生活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养育成本方面,随着中国人教育理念的升级,优生优育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共识,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本投入日渐增加。
据《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统计,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收入占比中达到26%,k12阶段的教育支出占比达21%,大学阶段的教育支出占比达29%。

在这份报告的受访者中,有超过六成的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将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在沉重的教育成本压力下,仅有不到三成的家庭有二胎生育计划。
如果以这份报告中的样本数据推演,一个家庭如果在保证不降低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养育二胎,那么综合两个孩子从出生至大学毕业的全部教育支出将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半,这必将以大幅压缩家庭生活质量为前提。
在沉重的教育支出压力之外,是中国人生活观念的巨大变迁。在传统中国社会,“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一直是支撑着中国人高生育率的重要理念,而在80后、90后等适龄生育人口中,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淡薄。养育是一种快乐,而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生育政策逐渐放宽,但并未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人口问题是中国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中国80后、90后、00后、10后分别为2.22亿、2.11亿、1.633亿和1.6306亿。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超过俄罗斯和英国的总人口。
综合各种数据,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不确定因素。
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家庭的4+2+1模式将带来非常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在中国传统社会,老人通常由多个子女共同赡养,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与此同时,随着医疗健康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口寿命正在向上位移,2018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
在社会稳定、生活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时代。从积极的方面说,人民越来越幸福,但从另一个层面上,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必将逐渐加速。从2023年开始至2035年间,中国每年会增加2500-2600万60 岁以上人口,大致相当于一个英国总人口。112-13年总体增加一个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数字的老龄化人口数字。
既然无可避免,那么,我们必须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并迅速落实,才能尽量避免人口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隐忧。
(未完待续)

只看该作者 381 发表于: 2022-08-05


15省人口负增长 哪些省份依然“能生”





新京报2022年08月05日 17:26:27 来自北京



0人参与0评论







7月13日,广州市一足球场,孩子们快乐运动过暑假。图/新华社
近期,关于我国人口发展形势,有两个消息值得关注。一是,日前,《求是》杂志刊登署名为“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负增长阶段。这是官方口径,第一次宣布我国总人口将负增长。二是,近段时间,全国有29省份陆续公开了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其中,有14个省为人口正增长地区,15个省为人口负增长地区。结合这些省份的人口数据,我们可以更具象地了解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形势的真实情况。


哪些省份出生人口最多
从出生人口规模来看,2021年,出生人口最多的十大省份为: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安徽、广西、江苏、湖南、贵州。其中,出生人口百万大省仅有广东一个;其余,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安徽,这五省的出生人口也超过了50万。从地域分布看,这十大人口出生大省中,仅广东、山东、江苏,算是东部经济强省。其余绝大多数都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较弱地区。当然,这些省份出生人口规模大,主要还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比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这些省份中,仅广西、贵州两省不是位列常住人口前十。不过,即便都是人口出生大省,其内部的人口出生变化情况也有很大区别。比如,湖南、河北、河南、安徽2021年的出生人口较2017年已经下降了40%以上。降幅最高的山东,更是达到了57%。出生人口从2017年的174万降到了2021年的75万。也就是说,短短五年时间,山东的出生人口就减少了一半多。事实上,作为出生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也出现了明显的“生不动”迹象。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为151万,但到2021年,也跌落至118万,足足减少了30万以上。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我国年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省份,可能就会彻底消失。

▲8月3日,广西南宁市中山路美食街,年轻人逛夜市、吃夜宵、喝冷饮,催热当地“夜经济”。图/新华社


出生率只是决定因素之一
当然,出生人口规模,只是一个地方常住人口增长的一个方面。同样是人口出生大省,但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可能有天壤之别。典型如广东和河南。2021年,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位居全国一、二位,前者出生了118万人,后者为79.3万。同期,广东常住人口增加了60万,河南则减少了近60万,抛开死亡率差距,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广东收获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而河南则是人口流出大省。因此,即便是在同等的出生率条件下,不同省份的人口发展情势也会有很大区别。像广东、浙江等人口净流入大省,它们的人口压力相对要小得多,而像河南、湖南等人口净流出大省,应对人口出生率危机则要复杂得多。另外,还要指出的一点是,越是人口净流入大省,它的出生率也往往更高。如广东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接近10‰,在全国仅低于少数几个省份,这里面就与其人口净流入量大相关。因为,人口跨省流动,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而这个群体又往往是适龄生育人口。因此,他们不仅本身带来了常住人口增量,更带来了“下一代”,对稳住一个地方的人口出生率能够发挥一定的托底作用。与此对应的是,人口净流出大省,由于年轻人外流,则失去了更多的适龄生育人口,人口出生率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当然,就现实来看,我们发现浙江、江苏等人口净流入大省,它们的人口出生率也并不高。这其实主要是因为,它们自身的老龄化程度和城镇化水平较高,从而部分抵消了外来人口对于出生率的贡献。也就是,这些省份老龄化程度高、生育适龄人口少导致了人口结构的老化。若没有外来人口的贡献,实际生育率将更低。举例来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广东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有12.35%,而浙江和江苏分别达到了18.70%和21.84%。这背后的差距很明显。因此,同样是沿海发达省份,但出生率也会因为老龄化程度的差别而出现较大差异。


各省出生率差异有多大
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各地人口发展的一个基本面情况。一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或者说出生人口的减少,是全局性的,而并不只是个别地方的情况。典型如广东、河南、山东等这些人口大省,同时也被称为“最敢生”的省份,它们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出生规模,也均在不同程度下滑。这与“‘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的结论,形成一种呼应。二是,尽管整体人口出生规模都处于下滑状态,但不同省份的差距还是挺大。比如,西藏、贵州、宁夏、青海四地的人口出生率依然维持在10‰以上,贵州更是超过12‰。但辽宁、吉林、上海、黑龙江,2021年人口出生率已经跌至5‰以下,甚至,黑龙江已经不足4‰。并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人口出生率垫底的四省市中,东北地区三个省份全部入列,它们同时也均是常住人口负增长省份。2021年,东三省常住人口共计减少了接近100万。一个更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哈尔滨成为全国首个人口负增长省会城市,并且在2021年跌出了人口千万城市阵营。自此,东北地区已经再无人口千万城市。一般而言,省会城市作为全省的经济中心,至少可以吸引省内其他地区的人口,从而确保城市人口的“稳增长”。哈尔滨这一“例外”提醒,不能低估极低生育率对于一个省份人口的整体影响程度。
▲7月14日,夏日夜晚,松花江哈尔滨段江畔景色优美,游人络绎不绝。图/新华社


这些省份为何依然“能生”
很多人关心,在当前整体人口出生率下滑背景下,那些依然“能生”、人口发展形势相对较好的地区,到底有何特征呢?前面说过,以2021年为例,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0‰的地区有西藏、贵州、宁夏、青海四地。如果再加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好的地方,其实还包括广东、广西(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2‰以上)。这些地方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多数地方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地方的计生政策一般比较宽松。因此生育观念相对开放,人口结构也比较利于生育。其二,大部分都属于经济相对较弱地区,城镇化率较低,像西藏、贵州、广西等,城镇化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传统生育文化得以更多保留,“少子化”趋势相对不明显。其三,广东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它虽然属于沿海发达省份,但是内部发展并不那么均衡,像粤北、粤西这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依然保留了一定的传统生育观念,同时这些地区的宗族文化比较深厚,使得生育率的下降相对要缓和一些。另一方面,前面也说过,广东是全国人口净流入第一省,大量年轻人口流入,也增加了广东的适龄生育人口基数。不过,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养育成本的增加,这些地方的出生率也在下降,只是相对没那么剧烈而已。还要注意的是,像西藏、宁夏、青海这些高生育率的地区,本身人口基数不大,这使得它们的人口增长实际对全国的人口大盘影响不大。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从2010到2020年的十年时间里,“最能生”的西藏、青海、宁夏,常住人口也仅仅增长了不到200万人。因此,要整体提升生育人口规模,保持适当人口增长,那些人口大省无疑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通过综合施策,挖掘它们的生育潜力,更值得重视。
文 / 朱昌俊(媒体人)编辑 / 李潇潇校对 / 赵琳
只看该作者 380 发表于: 2022-07-21




储殷2022-07-21 15:06· 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backcolor=url(&quot]关注
头条热榜看到#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今天朋友问我,退休了那么多人,应该空出很多岗位,毕业生人数比这少多了,为啥找工作还困难呢?
这里可能就涉及到结构性问题。

大家记不记得以前有个笑话,说大城市里女性单身的多,边远村镇里男性单身的多,为啥不能撮合一下呢?
因为不对路啊[捂脸]。
女性又没疯,她单身不是因为找不到,而是不愿意将就啊。

其实现在的就业也有点类似,大家主要是不愿意将就,退休腾出来的岗位,很多在领域和内容上,都和大学生不匹配,高一点的岗位,也是下一级依次往上递补或平调,不会直接招毕业生来做领导。

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大课题,不是2000-1000=1000这么简单。还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看该作者 379 发表于: 2022-07-21




孟祥远2022-07-21 08:54·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专家[backcolor=url(&quot]关注
数量上看,2022年会是生与死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减少,看起来未来竞争减少,但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因为除了养自己还要养更多的老人。下图数据可见,且趋势明显;
老年人寿命越来越长,适合养老的地方就是那些年轻人多的地方。
#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延长#




只看该作者 378 发表于: 2022-05-20


20余省份出招催生三孩 支持措施让人直呼“内卷”





凤在甘肃2022年05月20日 07:20:04 来自北京



52人参与11评论





原标题:多地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整理:陈卓琼 制图:李晗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三孩政策”正式写入法律。此后,各省份陆续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截至目前,已有20余省份完成修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普遍增设了育儿假,延长产假、陪产假,并出台财政、税收、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鼓励生育。
       增设带薪育儿假成此轮地方计生条例修订普遍做法,一般给予夫妻双方每人每年5-20天假期。北京、上海两地明确,子女满3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享受5个工作日的育儿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黑龙江等地则将育儿假设置为10天。青海、山西等地为15天,吉林为20天。安徽、重庆两地还将育儿假的年龄上限提至子女6周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女职工享受98天产假。多地延长了产假和男性陪产假(护理假),延长后的产假合计为158-188天,陪产假多为15天。新修订的广西计生条例还增设了男方产前检查陪护假,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享受5天产前检查陪护假。
       生育、养育等各类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今年3月,国务院决定,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各地也积极探索,通过发放育儿补贴,给予购房补助、提供婚育信贷支持等方式,减轻多孩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吉林为育龄家庭提供最高20万元婚育消费贷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给予不同程度降息优惠。江苏探索生育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生育二孩的给予50%的补贴,生育三孩的给予80%的补贴。
       多地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住房支持政策,照顾到了生育家庭、多孩家庭的住房需求。如,北京规定,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江苏、福建、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地明确提出,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省级层面修订计生条例的同时,一些市县也推出“自选动作”。
       2021年7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布新政,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甘肃省临泽县出台11项优化生育政策配套措施,除了发放生育津贴,这个县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在当地购买商品房时可获4万元政府补助。5月17日,杭州出台楼市新政:三孩家庭可多购一套房,买新房可优先摇号。
       江苏海安明确二孩、三孩家庭购房每平方米可分别优惠200和400元。四川省资中县提出,“三孩”家庭购房奖励最高1.4万元/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20日 04 版
只看该作者 377 发表于: 2022-05-16
松竹梅岁寒三友 [湖北网友]
原因﹕1、光棍多(男女比例失调)。2、丁克多(不要孩子)。3、育龄妇女减少。主要原因:养不起。高房价、高医疗、高学费,让年轻一代望孩心叹!
推荐21

只看该作者 376 发表于: 2022-05-16

31省市自治区人口数据公布,16个常住人口负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2022年05月16日 07:22:28 来自北京



65人参与12评论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增长 ,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
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减少
        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这些省份多数集中在北方,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甘肃、内蒙古、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江西等。
        其中有10个省市自治区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 。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减少58万人、46万人、32万人。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从2021年常住人口变化来看,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人口增量位列前五,而这几个省份2021年的人均GDP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分别排在第5、第7、第9、第3、第4。
        除湖北外,另外四个省份均位于东南沿海,净增人口之和达到186.1万人。其中浙江增加72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具体来看,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因此,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广东增量为60万人,江苏和福建增量分别为28.1万人和26万人。
        据红星新闻,从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统计中发现,多个省份出现了“强省会”或者是“强市”的人口“虹吸”现象。
        以陕西为例,陕西10个地市已经全部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除西安常住人口增加外,铜川、宝鸡、延安、汉中等其余9个地市的常住人口数均为下降
        在湖北,相比于2020年的数据,2021年除省会武汉外的宜昌、黄冈、荆门、荆州、十堰、鄂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均有下降。在江西,省会南昌常住人口新增18万,上饶、宜春、九江、吉安、抚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均下降。
        不过在广东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各城市之间的常住人口增加较为平均。以广东省为例,2021年常住人口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江门、惠州、珠海、肇庆等均有增加。
11省市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另外,目前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多个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据媒体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占据第一的位置。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 万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 4.83‰;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自然增长率4.52‰。
        广东也是全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国家统计局分析,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只看该作者 375 发表于: 2022-05-13




人世间那些
68

人口老龄化会越来越严峻。人口的自然死亡率20年以后会达到顶峰。就算是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只生一个或者两个,很少有生三个以上的。归根结底就是负担太重。
只看该作者 374 发表于: 2022-05-13




刀光剑影侠骨柔情2022-05-13 09:14[backcolor=url(&amp]关注
看看人口问题,你还贷款买房子吗?
2021年,河南人口9883万,出生人口79.3万。
德国8229万人,出生人口79.6万,去世102.4万人。



[backcolor=url(&amp]举报


评论 312
只看该作者 373 发表于: 2022-02-07





宝宝哥诶


大城市劳动力不会少,农村和小城镇才惨!
只看该作者 372 发表于: 2022-02-07



云南映象2022-02-06 04:48[backcolor=url(&amp]关注
中国从2022年开始每年减少1000万劳动年龄人口,不知道国家有什么应对措施?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1962年出生2491万人,1963年出生3000万人。这1964出生2745万人。60年段的高年劳动人口,将要退休了,淘汰出劳动年龄人口了。但是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新增劳动人口仅仅1600万。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会读大学。直到22岁以后才会出来就业。所以每年新增劳动人口不足600万。
劳动年龄人口更替严重缺位。相差2000万。就算每年大学毕业生1000万人。但是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从事60年代出生人口从事的低端行业,苦力。劳动年龄人口缺位将会至少1000万人。从出生人口减半看。死亡人口将会大幅度超过出生人口。








只看该作者 371 发表于: 2022-01-29

宋忠平
作者
98
多生孩子的关键词,一是想生,二是能生,三是敢生
只看该作者 370 发表于: 2022-01-29



宋忠平2022-01-29 10:18·军事学者、评论员 原二炮工程学院教员[backcolor=url(&amp]关注

国家要发展,人口数量和质量都要跟上,确保劳动力有着落。如今国家放开并鼓励生三胎,提高人口数量,各地也在积极落实三胎政策,但目前遇到的阻力很大,很多年轻人还是不愿生、不敢生,入托入学教育,住房等问题,有些地方对多生的孩子每个每月奖励500元人民币,但这都治标不治本。
过去为什么父辈愿意生、敢生,关键是没有更多后顾之忧,国家负责分配房子,尽管房子不大,但也会按照人口数量分配。
如今年轻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子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从房子来着手解决最根本的关注点,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生孩子,比如生二胎优先申请经济适用房,生三胎者则赠送一套三居室经济适用房。如此以来,三胎不愁不生!





只看该作者 369 发表于: 2022-01-27
记号,受教了
只看该作者 368 发表于: 2022-01-26




朴凡朴语
330

人口问题既有经济教育因素,更有意识形态,被西方洗脑的因素!
只看该作者 367 发表于: 2022-01-26



恰与飞鸟
170

        拿出扶贫攻坚的劲头,人口问题肯定能解决。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喜欢生育,人口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目前只是暂时的低谷。别国做不到的事,不代表我们不行
只看该作者 366 发表于: 2022-01-26



魁哥的乐趣
460

        肯定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以前都相信人有前生今世,相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人都相信,自己活过这辈子,管他后世洪水滔天。所以,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可以。
只看该作者 365 发表于: 2022-01-26



追梦者YD
222

       我觉得你说的有些片面了。本人90后,喜欢孩子,已生育一胎。其实挺想要二胎的,但是如果要二胎,我家现在的住房很明显无法满足让两个孩子成长的需求,那么就要考虑再买房,但是看着高企的房价和我这空空的钱袋子,我是真心愁啊……
只看该作者 364 发表于: 2022-01-26



爪机拍天下
330

        放开二胎以后,我的年纪已经大了,没有精力再去抚育一个小婴儿。我的父母年纪也太大了,无法为我分担,他们能少生病来让我陪床,我就已经烧高香了。楼下的男人就立刻生了二胎,一是他还年轻,二是他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还硬朗,他并不需要付出什么精力去照顾孩子。所以目前的低生育率,并不是人们不愿生了,而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已经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像一个哑铃形状的增长过程。等到年轻家庭平均生两到三个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再生,人口才能恢复增长。计划生育几十年才控制住人口,政策改变以后,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显出效果。
只看该作者 363 发表于: 2022-01-26
有名无字1
713
我觉得作者角度虽然新奇但是还不够全面,我看过六爷阿旦的一篇文章,比作者分析的更全面,他认为是人类的幸福感决定了生育率,我觉得更有道理。
只看该作者 362 发表于: 2022-01-26

人口净增仅48万,破解“大国低育”背后的意识形态战争

原创2022-01-21 15:39·晨枫老苑

前言:长期以来,都有无数网红学者反复向公众和决策层宣扬一些老黄历的段子,例如:只要人均收入接近发达国家,生育率就会自然下跌;经济增速放缓使得普通人更注重自身生活质量,从而不愿意再生孩;发达国家即便政府出钱补贴,人们也不愿意生孩子云云…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人越穷越生越富越不生是定律,所以中国政府要赶快出更多的钱才行

本文首发“平局”,作者授权推送

他们这些关于低生育率的说法是真的吗?如果你认为是真的,那你就是中了舆论黑手的圈套,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财阀和资本寡头合流炮制的意识形态伪概念给洗脑蒙蔽了。——因为如果这些说法成立,那你就不能也无法解释以色列的超高生育率是如何产生的。平局观点:生育率和意识形态强相关,和经济产业弱相关!

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近年人口净增的惊人下滑数据。(注:净增=新生人口-死亡人口)

2017年我国净增人口779万人,
2018年我国净增人口530万人,
2019年我国净增人口467万人,
2020年我国净增人口204万人,
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48万人!

发生了什么?从2017年开始,是有什么超级炸弹在中国炸开了吗?否则何至于此?

一个惊人的巧合是:与人口出生率突然断崖式下跌刚好成反比的是,从2017年起,算法短视频平台开始以每年的数以亿计的安装率疯狂增长。那么,究竟中国突然遭遇陡峭的生育率下滑真正诱因是什么呢?

1:从人均收入看,高收入不等于低生育率

以色列人均GDP是4.36万美元/年,中国是1.13万美元,美国是6.4万美元,韩国是3.15万美元。那么对应的生育率呢?

以色列的生育率高达惊人的3.1,中国生育率近年来突然暴跌至1.3,美国是1.64,而韩国是1.1;从这个数据看,所谓GDP越高,人们生育意愿就越低的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2:从阶级内卷看,基尼系数严重也并不等于低生育率

但凡了解一下以色列的经济情况你就会理解什么叫巨大的贫富差距,在以色列虽然人均GDP看似比较高,但是这就和马老板入驻你小区之后,你小区人均收入都会变成亿万元一样毫无意义,你只是被平均的那个人而已。以色列绝大多数财富在极少数人手中,大部分平民手里的钱仅够生活而已,并且以色列还身处四战之地,动荡不安、自然资源匮乏、国家产业发展极度不健全。

按照“阶级内卷=低生育”的说法,那么以色列早就该濒临绝种了。同样韩国也是世家财阀集中的国家,普通人上升通道基本上是被锁死的,而韩国生育率也确实低。以色列和韩国实际基尼系数都很高,但生育率却一高一低背道而驰。

从总财富上看,美国的总财富远远比中国更高,美国通过剥削他国实现让普通美国人顺带使用其他国家向美国供应的廉价产品,但美国人的上升通道却并不比中国更多。在美国普通人能改变命运的可能不是没有,而是极端稀少,美国主流大城市的人口基本上是“城二代”;而中国虽然也面临阶级内卷和行业垄断等问题,但总体来说在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普通人改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主流大城市的居民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曾经身无分文的外来人口。但蹊跷的是,中国的生育率居然比美国还低。这在一个普遍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传统文明国家里,是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现象。

3:大国低育背后的舆论黑手和意识形态战争。

通过真实的数据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所谓“高收入=低生育率”,或者“阶级内卷=低生育率”的说法是非常荒诞的;在周小平看来,这种说法只不过是片面参考了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的低生育率产生过程之后总结出来的片面结论,完全是被别人牵着鼻子做研究的结果。这种采样本身是不科学的,更诡异的是这些所谓的低生育率研究都千篇一律仿佛商量好了似的,对完全不符合此类理论的以色列样本避而不谈,或者简单地归咎于以色列教育投入好、生育补贴好等等表面因子

实际上以色列在所谓的教育投入和生育补贴上做得并不好,至少不比欧洲和日韩好,在欧洲和日韩生孩子除了能享受极大的生育假期和生育补贴之外,还能获得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购房补贴、租房补助、教育奖励、减税免税等物质刺激措施,各国政府也都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绞尽脑汁地宣传和出台各种催生催育措施,但收效寥寥。

因为这些国家的低生育现象本身就是被幕后舆论黑手操纵的结果,所谓的“低生育”现象研究也都是顺着人家给你划定的答案去“按图索骥”,因此得出的“解决方案”也必然且只能是南辕北辙、毫无用处。因为生育本身,它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记住了,生育本身它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至少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用钱去思考和解决生育的问题,意义是有限的。

核心区域房价和医疗教育等等当然是部分因素,但并不是底层因素。

在战争年代的时候,中国人整体面临的生存困难和危机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人们照样生儿育女,不管明天是不是要上战场,不管孩子父亲还有没有机会活着回来,只要两个人看对眼了就敢于结婚生孩子,物质匮乏到基本温饱安全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依然想生敢生要生;在我们建国初期艰苦奋斗时,社会上还出现过饿死人的情况,那时就更别提住房需求和教育医疗保障了,但那时候反而中国生育率很高。这是为什么?

在以色列如此高度内卷化的社会,却有着高达3.1的超高生育率,且绝大多数积极自愿参与生育大军的都是社会阶层升迁无望的普通以色列平民。有人说是宗教信仰原因,可美国欧洲宗教氛围同样浓厚,新冠病毒袭来都是靠大主教向全国电视直播驱魔仪式来安抚群众,那欧美怎么也同样进入了低生育率社会呢?和以色列的高度内卷比起来,和韩国财阀以及美国财阀的资源集中和绝对垄断比起来,中国的社会内卷和垄断程度连个弟弟都算不上。但结果短短几年时间,我们的生育率突然跌到比欧美还低的程度,按照这个速度甚至会跌破“老牌少子国家”日韩。这又是为什么?

若说越穷越爱生,那么中国比美国穷,可中国生育率比美国还低。

若说越富越不生,可以色列比韩国富,但以色列生育率比韩国高。

众所周知,犹太财阀掌握着全世界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犹太财阀数代人都是搞舆论宣传的高手,无论是老牌的默克系新闻财阀,美国的推特脸书、欧洲的几大出版集团和传媒巨头,日韩的娱乐公司、电视台杂志,甚至目前连在中国经营着一大批“外国红人”自媒体的合资MCN公司背后,也大多都是犹太财阀控股!他们几乎掌握着全球舆论产业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平台到内容的一切资源。意识形态,可以操控生育率。

记住了,生育率是受意识形态控制的,生育率和舆论宣传强相关,和经济产业弱相关!砸钱解决不了生育率的问题,从意识形态根源上才能抓住病根、靶向治疗。

4:犹太财阀和资本寡头合流炮制的意识形态伪阶级对立手段。

作为二战结束后继续善于掌握舆论宣传的种群,犹太财阀依然被广大资产阶级、工业巨阀、金融寡头所利用,或者说两者一直在互相利用。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曾经具备极大野心和远景目标的种群,在战后又面临人口基数下降到非常低微地步的种群,他们急需的目标就是在提升自身人口的同时设法降低其他种群人口。通过舆论黑手和意识形态操控,是比纳粹更为有效的人口控制手段。

战争和贫困并不能阻止人们生育的热情,生育的本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革命的热情,对不公平的抗争,以及对繁衍本能的忠诚,它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世界舆论财阀却可以通过舆论黑手的操纵手法,让其他种族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犹太财阀如何操纵大国生育率呢?当然是制造对立,主要是制造或夸大阶级对立,种群对立,从而达到惊人的效果。在互联网尤其是短视频没有疯狂席卷中国之前,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虽然已经开始受到一些影响和冲击,但这些影响和冲击远远没有视频这种充满视觉刺激和影响来得陡峭和凶猛。目前已知的主要舆论操控导向包括:女拳炮制男女性别对立,消费主义破坏家庭基础,色情和欲望代替人类感情。

4.1:男女性别对立。

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一整年的全国大爆炸新闻主要都和性别对立有关。比如男子杀妻案件、男朋友杀害女朋友案件绝对流量推送全网爆红,但反过来同样发案率的妻子杀夫案件、女朋友害死男朋友案件则流量很少,知道的人不多。《女子离奇失踪,尸体残骸被塞入化粪池》、《男朋友谎称自己女朋友是“间谍”,雇两名男子将其骗到边境杀害》……等等,这些新闻都是全中国人人皆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天一个恐婚小技巧”,已经成为全网很多年轻女性口头禅。这种口头禅和群体意识的催眠,成为了当代女性对婚姻恋爱的本能集体恐惧潜意识。

同样在微博等公开社交平台上,女子手撕男性成为2021年主要的主流爆炸性新闻。张弦手撕朱军、陈露手撕霍尊、都美竹撕吴亦凡、孙一宁撕王思聪、李靓蕾撕王力宏等等等等,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女性通过大众自媒体平台向男性开炮,以小作文等方式极尽所能地将男性描绘成朝秦暮楚、始乱终弃、油腻好色的恶魔。这些控诉里只有一小部分事件是相对真实的,而更大一部分事件都是严重夸张甚至是背离事实的。

但尽管以上这些事件的结局有很多都反转了,最后都证明了男主并没有那么邪恶,而女主反而不是那么无辜。但这些超级大事件的助推下,本不存在的男女对立舆论现状就已经被构建出来了。至少在社会意识形态和大众舆论场里,男女性别对立的空间已经被开辟了出来。

4.2消费主义破坏家庭基础

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生产单位和社会构成单位,家庭的本质是男女性别的分工合作形式而不是互相消耗形式,但是随着互联网上疯狂“买它买它买它”的撕心裂肺叫喊声此起彼伏,随着眯蒙系“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的洗脑话术盛行,加上商家资本无处不和犹太财阀苟且合流的消费主义氛围渲染,女性在家庭中的分工合作地位正在被解构和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对家庭基础的消费和损耗。

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追求被扭曲物化了,整个舆论场向女性灌输的价值观千篇一律变成了以:花钱、口红、化妆品、服装、奢侈品、包包、旅游和品牌来衡量,全部价值观围绕花钱和物质消费展开,这就导致女性严重自我物化,使得女性从家庭合作者的角色以及社会劳动者的正常角色中被剥离了出来,变成了家庭合作和社会劳动的反对者。

虽然中国的男性总人数比女性多3500万人左右,但这里面大多数都不是适龄适婚男青年。在适龄适婚男青年中,绝大多数男青年和女青年的人数和收入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月薪在2万以上的适龄适婚男青年就已经非常稀少了,在北上广也仅有6%左右,放眼全国仅有3%的比例。但在消费主义被短视频和网络加持之后,月薪两万成为了很多适龄适婚女性的“起步价”!

按照金钱和消费观来择偶的话,女性将实际主动丧失择偶权。如果要瞄准收入更高的群体,比如月薪5万元以上的适龄适婚男青年的话,那么这个比例就只有5‰-2‰左右,即1000个女性争夺那2-5个男性。争夺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女性无法婚配。不仅在北上广深,就算在杭州成都这样的新型准一线城市里,适龄适婚“剩女”的比例也比“剩男”多6倍以上,未来这个数据还会进一步扩大。

同时,由于消费主义改变了女性原本家庭合作贡献者和社会劳动者的地位,就使之变成了纯粹的资源消耗者,因此对广大适龄适婚男青年而言,女性就日渐成为了一个令其避而不及的“生物”,两性对立被成功挑起。对月收入普遍只有几千到一万元的大基数适龄适婚男青年而言,自己辛辛苦苦干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小仙女”们吃两顿精致的晚餐,自己辛辛苦苦劳动存一年的钱,还不够“小仙女”们买一个毫无实际用处的“名牌包包”,因此索性认定不要女朋友比要女朋友更为幸福。于是将女性从嘴里称赞的“小仙女”怒斥为“慕刃”“捞女”等一系列带有贬低侮辱性质的词汇。而女性因为感受到这种贬低和侮辱,又反过来痛斥这些无法满足自己消费欲望的男性青年为“鼠鼠”、“屌子”等等…

在消费主义的解构下,人类适婚适龄男女青年构建家庭的基础已经被瓦解。被消费主义物化的女性,从家庭合作建设者以及社会劳动者的地位当中被强行剥离,如此男女之间组成普通家庭生儿育女的前提已经被破坏,这里面既有犹太财阀的策划,也有国内游资寡头的积极响应、同流以及合污推动。平局认为说他们是意识形态买办也不为过,传统买办出卖传统资源利益交换金钱,意识形态买办出卖文化甚至是种族利益交换金钱。

我们再不行动,就很难再让女性认识相等男性这种结合的常理;实际上如果婚姻生活出现物质匮乏,那并不是丈夫收入过低单方面造成,而是夫妻双方收入都很低造成的。而在中国目前的收入和日常消费情况下,只要屏蔽消费主义和品牌虚荣追求,普通夫妻两个人在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线建立一个小康家庭的经济物质基础是完全具备的,只是这种小康基础被消费主义给破坏了。

4.3色情和欲望代替人类感情

人有物质追求,也有精神追求。然而在商业社会的刺激下,人的欲望也成为了舆论黑手以及资本寡头围猎的目标。人的物质追求被消费主义围猎,人的精神追求被色情和欲望围猎。

一方面“美男”在中国市场上大行其道,无数少女花光工资甚至是吃老啃老地去疯狂“追星”为“美男”打榜应援,疯狂天价购买“美男”所谓周边产品,从而满足于与这种并不存在的虚假人设发生“虚拟恋爱”。一旦被“美男”洗脑,这些涉世未深的女性就很难再从中挣脱出来,很难再对离开化妆和美容滤镜的普通正常男性产生兴趣。一旦涉世未深的女性迷恋上这种浅薄的男色欲望,就很难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来爱上那些真正踏实勤奋的男性,色欲会使人变得浅薄,色欲的满足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人们对爱情的向往。毕竟爱情是需要很多耐心、理解、付出和努力的,而色欲只需要你掏钱打榜应援买周边就可以了。

由于对消费主义的抵触,加之对女拳的反感,原本可以通过男女合作组建小康家庭的愿望破灭,因此这些有普通平均收入水平的男性干脆选择了放弃,转而将精力投入到更容易获取的“软色情二次元”产品当中去,赤裸抱枕、色情手办、二次元玩具等等产品开始风靡中国市场,某宝上此类产品比比皆是。这类产品用色欲代替了爱情,不再需要花费自身精力和掏空两代人的财富去供养“小仙女”,而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下单和购买就能获得超过普通正常女性身材颜值的各类软色情玩具来满足自身欲望,久而久之这种非常容易获得、价格相对低廉、视觉刺激远超真人女性的产品就会完全替代男性寻求正常爱情的冲动和欲望。

[img]https://p9.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5579ed91bc524e5c8cd2535f81cfa21f.png?from=pc[/img]

男性,也被围猎了。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结婚生子了,正常谈恋爱都成为了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总结:意识形态的问题需要用意识形态来解决,心病心药医。

本文是笔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实际深入调查得出的结论,为此深入调查了网络社区、短视频平台、女拳圈子、二次元圈子、消费主义圈子得出的粗浅结论,也是全网第一篇从意识形态角度详实挖掘中国突然遭遇“大国低育”现象真正诱因的文章,总体来说平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要加强对资本煽动消费主义的管束、打击软色情文化、加强对犹太财阀意识形态软入侵的防范和反击、加强男女青年对自身家庭合作贡献者、社会劳动者角色的认知普及、教育、宣传、引导以及褒奖,只有解决了这些本质问题,我们才能走出当前这个严峻的“大国低育”陷阱。

只看该作者 361 发表于: 2022-01-24



内心里的极度善良6688
6

年轻人难找对象,不想结婚,结不起婚,大问题!!
只看该作者 360 发表于: 2022-01-24



紫博蓝的财经江湖
2022-01-23 21:37[backcolor=url(&quot]关注

日本就是因为早早就步入了老龄化人口结构,再加上产业升级失败。所以经济增速就比较惨,常年在0位徘徊。

我们目前的问题在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实在太快了,2020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是16.63%,2021年中国是14.2%

按照这个老龄化速度,后面用不了两年,中美的人口结构就会趋同。可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到1/7。

如果生育率无法逆转,再过十几二十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变成30%。

美国65岁以上老人,因为生育率维持在1.7左右稳定在17%。那时候美国的经济增速,甚至是可能反超我们的。

所以能不能让我们的生育率维持在1.7左右,减缓老龄化进程,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看该作者 359 发表于: 2022-01-22





山房听雨
2022-01-19 14:46[backcolor=url(&amp]关注

国家统计局数据,40年中国人口生死增长图。
1.疫情加生育意向不强的双重加持,使得近两年人口增长骤降。如果政策不松动,今年可能负增长。毕竟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很明显,年死亡人数只会增不会减。
2.80后的后半段,90后的前半段,是当之无愧的“内卷王”。但最大的压力明显集中于80后。
3.老龄化趋势40年来一直在加强,这个趋势是自然规律,靠政策很难改变。人口将不再是红利,而是负担。很难想象20年后的社保压力。
4.2014和2017是10后的人口大年,这两年的宝宝们以后的亚历山大了:既要承担上代人的养老压力,还要面对同龄人的内卷压力。

5.对标美国固然重要,研究日本可能更加务实。





只看该作者 358 发表于: 2022-01-21


中国未来人口20年内每年减少的数量


原创2022-01-21 08:19·球迷和财迷
根据官方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7.9岁,这其中不包过自然死亡,如果算上自然死亡的话大概率会在72岁左右。
1950年出生的人口在2022年将近72岁,也就是说从2022年开始50年出生的人口将陆续去世,而50年每年出生2000多万,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已经去世了。所以未来十年中国去世人口大概率会从1000万每年上升到2000万每年,十年以后会上升到2500万每年,而出生人口目前看估计很难超过1000万了。
所以,我预计以后中国每年人口会开始减少,5年内每年减少的人数从0增加到1000万,以后会长时间保持每年减少1500万人口左右,这种状态估计会持续至少20年左右。
20年以后中国人口会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还要看老百姓愿不愿意生。就目前来看中国会经历一次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阶段,如何度过这一阶段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国历年出生人口数量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