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84阅读
  • 8回复

[地方沿革]红安县历史行政区域变迁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10-17
— 本帖被 晦象先生 从 沿革资料和数据 移动到本区(2021-08-18) —
红安县自建县以来,已经走过了457年的历史,经过多少次风风雨雨的洗礼,注定是不平凡的,经历越多,她的根基也就越坚固,使得其建制越稳定,但也存在过2次地域重大变迁和2次更改地名。现在来看看红安的行政区域有哪些变迁。


一、计划建县区域

红安建县,由于麻城阻挠的原因,历时20多年,经多少人的不懈努力和多少次复奏,终于,明嘉靖42年(1563年),朝廷批复同意设立新县制,并批准析黄陂县滠源乡12里甲即570.23平方公里、黄冈县中和乡8里甲即406.06平方公里、麻城县太平、仙居二乡20里甲即1184.19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宋埠和歧亭在内),共2160.48平方公里组成的新县,名曰新安县。








二、建县各原归属

原属黄冈县的有觅儿寺镇、八里湾镇(京九铁路武麻联络线红安站、合武高铁红安西站所在地)、太平桥镇、高桥河镇(李先念故里)。

原属黄陂县的有二程镇、华家河镇、上新集镇、黄陂站镇禹王镇四姑镇【红字三镇后又划入礼山(大悟)】原属麻城县的有七里坪镇、城关镇、永佳河镇、杏花乡、箭厂河、火连畈茶厂








三、实际建县区域

经明朝廷批复和圈定区域,新安县始设,并随即改名黄安县。原则上,应该按朝廷批复的地域设立,但当时的麻城县只将943.76平方公里划入黄安县,剩余250.43平方公里,也就是今天的宋埠和歧亭两镇,并未按照朝廷批复执行,导致新设黄安县南部地域严重不规则的形状,也使得红安区域在建县之初就出现缩减。








四、政区域的缩减

1932年,国民政府设立礼山县,原属黄安的黄陂站、吕王、四姑(均来自黄陂县)划属礼山县。1952年9月3日,经新中国政务院批准,决定承认原国民政府1932年的那次区划调整,正式划黄安县禹王镇、黄陂站镇、四姑镇给新设的大悟县(即建国前的礼山县),并划黄安县箭厂河乡给新设的新县,同时,黄安县更名红安县,成为新中国唯一一个以“红”褒奖的县。
至此,红安县区域再次缩减。

从上可以看出,红安县历史上有两次区域缩减。
第一次是宋埠镇和歧亭镇被留在了麻城,没有划入当时的黄安县,使今日红安县失去对宋埠、歧亭的管辖。然而,从法理上来讲,宋埠和岐亭依然是属于红安县的,因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明朝的政令在没有新的政令代替前,依然是合法有效的。
第二次是经政务院批准,4乡镇分别划入大悟和新县(其中3乡镇来自黄陂)。这次是合理合规的调整,是以新的政令实施代替旧的政令实施,法理上说得过去。新一代的红安人情感上虽然放不下,但思想上应该去清楚的认识和坦然面对,因为她已经属于他人,或许他们才是“黄安县”的真正传承,我们默默的去注视他们,希望他们永远不忘“黄安”精神。





红安县建县是应运而生,她的建立是历史时局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她的诞生改变了不堪的现状;结束了当时三县的边境混乱的局面,使得当时的黄安县和麻城县保持均衡、平等,并愈趋安定。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红安县向前的路也将越宽阔,也会越来越稳固,也将越来越辉煌,不会走回头路,不会受任何影响,她始终如一,将红安之路永远走下去。
转自 今日头条 愛妳36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10-17
红安县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只有麻城的一半。
你是xxx又如何?然而我赵日天并不服!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10-29
但是,明清朝廷的规制,只会批准成立新县,以及确定县名,不会确定新县的四至。
四至是由地方划定的。包括县城也是地方自行选择的。

所以明廷只批准成立黄安县,至于辖区面积,那是地方的事。宋埠、岐亭的并没有明廷的法理。
地方只要双方达成不交接的协商,不交接就没有问题。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11-10
详解麻城自明朝1563年始,先后与红安、河南新县区划调整始末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朝庭划麻城太平、仙居二乡,黄冈中和乡,黄陂源乡,建县于姜家畈,黄民始安,故名黄安(今红安县);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国民党政府划仁美、择里等地50公里联合光山、黄安部分地区设经扶县(今信阳新县)。
麻城市鸟瞰图



麻城历史沿革:

麻城历史悠久,从近年来,麻城境内出土栗山岗、万人墩、谢家墩、土城寨等地挖掘出大量新石器晚期的古文物。可以证明,距今五、六千年前已有人群聚集在举水流域生活。

夏商时期境内属于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国“举国”,公元前11世纪以后,成为黄国的属地。
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地。秦灭六国,兴郡县,先属南郡,后隶衡山郡。
两汉时期为“西陵辖地”,隶属江夏郡。
三国鼎立,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国蕲春郡。三国归晋。复归弋阳郡。后划归西阳郡。
永嘉年间发生内乱,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公元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奉命在今阎河古城畈筑城以守,遂称该城为麻城。麻城祭祖大殿


隋初,罢诸郡为州,境内为信安县,属黄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仍属黄州府。自此,麻城作为县一级行政区划延续至今,有1400余年历史。

大业五年(609年)废州设郡,属永安郡。
武德三年(620年),分麻城置阳城县,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辖麻城、阳城两县。
绍兴年间(1131—1162年),麻城为南宋北部边界。理宗端平三年避兵乱,县城一度迁至什子山上(今麻城市张家畈石头寨附近)。麻城县志摘录


朝统一,初属湖广行省黄州路,后(1292年)随路改属淮西道,次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间,县治从什子山迁回阎家河镇的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铭等筑城于今地,后为县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仍属湖广。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部攻占麻城,改县名为长顺州。7月,张献忠率部入蜀后,县名复归麻城。

代沿袭明制,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
民国元年,废除府治,属武汉黄德道(后更名鄂东道、江汉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10月,麻城县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往龟头河。1940年,日伪在宋埠建县署。1944年,国民党县政府又从龟头河迁往阎家河山水湾暇形地,1945年,迁回城区。

1949年3月11日,新组建的鄂豫军区独立师攻克麻城,麻城县获解放。麻东麻西县合并,在阎家河成立麻城县人民民主政府,不久即进麻城县城办公,下辖10个区政府,至5月,全县划为12个行政区,236个行政村,全县面积3600平方公里,人口58万。
如今麻城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2019年,户籍人口115.39万,地区生产总值(GDP)374.13亿元,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495元。 2020年,辖3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再来重点来说说麻城历史上重要的两次疆域变更,红安与新县的建县由来。


第一次: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时任明户部尚书的麻城人耿定向上书《两台疏》,陈述其乡建县之利,后经明朝户部复奏,朝廷批准正式建黄安县,并析置麻城县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黄陂县滠源乡八里,黄冈上中和乡十二里为新建县属地,后名为黄安县。明嘉靖年间的耿定向


因此麻城人耿定向在后人历史籍贯标注中,逐步改成了黄安人,身为明户部尚书的耿定向从此被誉为 “红安之父” 。
红安县的前身是黄安县。设县前为黄冈、黄陂、麻城三县属地。因地处偏僻,政令难施,时任户部尚书、麻城人耿定向等多次上书朝廷建县之必要,最终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御批立县。
初名新安县,因新设取安居乐业之意命名,属黄州府。旋改称黄安县,因春秋时地属古黄国,为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故名。
据《郡县释名湖广卷》载:黄安县“本黄冈、麻城、黄陂三县地,在郡西北,距各县治远,盗贼从集,积逋滞讼,久而益炽,官司苦之。嘉靖间,抚臣张雨奏请割麻城太平、仙居二乡,黄冈中和乡,黄陂源乡,建县于姜家畈,黄民始安,故名黄安”。《明史地理志》亦载有:“黄安,嘉靖四十二年以麻城县之姜家畈置,析黄冈、黄陂二县地益之。”县治所驻姜家畈(今红安城关镇)。
黄安旧图

黄安原属三不管的地方,地处偏僻,向为黄冈、黄陂、麻城三县交界处,导致政令难施。于是嘉靖二十年(1542年)麻城县监生秦钺和李大夏等上书朝廷请求建县:“本县姜家畈(即今红安),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近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头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该建议一经提出,得到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陆杰的赞同,遂派巡按监察御史史褒善到实地勘验。但由于部分官员顾忌区划变动后牵涉到税赋的变动和户口的重新核定,影响社会稳定,而当地百姓也怕建县后修城筑池,工役摊派难以承受,因而纷纷表示反对,并对现场勘测加以阻拦,事情遂无果而终。
及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黄州知府郭凤仪又一次上书,再陈建县的必要性,也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时为举人的耿定向亦上书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冯岳,极言建县之利,获认同。
但由于地方官员不断变动,建县的主张再次被搁置下来。直到13年以后,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时任行人司行人的耿定向又对新任湖广巡抚刘崙提起此事,获刘赞同,立即将此事交麻城县令苏松办理。不久,刘离任,建县事又被搁置。次年秋,耿定向巡按西夏,在宜城道上遇继任湖广巡抚张雨,再提旧事。这时,监生王国任等52名乡人也联名上书,张雨于是令下属集议建县事宜,时黄州知府应明德、同知袁福征、巡按御史唐继禄、布政使徐南奎等人一致同意,建县议遂定。
红安天台山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11月,时任户部尚书耿定向上《两台疏》,陈述其乡建县之利,得礼部尚书徐阶赞同。翌年3月13日,明准其奏,划麻城县太平、仙居两乡20里甲、黄陂县源乡8里甲、黄冈县上中和乡12里甲建县,定名新安。县治所设于姜家畈。建县时,全县有5841户79068人。旋改名黄安县。
据《黄安县志》载,因春秋时地属古黄国,为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故名。
隆庆三年(1569年),购姜家畈田地125亩,耿定向弟耿定理主持在姜家畈建县城。并由黄州郡贰守(“贰”指副职)袁福徵督办修建。时城周长599丈城墙高1丈8尺,厚5尺,建有4个城门:东门名“三山”,南门名“载阳”,西门名“回澜”,北门名“天台”。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林葵(云南大理人)成为首任知县。《黄安县志》称其:“为政方严有体,新造之初,庶事草创,劈荆剪莽以新县治,成法可守,士民德之。“隆庆三年(1569年),由黄陂、麻城、黄冈三县令与黄州贰守(“贰”指副职)王可大勘定疆域面积:为广80里,160里明万历年间耿定向在省亲之余,考察县邑,并亲自为新县撰著《黄安初乘》,为黄安县最早的县志。

根据《黄安县志氏族录》和清光绪二十五年(899年)《耿氏续修谱序》载,耿姓始祖为耿均用,居河南光山柴山堡(今属新县),育五子(耿国宝、耿国祯、耿国宾、耿国兴、耿国清)。元末,长子耿国宝(号从龙)携其次子耿必安参加朱元璋义军,以功劳授封济阳卫(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千户。后长子耿必顺奉母省亲落居于湖广麻城太平乡横山凹(一说楼子冲),即今红安县杏花乡剥岸村境内。为黄安耿氏先祖。耿定向即为其后裔。
如此看来,耿定向是存有私心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11-10
详解麻城自明朝1563年始,先后与红安、河南新县区划调整始末

第二次: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10月,国民政府为了便于控制鄂皖边界的大别山区,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
【1935年《河南省政府年鉴》29卷7号记载:“三省剿共总司令部令:以本省光山县新集地方增设县治,以刘(峙)主席之字经扶为名。”】
☞ 新县地域图

以新集为县治,设立经扶县,划归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管辖。
将光山县南部1502平方公里的(八水里、五马里、沙城里、长潭里、青山里、神留桥朴风山、沙窝、永阳熬、五龙、杜横、夏陂山、长潭朱向、董范店、墨斗关、潘殷冲、官堰、柴山、观音、沙城、千斤)、麻城县50.8平方公里三个区(仁美区的三分之二、择里区的三分之二、丰义区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现在泗店、田铺二乡中南部、周河乡南部)、黄安县(今红安县)59.2平方公里的两个会(长水会、塔耳会,相当于现在箭厂河乡)等划归经扶县管辖。
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原属河南省的面积占93.2%。
1947年8月28日,经扶县新集解放。1月,在县城西南柴山保王湾(今属陈店乡)召开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500人一致通过决议,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
2014年,新县辖5个镇、10个乡,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正在筹建):新集镇、沙窝镇、吴陈河镇、苏河镇、八里畈镇、浒湾乡、周河乡、陡山河乡、千斤乡、卡房乡、郭家河乡、陈店乡、箭厂河乡、泗店乡、田铺乡,香山湖管理区,金兰山街道办,县人民政府驻新集镇朝阳路169号。

如今:麻城疆域基本已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历史中麻城疆域的变化过程,却不容我们忘记。


本文是作者@沈家庄熊正涛的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03-10


屈苇滨/漫话麻城




麻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县,作为独立行政主体存在,已有1400多年。
麻城,地处鄂东,大别山屏蔽东北,为江淮锁钥;举水冲积平原连接江汉,为西南门户。
麻城,状如一片美丽的枫叶,3747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养育着120万勤劳善良的人民。
麻城,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大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呈“井”字形交汇;从麻城出发,北至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东至海滨,都可以朝发夕至。
麻城,有著名的“三台八景”,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近年,龟峰山杜鹃花红遍全中国,“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旅程。
但这只是表象的麻城。要认识全部的、深层次的麻城,还必须更深情地贴近她,阅读她,了解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辉煌,甚至,她的苦难!

麻城很大,周边县都称她“麻老大”。但在过往的历史中,她曾经更大。唐五代时,后周与南唐以长江为界,麻城是后周南部边界。南宋绍兴年间,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麻城则是南宋的北部边界。直到明朝初年,麻城东西距离与南北距离都还有230里。
明清基层政权,县下面设乡,乡下面设区(读作“奎”),区下面设里。明初,麻城有四乡:亭川,孝感,仙居,太平。下辖130个里。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因为人口减少,将孝感乡撤并到仙居乡,130个里合并为94个里。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成立黄安县(今红安县),又从麻城西部划20个里给黄安,麻城便只剩下74个里。这时,麻城东西向距离为160里,南北向距离为150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新设经扶县(今河南省新县),又将麻城乘马地区原仁美区、择里区各划出三分之二,丰义区划出三分之一。1952年设胜利县,从麻城画出梅庄、张家畈;1955年,胜利县撤销,张家畈回麻,但梅庄区却划入罗田县。
由此,麻城由隋初建县时的4500平方公里,经过漫长历史整合,“瘦身”为现在的3747平方公里。
当然,她在黄冈仍是“麻老大”。
广袤土地承载着壮丽河山。
麻城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逐级下降,呈阶梯状。东北部是高山,西北部是丘陵,中南部是平原,最高的康王寨海拔1337.1米,最低的陶家寨海拔25米。
大别山由西北向东南斜卧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成为江、淮分水岭。麻城处于大别山中段南麓,境内名山众多,最有名的当数神奇的龟峰山、陡峭的木陵山、高峻的康王寨。
举水河干流发源于鄂、豫交界的蜂包裂山,一路向西南,分段被人称作福田河、大河、四道河、白塔河、县东门大河、高岸河、雨阴河、迎集河、夹洲河、新庙河、宋埠河、歧亭河,出歧亭后,经过新洲、黄冈,注入长江。举水在麻城有五条支流,分别是许家河(又名跳石河)、阎家河、白杲河、浮桥河、鄢家河。
在麻城,除了位于龟峰山-天井山-什子山东面的木子店、张家畈两镇属于巴水水系,其他乡镇都属于举水水系。悠悠举水,养育了千万代麻城人,她是麻城人民真正的母亲河!
胜水名山构成了诸多名胜。麻城自古便有“三台八景”之说。三台指白云台、雁台、钓鱼台,八景指龟峰旭日、白臬飞泉、麻姑仙洞、万松古亭、桃林春色、柏子秋阴、凤岭朝云、龙池夜月。清康熙九年版《麻城县志》有定惠海棠,而没有凤岭朝云。
这些名胜到今天还存在的,大约只有龟峰旭日、麻姑仙洞、柏子秋阴三处。柏子秋阴即柏子塔,以“秋阴”命名,是说每到立秋这一天正午的时候,柏子塔四面都见不到一点塔身的阴影。对于这一景观,估计极少有人验证。
白云台在五脑山北面的仙居山上,山顶有一块巨石,石面平整,形如高台,山中云雾缭绕,还有凤凰岩、飞仙洞、石室、云泉等景观,是传说中麻姑游玩的地方。
雁台与白臬飞泉都在白臬山上。白臬山是麻城文化名山。山如人形,远远望去,山顶好像有一股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流至半山又被突出的崖壁阻碍,于是凌空落下,呈一片空明洁白。明代著名僧人周道一在山中建三教堂。山南有一方巨石,平坦如席,道一早晚率弟子在这里诵读佛经。每当小沙弥们开始诵读,便有群雁飞来,仿佛是被沙弥们的诵经声所吸引。这便是雁台的来历。周道一死后,梅之焕为他在山中建塔,并题写塔名。如今山中诸景俱灭,唯道一塔尚存,但已处于十分危殆的境地。
钓鱼台在阎家河镇的凤陂河中流,台上有寒碧楼,河岸旁有芝佛寺,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修行讲学的地方。
万松古亭在市区西面的七里冈,桃林春色在桃林河,龙池夜月在城区剪子街的龙池桥,定惠海棠在木子店原市第四中学院内。这些名胜景观虽然不可再得,但美好的名字仍留给后任无限想象空间。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2-03-10

麻城壮美的山水,孕育了她古老的历史,古老的历史,孕育了大量美好的神话。
神话一:麻姑。传说麻姑的父亲叫麻秋,是东晋时期后赵政权的一位将军。他带兵在麻城(那时还没有城)筑城,虐待劳工,每天要干到公鸡打鸣,才允许劳工短暂休息。麻姑同情劳工,便提前装鸡叫,引得所有公鸡都提前打鸣,劳工由此得以提前收工。父亲知道了,要对她施以惩罚,她便逃到五脑山北面的一个石洞里躲起来。后来得道成仙。
麻姑的故事本在于劝人行善。既然是神话,当然就不用辩论真假。但它与另一件大事相联系,就不得不让我们认真对待。这件大事就是麻城的得名。
现在通行的说法,就是因为城是麻秋筑的,所以隋开皇十八年建县时就取名麻城。这一说法见于各种版本的《麻城县志》,还有明朝弘治十四年的《黄州府志》。这些记述中,有的还注明出自《晋书》。但翻遍《晋书》,却找不到与此相关的任何信息。
事实上,东晋以黄州为中心的鄂东一带,称西阳国,治所在邾城(今武汉市新洲区)。西阳国名义上由东晋管理,但真正的主宰者是蛮人部落,俗称“五水蛮”(五水指西阳国境内的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征西将军庾亮计划北伐中原,派征虏将军毛宝会合西阳太守樊峻,带一万精兵镇守邾城。庾亮的举动激怒了风头正盛的后赵皇帝石虎。当年八月,石虎命夔安为大都督,率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并五万军队,进攻东晋的荆州、扬州,其中派二万人攻邾城。九月,张貉攻陷邾城,杀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去以后,又溺死在长江里。夔安乘胜进军,攻陷江夏(今安陆市),进而围攻石城(地在今钟祥市)。东晋竟陵太守李阳拒战,大破后赵军,斩首五千余级。夔安被迫撤军,沿路掳掠七千多户人家,将他们迁徙到幽州、冀州一带安置。东晋随即委派辅国将军庾怿为豫州刺史,加强宣城、庐江、历阳(今和县)、安丰(今江苏省东台安丰镇)四郡的防务。这样,东有庾怿,西有李阳,东晋荆、扬北部边境复归原状。
这次夔安率部破邾城,是后赵石虎时期唯一一次派军队来到麻城附近。恰在上一年底,麻秋因为在北方打了败仗,被石虎削去官爵,所以征晋五将中没有麻秋的名字。但麻秋会不会以下级军官的身份参战呢?这当然有可能。但后赵军队打完这一仗就撤走了,连邾城都不守,有什么理由来麻城筑城防守呢?

同时,晋麻姑的说法曾在多地出现,并非麻城的专利,只是在麻城的传说中多了一个筑城并“因此命名”的尾巴。清朝康熙时期的《古今图书集成·神异传》里,就引用《登州府志》里的记载,说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政和”是宋徽宗年号,可见登州(府治在今山东蓬莱)也流传麻姑女神的传说。晚明王世贞编的《列仙全传》,里面也写到了晋麻姑。王世贞对麻城十分熟悉,曾为麻城好几个大家族家谱和李文祥的《简斋遗稿》作序,还为麻城的刘天和写了传,为周鲁山、黄卷、曾烶写了墓志铭。但他写麻姑的故事时,却并没有提麻城。而且,以麻姑命名的山、石、洞在全国十分普遍,几乎各地都有。仅麻城周边红安、新县、光山、金寨、罗田等县就都有麻姑洞,都说是麻姑修炼的地方。
所以,麻城以麻秋命名的说法可能仅仅是传说。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同样的事例,孝感因为董永命名、木兰山因为花木兰命名,都出自民间传说。传说很美,就让我们这么传下去也很好。
那么,麻城的名字到底从何而来?对此,我只能表示歉意。但有两条资料可供参考。一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姓熊的大夫,封食邑于麻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以地为姓,改麻姓,这个“麻”,应该就是现在麻城所在地。由此,麻这个地名由来已久,非常古老。二是北宋著名地理学家乐史在《太平寰宇记》里记述,麻城县建立于北周大象元年(579),比现在通常采用的隋开皇十八年(598)提前了二十年,同时,他将麻城县的麻字写成了“蔴”。“麻”与“蔴”,在指麻这种植物时是相通的。这便启发我们,麻这个地名,是不是因为麻这种植物而得名的呢?楚又称荆,就是因为荆这种植物而得名。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03-10
除了麻姑升仙,麻城还有另个神话传说比较有名,影响至今。神话二:帝主,或称土主、福主,是麻城县的邑神。帝主于北宋时出生在四川璧山(今属重庆),姓张,兄弟中排行第七,人称张七相公。他十七岁游历到麻城,见麻城乱建了很多祠庙,很气愤。一气之下,他就动手将见到的淫祠都砸了。祠庙主人将他告到麻城县衙,官府将他捉入牢房,关了三年。这时,县城发生火灾,张七相公让狱吏给县令捎话:自己能祭神消灾。县令将他释放。张七相公跨上一匹乌骓马,手执一根红木棍;木棍所指,火当即熄灭。他一路向西,至县城西门的相公桥,但见乌骓马腾空而起,向空中飞去,一直飞到五脑山南坡,才不见了踪影。麻城人便奉他为帝主,在五脑山建庙供奉。
帝主神十分灵验。麻城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求告帝主神,都能逢凶化吉。明嘉靖七年(1528)秋天,麻城人刘天和巡抚甘肃。这一天,是他母亲七十岁寿诞,他以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而难过。这时,他的一只手突然锥心地痛,痛得他大声呼号,呼号声穿透了好几重房子。恰在这时,蒙古兵大军压境,他作为主帅却陷入糊涂状态,神智不清。万分危急之际,帝主神进入了他的梦境,对他说:“敌人已经打到门上来了,你怎么还在这里睡觉!”说着就用手去碰他。刘天和一下子清醒过来,手也不痛了。立即带兵出击,打了一场大胜仗。
刘天和因此十分感谢帝主,特地为帝主庙做了一块碑。由谁来为这块碑撰写碑文呢?刘天和心里有三个预备人选,最后交给帝主选择,帝主为他选择了毛凤韶。毛凤韶字瑞成,明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云南佥事。晚年家居,麻城五脑山至牛棚山一带,都是毛氏产业。刘天和是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想来与毛凤韶私交不错,所以千里迢迢带信来,让毛凤韶为帝主撰写碑文。这通由毛氏撰文的“紫微侯灵应碑”,现在还保存在五脑山帝主庙的大殿里。


由于帝主神特别灵验,麻城人民对他特别信奉,官府对他也格外尊崇,宋朝皇帝封他为紫微侯,明朝皇帝封他为助国顺天王,清同治皇帝特敕封“灵感”二字。
解放前,麻城家家都供奉帝主菩萨。每年农历九月十八这天,麻城各地还要组织浩浩荡荡的队伍到五脑山“朝山”,集体祭祀帝主神。随着麻城移民的脚步,帝主神也走出了麻城;凡有麻城后裔的地方,都有帝主庙,都实行帝主崇拜。
神话三:化主。龟峰山上以前有化主庙,什子山以前有化主殿。化主神的真身也是人,叫张毅,字仁甫,北宋神宗熙宁初年任麻城县令。每当遇上干旱,他就登上龟峰山求雨,求到了雨,他就赋诗一首,刻在石头上,留作纪念。他还组织老百姓在县城西面的官道两旁栽了上万棵松树。松树长成后,他又在松林中建了一座亭子,起名万松亭。经常将读书人召集到亭子里,与他们切磋学问,还亲自为他们讲学。万松亭,既是过往行人歇脚的地方,也是读书人交流学问的地方。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贬谪黄州的苏轼路过万松亭,见张县令栽的万棵松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大半被毁,伤感之余,写下《万松亭》一诗,发出了“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的感慨。苏轼的诗强化了麻城人对于好县令张毅的感激和怀念,于是为他塑像建庙,尊为化主。化者,感化天地万物。化主张毅,是麻城人心灵深处一尊真正的神!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03-10
历史偶然。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