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热榜
分享
记录
行政区划网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行政区划网
方舆论坛
个人中心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方舆
>
地名文化
>
黄河流域论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2531
阅读
3
回复
[历史地名]
黄河流域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鹤鸣九皋
UID:180604
注册时间
2014-10-26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发帖
827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百色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11-02
人民
日报社民生周刊
2020-06-21 20:32:17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居世界大江大河第五位。黄河古称大河,因其中下游浑浊呈黄色,在东汉时被称为黄河。“临河临水而居”,是人类生存和繁延的基本法则,所以,黄河
流域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根,中国如无黄河,就如同古印度没有恒河、古埃及没有尼罗河、古巴比伦没有幼发拉底河;黄河,是华夏民族的魂,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只有黄河文明,这或许就叫定力和自信。黄河,她万里奔腾呼号,横贯东西、纵伸南北,她造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和艰苦奋斗的史诗,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黄河,她创作了无与伦比的道德篇章与逐梦神话,她是我们的生存之河、命运之河。
一、黄河流域的概念界定
黄河流域,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所滋养和直接影响的地理生态学区域,习惯上,人们多把黄河流经省区的相关面积称之为黄河流域。在地理学上,黄河流域是指黄河干支流的地面分水线和入海口断面所包围的面积,它流经的九省区面积总和为359.7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面积约占22.1%。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它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学术界也在地理上对黄河流域给出了明确的经纬度标识。
黄河属于太平洋水系,它是由多元独立湖盆水系经过上百万年的发育演变,逐步形成为一条由西向东、九曲蜿蜒、流入东海的大河。关于黄河的源头,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曾派员至积石山考察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径河源区,得知河源出于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正式派员考察黄河源头的还有元代、清代,对本源的认识各有不同。1952年,黄委会组织河源勘察队确认
历史
上所指的玛曲是黄河的正源,1985年,黄委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在玛曲曲果树立了河源标志。
1954年,黄委会曾根据相关
地图
和数据,对黄河河道的长度和流域面积有明确表述。1973年,黄委会与各地主要水文站协作,以国家测绘局、解放军总参谋部航测和实测图为依据,经水电部批复同意后,确定了新的量测成果。新的量测数据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山东
九省区,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落差4480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河内占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1986年计入的)。总的来说,新的测量数据大于原来的数据,主要是将“天然文岩渠”和“金堤河”也纳入了黄河水域。黄河流域从地图上看位于东经96°~119°、北纬32°~42°之内,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
黄河流域在地势上西高东低。其中:西部水源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属黄土地质地貌,水土流失严重,河中泥沙俱下;东部主要由冲击平原组成,水流平缓,但河床有不断提高之势,已造成了悬河。由此,黄河主干道也被相应地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河源区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3.8%;内蒙古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河道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3.3%;河南桃花峪至山东入海口为下游,河道长786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由于中国从商代起产生了“龙”的图腾崇拜,后来有人将黄河比喻为黄龙,将长江比喻为青龙(见下图)。
黄河流域除主干道外,还包括其水系支流区域。其支流主要有13条:一是白河与黑河,位于四川省境内,河水较清,其中白河河长270公里,黑河河长456公里;二是洮河,流经青海省和甘肃省,河长673公里;三是湟水,流经青海省西宁市和甘肃省永靖县,河长374公里;四是大黑河,主要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北部,河长236公里;五是窟野河,发源于内蒙古东胜市,于陕西省神木县注入黄河,河长242公里;六是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省北部,流经内蒙古又在陕西清涧县注入黄河,河长491公里;七是渭河,位于黄河腹地的大“几”字形底部,西起乌鼠山,东至潼关,河长818公里,是黄河最大支流;八是汾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纵贯山西省中部,流经太原和临汾两个盆地,于万荣县注入黄河,河长710公里,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九是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至河南省巩县汇入黄河,河长447公里,是黄河水量最多的支流;十是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穿过太行山峡谷,至河南省武陟县汇入黄河,河长485公里,是黄河的第三大支流;十一是金堤河,发源于河南新乡,由东北部至台前县汇入黄河,河长158.6公里;十二是大汶河,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经东平湖陈山口汇入黄河,河长239公里;十三是天然文岩渠,该渠是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延津、封丘、长垣四个县的防洪排涝河道,位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全长160公里,也属于黄河一级支流。
黄河流域的湖泊主要有三个:一是鄂陵湖,二是扎陵湖,三是东平湖。鄂陵湖与扎陵湖是中间有15公里河道相联的姊妹湖,位于青海省玛多县境内,海拔4300米以上。其面积和水量远小于青海湖,但比青海湖的海拔高出1000米,是黄河的源头水域之一,也是古吐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唯一的湖泊,位于山东省境内,古称巨野泽、梁山泊,是《水浒传》所述八百里水泊的遗存水域。
黄河流域涉及的9个省(区)中,有66个地市(州、盟),340个县(市、旗),其中有267个县(市、旗)全部位于黄河流域, 73个县(市、旗)部分位于黄河流域,总
人口
为1.1亿人。受气候、地形、水资源等条件的影响,流域内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全流域7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龙门以下的中下游地区,而该区域面积仅占全流域的32%左右。花园口以下是人口最为稠密的河段,人口密度达到了633人/km2,而龙羊峡以上河段人口密度只有5人/km2。
二、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含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以创造劳动工具和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精神文化以陶制彩绘和象形文字的产生为主要标志。这反映在生产领域表现为农耕文明的兴起,反映在生活领域表现为父系氏族部落的形成。
从考古发现看,黄河流域是中国大地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区域,时间在公元前3000—5000年之间,并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早期的遍布于黄河下游,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的遍布于黄河中游,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晚期的延伸到青海的潢水流区和山东的大汶口,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仰韶文化,它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鼎盛时期的代表性遗存,其主要区域在河南省西部、陕西省中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但分布非常广泛,南达汉水中上游,北至河套地区,西及甘肃境内的渭河上游,东到山东省;它是中国原始文明鼎盛时代的重要标志。总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遍布着先民生产和生活的足迹。
中国历来有“三皇五帝”一说,真正被确证的文化史:从数类文字上看,始于“河洛图书”;从代表人物上看,始于轩辕黄帝(因发明车子而被称谓)。“河洛图书”最早收录于《尚书》之中,它反映了人类对宇宙时空和数字方位的辨识,它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据今已有约5000年。1993年,考古工作在山东发现了“陶文”,距今也有5000年历史。轩辕黄帝是华夏始祖,先后打败了蚩尤和炎帝,使当时的氏族部落融合为一统。据《说文解字》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选之际,和分理可相别也,初造书契”。这是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创造了文字。黄帝时代距今4700多年,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陵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已数千年受到保护。黄帝时代主要解决了人们衣食住行问题,实现了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变。其物质文明方面表现为制衣冠、造舟车、种五谷、教蚕桑;其精神文明方面表现为行文字、重创造、讲团结、赏奉献、敬天地。黄帝之后,华夏大部落的首领依次为尧、舜、禹,他们都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大禹治水后首创国家制,中国纪年才开始了夏商周时代(中国帝系表见下图)。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绵延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临近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和郑州五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之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工笔艺术再现了开封府地的市井社会盛况。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
黄河(流域)文化,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根源性和原创性。这包括:中国最早文化经典即《易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产生于黄河流域;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产生于黄河流域;中国百家姓中,有70%以上的姓氏产生于黄河流域;汉赋、唐诗、宋词以及绘画、雕塑等领域的高水平大作,多产生于黄河流域。二是统一性与融合性。自古以来,中国把本国视为世界的中心,把中原视为中国的中心。它既向外传播扩散自己的文化,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互利共存、协和万邦、反对分裂的大一统文化。因此,自秦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以来,中国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地理版图,总体上一直在扩大,而不是在分裂和萎缩。黄河流域这两大突出特点,成就了它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是极为宝贵的人类文明资源。
三、黄河流域的
经济
情况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山脉众多,东西跨度大、落差大,地貌差异也大。但除了青藏高原水源区外,都属于地球中纬度和中国的北温带。由于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质疏松、水系丰富,宜于生存和农耕,自远古以来一直是人类生存和繁延的聚集地,在中国历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河水系的经济价值。黄河水系的主干道4.2万平方公里,除13条主要支流外,另有40多条二级支流,网布着1000多条川溪,年径总流量580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平均只有400多毫米,农业灌溉主要依靠黄河水系。由于历史年代和人口多少是不同的,但黄河水域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滋养的人口,始终在中国大江大河中居于突出地位。1949年以前,黄河水域的灌溉面积为1200万亩,到2018年已增至1.1亿亩,70年中增长到解放前的约9倍。它突出反映了临河临水而居的首要经济价值。
从农业发展方面看。黄河流域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1.89亿亩、林地1.53亿亩、牧草地4.19亿亩,宜林宜垦的荒地3000万亩。中国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在黄河流域都可生产,且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另据《黄河鱼类志》的统计,黄河干流和支流水系中,共有鱼类约160多种,其中上游16种、中游71种、下游78种,并以黄河大鲤鱼最为盛产和著名。在黄河水系近岸区内,主业和兼业渔业生产的人数常年保持在2—3万人之间,占全国渔业劳动力的2—3%。
黄河流域矿业资源丰富。黄河流域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7种,占全国已探明45种的70%以上。其中,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主要是稀土、石膏、玻璃硅质原料、煤、锐、铝土矿、铝、耐火黏土8种,且分布比较集中,易于开采,为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黄河流域已探明原油储量20亿吨,天然气储量3亿立方米,钠盐储量约8千亿吨。这些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9个地区:兴海-玛沁-选部区、灵武-同心-石嘴山区、内蒙古河套区、晋陕蒙接埌区、陇东区、晋中南区、渭北区、豫西北区,以及山东区。其中,位于山东的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矿产资源是近代工业产生以来的重要经济资源,也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黄河流域在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大致可概括为: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摇篮;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的盛地;秦汉时代农业大发展;汉唐时期文化大发展;宋元时期
交通
大发展;金元时期大动荡;清朝康乾之后走下坡。走下坡的国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先后发生了向南和向北的转移,长江流域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以及燕京渤海区域和东北地区的勃兴;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且中原地区战乱较多,造成黄河水患加剧、人口逃逸。另据统计,“黄河中下游的植被覆盖率,在秦汉时为43%,到明末清初下降为15%,到1949年又下降为9%”。植被的破坏,不仅导致了黄河中下游水患加剧,而且也导致了人口外迁和经济增速下降。
汉代时,中国是世界东半球的中心,与同时期西方的罗马帝国并雄于世;其后的中国以北宋时代为最富,但网上流传中国宋代GDP占世界80%(另有60%一说),当属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不过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该时代领先于世应是事实。隋朝时期,隋文帝与隋炀帝兴建大运河及大兴城,中国经济和文化大发展。有中外史学家研究:公元元年时,中国GDP占世界比重的26%,公元1000年时,占世界比重的22.7%,1820年时达到32.9%。此后的1870年为17.2%,1913年为8.9%,1949年为4.5%左右,1998年上升到11.5%。另据IMF统计,2018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上升为约16%(不含台港澳),与欧元区19国总量相当。史上几千年中,黄河流域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始终在国内占有较大份量,不差于东方任何国家。中国虽落后于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百余年,但黄河流域直线衰落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其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在外敌入侵后屡战屡败和大量的割地赔款;战争中的失败才是最大的失败,它不仅导致了经济衰退,而且使中华民族生灵涂炭。
2018年,黄河流经的九省区GDP为73547亿美元,人均GDP8172美元,其他22个省区GDP为233547亿美元,人均GDP10616美元。两相比较,黄河流域九省区比其他22省区总量少160000亿美元,人均GDP少2444美元。虽然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总面积并非都在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但这种人均GDP的比较大致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中国各代表时期人口估数见下表:
四、黄河水系的利用治理
水少沙多、水沙异源、为利为患、耗费人力物力巨大, 是黄河水系的突出特征。从先秦至新中国成立的260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溢水决口1500余次,改溢26次,其中大的改道5次,影响北达天津、南抵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水患所至,“城郭坏沮,稸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并造成了下游区的“开封城,城摞城”。如果从大禹治水算起,华夏民族为黄河奋斗的历史,已长达4000多年。主持过治水工程的历代重要人物是:夏禹、西门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训、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吴大澄、张曜、高斌、林则徐、傅作义。
在黄河水系的治理和利用上,古人的精神和方法值得借鉴。历史传说和古籍文献中,大禹治水的事迹最为动人。他“变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因而成为夏朝的首位帝王,其治水智慧和奋斗精神,已成为远古治黄精神的典范。公元前246年,郑国(河工)奉韩国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从而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郑国渠,郑国渠西由泾水东至洛水,长达150公里,灌溉面积约110万亩。郑国渠的兴建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秦国富强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构成了秦统一六国的重要因素。清康熙16年,河道总督靳辅邀陈潢协助治水,陈潢在治理黄河方法上,继承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兴建分洪坝、挖引河,更好地对防洪进行调度。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命兵部侍郎、河道副总督嵇曾筠治黄和加固堤防,并下令为封赏历代治河功臣,在河南省武陟县建立了“嘉应观”。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亲自考察黄河。早在1936年2月,毛泽东从延安率红军东渡黄河时触景生情,写下了不朽诗篇《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大河上下,顿失滔滔”。1948年3月,当毛泽东再次东渡黄河指挥三大战役时又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蔑视,就是不可以蔑视黄河;蔑视黄河,就是蔑视我们这个民族啊!”1952年10月下旬,在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时,毛泽东利用几天休假时间亲赴黄河下游考察。其行程包括山东的济南,安徽的徐州,河南的兰考、开封、新乡、郑州、安阳。一路上,他先后给山东、河南的领导讲:“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考察期间,他还与有关领导和专家谈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果有可能,借点来是可以的。”这一基本设想,构成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思想源头。周恩来曾直接领导治黄工作,从解放初的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到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和1958年的抗洪斗争,大都由他主抓主管或主持决策。
早在1950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已决定成立副部级黄河水利委员会(属水利部领导),统一领导和
管理
黄河流域九省的防汛与河防建设工作。在前期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国人大会议于1955年7月30日,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国规划的决议》。此决议和规划与历史上的诸多治黄之策相比,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将治黄工作和工程,纳入了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涉及的省区、部门和工作,为史上所未有;二是统筹了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情况,对干流与支流、用水与治沙、抗洪与发电等,做了系统考虑和综合规划;三是既总结了历史上治黄和用水的基本经验,也充分运用了新技术、新方法。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和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黄河水系的资源利用和防治工程已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几千年的治理和利用水平。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央政府、各有关地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黄河水系在综合利用与防患治理方面已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防洪排淤工程。为防洪和排淤,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完成土方约13.5亿立方米,石方1800万立方米,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程体系。从防洪角度看,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建设了三门峡、路泽、故县、小浪底四大水库或水利枢纽。其中:三门峡水库容量可达354亿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32.5万千瓦;小浪底水库容量可达126.5亿立方米,水电装机容量180万千瓦,防洪标准可达千年一遇。排淤主要是在黄河下游河段稳固堤防、整治河道,保障下游不出决口和排淤通畅。位于河南省和山东省境内的北金堤滞洪区、东平湖,主要起滞洪排淤作用。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其滞洪运用的概率已大为降低。1949年以来,黄河先后发生过12次每秒大于1万立方米的洪水,但并未发生过一次决口,创造了几千年以来“岁岁安澜”的历史记录。
二是积极推进水土保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年均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这不仅给中游地区造成极大经济损失,而且也形成了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悬河的危害。因此,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是黄河流域的一项长期任务。黄河流域广大农民已有在荒山荒坡上植树种草的悠久历史,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又有较大进展。到目前为止,人工植树造林已达1.20亿亩、种草0.35亿亩,占国家治理规划的60%以上。据《人民治黄5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已累计实现经济效益927.47亿元。
三是努力用好水利资源。水利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资源,它既包括生产生活用水,也包括生态平衡、水力发电等。从生产用水看,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目前,黄河灌溉面积已从解放初期1200万亩扩大到1.07亿亩。从生活用水看,黄河流域主要
城市
的用水,基本上来源于黄河水系,除部分农村以井采水外,黄河流域约80%的人口,都取自地上黄河之水。从水力发电看,到目前为止,黄河流域的水电站主要靠黄河,大中型水电站主要建立在黄河主干道上中游。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分析:水库217个(陆浑、故县、西霞院等)、水利枢纽7个(小浪底、三门峡、龙口、万家寨、三盛公、青铜峡、沙坡头)、水电站19个(乌金峡、大峡、小峡、八盘峡、盐锅峡、刘家峡、寺沟峡、积石峡、黄丰、苏只、公伯峡、康扬、直岗拉卡、李家峡、尼那、拉西瓦、龙羊峡、班多)。总库容量及总装机容量见下表。
(作者:王保庆,河南理工大学太行智库研究员;李希腾,应急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审稿人:张锟、程书波)
参考文献:
[1]http://www.yrcc.gov.cn/
[2]黄河志编纂委员会.黄河志(12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01
[3]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科学出版社.2007-02
[4]王保庆.历史对西部大开发的几点重要启示.青海社会科学. 2000-09
[5]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03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休闲居士
UID:7130
注册时间
2004-10-24
最后登录
2024-11-16
发帖
4907
搜Ta的帖子
精华
3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十堰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11-08
这篇文章错误很多。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halfshine
UID:208047
注册时间
2021-02-01
最后登录
2022-04-12
发帖
142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七星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11-23
黄河历次改道,流域变化好大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海宝梦夏
UID:204023
注册时间
2020-03-19
最后登录
2024-11-17
发帖
205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九龙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12-03
水库217个,是大中型水库么?还是大中小型水库?
水电站可不止19座。
共
条评分
开源创造未来!
回复
举报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xzqh.info/lt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区划地名区
区划改革
北部
东部
南部
西部
台湾
地名文化
历史政区
万国区划
区划相关区
经济地理
人口地理
交通地理
方舆点卯
方舆文化
管理交流区
方舆网刊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