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77阅读
  • 17回复

[地名归类]少数民族对地理词汇的叫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12-02
匈奴,山,叫“兰”,也有译成“连”。如贺兰、皋兰、祁连。
满族,河流,叫“乌拉”。如吉林乌拉、穆旦乌拉。
蒙古族,河流,叫“郭勒”,也有译成“高勒”、“郭楞”的。如锡林郭勒、巴彦高勒、巴音郭楞。湖泊,叫“淖尔”。如巴彦淖尔。
藏族,河流,有的叫“曲”,有的叫“藏布”。如当曲、卡日曲、扎曲、雅鲁藏布。湖泊,叫“错”。如纳木错、玛旁雍错。

古巴人,聚落,叫“中”,如巴中、汉中、南中、黔中
古蜀人,聚落,叫“都”,如成都、新都。
蒙古族,聚落,叫“浩特”,如呼和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12-02
你觉着“中”是巴人的叫法?而不是字面意思中间的“中”?我怎么觉着四川那边“坝”特别多,山间小平原。而“都”好像整个四川盆地都有:比如丰都。


中原长江地区“陵”多:零陵、武陵、巴陵、醴陵、茶陵、沅陵、江陵、金陵、秣陵、毗陵、广陵、兰陵、鄢陵、宁陵。而这些地名可能跟楚国或者楚人有关系
中原东部地区“丘”多:营丘、章丘、安丘、商丘、封丘、霍邱、沈丘、任丘、内丘。而这些地名可能跟东夷人有关

小地名:
中原东部“集”(也就是“聚”)多。
陕甘地区“塬”多。
西南地区“坝”多。
00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12-02
巴、蜀是古汉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12-02
满语乌拉是江,也就是大河。小河叫毕拉(别拉),黑河地区的逊别拉(现在叫逊河),公别拉(也叫坤河)、法别拉等。
满语山叫哈达和阿林,黑龙江东部的那丹哈达、大、小兴安岭、肯特阿岭等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12-02
巴中与汉中的叫法是这样的吗?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12-02
藏语的“错”,来自于古汉藏语,与古汉语称呼湖泊的“泽”同源,如云梦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0-12-02
回 那索齐 的帖子
那索齐:藏语的“错”,来自于古汉藏语,与古汉语称呼湖泊的“泽”同源,如云梦泽。 (2020-12-02 10:20) 

藏语的“曲”,来自于古汉藏语,与古汉语称呼河流的“渠”同源,如灵渠。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0-12-02
卫藏(前藏)称江河为藏布,如帕隆藏布、娘曲藏布。
藏语称山峰为拉,如雪季拉、色季拉。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0-12-02
“古巴人,聚落,叫“中”,如巴中、汉中、南中、黔中。”

不敢苟同,关中也是古巴人起的名字?!以前还文章说古越人地名叫“中”,举的例子就是“越中”。实际上“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汉语词。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0-12-02
汉语“河”可能与蒙古语“郭勒”“高勒”同源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0-12-02
我若干年前在一本书上,书名好像是“巴蜀文化”,看到说,“中”可能是巴人对地名的叫法音译,“都”可能是蜀人对地名的叫法音译。作者也只是大概率推测,而没有肯定。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我觉得“中”最早起源于巴地,就是四川东部、重庆一带,后来周边各地也跟着叫了,如汉中、南中,还有更远的关中、河中,以及东南的吴中、闽中。“都”能从川西发展到丰都,也是这样。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0-12-02
如果不写巴蜀的话,我就真信了。
錞于鸢——『并省吞直』
County 县;Shire 县级市;District 市区;
Division 厅/郡;Prefecture 州;City (仅辖区的)市;
Region 大区;Province 省;Municipality 直辖市;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0-12-02


古巴人,乍一看还以为是Cuban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0-12-03
回 那索齐 的帖子
那索齐:汉语“河”可能与蒙古语“郭勒”“高勒”同源 (2020-12-02 12:42) 

纯属讹传。
“江”“河”的意思是指流量巨大的河流,“工”的释义为“巨大”,如缸(大型器皿)鸿(大型飞鸟),“可”亦是此义,如“舸”(大船)“岢”(高山)
蒙古语中“郭勒”指中型河流,大型河流是“沐沦”。
007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0-12-03
回 休闲居士 的帖子
休闲居士:我若干年前在一本书上,书名好像是“巴蜀文化”,看到说,“中”可能是巴人对地名的叫法音译,“都”可能是蜀人对地名的叫法音译。作者也只是大概率推测,而没有肯定。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我觉得“中”最早起源于巴地,就是四川东部、重庆一带,后来周边各地也跟着叫了,如汉中、 .. (2020-12-02 12:53) 

当时四川可能没有『海』一词,江苏人没有『山』一词(也许叫丘),然后华夏各系先民互相借词,完善了古汉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0-12-04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卫藏(前藏)称江河为藏布,如帕隆藏布、娘曲藏布。
藏语称山峰为拉,如雪季拉、色季拉。 (2020-12-02 10:58) 

娘曲藏布是怎么回事?如果“曲”是河流的意思,那“娘曲”就可以了,又加个“藏布”干啥?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0-12-04
回 休闲居士 的帖子
休闲居士:我若干年前在一本书上,书名好像是“巴蜀文化”,看到说,“中”可能是巴人对地名的叫法音译,“都”可能是蜀人对地名的叫法音译。作者也只是大概率推测,而没有肯定。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我觉得“中”最早起源于巴地,就是四川东部、重庆一带,后来周边各地也跟着叫了,如汉中、 .. (2020-12-02 12:53) 

估计这书也是四川(重庆)人写的,那边人好摆龙门阵,且有典型的盆地思维。

---------------------------------------------------------------------------------------------
“中”是“东西南北中”的“中”。光谈“中”,不提“东西南北”,纯粹扯淡

巴蜀在战国后期以前根本就不入华夏文化圈,也就是说战国中期之前的词都没有巴蜀的影响。那么你去查《春秋左传》:

“汉东”:汉水以东;
“山中”:山里;
“夜中”:夜里;
“门中”:门里;
“济西”:济水以西;
“聂北”:聂城北;
。。。


你会发现《春秋左传》的古汉语规律和今天完全一样:
“东西南北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表示从客观角度的方位“东西南北中”;
“东西南北中”放在被修饰词之后,表示被修饰词的“东西南北中”;


中国:中间的国
国中:国的里面
东山:东边的山
山东:山的东边
东吴:东边的吴
吴东:吴的东边

这种词从《春秋左传》到今天,一点没变,而跟巴蜀没半点关系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1-11-18
古巴人和古蜀人留下的文字记载很少,推断其对地理词汇的叫法有些牵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