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54阅读
  • 15回复

[四川]转帖-德阳建市那些事儿(198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6-03
https://bbs.scol.com.cn/thread-15234718-1-1.html


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德阳市
(叶恒俊)
  1983年8月,我到德阳市筹备组工作,时间荏苒。历史的脚步不紧不慢,转眼如鸿飞冥冥,三十年己经过去,待回过头滄桑地一瞥。一座现代化的大德阳展现眼前。然,一下子把记忆拉回建市之初。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德阳工业区建设就规划建德阳市。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建市设想;60年代、7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四川省委一直设想设立省辖德阳市,统一领导德阳县境内的中央和省属工交企业和德阳县的工作。1978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四川省委书记赵紫阳在二重厂视察时说:“这个地方要搞,将来搞个市嘛,把德阳县包括进去。” 由于种种原因,德阳市的建立一直在孕育之中。1982年11月上旬,中共四川省委组织了以鲁大东省长为团长的“四川省赴江苏考察团”,学习江苏发展社队企业的经验。德阳县委书记张祥国(党的十二大代表)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听了江苏省长介绍体制改革经验时,特别介绍了全省撤销了原有的行政公署,有的撤地建市,有的新组建了地级市,个别经济发达的县还撤县建县级市。这样就顺应了物资、资金的流向,特别有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了,就带动了社队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张祥国立即想到德阳应该建市。但德阳建县级市看来不行,因为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属“飞地”,即地盘在德阳,主管部门在成都(党组织关系在成都),工厂外属德阳管,工厂内由成都管。东方汽轮机厂又在绵竹县。很多事德阳县协调不了,看来要把绵竹、广汉、什邡、德阳四个县划在一起,建立地级德阳市才行。
  1982年11月下旬,中共德阳县委召开书记碰头会,张祥国传达了考察江苏的情况,他提出了建德阳市的想法,把绵竹、广汉、什邡划进来建立德阳市。几位副书记都同意他的意见,并要他和县长刘茂国选择适当时间向绵阳地委领导汇报。会后第三天,张祥国、刘茂国就向绵阳地委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但地委领导说,以后,德阳可搞一个工业区,统一协调管理各个厂矿,德阳就不要建什么市了,什么地级市、县级市都不要搞了。以后,绵阳地委、行署的两位主要领导又先后来德阳,张祥国、刘茂国都向他们提出德阳建市问题,但都被拒绝了。
  1982年12月,中共四川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张祥国见到了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党委书记彭光显(属成都市代表团)。彭光显说,泸州建市的消息都传开了,德阳建市能不能搞成就看你的了。张祥国说,我已和地委几位领导汇报过,他们都不同意。
  1983年1月3日至4日,德阳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张祥国说,德阳建市问题,主要是靠我们,大家看怎么办才好。1月21日到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些专家学者关于地、县体制改革的意见,张祥国意识到,这是中央要出台地、县体制改革意见的前奏曲。他立即和彭光显联系,通报了自己的看法。彭光显建议可否在一起研究一下。1983年1月27日(腊月十四),德阳县县级各部门负责人在县委招待所开会,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彭光显、副厂长马兴龙和原厂党委书记孙克、原厂长李干应邀列席了会议。大会结束后,张祥国、刘茂国和县委副书记刘行皜和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四位领导专门研究建市问题。拟绕开绵阳地委,直接向省委写建市申请报告。因上级党委(绵阳地委)不同意,县委、厂党委都不好牵头,决定:县委和厂党委共同委托李干、孙克,由他俩出面和东方电机厂联络一下,再研究申请报告问题。李干、孙克当场表示将竭尽全力,为建市出力。
  1983年1月31日,由李干、孙克联络的一县两厂的负责人:德阳县委张祥国、刘茂国、刘行镐,二重厂党委彭光显、马兴龙和李干、孙克、赵基德(老红军)、葛守国(老红军)、刘松明(二重厂党办副主任),东方电机厂党委书记张积武、厂长何依、原厂长邓义生共同在二重厂招待所,开会研究德阳建市问题。会议由李干同志主持,决定由刘松明、许平(县计委副主任)、蔡慕兰(东方电机厂干部、原德阳工业区工委书记程占彪的秘书)三人起草德阳建市申请报告,刘松明执笔。
  1983年2月17日,“德阳地区体制改革建议联席会议”在二重厂招待所召开,德阳县、二重厂、东方电机厂、东方电工机械厂、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德阳耐火材料厂、四川玻璃纤维厂、四川树脂厂、第二物探大队、四川德阳九五厂、绵阳地区旌阳磷肥厂、四川建筑工程机械厂、四川省建设厅德阳水泥制品厂等13个单位的负责人(县委书记、县长、厂党委书记、厂长)到会。会议由李干同志主持。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以13个单位党委的名义报告省委、省政府。18日上午加盖了13个单位党委印章,下午刘松明派专人专车将“建议”报告报送给省委、省政府和省上有关领导同志。1983年3月10日,这13个单位的负责人再次相聚一起,讨论通过了由二重厂党办秘书科副科长亓九才起草的“关于再次请求建立德阳市的补充报告”。3月15日,安志文(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到了重庆,李干闻讯即去汇报并请他将德阳建市的报告转呈赵紫阳同志。
  1983年4月1日,省委常委、省顾委副主任鲁大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泽普、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岳忠来到德阳,召集四县(德阳、广汉、什邡、绵竹)、七厂(矿)(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工机械厂、四川玻璃纤维厂、德阳耐火材料厂、金河磷矿)党政领导开会,宣布省委、省政府同意设立德阳市,现在就可以进行筹备。要搞一个筹备组,由张仁梁(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厂长、省委委员)、常光南(温江地区行署副专员、广汉县委书记)、张祥国三同志负责组织筹备组,具体领导德阳市的筹建工作。
  1983年4月8日,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宣布省委决定:德阳市筹备组组长为张仁梁,副组长为常光南,并确定德阳、绵竹、广汉、什邡和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等县和企业为筹备组成员单位。徐泽普参加筹备工作,主要负责德阳市领导干部考察调配工作。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雷仲益为省委联络员,省委组织部副处级干部何定楷为省委组织部联络员。随即明确:张祥国、罗同春(什邡县委书记)、陈宽金(东方汽轮机厂党委书记)、张积武6人为筹备组成员。
  1983年4月12日,德阳市筹备组在德阳县委招待所借了几个房间作办公室,正式开始了德阳建市的各项筹备工作,筹备组分为5个口,并明确了各口负责人:组织口,张祥国、何定楷;政法口,张治;农贸口,罗同春;计经委工业口,沈国俊;文教卫生口,郭务文。可是,绵阳地委得知德阳市已开始组建,竭力推荐中江县也划归德阳市管辖。这个意见于1983年6月被省委采纳,6月又增加了中江县、金河磷矿为筹备组成员单位。
  1983年7月25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出《关于成立四川省德阳市筹备组的通知》,张积武、陈宽金不参加筹备组了。陈久新(绵竹县委书记)、刘绍朝(什邡县人大副主任)、沈国俊(东方汽轮机厂副厂长)、郭务文(东方电机厂厂办主任)、张治(温江地区公安处处长)、万克俭(中江县委书记)、顾兆元(金河磷矿党委书记)增补为筹备组成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几大班子和建市的各项工作都紧张地进行着。
  1983年8月18日,对德阳人民来说是一个让人激动而难忘的日子。这天,国务院以【83】国函字156号《国务院关于四川省设立德阳市的批复》行文,正式批准建立德阳市,建立市带县体制。徳阳市驻德阳城关,辖城区街道办亊处、汉旺镇和旌阳、城区、八角井三个公社。将绵阳地区所辖德阳、绵竹、中江3县和成都市所辖广汉、什邡2县划归德阳市管辖。(注:1983年5月温江地区撤销,广汉、什邡二县才划归成都市管辖)。1983年8月31日,在德阳城关召开成立大会。简陋的德阳县委招待所礼堂庄严而隆重,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宣布德阳市正式成立了,德阳人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6-03
关于德阳地区体制改革的建议
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
    最近,我们在学习杨汝岱同志在省第四次党代会上工作报告时,联系德阳地区体制的实际,认真讨论了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一致认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改革经济体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是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打破城乡分割局面,加强城乡经济结合的有力措施,它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二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大家回顾了德阳从1955年建立工业区党委和建委开始,20多年来所走过的路程,分析了德阳地区体制的现状,一致认为:德阳地区现有体制与“四化”建设的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德阳市,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其理由如下:
    (一)
    从历史上看,建立德阳市是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和多次指示过的。
    德阳工业区历史悠久。从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组成了德阳工业区党委和建委。1956年暂停一个时期之后,1958年工业上马,中央在德阳地区选点布厂时,就决定要把德阳建设成为一个新兴的中小型工业城市。当时,从西南局、四川省委和中央有关部局抽调一批领导骨干在德阳建立了工业区党委和建委(实际上是建市的过渡机构)。特别是1958年10月,邓小平同志来到工业区现场视察时,就明确指出:“德阳的工业是国家的大工业,拿制造冶金设备、电站设备的工厂来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这是机械工业之母——母鸡工业,将建成一个工业城市”。他还指出:  “拿四川省的城市来说,第一重庆、第二成都、将来第三是西昌、第四就是德阳了。”在关于城市规划的指示中,他说:  “城市规模根据这些工业项目和将来的发展,郊区要划大一些许多东西才可以自给,要按50万至100万的城市作规划。德阳50万城市人口完全可能,德阳是不是划几县进来(同时还用于在地图上把德阳、绵竹、中江、罗江画了一圈),以便解决副食品、劳动力和其他资源。”李井泉同志在插话中还十分肯定地说:我们打算要把德阳县改为德阳市。小平同志和杨尚昆同志在建立德阳市的问题上为群众考虑得十分周到,他们对马路修多宽好、路旁要栽树栽花形成林荫道,工厂的宿舍区与厂区的距离,以及楼层上下水道,市内交通,职工和家属的文化活动设施等都做了许多具体而又明确的指示(见《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同志经过德阳对德阳工业区的指示》复印件)。1960年4月30日,刘少奇同志来德阳施工现场视察时,对城市规划问题,也作了指示,他说:  “这将来是个工业城市。城市规划不要专搞文化区和商业区,不要把学校都集中在一起,商业集中在一起,要分散设立。每个街区都要有学校、商店、幼儿园、公共食堂等。但在比较集中的地方,也要有百货公司等服务行业,除较大的院校外,一般街坊均要设立中、小学校和服务部门。”在关于中央工业受地方领导问题卜,少奇同志指示:  “不仅要从党风统一,而且要以什么形式从行政组织上统一起来,这样对生产是有利的,如有些中央工厂交地方管理就可以把生产提高二倍三倍。”(见《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I—J志4月30目在德阳的指示》复印件)“文化大革命”前夕,西南局、四川省委在德阳地区曾推行“厂社结合,以厂带社”的试点,其主要目的也是想把德阳地区办成一个新兴的工农联合城市。1975年,杨超同志带领省、市、地工作团在德阳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德阳地区体制问题也曾给省委写过报告,建议成立德阳市。1978年11月5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二重厂视察工作座谈中,当谈到有关工农联盟和德阳成立工区或市的时候,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这个地方要搞,将来搞个市嘛,把德阳县包括进去。”(见《四川省委书记在二重厂视察工作时的指示》复印件)
    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20多年来多次指示德阳要建立市,把德阳建成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城市,是根据德阳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影响考虑。因为德阳在全国来讲已经形成工业基地之一,德阳县城不是一般的县城,实际上已成为机械工业城市,像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这样的大型机电制造厂在全国是少有的。正如余秋里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指出的:这些大型工厂是我们的国宝,它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中央和省委的领导同志正是考虑了德阳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才多次指示德阳建立市,使其有利于工农业发展,并保证几个大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认为:中央和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多次指示是十分正确的,是符合德阳县实际情况的。但是,由于1960年反右倾,才撤销了工业区的建制;加之以后的各种原因,20多年来上述指示未能实现,使德阳的工业与农业、企业与行政长期处于分割局面,几个大型企业失去了城市的依托,农业得不到工业的有力支援,矛盾重重,严重影响了德阳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所以,我们建议:在这次经济体制改革中,省委应该考虑尽快实现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20多年来的愿望——建立德阳市。这也是我们德阳地区68万工农群众的迫切希望和要求。
    (二)
    德阳地区的现行体制很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央的几个工厂党政关系归成都市管,而上十万职工和家属却工作、生活在70公里以外的德阳。大工厂在生产中所需的小五金、三类化工产品等大量杂品,本应努力发展地方工业来支援和满足大工厂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所限,不能统筹安排,无法统一规划,致使地方工业发展缓慢,往往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特别是广大职工和家属,市民群众生活中的必需品和日用小商品用量更大。多年来,当地政府和各个企业虽然共同做了大量工作,也因体制所限,广大职工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无法合理解决。这就严重影响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甚至部分职工不安心在德阳工作(数年来,仅二重,。没计研究所就要求调出了上百名工程技术人员)。这种体制如果再不改变,势必矛盾愈来愈多,愈来愈突出,不仅制约着工农业的发展,还会在工农之间、厂县之间造成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现行体制不利于工农业共同发展、共同前进的形势。虽然现在德阳地区的工业已经有固定资产11个亿的雄厚基础,特别是还有国家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条条捆得太死,一些多余的设备、材料和物资不能直接支援地方和农村社办企业,致使地方工业发展速度受到一定限制,更谈不上利用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从各方面支援农村建设。德阳县在绵阳地区18个县中本来是一个富裕县,每年财政收入3000多万元,但用于地方工农业基本建设的资金却微乎其微,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更少。1982年小型水利费投资仅6万元,20多万亩水田至今仍无水利设施。
    2.现行体制不利发挥中央企业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由于体制分割,德阳县的科委,只能领导县上的科技人员,协调地方上的科技力量。而各个工厂的科协组织和学术组织以及科技人员只能接受省上领导。当地政府不能直接统筹和实行领导。这就给科技交流和协作带来了困难。长期以来,厂县之间、城乡之间和工农业之间的技术开发不能形成,这就不能借助大工厂的科技优势来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据统计,德阳县仅有工程师18人,在发展工农业生产中技术力量无疑是薄弱的。而二重、东电、东电工等厂,工程师就有1800多人,同时具有较完善的试验场地和手段。如果把这些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在发展工农业生产中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现行体制不利于集中和使用各企业和机动财力进行城市建设。解放30多年来,德阳县虽然工农业和县城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县城建设和文化、生活福利设施却变化不大,满足不了十多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每逢节假日,工人、农民拥挤在小县城,很有意见,县城通过绵远河仅有一座大桥,逢到赶场日子,桥头桥上拥挤不堪。有时人车一堵,经过一座几百米长的大桥,就要花四五个小时。县城的文化设施更差,没有一个公园,只有一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庙;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在文庙里的一个图书馆连同阅览室,总共面积还不到100平方米。节假日和工余时间,由全国十二三个大中城市调来的职工和家属及青少年深感文化生活枯燥无味。为什么德阳县的城市建设变化不大呢?主要原因是资金缺乏,在县城的几家大工厂,每年要给国家和主管部局上缴基本折旧费50%(仅二重厂每年上缴财政部270多万元,上缴部局180多万元)。而几万职工和家属每天生活的所在地德阳县城分文得不到。县里每年的城建费主要靠当地工商费附加和工业用电费附加两笔,总共还不到100万元,而开支包罗万象。只能解决日常清洁卫生、街道路灯、消防费等,无力彻底改变德阳县城的面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当地政府在这方面无力解决和无法满足,只有各工厂自成体系,有工厂就得有俱乐部、医院、学校、托儿所、商店等等一套文化、福利设施。这样,既浪费资金,又无经济效益,还给城市规划带来许多弊病。更重要的是,使工厂的社会负担愈背愈重,无法把全部精力用到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去。
    4.现行体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多年来,城区人口不断增长,职工的工资投放量不断增加,而上级分配给德阳县的商品数量仍按一般县城对待,某些高中档商品供不应求,人民群众很有意见。特别是蔬菜供应更是紧张。60年代初期划定的3000多亩蔬菜基地,将近20年再也没有扩大,蔬菜产量满足不了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逢年过节,蔬菜供应就更加紧张,只好由各个工厂到外地去自找货源来满足职工家属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因体制所限,当地政府无力也无法在新建的工区统筹合理地布置商业网点,来满足工业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
    5.现行体制不利于加强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长期以来,由于体制上的弊病,造成县城和厂区治安保卫工作的分割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厂、县也采取了一些临时性的措施,由厂、县抽人,共同在工区设立了派出所和法庭,应付日常工作,但在具体工作中扯皮的事经常出现,还有一些三不管的死角,这就给违法犯罪分子造成了时机。如:德阳电影院前的一条公路上发生的治安事件,经常是城区派出所和工区派出所互相推诿,对工作不利。
    除以上外,现行体制还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工厂的技术改造和发展。如:二重厂要建一个冶金附具车间,1972年主管部局就批了,由于几十亩土地征购不到,十年过去了,至今还无着落。二重厂在“六五”计划后三年,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的重要技术改造项目,从今年开始就要实施国际合同。在此期间还要征购一些土地。如果现行体制不改变,不能像城市那样,工厂征地也可以安排农业人口进厂,势必造成征地难,就会给工厂的改造和发展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
    德阳地区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经为建立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从城区人口增长情况来看:由解放初期的两个民族一万九千人已经增加到23个民族十一万二千多人。在全川I是县城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全县现在电大5所,职工大学2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技工校6所,中学20多所。
    2.从城区建设面积看:由解放初期的1.47平方公里扩大到了9.5平方公里。从1955年建立德阳工业区以来,上级曾在这里作出四次城市建设规划,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城建规划研究院来进行城建规划时,认为德阳县的城市骨架已基本形成。
    3.从城区工业发展情况来看:解放前,县城只有几家手工业作坊,现在已拥有机械、建材、化工、食品、纺织、缝纫等大中小型工厂55个,其中有国家的重点骨干企业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和东方电工机械』‘。德阳县城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重型机械和电站设备制造工业为主体,兼有建材、化工、轻纺等工业的工业城镇。此外,在县境内地属以上厂矿就有23个,现在全县有固定资产将近11亿,每年给国家上缴税利近1亿,其中:县城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工业职工34000多人,人平工业产值6425元,工业区和生活区用地近20000亩。其中,二重和东电两个厂,每年给国家上缴税利均在千万元以上。这几年,不论是中央企业还是一些地方工业,在党中央关于“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指导下,先后接待了美、英、法、日、西德、加拿大、罗马尼亚、朝鲜、南斯拉夫、泰国、新西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外商和港商将近二百批来参观和洽谈生意。农副产品和轻重工业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同时还陆续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扩大新产品,进行工厂的技术改造。最近,国家又同意二重厂可以直接对外,所以,德阳在国际交流和国际市场上会产生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4.从交通运输条件来看:有宝成、德天铁路和川陕、德绵、德中公路等对外交通线路,布局基本合理。
    5.从地理位置来看:德阳县城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处于成都和绵阳的中间地带。广汉、什邡、绵竹距离德阳县城均在40至50公里范围之内。从历史上讲,广汉和什邡两县也曾多年隶属于绵阳地区。
    总之,德阳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川I西的工业区,全国的机电设备、大型铸锻件和航空锻件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四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较强的工业基础,而且还有较好的建设条件。再加上县境内又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经济发展的条件十分有利。我们认为: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只有把德阳建设成为一个中心城市,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已有的作用,促进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四)
    关于改革德阳地区体制的具体意见:
    根据中央、国务院和省委领导同志20多年来的多次指示,根据国家关于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改革精神,针对德阳地区现行体制中存在的弊病,我们对德阳地区体制改革的意见是:建立德阳市,实行市领导县、领导工业的体制。德阳市应包括德阳、广汉、绵竹、什邡四个县,以德阳这个中心城市来带动四个县的工农业共同发展,共同前进。这样既符合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的指示,又符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更有利于“四化”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还可以满足德阳地区工农群众的迫切愿望。
    如果目前还不能建立德阳市,我们建议:把德阳县及其所有这个地区的工厂全部划归成都市管理。
    如果仍然保持现行体制的被动局面,即把地方划归绵阳市管,把重点工业企业划归成都市管或把重点企业和地方一起划归绵阳市管,这种体制,20多年来曾两次变来变去,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不但层次增多,而且工业区的许多问题绵阳解决不了,厂里只好找省里,既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不符合体制改革精神,更不利于德阳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以上建议当否,请省委、省政府参考。
    中共德阳县委员会(章)    中共第二重型机器厂委员会(章)    中共东方电机厂委员会(章)
    中共东方电工机械厂委员会(章)  中共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委员会(章)  中共德阳耐火材料厂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玻纤厂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I树脂厂委员会(章)    中共第二物探大队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德阳九五厂委员会(章)中共绵阳地区旌阳磷肥厂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I省建筑工程机械厂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I省建设厅德阳水泥制品厂委员会(章)

1 983年2月1 7日

文字为ocr识别,可能有错别字,未校正,应不影响阅读。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6-03
关于再次请求建立德阳市的补充报告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
    最近,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1983]6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了德阳地区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更加深刻认识到建立德阳市完全符合中央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而且这次中央文件的精神与多年来中央和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建立德阳市的指示是完全一致的。为此,再次请示报告如下:
    一、建立德阳市完全符合中央(1983)6号文件精神。
    中央(1983]6号文件明确指出:  “以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中心,以广大农村为基础,逐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使城市和农村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优势,互相依存,互相支援,统一领导,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改革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同时又指出:  “把新兴工矿区或城镇改为市,管辖一部分农村”,形成“以城市带动农村的领导体制和经济网络,以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上述指示和要求,结合德阳地区的现状,我们认为:
    1.从现状来讲,经过20多年的建设,德阳地区已成为一个以重型机械和电站设备制造工业为主,兼有建材、化工、轻纺、食品等工业的新兴工业区。工矿企业在县境内地属以上厂矿有23个,全县固定资产将近1 1个亿,每年工业总产值7亿多,给国家上缴税利近1个亿,城镇和工业人口全县已达12万多人,其中企业职工近4万人。城区建设面积已扩大N9.5平方公里,城市的骨架已基本形成。特别是像第二重型机器厂和东方电机J一这样的大型厂矿,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不仅对德阳地区和四JIl省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先后为国家生产了大型轧机、大型锻压设备、大型电站设备等。工、比总产值最高年份二重,‘达到1亿2000多万元,东方电机厂达到亿多元。上缴利润,最高年份东方电机』一达至rJ3700多万元,二重厂达到1300多万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市场的开拓,这种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今后不仅要为国家提供大型轧机、锻压、核电、水电设备,而且还要为地方提供水泥、化肥、制糖、水果加工等设备。在对外贸易和出U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二重厂为例,1982年就1000万美元,今年预计可达2000万美元。可以这么说,按照中央关于“把新兴工矿区或城镇改为市,管辖一部分农村”的指示,德阳已具备了建立德阳市的基本条件。
    2.从客观上讲,德阳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之间,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一种互相依存、互相支援的自然联系。城市和工业离不开广大农村和农业的支援;广大农村和农业也离不开城市和工业的带动,二者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过去省委和有关部门,也曾多次在这里搞过厂社结合,以厂带社,对口支援的试点,但是,由于目前的体制所限,造成了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局面,工作中互相矛盾、抵消力量、阻碍城乡的互相支援,束缚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以二重厂、东方电机厂为例,生产、J卫务直接归部局管,而党的关系、政治工作由成都市委管,治安保卫工作由绵阳地区管,部分生产材料和部分生活用品,m德阳供应。其他如东方电工』、四川I玻纤厂+、德阳耐火材料厂等企业也都存在这种情况,德阳实际成了成都市的一块“飞地”,由于一个地区多头领导,工作相互矛盾,都管、都不管,配合很差,就连文明礼貌月活动和计划生育,都无法进行统一安排。只有建立德阳市,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才能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优势,促进城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3.从1958年以来,邓小平、刘少奇、李井泉等中央领导l司志和杨超同志带领的省、市、地委工作团都十分关心德阳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一再指出,要把德阳“建设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他们主要是考虑到德阳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到将来更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考虑到更好地发挥几个大型骨干企业的作用,这些指示和他们的出发点,与中央[1983]6号文件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建立德阳市,不仅符合中央文件精神,也使中央领导同志的历次指示得以贯彻执行。


    二、建立德阳市可以更好地带动德阳地区和附近县、地方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解放30多年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随着一些大型工厂的建设,德阳地区的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1.在地方工业方面,德阳县在解放前是一个纯农业区,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刚解放时,全县工业总产值只有590多万元,1958年3600多万元,到1982年达到了ltL40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至lJ4000多万元,每年为国家提供利润达七八百万元之多,现在不仅拥有机械修理与制造工业,而且拥有建材、化肥、轻纺、塑料等工业,特别是由于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带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每年生产砂石60多万立方米,有机砖厂20余个,年生产砖2亿多块。县里的同志说,德阳地区地方工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地方上的努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由于国营企业在技术上、设备材料上和经济上的支援。事实确实如此,以二重厂为例,先后扶持和带动了县、社办的氮肥厂、磷肥厂、花生厂、冻兔厂、白糖厂、砖瓦厂、农机厂等,特别是由二重厂设计,提供设备、安装的工农水泥,一,已投资400多万元,现已基本建成,今年可产水泥l万多吨,东方电机厂也对旌阳磷肥厂、修配厂、德阳县电机厂等十几个地方工厂,给了有力的扶持,这两个厂不仅对德阳县的地方工业如此,而且对附近的广汉、什邡、绵竹、江油、安县等县份的地方工业,也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二重厂在江油投资100多万元,建了个“七o”砂矿,现已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企业,东方电机厂几年来共为四川的地方小电机、小火电、小水电提供援助449台,19万千瓦,2400多万元。
    2.在农业方面,解放初期,全县粮食产量只有2亿1000万斤,1958年3亿1000万斤,到1982年就达到7亿1000万斤,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亿1000万斤。除城镇非农业人口消费外,还有1亿3000多万斤供国家调拨,这在绵阳地区占第一位。油料每年产量在4000万斤以上,产食油1200万斤,有大量的节余,德阳地区的农业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也正如县里的同志所说的那样,一靠政策、二靠工业的支援、三靠水利条件的改善。
    3.在商业方面,不仅商业网点有了大量增加,而且商品销售收入也有很大的增长。1957年,商品销售收入只有2634万元,1982年高达l亿5854万元,这在一般的县份是没有的。其中虽有对农村的销售,但主要的还是对企业职工的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德阳地区工资总额大约在5000万元左右,其中二重厂、东方电机厂等几个主要工厂就占了70%以上。从储蓄的情况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蓄额也有很大的增长,全县1957年只有249万元,到1982年就达2162万元,有力地支援了地方和国家的建设。
    从以上情况来看,由于大工业对地方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事业的扶持、带动和相互协作,使之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体制的限制,城乡和条块的分割,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这种支援还是自流形式的,分散的,多渠道的。凶此,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建立德阳市,加强统一领导,全面规划,这种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大、更好。
    三、建立德阳市,可以使德阳地区的工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生产、生活供应基地,较好地满足广大职工生活的需要。
    任何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都必须以地方工业、农业和其他行业作为基础和生产、生活的供应基地。这种基础越雄厚,基地越巩固,那么骨干企业的发展就会越快,否则就会受到影响。就目前德阳地区的现状讲,是不能很好发挥这个作用的。
    1.在生产方面,大型骨干企业在生产方面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工业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是成千上万种。其中大部分需要国家从外地调拨,但也有相当部分应该在本地解决,包括铁钉、铁锹、扫把、工作服、棉纱、密封圈等。仅以工作服为例,德阳地区各厂矿企业每年不下几万套,德阳完全可以解决,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安排,只有到成都市和其他地方去订做。如果建立了德阳市,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料和轻工产品完全可以就地解决,一方面可以带动地方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大型骨干企业的需要,也给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运费。
    2.在生活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特别是工业人口不断增加,这给地方生活供应工作增加了许多负担。以商品为例。德阳地区有这么多大工厂,有这么多工业人口,上级分配的商品数量仍按一般县城对待,因此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人民群众很有意见。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如果建立了德阳市,加强领导,既抓工业,又抓农业,既抓生产,又抓生活,就会改变这种状况。
    3.在文化娱乐方面,广大职工群众不仅要得到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且还要得到精神生活上的满足。目前,德阳地区文化设施很少,这种状况满足不了群众的这种要求,只有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到德阳附近的东山、广汉、新都等地游玩,每年都发生淹死人、撞死人的事故。主要原因是按一般县城对待,国家拨款少,缺少资金。1982年,国家拨给绵阳地区270万元,只给德阳5万元。在县城的几家大厂每年基本折旧费50%都上缴国家和主管部局,而所在的德阳县却分文拿不到,如果建立了德阳市,可以集中使用资金,搞好公共福利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四、建立德阳市,进行城市建设,其资金大部分可以由本地解决。
    从德阳地区的现实情况来看,几个大厂和县每年用于公共建筑方面的资金约在1000万元左右。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统一的安排,重复建设、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如每个厂都有俱乐部、医院、商店、学校等公共设施,既浪费了资金,又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益。
    1958年建厂、成立工业区时,本来是有规划的。可后来随着工业区的撤销,这个规划也就成为泡影了。去年县里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在省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帮助下,组织了县和有关厂矿企业人员几十名,搞了几个月的时间,提出了德阳城建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1990年前的规划,共需资金4120万元,其中公共建设约需810多万元,这样每年平均也就600多万元左右。从今后几年的发展来讲,县里工业用电附加费、工商税附加费,再加上一些工厂按比例交到地方上的折旧费等,可以集中3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和其他方面。二重、东电和其他厂,也可以集中几百万元用于公共福利设施方面的资金,进行市政建设,这样城建费用不需要国家大的投资,就可基本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改变目前德阳地区的体制,建立直属省领导的德阳市,是符合中央文件精神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对今后德阳地区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请求省委、省政府认真考虑和研究我们的意见。
    以上报告,请批示。
    中共德阳县委员会(章)    中共第二重型机器厂委员会(章)
    中共东方电机厂委员会(章)    中共东方电工机械厂委员会(章)
    中共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委员会(章)    中共德阳耐火材料厂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玻纤厂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树脂厂委员会(章)
    中共第二物探大队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德阳九五厂委员会(章)
    中共绵阳地区旌阳磷肥厂委员会(章)  .    中共四川省建筑工程机械厂委员会(章)
    中共四川省建设厅德阳水泥制品厂委员会(章)
1983年3月10日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06-03
时间不对,1982年就筹划建德阳地级市,明显超前。

党国市管县体制改革是自1983年始,江苏和辽宁全省市管县以及四川温江永川绵阳泸州等地区撤销也是本年。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06-03
        刚才某人在微信群里发给我看的《成语新解》,笑死我了:

[ 此帖被神农架林区在2021-06-03 19:1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1-06-03
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都搬到成都了吗?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三级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和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1-06-03
回 东亚第一精英 的帖子
东亚第一精英: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都搬到成都了吗? (2021-06-03 21:08) 

没有。我85年在德阳待过5年
志成虹天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1-06-03
没有什么不可以分割
莱芜、巢湖、东川……
甚至包括隔壁的资阳……

连德阳自己都是30几年前几个地方分割而成的……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1-06-04
那些年,中省属厂矿厉害。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1-06-04
回 东亚第一精英 的帖子
东亚第一精英: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都搬到成都了吗? (2021-06-03 21:08) 

依然在,最有名的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其中,东方汽轮机厂在绵竹汉旺镇,汶川大地震中毁损严重,就此借坡下驴,搬迁到德阳市区。当年汶川大地震系列报道就有一篇《汉旺危情》。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1-06-06
德阳、资阳可以都划归成都,成渝直接连一起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1-06-16
效率好高,当年筹备,当年建市。实际只用了8个月。这可是地级市啊。
现在再也不可能了。不说别的,光是领导干部配备就要耗费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连很多地区行署翻牌地级市都是十年磨一剑,更遑论这种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整合调整式设市。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1-06-16
资阳这种货色就算了。撤销以后县级市回内江去比较合适。成都不喜欢讨口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1-06-19
回 到此一游 的帖子
到此一游:效率好高,当年筹备,当年建市。实际只用了8个月。这可是地级市啊。
现在再也不可能了。不说别的,光是领导干部配备就要耗费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连很多地区行署翻牌地级市都是十年磨一剑,更遑论这种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整合调整式设市。 (2021-06-16 14:49) 

越快越能成,越慢拖拉就会烂尾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1-11-19
回 神农架林区 的帖子
神农架林区:        刚才某人在微信群里发给我看的《成语新解》,笑死我了:
[图片]
 (2021-06-03 18:53) 

哈哈哈,德阳人得有多怨念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1-11-19
回 神农架林区 的帖子
神农架林区:        刚才某人在微信群里发给我看的《成语新解》,笑死我了:
[图片]
 (2021-06-03 18:53) 

笑死我了。为了广汉,居然整了一个成语新解。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