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有鱼:没那么夸张,不过因为长毛的原因,外来人口填充了宜兴很多地区,苏北话主要在芳庄镇、河南信阳地区的光山和罗山话在宜兴西北丘陵地带,也有温州瑞安等方言岛,不一而足。
(2021-06-28 21:38) 
那家伙一个东北盲流,谈论宜兴话,本来就很荒唐!
纠正一下:宜兴西北只有孤山,没有丘陵地带。倒是西南元上有部分河南人,还不是长毛后迁过来的,而是北宋末年,河南人因逃离金兵南渡江南的,八九百年过去了,他们早就是纯正的宜兴话了。苏北人在宜兴是极少数的,主要是解放前淮河泛滥成灾等原因,苏北人驾着小鱼船逃荒到江南的,他们以渔船为家、捕鱼谋生,他们并没有土地,更没有房子,解放后实行人民公社,平原水乡地区的多个公社就把那些渔民集中起来成立水产大队而留了下来,每个公社也就一两百号人,随着时间过去他们早就入乡随俗说宜兴话了,在宜兴108万户籍人口中,估计说苏北话的人口不会超过一千人,在宜兴你要碰上说苏北话的苏北人是很困难的。长毛影响的是湖㳇等山区,当时宜兴县令是温州人,温州山区的条件比宜兴差,他就鼓励他们老乡来宜兴山区开荒定居,继而形成了若干个所谓的“闽南话”语言岛,时至今日,他们的后代也都说纯正的宜兴话了。长毛时期对长三角各县人口都有影响,宜兴也没幸免,但人口减少并没有像网上流传的那么夸张,那夸张的数据并没有把大量逃离长毛去外地的宜兴籍人算进去,战事结束后,在外的宜兴人纷纷返回了宜兴,使得宜兴人口很快恢复了。宜兴话是典型的吴语,不只宜兴全境使用,浙江长兴西北部、安徽广德的东北部、金坛的儒林、溧阳的上黄、武进的漕桥、杨桥地区,甚至太湖中现属于苏州平台山岛上的人都说的是宜兴话。
[ 此帖被lhqsrc在2021-07-05 09:1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