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79阅读
  • 63回复

[江苏]转:十年磨一剑——记地级泰州市诞生的历程(程起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7-27

(一)一场风波

      1982年下半年,中共江苏省委开始酝酿进行体制改革。在考察学习辽宁省实行“市带县”的经验之后,着手研究制订方案。起初考虑分两步走:在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已经形成的地区,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暂时保留扬州、淮阴、盐城三个地区,将邗江县与扬州市合并,同时适当扩大泰州市郊区,待条件成熟后,再撤地建市。省委的这一改革思路,11月中旬传达到泰州,干部和群众都表示衷心拥护。可是,到了12月中旬,从扬州不断传来消息,说扬州地区也将撤地建市。还传说,不久前胡耀邦总书记在南京视察时,对江苏省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希望江苏改革的步子迈大一点,苏北地区的改革可以一并进行;扬州地改市后带10县太多,可由扬州、泰州两市各带几个县。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体制改革成为泰州全城议论的热门话题。
       当时,群众中谈论得比较多的、带有普遍性的意见是:泰州在历史上就是苏北沿江的“三州”(通州、扬州、泰州)之一,解放后一度是苏北行署和泰州地专机关驻地,这几年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对国家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条件不比盐城镇、清江市差,为什么他们都能升格为省辖市,泰州却要成为扬州市的辖市?!
        许多机关干部则认为,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照自然经济区域,解决经济生活中城乡分割、条块分割、流通堵塞、运输浪费、领导多头、互相牵制等不合理现象。扬州和泰州本来是两个自然经济区,如果泰州市隶属于扬州市,势必不能充分发挥泰州在这个经济区中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部门工作的同志就更为担心。他们认为扬、泰两市原来都是地辖市,因为扬州是地委、行署所在地,在重点项目的定点、物资和资金的分配等方面,得到许多优先照顾,但地区毕竟在两市之间还得考虑一些平衡。如果改为“市管市”,扬、泰两市将变为上下级关系,今后泰州市的经济发展必将受到更大更多的制约。
此外,还有不少同志认为“市管市”的体制不符合宪法,因为宪法中只有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的条款。
       在群众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些部门和基层的负责人因为不了解底细,纷纷向市委、市政府查询,并强烈要求市领导要从四化建设的全局、从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如实向上级反映群众的意见。市委当时由于不了解上级党委的意图,对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说法很难向群众解释。直到12月31日,市人大副主任张晓明列席省人大常委会议后归来,证实了“泰州市将隶属扬州市”之后,市委觉得有必要将干部群众对体制改革的反映向上级党委作一汇报,便将市委办公室编印的《内部情况》(第五期)上报扬州地委并报江苏省委。市委办公室同时将这一材料送中共中央办公厅10份,请分报给**书记、赵总理等中央领导参阅。
       1983年1月4日,扬州地委召开体制改革动员会议。有些同志唯恐市委向省、地委反映问题不够尖锐,不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于是在市委书记黄扬去扬州开会期间,个别部门便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发电报、写报告,反映意见(如今在市档案馆还可以查到当时市计委发给国家计委和省、地计委的《按照地理经济条件,扬、泰两市分别管县的建议》)。
同时,民主党派人士王石琴等,也自发地联名向中央和省的四套班子发了电报。据当时担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的赵守楚同志说,民主人士的电报稿拟好后,曾有人拿到机要室想用传真电报传出,他没有同意,因为传真必须由书记签发。
       1月5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会,传达地委体制改革动员会精神,经认真讨论形成了四条贯彻意见: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决服从上级党委的决定;二是按正常渠道积极反映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干部和群众在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不同意见,一方面采取耐心说服,积极疏导,另一方面又允许干部群众提意见,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的不同意见和要求,可直接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由市委办公室负责综合上报,如有人为此上访,将采取积极措施,坚决劝阻;三是稳住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当前生产和工作方面来;四是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适当扩大郊区,以增加三个公社为宜(1月20 日,市委正式以泰委发[1983]8号文件向地委报告, 请求将寺巷公社的城南大队与泰东、泰西、朱庄三个公社一并划归泰州市)。
       就在常委开会的这一天,民盟的王石琴、农工民主党的韩钟泉、民建的章定甫和民革的李友诚去宁准备向省有关方面反映情况和意见。市委得知后,即派统战部副部长董学诗专车赶往南京进行劝阻。
       1月6日,市委书记黄扬奉召去省委。待黄扬回泰后,8 日召开市委常委会,10日下午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11日下午又召开了全市基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和贯彻省委的指示,主要有四点:一、苏北三个地区行政体制改革的方案,是省委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从全省的战略布局出发,参照外省的先进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后作出的决定。二、省委在作出扬州地区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定时,也曾反复考虑过泰州市是否升格的问题,鉴于目前处于省、地两级机构体制改革的大变动时期,牵涉面已经很广,无论“地市合并”或“地改市”,任务都很艰巨,如果要把象泰州这样的地辖市新建为省辖市,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难度较大,而且目前泰州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还是等以后各方面条件更成熟了再考虑为宜。三、省委肯定了泰州这些年来工作的成绩。并指出,泰州过去是苏北棉粮油集散地,实行统购统销以后,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泰州仍然是一个经济中心,但这个中心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今后如何发挥这个经济中心的作用,大家还没有研究清楚。四、不能以老概念看待地改市以后的扬州市,地改市决不是只换了一块牌子,更不是为了保存地专机关,而是按中央指示精神,把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进行的一次大改革。
经过逐层逐级的传达动员,而且省委的决策已上报中央,大局已定,干部群众的思想波动不久便平静下来。
       1983年3月,扬州地区正式撤地建市, 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领导。
如今人们谈论起当年的这场风波,常常会提及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许家屯召见黄扬这一节,都说黄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所以后来的市委领导人在行政区划问题上,都变得谨慎小心起来。当年许家屯召见黄扬,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呢?1996年3月14日,我和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丽珍去扬州看望黄扬,他给我们谈起了这一段往事:
       1983年1月6日,黄扬接到地委书记傅宗华的通知,说许家屯要找他谈话,要他第二天一早去省委书记办公室。黄扬按通知准时到达,看到许家屯、省委常务副书记柳林和扬州地委书记傅宗华同志等三人已在座。许家屯说这次谈话是“交换意见”,于是黄扬便谈了泰州多数干部、群众对这次体制改革的看法,主要有三点:一、扬州带10个县、市,范围太大,是小马拉大车;二、地管县(市)改为市管县(市)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三、通、扬、泰三个城市是历史形成的,各有特色。扬州和泰州历史上就是两个经济区,人为地把它们捆在一起,不利于经济发展。许家屯对黄扬阐述的意见甚为不满,说:“这是你编出来的一套理由”,“你们是对盐城升市不服气”。许家屯一再强调,这次对苏北三个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省委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黄扬对此又作了一番争辩,他从泰州的历史地位、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物资流向、工业基础、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影响,作了简要的阐述,并认为,从战略上考虑,泰州也应是这一地带的中心城市。许家屯对此不同意见大为不满,说:“不用说了,情况我比你清楚,早在抗战期间,我就在那里当过县委书记。泰州过去是里下河地区的粮油集散地,有所谓‘买不完的东南,卖不尽的西北’之称,可以说是那一带的中心城市,但自从实行统购统销后,泰州就不再是一个中心城市了。你说泰州是一个中心城市,你调查过没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还说,“原来你就是这种观点,怪不得泰州干部群众的意见那么多,来信、来访如雪片飞来!”这时,傅宗华同志在一旁插话:“无非就是想水涨船高嘛”!?
        黄扬认为,反映民意、争取有利于发展的区域条件,是为公;想水涨船高、图升官晋级,是为私。谁是谁非,任人评说。于是他又申述了两点意见,其大意是:一、向上级党委如实反映群众意见是我职责所在,是符合组织原则的,至于民主人士上访,我们事前并不知晓,知道后是坚决劝止,积极去做思想工作的;二、泰州如上升为省辖市,干部是由组织上安排,不可能都水涨船高,只要对经济发展、四化建设有利,对泰州干部怎样安排,我们决无怨言。这次谈话成了辩论,气氛有点紧张,已不能心平气和。辩论的结果,谁也未能说服谁。看来谈话已无法继续下去,柳林同志说:“这次省委工作中也有不周到的地方,事前没有跟你们通一通气,使你们没有思想准备,工作有些被动,但现在省委已经作了决定,并已上报中央,老黄,你就表个态吧!”黄扬表示:一、服从组织决定,回去做好工作;二、保留意见,让历史检验。许家屯不高兴地挥挥手,说:“好,让历史检验去吧!”就这样结束了这次谈话。
据了解,当年市委办公室将泰州干部群众对体制改革的意见反映到北京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是重视的。
       198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函告泰州市委:“去年12月31 日来函及所附材料收悉,并已送中央领导同志。请你们对干部和群众做好工作,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向省委和中央反映了,在省委没有改变原来的决定之前,大家应集中精力把今年的生产进一步搞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此函同时抄送江苏省委。
1992年为高港港对外开放一事,我陪副市长李强、曹金泰与高港港务管理局局长李伯和去江阴会见国务院口岸委主任时,在长江饭店巧遇省民政厅民政处处长夏如山和民政部的朱孝庆处长,谈起泰州的区划问题,朱处长说,这个问题完全在江苏。1983年批准江苏地改市实行市带县体制的文件就是他起草的,一直到国务院文件付印时,他还奉命给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挂了电话,询问江苏省委对方案是否有变动。回答“没有变动”之后,国务院批准文件才正式下达的。
        江苏地市合并全面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不久,民政部发觉其中淮阴、盐城、扬州三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不具备管县的条件,建议国务院考虑将其再改回来。国务院要民政部派人下来看看,考察一番以后再作研究。据此民政部派主管政区划工作的民政司陈继远副司长来江苏,省民政厅派民政处夏如山处长全程陪同。第一站到扬州,听取了汇报后,陈副司长根据国务院批文下达前泰州民主党派在这方面反映强烈的情况,提出去盐城时想顺道在泰州稍作停留,以便听听看看,并请市里派人参加。扬州市民政局刘霞龙副局长请示后奉命答复说:因情况复杂,以不看为好。陈副司长的设想未能实现。尽管如此,在途经泰州时,陈副司长还是要夏处长引路将车子开进市区,看了主要干道和市容市貌。陈副司长回京后,曾给夏如山同志来过电话,告诉他:民政部已再次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要让江苏试行一下。于是此事到此作罢。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21-10-02
扬泰都四五百万,比盘营总好多了,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21-10-02
回 爻爻 的帖子
爻爻:泰州人确实执着,前后努力了十几年,终于促成泰州升地成功,应该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全国想升地级市者众多,如瑞金,当年贵为红色中国的首都,而且赣州管十八个县市区,面积大、人口多,完成具备赣瑞分治的条件,但至今也还是县级啊。泰州升地应该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的—— .. (2021-10-01 11:04) 

升地后,泰州南北内斗严重,属县经济发展放缓。所谓升地功臣,在一些反对升地人士看来就是历史罪人,遗臭万年哈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21-10-01
泰州目前太狭小,应从周边地市再分些县来。。。或者直接并回扬州算了
做一些关于辽宁省的地图以及自己的设想yy。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21-10-01
泰州人确实执着,前后努力了十几年,终于促成泰州升地成功,应该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全国想升地级市者众多,如瑞金,当年贵为红色中国的首都,而且赣州管十八个县市区,面积大、人口多,完成具备赣瑞分治的条件,但至今也还是县级啊。泰州升地应该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的——92年后泰州在中央有人了!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21-09-16
回 东海风 的帖子
东海风:宝应离扬州那么远,离淮安(淮阴)那么近,为什么不划给淮安? (2021-08-08 18:27) 

淮安自己下属几个县还没整明白呢,就别想吞别人的地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我不在江湖,但江湖中有我的传说。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21-09-15
天无二日,扬无二王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21-08-30
。。。。。。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21-08-27
不应该搞一拆二
完全可以从那个地区各分几个县组新的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21-08-12
回 江苏连云港 的帖子
江苏连云港:灌南人还是认同原来的淮阴,不过原来的淮阴已经没有了,但是对连云港的认同还是很低。其他几个都没啥问题。 (2021-08-11 09:30) 

好一个刻舟求剑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21-08-11
当时泰州与泰县不分家发展可能好些,当时泰州虽然是县级市,但对周围也没什么影响力。96年成立的时候好多姜堰人是排斥的,大家还是比较认同扬州。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21-08-11
回 suzuki2021 的帖子
suzuki2021:那连云港母县东海,已改区的赣榆,另外还有灌云灌南这4县人对连云港的认同程度呢? (2021-08-10 07:12) 

灌南人还是认同原来的淮阴,不过原来的淮阴已经没有了,但是对连云港的认同还是很低。其他几个都没啥问题。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21-08-11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在泰宿升地前,苏省才11个地级市。扶植他俩升地,有意进行培养,德能虽欠佳,也只能矮子里选将军了。是苏省地级市太少了 (2021-08-10 17:46) 

不看幅员和人口,就嫌少?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21-08-10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多余呢到不一定。江苏的人口、经济这么大体量,13个地级市不为多,只是泰州市本级过弱,下属强县不服 (2021-08-08 10:22) 

还是历史因素

河南南阳管辖县市更多,人口面积更大,更典型的小马拉大车。但除了邓州部分公职人员偶尔有一点点声音,几乎完全没争议。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21-08-10
回 山川形便 的帖子
山川形便:宿迁何德何能?泰州也是没必要吧?都这么近。 (2021-08-10 16:43) 

在泰宿升地前,苏省才11个地级市。扶植他俩升地,有意进行培养,德能虽欠佳,也只能矮子里选将军了。是苏省地级市太少了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21-08-10
回 江苏连云港 的帖子
江苏连云港:沭阳人不认为自己是宿迁人,泗阳人为洋河酒厂耿耿于怀,泗洪人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2021-08-09 21:22) 

哈!散装苏看来不是虚的,十三太保内部个个也不太平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21-08-10
回 江苏连云港 的帖子
江苏连云港:沭阳人不认为自己是宿迁人,泗阳人为洋河酒厂耿耿于怀,泗洪人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2021-08-09 21:22) 

洋河镇有钱,被宿迁抢走了,泗阳能不耿耿于怀吗?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21-08-10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多余呢到不一定。江苏的人口、经济这么大体量,13个地级市不为多,只是泰州市本级过弱,下属强县不服 (2021-08-08 10:22) 

宿迁何德何能?泰州也是没必要吧?都这么近。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21-08-10
回 江苏连云港 的帖子
江苏连云港:沭阳人不认为自己是宿迁人,泗阳人为洋河酒厂耿耿于怀,泗洪人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2021-08-09 21:22) 

那连云港母县东海,已改区的赣榆,另外还有灌云灌南这4县人对连云港的认同程度呢?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21-08-09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同期同类型升地的宿迁,怎不见如此之多的相互攻讦内斗不团结的?靖江、泰兴不服跳得高,姜堰屡遭割地,也就兴化貌似服帖 (2021-07-31 09:10) 

沭阳人不认为自己是宿迁人,泗阳人为洋河酒厂耿耿于怀,泗洪人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21-08-09
民间流传的是为了不让江和胡前后两任核心都出自同一个地级市而扬泰分家。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21-08-08
回 ldwnt 的帖子
ldwnt:83年扬州要是够聪明就主动瘦身,靖江给江阴,泰兴给南通,兴化给盐城,自己留下泰州、姜堰,还能凑五个县 (2021-07-28 22:37) 

宝应离扬州那么远,离淮安(淮阴)那么近,为什么不划给淮安?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21-08-08
回 山川形便 的帖子
山川形便:泰州和宿迁都是多余。 (2021-08-06 09:37) 

多余呢到不一定。江苏的人口、经济这么大体量,13个地级市不为多,只是泰州市本级过弱,下属强县不服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21-08-08
回 山川形便 的帖子
山川形便:泰州和宿迁都是多余。 (2021-08-06 09:37) 

这两个市最终还是和周边的城市合并为宜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21-08-06
泰州和宿迁都是多余。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