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知事: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宝支付有本质区别吗,其实没有,在大家都熟悉适应微信和支付宝以后,央行也来凑热闹,利用自己的特权搞这种噱头,没得好大意思,徒耗资源,
要说本质区别,还是有的。无论经济学上的定位(M0与M1/M2的区别),还是技术实现上的差异(基于密码学技术支持离线钱包和双离线支付),本质上的差异都很明显。
但现阶段的试点中,使用者体验到的绝大多数是由银行托管的在线钱包,并以手机作为买方客户端,以二维码作为媒介,以原有的银联、支付宝或微信收银机升级作为卖方客户端。这样一来,上述两项本质区别对使用者而言完全看不到了。使用者就会有误解,认为数字人民币和已有的数字支付手段没什么两样。
我在很多城市试用了数字人民币,但一直没有用手机成功地完成过基于NFC的双离线支付。咨询了一些银行和机具提供商,他们说这方面的对接还在完善之中。至于离线的硬件钱包,现在一直没有正式对公众发放。我只在两个展会上现场看了演示。如果这两项技术后续能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被大众广泛接受的话,相信大众就能看到数字人民币的独特性。
不过,找场景也是个难题。十年前银联就在为同样是离线支付的“闪付”找场景(不是现在的云闪付,而是银行卡上的“QuickPass”非接触芯片支付),但结果并不成功。合作的一些城市公交场景现在基本被交通联合卡和二维码取代,中铁银通卡也基本被铁路e卡通取代,更别说其他早已完全下线的分散化的零售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