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32阅读
  • 16回复

[城市群都会区]我国都市圈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8-17

原创2021-08-15 09:26·综合开发研究院

文/黄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安树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都市圈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通常是指以至少一个大城市为核心,以核心城市的辐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密切联系、分工互补、层次鲜明的同城化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截至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0.6%,伴随经济社会活动持续向城市地域集聚,都市圈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作为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要“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可见,发展都市圈已成为加强区域分工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大城市扩散效应的重要抓手,对于我国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格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都市圈整体还处于成长阶段,中西部都市圈发育滞后,成熟期都市圈数量较少,都市圈核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内部联系较弱等问题持续存在。基于此,我国都市圈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方向需要深入研究。

一、我国都市圈的识别

(一)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选择与范围界定

在分析我国都市圈空间格局之前,要进行都市圈的识别。借鉴安树伟、李瑞鹏(2019)的方法,首先确定出我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按照标准,一是核心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必须在300万人以上,即核心城市是Ⅰ型大城市;二是核心城市要在区域内承载着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等重要功能,由此筛选出我国28个都市圈核心城市(表1)。其次,分别计算每个核心城市的经济势能量级,并根据经济势能量级确定都市圈的范围。最终得到我国27个都市圈及其区域范围,结果如表2所示。

(二)我国都市圈发展的综合得分评价

在识别和界定出我国现有都市圈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熵值法,选取7类指标计算我国27个都市圈的综合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得分低于0.06、0.06~0.15、0.15~0.40、高于0.40的标准将都市圈的类型分为四类,分别为:成熟期(Ⅰ型)、成长期(Ⅱ型)、发育期(Ⅲ型)、萌芽期(Ⅳ型)(表3)。总体来看,我国都市圈发育水平差异较大,其中,上海都市圈、京津都市圈、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综合得分较高,各类指标得分均位于前列,属于成熟期都市圈;以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为代表的都市圈,主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交通枢纽,属于发展期都市圈;南宁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太原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综合得分则偏低,多项指标位于末位,属于萌芽期都市圈。评分最高的上海都市圈综合得分是评分最低的哈尔滨都市圈的34.37倍,各阶段都市圈呈现发展期、发育期数量较多,成熟期、萌芽期数量较少的纺锤状结构。

二、我国都市圈发展的空间格局

根据测算的27个都市圈功能类型划分,绘制我国都市圈基本空间布局图(图1)。

总体来看,我国都市圈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1. 都市圈空间分布东南密、西北疏

我国都市圈空间分布东南密、西北疏,与我国地理、人口、经济布局基本保持一致,除乌鲁木齐都市圈以外全部位于“胡焕庸线”东南侧。“胡焕庸线”西北侧都市圈平均密度为0.2个/100万平方千米,而“胡焕庸线”东南侧以43.8%的国土面积分布了我国96.3%的都市圈,都市圈平均密度达到6.0个/100万平方千米。从2016—2019年人口年均增速来看,“胡焕庸线”西北侧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速度为负,年均增速为-0.43%,而同期全国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等常住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4.39%。此外,同安树伟、李瑞鹏(2019)采用2016年数据识别的24个都市圈相比,2019年新增的福州都市圈、石家庄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均位于“胡焕庸线”东南侧,表明“胡焕庸线”西北不仅都市圈分布数量少于东南侧,近些年在新兴都市圈的培育能力上也显著弱于东南侧。

2. 呈现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

我国都市圈空间分布以沿海和沿长江经济带布局为主,基本形成以“一纵一横”为骨架的“T”字型都市圈发展轴带。一方面,沿海和沿长江经济带都市圈在数量上占有优势。我国27个都市圈中位于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数量合计为15个,占我国现有都市圈数量的55.6%。其中,位于东部沿海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都市圈数量各为9个,分别占我国都市圈数量的33.3%,两轴相交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市圈分布则更加密集。另一方面,沿海和沿长江经济带的都市圈发展阶段较高。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都市圈全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或长江经济带,除广州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以外,其余成熟期和发展期都市圈也全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或长江经济带(表3)。2015—2019年,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都市圈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的比重由44.11%增长至44.57%,表明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仍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心。

3. 由东向西都市圈发展阶段逐步递减

我国都市圈的数量、规模与发展阶段均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从数量上看,27个都市圈中位于东部地带的为14个,所占比重达51.9%;位于中部地带的为7个,所占比重为25.9%;仅有6个都市圈位于我国西部地带,分别为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昆明都市圈、西安都市圈、南宁都市圈和乌鲁木齐都市圈。从发展阶段上来看,成熟期都市圈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成长期都市圈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则以成长期都市圈为主,西部以发育期都市圈为主,发育状况呈现空间不均衡格局(图2)。

4. 与重大国家战略高度一致

区域发展战略作为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我国都市圈发展存在重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从空间上看,我国都市圈的空间分布与重大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既表明重大国家战略在都市圈形成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也体现出都市圈已事实上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2019年,位于五大重大国家战略范围内的都市圈合计为18个,所占比重达66.7%。其中,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外,其他重大国家战略均以成熟期都市圈为主。

5. 南方都市圈空间融合显著

以秦岭—淮河为界,我国南方都市圈呈现明显的融合连片发展趋势,不同都市圈辐射范围相互重叠,呈现“双核心”特征。都市圈的辐射核即核心城市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两个实力相当的大都市共同辐射一个区域,或一主一次两个辐射核形成的都市圈,都属于都市圈的特殊情况。总体来看,我国都市圈仍以单核心都市圈为主,目前较为认可的双核都市圈仅有京津都市圈,而我国南方多个都市圈呈现出双核发展的倾向,相邻都市圈之间融合现象更加明显,如上海—杭州都市圈、广州—深圳都市圈、南京—合肥都市圈等。主要原因是随着核心城市辐射能级的扩大以及都市圈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相邻都市圈之间辐射范围逐步重合,多个都市圈组合成为呈连绵状的都市圈发展带。其中,上海、杭州、宁波都市圈基本形成多核心格局,核心城市能级接近,辐射范围相互重叠,已经进入城市群发展阶段。

三、以都市圈为支撑构建现代区域发展体系

以都市圈为支撑构建现代区域发展体系,就是要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积极引导都市圈建设与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相协调,充分发挥都市圈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以点带线、以轴扩面,为构建彰显特色、东西互济、南北协调、陆海统筹的现代区域发展体系提供支撑。

(一)培育形成“两横三纵”的都市圈空间格局

进入新时期,“一纵一横”的“T”字型都市圈发展轴带已不能满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未来应逐步建成“两横三纵”的都市圈发展新格局,形成扩散效应覆盖全国的增长极体系。

“两横”是指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轴带,“三纵”指沿海轴带、京广—京哈轴带、乌鲁木齐—兰州—西部陆海新通道轴带。目前,沿海轴带和长江经济带都市圈发育较为成熟,要充分发挥沿海、沿江的优势,以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扩大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范围,推动都市圈之间的合作和融合。京广—京哈轴带和黄河流域的都市圈发育水平不均衡,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城镇发育密集,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乌鲁木齐—兰州—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处于我国西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通轴线上,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未来将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在重大国家战略之外培育若干都市圈

目前,我国都市圈布局与重大国家战略高度重合,导致资源和政策过度富集,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不断增长,GDP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5%和9.1%,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中心城市,已具备建设都市圈的基本条件。因此,应在重大国家战略之外,积极探索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若干都市圈,作为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战略支点。一方面,使增长极和发展轴不仅仅局限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重大国家战略地区,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留有空间。另一方面,使中西部地区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充分发挥都市圈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更多的人口、资金和要素资源,优化产业发展条件,逐步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接力之中。要特别重视重大国家战略外地区中心城市的培育,逐步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区域发展体系。

(三)提升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都市圈发展水平

都市圈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黄河流域动能转换、实现产业集聚、促进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黄河流域已形成青岛、郑州、济南、西安、太原5个都市圈,布局集中于黄河流域中下游,整体发展水平也有待提升,难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东北地区已形成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4个都市圈,均为发育型和萌芽型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人口和资本流失严重,市场分割和体制机制问题长期存在。因此,要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分工协作、消减内部竞争,优先发展都市圈核心城市,优化都市圈整体功能。

(四)实现成熟期都市圈向城市群转变

作为城市群重要的空间组成单元,处于成熟期的都市圈已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中心城市能级较高,各城市关系紧密,大中小城市发育健全,物质生产与产品流动畅通,多呈现双核或多核心发展态势,已具备向城市群发育的基础。因此,要适时推动成熟期都市圈向城市群转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一是要立足城市群发展框架开展都市圈建设,引导都市圈发展目标与城市群建设相互衔接,实现城市群与都市圈之间的“多规合一”,在编制城市群发展规划时也应充分考虑都市圈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利益协调。二是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以提质升级中等城市的高等级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小城市(镇)和乡村公共服务短板为着力点,进一步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引导人口和产业在都市圈内合理布局。三是要破除要素流动边界,实现都市圈共建共享。政府应以纵向突出优势、带动发展,横向明确分工、互补合作为导向,创新和完善都市圈合作体制机制,完善分工协作的引导机制,构建一体化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布局。

(五)加快都市圈融入新发展格局

都市圈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和主要抓手。我国沿海都市圈发展阶段较高,是人口、资金和技术的主要承载地,要以扩展国际循环为主要目标,内外循环并重,以创新驱动的高科技导向、高效有序的一体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面向全球竞争的高端产业集群,为国际循环的扩展和国内循环的构建提供支撑。与沿海都市圈相比,内陆都市圈国际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国际循环潜力将在未来的5~10年之后逐渐释放,现阶段应以健全国内循环为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循环,以破除区域行政壁垒,建设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为主要目标,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健全供应链和产业链,在优先释放我国城镇化潜力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循环。

四、完善我国都市圈格局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都市圈的统一规划与引导

都市圈的统一规划与引导是以都市圈为支撑构建现代区域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一是健全顶层设计。对都市圈的整体空间布局进行统一设计与规划,明确都市圈的识别标准和分类尺度,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育现状确定不同都市圈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注重都市圈发展的梯次推进,避免都市圈的泛化。二是注重不同规划之间的横向连接。要在更高层面上考虑都市圈的区域定位与发展方向,强化都市圈规划与城市群规划、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充分考虑都市圈与邻近地区、邻近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推动相邻都市圈之间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公共服务共享和生态环境共治等多方面统筹发展。

(二)对不同发展阶段都市圈给予不同扶持政策

要在明确都市圈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注重时序推进,按照“萌芽阶段强核心、发育阶段重产业、成长阶段健体系、成熟阶段抓协同”的重点思路进行安排。

成熟期都市圈要以高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着力实现网络化发展。既要引导核心城市向周边次级承载地“有序疏解”,率先完成“腾笼换鸟”,又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生产分工和政策配置,推动都市圈的融合和城市群的发展。成长期都市圈要加快提升中小城市功能,一方面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促进都市圈内新增城镇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发育期都市圈要健全产业链条,在破除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基础上,促进核心城市产业结构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低碳化、融合化发展,着重提供研发、设计、培训等现代生产性服务。同时,要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引导核心城市产业链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萌芽期都市圈要在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区域市场壁垒,减少人口流动的制度性约束,以宽松自由的准入环境和创新氛围积极吸引各类公司区域性总部及营销中心进入核心城市。有序推动有条件的“县(市)改区”或“县改市”。

(三)在西部地区重点培育贵阳都市圈、兰州都市圈和呼包都市圈

我国都市圈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迫切需要以西部中心城市为依托,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若干都市圈。以现阶段西部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来看,可以重点培育贵阳都市圈、兰州都市圈和呼包都市圈。

贵阳都市圈要以贵阳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贵阳—贵安新区—安顺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建成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兰州都市圈和呼包都市圈同属于黄河流域,要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着重完善城镇功能,促进上中游都市圈与下游都市圈分工协作,以此作为促进黄河流域跨区域合作、提升黄河流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次级增长极。其中,兰州都市圈则以深度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在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加强与西宁的分工协作,推动兰州—白银一体化发展,打造连接内陆与新疆、向西北延伸至中欧的重要枢纽。呼和浩特是黄河几字弯区域最大的城市,和包头相距不到200千米,且经济和人口规模接近,具备建成双核都市圈的条件,二者应错位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推动要素集聚和一体化建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四)做好都市圈核心城市“加减法”

核心城市是都市圈的中心,在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双重作用下带动外围地区发展,对都市圈发展阶段的推进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顺应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趋势,合理定位核心城市功能,将核心城市功能调整作为促进都市圈发育的重要引擎。

萌芽期和发育期都市圈要以做好核心城市“加法”为主。当要素资源向核心城市集聚使核心城市达到一定的能级,并使周边地区成为极化区域时,都市圈就进入了萌芽阶段,此时应着重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和经济效率,制定一系列产业和人才方面的政策,优先发展核心城市,推动都市圈发展空间不断向外围地区拓展。伴随着一体化设施的建立,核心城市集聚能力的不断提高、辐射能力逐步增强,都市圈的腹地范围日益扩张、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从而进入都市圈发展的发育阶段。此时,应在进一步加强核心城市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产业转移、知识外溢、要素重组、技术转化等途径,带动外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成长期和成熟期都市圈要统筹核心城市“加法”与“减法”。成长期和成熟期都市圈核心城市扩散作用与极化作用逐渐平衡,中小城市有条件获得发展机会,涌现出多个承载力良好的次级核心。一方面,核心城市要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整治,促进核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协同,引导不符合核心城市发展需要的产业向中小城市布局。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都市圈要素联系度和交通通达度,通过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克服“疏解”给部分产业和核心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五)促进相邻都市圈融合发展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初级阶段,随着多个都市圈的发展壮大,都市圈之间不断地交互、融合、改造,导致圈层结构产生交错叠置现象,最终形成多圈层开放式城市网络。为此,应顺应都市圈的发展趋势,积极适时破除都市圈之间的障碍,促进相邻都市圈之间的融合发展,为城市群的形成创造条件。一是搭建核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廊道,通过一体高效的基础设施实现增长极之间的横向连接,为向发展轴转变提供必要条件。二是充分重视次级增长极的作用,在两个核心城市所形成的轴向通道附近布局若干次级增长极,用于放大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促进都市圈边界的扩展与融合。三是破除行政壁垒,在明确不同都市圈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建立横向利益分配机制,以政策和规划的形式明确合作发展导向,推动跨区域互认、信息共享、产业园区和科研平台合作共建,为跨地区企业转移提供便捷的协调衔接。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8-17
我国通过发展都市圈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8-18
都市圈的逐步发展对农村等地方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吧,而且随着都市圈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其辐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那么受到都市圈辐射的所谓“城郊”会迎来什么变化吗?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08-18
未來有些都市圈還會繼續融合吧,比如杭州和寧波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08-18
由于定义上以副省级等行政建制为依据,南京、上海、杭州互相拉扯瓜分,城市圈群规模反而比内陆地区小,这一标准明显有问题

参考日本都市雇用圈标准:工作日去往中心城市通勤超过本地人口10%,两地建立起频繁人口流动,且达到一定数值,才能视作城市圈群,而不是想到哪里画到哪里

当然,我国广域政区多,行政建制辖区普遍偏大,标准可以放低

比如规定,以县市区为单位,如当地去往中心城市日均人次超过常住人口1%,则视为是中心城市领衔城市圈群的一部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1-08-18
画圈圈啥也不是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1-08-18
回 leexiaoqi 的帖子
leexiaoqi:由于定义上以副省级等行政建制为依据,南京、上海、杭州互相拉扯瓜分,城市圈群规模反而比内陆地区小,这一标准明显有问题
参考日本都市雇用圈标准:工作日去往中心城市通勤超过本地人口10%,两地建立起频繁人口流动,且达到一定数值,才能视作城市圈群,而不是想到哪里画到哪里
.. (2021-08-18 14:14) 

太湖流域周边城镇密集,开车通勤时间也不短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1-08-18

“十四五”规划及重大政策背景下全国都市圈空间格局梳理与趋势研判


2021-08-13 15:37·上海规划资源
导读:都市圈是“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空间尺度单元[1],更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2]。为进一步发挥都市圈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重大战略政策以及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梳理汇总国家层面和各省区市层面关于都市圈空间格局发展的最新内容,研判全国都市圈空间格局发展特点和趋势,为近中期全国都市圈规划、建设、管理等提供策略建议。
2020年第21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同志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关于“完善城市化战略”,总书记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等论述[3],为新时期我国中长期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都市圈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了总体基调与顶层设计。

01 国家层面都市圈空间格局要求

1.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市圈已具备初步的概念和作用地位。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构想,未来全国将形成19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截至2020年10月底,国务院已批复11个城市群发展规划,共涉及约25个都市圈。但“十三五”规划未明确都市圈在全国城镇化战略中的总体定位及发展要求,也未对各地区都市圈具体空间格局和实施方式提出细化内容。
今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则在“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中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4],将都市圈定位为城镇化空间格局战略的重要组成,并进一步提出“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实施内容包括“基础设施连接”、“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共建”、“规划统一编制实施”等方面,明确了新时期都市圈在城镇化空间战略中的定位和具体工作要求,指导全国各省区市都市圈空间布局及培育。


// 图1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2. 国家重大战略政策要求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陆续发布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区域层面以及新型城镇化、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综合立体交通等专项层面的政策文件及指导意见,明确了不同区域、不同专项上的都市圈工作目标及要求,迅速推进全国范围内的都市圈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区域层面: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群、都市圈等,有意识地培育区域内多个中心城市。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革命老区等明确提出,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快速崛起、城市网络化建设、振兴发展活力等不同目标;西部地区更着重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要求,实施更具区域特色、区域自身需求的城市空间格局发展。当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抓手的全国城镇化空间布局下,分类引导不同地区的城市空间格局政策措施,将更有效推进全国城镇化工作,也将为这些区域下一阶段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及腹地的培育和发展夯实基础。


// 表1 近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等发布的区域层面都市圈政策文件


专项层面:加快推进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培育与发展,从都市圈层面开展产业、交通、公服等要素的统筹与建设。自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现代化都市圈指导意见以来,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等也相继发布都市圈相关政策文件,并在规划、交通、城镇化等专项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及内容,并以都市圈作为单元开展相关工作的目标制定、协调统筹、建设管理等事宜,如“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规划应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作用,体现空间协同、因地制宜等特点”“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等要求。


// 表2 近年国家部委等发布的专项层面都市圈政策文件



02 省级层面都市圈空间格局特点


按照习总书记“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等论述,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要求,西部地区[注1]、东北地区[注2]、中部地区[注3]和东部地区[注4]的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文件明确提出了都市圈及同等级的区域单元(包括都市圈、大都市圈、都市区、经济圈、城市圈、一体化等,以下简称“明确的都市圈”)的发展要求,如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区、省会(济南)经济圈、武汉城市圈等,实质性推进全国各都市圈规划、建设与培育等工作。


// 图2 全国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分布


除“明确的都市圈”外,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对部分城市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定位(以下简称“重点城市”),进一步优化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按照《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5]等文件要求,在满足相关条件下(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服务功能辐射能力提升、具有战略节点作用等),这些“重点城市”将具备成为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可能性。


// 图3 全国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定位的城市分布

1.西部地区:做强现有都市圈,多中心培育重点城市

西部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提出12个“明确的都市圈”,优先以省会为核心明确现有都市圈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都市圈空间格局及协同事项。除内蒙古、宁夏外,西部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提出以各自省会为核心的“明确的都市圈”,并明确了各都市圈下一阶段的详细建设目标和要求,包括总体定位、空间格局及协同事项等。此外,贵州、甘肃两省也提到“遵义都市圈”、“酒嘉双城经济圈”等战略节点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已着手构建省内多个都市圈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中西部培育多中心城市”的国家要求。


// 图4 西部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分布


// 表3 西部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及核心城市汇总


未来都市圈核心城市培育方面,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的要求,西部地区将以多中心城市构建为导向培育重点城市。例如,呼和浩特和银川等具备人口、服务功能等要素条件的省会城市,新疆喀什和伊宁、青海格尔木等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在相关政策支撑下,可以培育成为未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此外,从城区常住人口现状数据[6]来看,广西柳州、四川泸州和宜宾等城市也具备一定条件。
2.东北地区:建设省会现代化都市圈,有限培育龙头枢纽城市

东北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提出3个“明确的都市圈”,着重聚焦成熟省会都市圈,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东北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均仅提出各自的省会都市圈为“明确的都市圈”,并命名为“现代化都市圈”。各省会都市圈均已建设多年,未来将更注重都市圈层面的轨道交通、产业、就业等深度建设与完善,形成更具优势的区域城市空间格局及经济增长点。


// 图5 东北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分布


// 表4 东北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及核心城市汇总


未来都市圈核心城市培育方面,东北地区重点强化龙头枢纽城市。虽然大连作为辽宁的重点城市将建设海洋强市,但因其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北宽南窄,东西两侧各濒临黄海和渤海,城市功能及资源辐射腹地有限,在现有条件下,发展成为都市圈核心城市难度较大。
3.中部地区:依托城市群和经济带等,多层次、多维度培育发展都市圈

中部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提出7个“明确的都市圈”,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强化省会都市圈的功能辐射,并加强与周边都市圈协同联动。中部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基本将各自省会都市圈作为“明确的都市圈”,河南省另将“洛阳都市圈”纳入。各省省会都市圈以现有城市群、经济带的政策基础推进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如合肥都市圈共建长三角城市群、郑州都市圈所在中原城市群、南昌-武汉-长株潭都市圈所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等,结合科技创新、产业制造、生态绿色等优势特点,从都市圈层面向周边城市辐射带动,推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此外,合肥、郑州、武汉等都市圈均提出加强与周边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和区域联动。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1-08-18
(续)
// 图6 中部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分布


// 表5 中部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及核心城市汇总


未来都市圈核心城市培育方面,中部地区将以多中心为导向,打造多层次、多维度区域中心城市。例如,山西大同、安徽芜湖、江西赣州、河南安阳、湖北襄阳、湖南衡阳等城市,其人口规模和功能辐射已具备一定优势,可逐步培育为未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进一步填补各省城镇化空间格局中的辐射空白区域。
4. 东部地区:多类型、高质量建设都市圈,均衡布局、特色功能培育未来都市圈核心城市

东部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提出22个“明确的都市圈”,构建跨省跨市等不同行政单元、单核多核等多种类型的都市圈,推动成熟都市圈迈向高质量发展。东部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均将省内已成熟都市圈作为“明确的都市圈”,进一步明确各都市圈核心城市、腹地范围、辐射区域等内容,更提出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经验共享共用、典范作用等要求,如上海大都市圈“全面深化重大改革系统集成和改革试点经验共享共用”、南京都市圈“打造开放包容的跨区域都市圈典范”、石家庄都市圈“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等,加快推动东部地区各都市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此外,浙江、山东、广东等提出的“明确的都市圈”均已覆盖省域全境,推动全域都市圈建设与发展。


// 图7 东部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分布


// 表6 东部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都市圈”及核心城市汇总


未来都市圈核心城市培育方面,东部地区将通过培育特定功能的重点城市,进一步织密省内都市圈区域覆盖、均衡都市圈布局网络体系。例如,浙江衢州作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高能级定位,可以培育成为未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以均衡省内都市圈布局网络,探索跨界地区都市圈的协同作用。此外,有些城市因其已纳入成熟都市圈范围内且城区常住人口偏低,暂不具备成为核心城市的条件,如定位为“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江苏南通,已明确作为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之一。

03 都市圈空间格局趋势研判

1.进一步把握全国都市圈空间格局分布特点及趋势,合理高效推进都市圈规划、建设与管理

落实国家战略要求、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全国都市圈空间格局呈现“省会、特大超大城市主导,战略节点城市支撑;中西部多点培育、东北重点强化、东部织密均衡”的总体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全国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各省省会基本已成为“明确的都市圈”。
按照“中西部培育多中心城市”导向,中西部地区多方式、多层次培育未来都市圈核心城市;东北地区以经济转型为导向,重点强化龙头枢纽城市;东部地区则迈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阶段,织密均衡都市圈覆盖布局。在此基础上,全国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提出新时期都市圈建设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明确加快推进各省内都市圈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2.进一步厘清都市圈与城市群、超大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等相互之间的发展逻辑和关系

城市群是国家“十四五”期间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抓手,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是支撑都市圈培育和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提供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向周边辐射带动的腹地。超大特大城市聚集优质高量的人口、产业、公服等资源,是构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依托都市圈有效疏解超大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缓解和治理“大城市病”等发展问题。大中小城市具备相对优质富足的城市空间、公服设施、产业结构等优势,是都市圈富集资源的重要空间单元,也是承接都市圈核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关键对象。
3.进一步完善都市圈空间范围划定技术方法,识别不同类型都市圈

划定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开展都市圈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基础。结合区域发展现状,都市圈核心城市可遴选单核、多核等不同类型,其中多核都市圈如苏锡常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等;都市圈空间范围可以跨省跨市等多种行政单元,如南京都市圈;西部及边境地区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可将县级城市、边境口岸城市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进行培育,如青海格尔木、云南瑞丽[7]等。此外,都市圈规划范围可根据区域协同需求、城市扩张趋势等动态调整,如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明确提出动态调整机制;都市圈规划范围也可有所重叠,各城市可根据区位特征、发展诉求而加入一个甚至多个都市圈[8]。


// 图8 多核的长株潭都市圈(左图)及跨省跨市的南京都市圈(右图)


此外,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特大镇设市”政策(如温州龙港[9])以及近年逐步推进的“小县撤并降转”[10]等工作也需关注,这可能会是未来全国都市圈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04 小结


“十三五”时期,全国都市圈发展尚未形成体系和系统方案,主要基于国务院批复的11个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约25个都市圈的概念。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重大战略政策文件,明确将都市圈定位为城镇化空间格局战略的重要组成,并细化了具体工作要求。各省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44个“明确的都市圈”,比“十三五”时期覆盖的人口规模和地域范围更广,都市圈对区域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加快显现。
后续应结合都市圈空间范围划定、都市圈发展质量评价等研究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对上述核心城市进一步开展全面深度评估研究,判断现状都市圈的发展阶段(如发展型、成熟型等)以及未来都市圈培育的可行性,实质性明确全国各地区现状及未来都市圈清单,这也是全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
都市圈建设与发展正进入全面加速期,与都市圈相关的各类研究及建设实践也在同步推进,将进一步形成支撑新时期全国都市圈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体系、实践经验以及人才队伍,以推动未来全国各都市圈向高质量发展。
相关说明:
1)因全国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文件尚未全部公示,本文未将相关文件中的都市圈空间格局要求纳入梳理研究。
2)本文所有图纸均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审图号为GS(2020)4627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要素无修改。
3)为避免与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特定名词相混淆,各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统一称为核心城市。
注释:
[1]西部地区是指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
[2]东北地区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3]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
[4]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


(来源:上海大都市圈规划;作者: 邹伟、居晓婷、杜凤姣)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1-08-19
其实日本的“都市圈”不等于中国定义下的都市圈
详细说明如下


日本都市圈 ≒(约等于) 都市雇用圈 = metropolitan area = (中国定义下的) 都市区/都会区
例如 : 东京都市圈(一都三县) VS 北京都市区(扣除延庆平谷密云怀柔, 算上燕郊)

大都市圈 ≒ (中国定义下的)都市圈
例如 : 京阪神大都市圈 VS 长株潭都市圈

带 ≒ (中国定义下的)城市群
例如 : 太平洋带 (中国翻译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VS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城市群

备注1 : 中国部分城市都市圈范围划太大, 实际上是”城市群”, 而不是都市圈
备注2 : 日本 “首都圈”实际上是大都市圈, 相当于中国的都市圈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1-08-19
设区市的广域性质导致了所谓都市圈变成了超广域范围,到了城市群基本上就是省州规模了,所以与其说这是某种基于城市视角的顶层设计,倒不如说是一种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软区划,对于正式行政区划打的补丁。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1-08-19
回 kozaya 的帖子
kozaya:其实日本的“都市圈”不等于中国定义下的都市圈
详细说明如下
日本都市圈 ≒(约等于) 都市雇用圈 = metropolitan area = (中国定义下的) 都市区/都会区
....... (2021-08-19 08:50)

社会科学也应该逐步引入量化定义

靠文字描述的不靠谱的,沪宁杭各按照一个圈算各自的,结果规模还不如内陆省城,这与城镇化水平明显不相符

社科的东西,就算无法严格成正比,也应该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当然,一刀切量化也有不合理之处,允许一事一议的例外,但也局限于一事一议,而不是信马由缰,其基础仍然应该基于量化分析

都市雇用圈概念是基于城市之间客观联系的量化思路,在雇用圈的基础上引入主观判断扩展一下,就是比较合理的都市圈范畴了

铁路、高速公路、手机导航、人口普查等等早就有了系统详实的人口流动数据,国家层面也完全可以做到在避免泄露隐私的情况下分析数据
[ 此帖被leexiaoqi在2021-08-19 12:2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1-08-19
回 萨德侯爵 的帖子
萨德侯爵:设区市的广域性质导致了所谓都市圈变成了超广域范围,到了城市群基本上就是省州规模了,所以与其说这是某种基于城市视角的顶层设计,倒不如说是一种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软区划,对于正式行政区划打的补丁。 (2021-08-19 10:36) 

比如重庆规划什么圈圈都一定要给万州套个圈

然这个距离比一些省会之间的距离还远

我国的省、自治区和重庆市应该视为宏观的经济区,类似于一个国家面积和人口体量来看

圈群的标准可以放低,但做不到一日通勤圈,就不宜称之为城市圈群

毕竟,坐飞机从上海到乌市一天也能来回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1-08-20
成都圈和重庆圈就应该分开,成渝城市群顶多是向上要政策的幌子,根本不可能融为一体。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1-08-20
济南和大庄,非得标榜自己是省会吗?
錞于鸢——『并省吞直』
County 县;Shire 县级市;District 市区;
Division 厅/郡;Prefecture 州;City (仅辖区的)市;
Region 大区;Province 省;Municipality 直辖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1-11-17
按照都市圈设立正省级直辖市、副省级直辖市即可。余部设新省继续培育都市圈!最后达到全国直辖!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1-11-17
回 sioux0507 的帖子
sioux0507:济南和大庄,非得标榜自己是省会吗? (2021-08-20 16:35) 

省会地铁,百度搜到的基本都是石家庄地铁的内容

但新闻通稿很难看到石家庄三个字

如果有,应该是国铁石家庄站、石家庄东站之类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