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48阅读
  • 1回复

[现势沿革]安徽与河南的区划调整,当年140多个乡村,为何分给河南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9-16


安徽与河南的区划调整,当年140多个乡村,为何分给河南省?


原创2021-06-28 16:11·繁华万里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各省之间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建国初期甘肃省与陕西省的区划调整、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区划调整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与河南省的区划调整。在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河南省先后有200多个村庄,划入了安徽省管理。当然,安徽省也有140多个村庄,划入了河南省。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河南省与安徽省的历史。不得不说,两个省份都属于中部省份,也都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徽省也曾经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清末黄河改道以后,安徽省才与黄河不再打交道。在此之前,安徽省、河南省都是同时横跨黄河、淮河等河流。从很多方面来说,安徽省北部的几个地级市,与河南省非常接近。
尤其是河南东部的几个地级市,与皖北地区,在风俗、饮食等各个方面,差异并不算大。13世纪,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一系列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帝国。但随着王朝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缺点开始显现。


“套马汉子”看着地图上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有点发愁。因为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并不合适。唐朝的开元15道和宋朝设立的23路,都属于监察区。最终,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结合金国行尚书台的成功经验,推出了加强升级版,这就是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四川行省、江西行省等等。
每个省下辖各个路,每个路下辖各个府和直隶州,每个州府下辖各个县和散州。当时,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和江苏北部,都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在元朝看来,黄淮等地是一家人。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并不完善。例如在区划面积上很不合理,地方管理机构过于简单。言而总之,到了元朝统治末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1368年,安徽凤阳出身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区划。15世纪初期,永乐皇帝朱棣迁都,明朝形成了南北两个都城,从而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省的区划。当时,北直隶大体上就是河北省,南直隶则是安徽和江苏。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都是明朝统治时期确立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等。
与当代的区划相比非常接近,但河北省、安徽省等几个省份例外。17世纪,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区划。最终,出现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模式。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后来,鉴于江南省的诸多问题,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江南省被拆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


至此,安徽省、江苏省等几个省份设立。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当时,各路军阀相互进攻,根本没有精力调整各地区的区划。例如河南省与安徽省交界地区的区划,一直没有划分清楚。一转眼到了1949年,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安徽省被分成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河南省的永城县、江苏省的萧县和砀山县,临时划入皖北行署区代管。
行署区属于50年代的临时性区划,等同于省份。除了这些行署区之外,还出现了陕北行署区、旅大行署区、川南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不过,50年代前期,陆续撤销。随着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工作,一系列的重要项目陆续开始。当时,过分复杂的区划,反而不利于经济建设。1952年,皖北和皖南行署区,重新合并为安徽省。


安徽省重新合并以后,划入皖北代管的萧县和砀山县,还给了江苏省。与此同时,河南省与安徽省交界地区的测绘工作开始。同一年,划入皖北代管的永城县,重新还给了河南省商丘专区。永城县归豫的时候,安徽省的雨亭、新兴两个乡镇,和其他乡镇的11个村庄,划入了河南省商丘专区管理。
还是在1952年,安徽省霍邱县的孙戚乡,划入了河南省固始县管理。霍邱县的三河尖镇和桂庙乡,划入了河南省淮滨县管理。为了补偿安徽省的损失,河南省固始县的新街乡和花园乡,划入了安徽省霍邱县管理。这相当于缩小版的换地,在建国初期,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为了治理黄河,河北省曾经把自己的东明县、长垣县等5个县,划入了河南省管理。


为了补偿河北省的损失,当时,河南省把自己的涉县、临漳县、武安县等地,划入了河北省管理。河南省与安徽省的区划调整,并没有结束。50年代中期,两省开始了第二轮区划调整。1955年,河南省淮滨县整整100个村庄,划入了安徽省阜南县。安徽省阜南县的7个乡村,划入了河南省淮滨县。1956年,河南省项城县的6个村庄,划入了安徽省临泉县。
而临泉县的3个村庄,划入了河南省项城县。60年代中期,第三轮区划调整开始。1965年,安徽省砀山县的6个村庄,划入了河南省商丘专区的夏邑县。同一年,安徽省萧县的5个村庄,划入了河南省商丘专区永城县。但永城县的55个村庄,一口气划入了萧县。经过计算,在五六十年代,河南省有200多个村庄,陆陆续续分给了安徽省。


安徽省总计有140多个村庄,陆陆续续分给了河南省。至此,两省交界地区的区划,基本上稳定下来。不得不说,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属于鲁豫皖一家亲。目前,三个省的省会城市,发展都非常迅速,也都是万亿俱乐部城市。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9-17
在建国初期,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为了治理黄河,河北省曾经把自己的东明县、长垣县等5个县,划入了河南省管理。为了补偿河北省的损失,当时,河南省把自己的涉县、临漳县、武安县等地,划入了河北省管理。


在建国初期,河南河北之间还有个平原省,不可能发生关系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