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的论调,多认为当前“人口争夺战”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未来小城市会没有出路,而只有超大城市有前景。其中比较极端的,认为中国人口“会集中到十个左右的大都会,经济弱省省会和经济大省的第二梯队城市,人口不会大幅度增长,最多也就是微弱增长一点,更往下的城市人口会减少。”
但我不觉得以上论断成立。参考邻国经验,我认为中国当前城镇化水平和日本1960年的状况相似,即实际的城镇化率不超过50%(在40-45%之间),还存在大量的城镇化潜力(特别中国还存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一特色指标),而且至少要像日本一样再高速增长(尽管速度稍有下降)10-15年,直到大约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
七普数据显示全国有149个地级单位人口减少,但是这只能说明一些
地级市的影响力不够覆盖整个市域范围。具体到市辖区,大部分地级市驻地的人口仍然是增加的。甚至即使一些市辖区和大部分县的人口都在减少,城市建成区和县城
中心区的人口仍然是增加的,这些
地区仍然有一定的人口吸引力,只是远远被省会和邻近大城市甩开了。在省级和地级层面,城镇化或许是存量博弈,但在
县级层面,其实仍然是增量博弈。
所以我认为,未来十年的格局仍然是各
规模等级城镇的城区(或县城所在镇区)人口均存在上涨空间(县城或许也有一半多能增长),只是存在明显的分化。当前城区人口500万级的特大城市届时(如果六普到七普的人口增长较为乐观)大概率会成长为超大城市,300万级的I型大城市会成长为特大城市;II型大城市内部分化可能很严重,建成区人口200万以上的有希望增长到300万级,200万以下的可能很难有大的增长。对特定城市的增长类型的预测,可以根据六普到七普的城区人口增长趋势。与城区规模等级固化相配套地,各城市产业分工格局也会基本固化下来。
整体来看,当前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大约有30-35个,总人口约2.5亿,而到八普则可能会有50个300万人、30个500万人以上城市,总人口可能达到4亿。另外关于一线城市,鉴于当前京沪人口控制仍然非常严格,到八普四大一线城市的城区人口总和应该在8000-9000万之间(当前为6994万)。对“一城独大”的省份而言,省内的城市规模格局确实有可能“日本化”。以发达国家的人口规模,它们城镇化的历程确实有可能与中国的省级单位相比较,不过不能套用到整个中国。
几乎可以肯定,当前中国人口已经达到峰值,并将在短期内进入负增长。但是人口负增长对城镇化的影响总体应该是正向的。根据经典的推-拉模型,主要是体现为“推”的效应。以
东北为例,老龄化导致的人口衰败已经让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出(尽管很多流到了关外),除不能进城打工的老龄人口外,其余的基本都已经离开乡村和小城镇了。
以上,不知坛友如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