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77阅读
  • 6回复

[广东]汕尾市标准地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2-06-04
1条评分奖励+5
仙峰俊俏 奖励 +5 不错 2022-06-05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6-06
做得很详细,必须点赞。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6-07
所以东沙群岛在行政区划上到底属于哪里?很多资料都说隶属陆丰市碣石镇,这张图上画得是属于城区遮浪街道。有什么说法吗?或者说是什么时候明确下来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06-18
当是在湾湾的就好
孤身只影,细听窗外雨声,拭掉玻璃窗的爱,乱心随之回复恬静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08-13

                                       【美丽汕尾】汕尾的热带离岛:东沙群岛
作者:叶良方


美丽的东沙群岛,在中国地图上显示为汕尾市管辖的热带离岛。由于众所周知的特殊历史原因,目前为中国台湾省军队驻防区。

东沙群岛,是由东沙岛、东沙礁和南卫滩、北卫滩所组成的岛屿。古名“南澳气”、“落漈”、“珊瑚洲”等。因其状呈半月形,海陆丰又有“月牙岛”之称。分布于北纬20°33′—21°35′,东经115°43′—117°07′之间的热带海域。东沙岛,外国航海图称为普拉塔斯岛(Pratas Island),是东沙群岛唯一露出水面的珊瑚岛。周围海岸线长8公里,陆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为珊瑚礁堆积而成,是南海诸岛中面积仅次于永兴岛的第二大岛屿。“东沙”之称,最早见于乾隆年间航海家谢清高的《海录》所记载:“船由吕宋……若西北行五六日,经东沙,又日余,见担干山,又数十里入万山,到广州矣。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宣统二年《天目斋笔记》亦记道:“大东沙岛,在汕头海面正南,向属碣石镇”。此外,民国初年陈天锡在其《东沙岛、西沙岛成案汇编》中说:“该岛向名东沙,与附近琼岛之西沙对举而言。因为东沙群岛“沙侯围抱,作半月形”,所以,海陆丰渔民将其称为“月牙岛”或“月塘岛”。距东沙岛西北50多海里处,横列着南卫滩和北卫滩。南卫滩最浅水深58米,北卫滩比南卫滩大两倍,周长21海里,中央深185米,四周高起,浅处6米。南北卫滩俱呈椭圆形。岛上地下水甚为充裕,水位高,离地深约1.5至2.0米处即可获得水源,惟水质略咸,不宜饮用。岛中心附近则水味较淡,岛上水源可供灌溉及洗涤之用。

该岛位于国际航海的重要交通枢纽,距海陆丰大陆沿岸约104海里,距汕头港168海里,距香港约169海里,距高雄港220海里。全岛周围至十五浬为礁盘区,覆盖由珊瑚及贝壳碎屑风化之白沙,无土壤。岛西部伸出两条小沙坝,围成新月形的小海湾。整个东沙群岛海域面积广达5,000平方公里。岛上遍布矮小的热带灌木丛林和蔓性爬藤植物,还有参杂其间的桑树、椰子树、麻风桐及野菠萝等,平均高度约5米,形成自然林荫。据海洋科学家调查:周围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中珊瑚礁鱼类超过500种,鸟类有140余种,无脊椎动物也有近40种。夏秋交替之际,岛上常有大批的玳瑁出现,于环岸沙丘上产卵繁殖。清同治五年(1866),曾发现有大量白腹鲣鸟的繁殖族群,如今已经消失。此外,还有300种珊瑚和120种海藻,在环礁范围内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热带风景。这些资源不仅在海洋科学教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环礁地形与海洋生态上也无与伦比。

早在二千年前的汉武帝时期,海陆丰先民不仅开凿了闻名的海丰羊蹄岭古驿道,使之成为古代中原文化从东输入岭南的途径之一。而且在海上也开辟了从东海至涨海(南海),以及从南海至南洋群岛的航线。当地文人笔记载:“汉文帝时遣陆(贾)大夫使越,使将校巡海至甲子门”。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三国吴黄龙三年(231),海丰东部沿海的甲子港已建置,是泉州通往广州的水路港口之一。每年季风(古称信风)和海流为出海远航提供了条件。吴王孙权派卫温将军带领东吴甲士万人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进军闽海琉球,遇飓风船队飘至甲子门。故清甲子举人张光栋《学海堂笔记》载:“三国时孙权曾派卫温将军进军闽海琉球,遇风船飘至甲子门”。早在晋代以前,海丰沿海渔民已到过东沙岛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乐史《太平寰宇记》转载晋裴渊《广州记》曰:“珊瑚洲,在县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文献中所说的“珊瑚洲”,指的就是东沙群岛。元人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把东沙与西沙、南沙通称之为“万里石塘”。明代《郑和航海图》亦称东沙群岛为“万里石塘”。清康熙年间的《指南正法》,与雍正年间的《海国闻见录》及乾隆年间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等则称之为“南澳气”。

从明朝初年起,东沙群岛是碣石卫水师巡洋的重要海防区域。洪武二十八年(1395),朝廷在海丰县东南滨海建置碣石卫。自此,地处黑水外洋的东沙群岛是国家海防军事要塞之一,列入碣石卫的海防辖区。每年碣石卫水军兵船都要巡逻至东沙岛。嘉靖十年(1531)前后,广东海防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运作体系。朝廷在南海设置东、中、西三路备倭分哨系统,确立了海防巡洋会哨制度。碣石卫水军巡洋至此已成惯例。嘉靖四十五年(1566),广东全省共设水寨六处,其中惠州碣石水寨配备兵船60只,驻扎于甲子港,海面防务直至大东沙岛。清承明制,每年碣石镇水师船巡洋,按照朝廷规定的巡洋会哨制度,都要抵达东沙岛巡查。而海陆丰渔民不管明清政权如何更迭,依然往来大陆和东沙捕鱼作业历年不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全面复界后,碣石水寨拥有兵船60艘,其中大型战船有赶缯船1艘,艍船10艘,拖风船8艘。每年冬春两季驻泊田尾洋,夏秋两季驻泊白沙湖。西部巡洋至大星山,与南头兵船会哨于大鹏湾,东部巡洋至神泉港,与柘林兵船会哨于靖海湾。外海则巡逻至东沙群岛一带海域。逮至雍正十一年(1730),东沙群岛不仅是碣石镇水师船队巡洋的军事区域,而且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的行政版图,归属于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管辖,成为海陆丰远隔大洋的一块飞地。乾隆二十三年(1758)九月十二日,署两广总督李侍尧奏称:“碣石镇枕山临海,巡哨东洋,亦属紧要,惟所辖外海水师营三,陆路营一,事务稍简”(《清乾隆实录》)。碣石镇总兵陈昴、陈伦炯父子,以及钱梦虎、张见升、黄贵等历任总兵都曾为缉捕闽粤海盗船等,带领水师船队巡弋至东沙群岛。嘉庆十二年(1807)十二月二十五日,碣石镇第44任水师总兵官李长庚,追捕福建著匪蔡牵至东沙岛海域,就是在这片古称“黑水外洋”的海域中激战而阵亡。

东沙群岛不仅是碣石卫水师的军事巡洋区域,也是海陆丰渔民传统的钓鱼捕捞作业渔场。在东沙岛礁附近的海域里,盛产着石斑等各种热带鱼类,以及麒麟菜、赤菜、珊瑚、玳瑁、鲍鱼、海参、钟螺等海产品。东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常年都可生产,成为中国渔民的主要捕捞区。清雍正五年《海国闻见录》称东沙岛“屿小而平,四面挂脚,皆磷古石底生水草,长丈余。”文中所称的水草,就是海人草,海丰渔民称为麒麟菜,是一种驱除蛔虫的特效药。《东沙岛成案汇编》载“沿岸渔船及闽粤渔户到此捕鱼,每年匀计不下数百艘”。此外尚有半捕鱼半捞海之小船,不计其数。大船获利自数百金至数千金或数万金不等。每年总产值共约十余万元。因此,东沙群岛被海陆丰渔民视为聚宝盆。在海陆丰民间,遮浪港、捷胜港、甲子港等沿海渔船,每年都要备足食粮淡水到东沙岛,在其附近海域从事钓石斑、捕捞海人草、玳瑂、硨磲等渔业生产,东沙岛遂成为渔民晚上休息的落脚之地。他们在岛周围进行捕捞作业,之后将捕捞上来的海产品在岛上进行加工。每次在岛的时间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多月。由于东沙岛冬季地处东北季风风口,因而海浪也最大。岛的西南方,终年存在着气旋型的冷涡。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海陆丰和闽粤渔船,遭飓风翻覆而葬身鱼腹。或者因病致死后,被同伴们安葬于东沙岛上。其中“自同治十二年起,至光绪三十三年七月止,共死各伴一百三十二人,均在岛上安葬。”因此,海丰过去有“冒险撞东沙”之渔谣。在同治八年(1869)之前,渔民为祈求妈祖和神明庇佑,不仅在岛上建有闽粤广泛信仰的“天后庙”,而且建有海陆丰独特崇拜习俗的“大王宫”,庙中供奉的神祇称为“大王公”。据后来专家考察,“大王宫”遗址坐西北朝东南,位于岛内海北岸“东沙遗址”。并据英国1855年出版的《印度指南》记载,嘉庆十八年(1813),外国航海者就曾在岛上见到中国神庙,以后多次被在岛上生活和工作的渔民修葺。这种“大王公”崇拜,源于海陆丰沿海渔民一种特有的祭祀习俗。他们按照家乡的疍民习俗,将每次遭遇海难事件的伙伴尸骨集中埋在岛上。久而久之,遂成为无名骨殖群葬墓,被人们称为“百姓公妈”,并在附近建置“大王宫”和天妃庙、洪圣庙等。众所周知,“妈祖”是闽粤渔民广泛崇拜的女神,“洪圣爷”(赤帝),则是粤语地区崇拜的南海神,而“大王公”则是汕尾市城区民俗最受尊崇的神祗,主管历年溺死于南海风浪的孤魂野鬼。至今汕尾市区民间尚有浓厚的“大王公”崇拜。因此,东沙岛遗留的渔村废墟,以及妈祖和“大王宫”崇拜习俗,就是海陆丰渔民曾经在东沙岛生活和工作的证据。

清末,东沙岛有厚达几米的鸟粪石。这些鸟粪石通常产于低纬度海岛,主要是海鸟所产生的大量粪便与未被消化的鱼骨等食余,经过长期的累积所形成。因含有丰富的磷,为制作磷肥的良好原料,经过粉碎处理后,便具有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日本人企图霸占东沙岛,以牟取暴利。光绪二十七年(1901),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因商船遇风暴飘到东沙岛,发现岛上蕴藏丰富的资源。于是乘“四国丸”号船,带上百十名佩带武器枪支的雇佣工人,驱逐在海上作业的海陆丰渔民,侵占碣石卫辖区内的东沙群岛。这伙强盗登岛后,挖掘了海陆丰和其他各地渔民溺于风暴的坟墓百余座,拆毁了具有海陆丰独特习俗的大王庙和祠堂,以及岛上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碑记,同时掠夺了岛上鸟粪和海产资源,并将东沙岛改名“西泽岛”,东沙礁改名“西泽礁”。在岛上竖起日本国旗和主权木碑,企图长期霸占东沙岛。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乘坐伏波舰巡洋至东沙岛,发现岛上飘扬着日本国旗,不胜惊讶,以为此吾国之领海,何来日本国之旗?于是下令停止前进,指挥水师官兵乘舢板迅速占领该岛,见有木牌竖于岸上曰“西泽岛”。遂将西泽抓捕审问。李准义正词严地对他说:“此乃吾国之领海,东沙群岛入中华版图已有几百年,属我大清惠州府管辖。东沙群岛之主权一直在我,尔等何得私占?”由是令手下将西泽暂行扣押,并派兵监视工厂,不许他们继续挖取鸟粪,以及海带、玳瑂等水产品。自己则回省会广州向两广总督张人骏汇报,从外交途径上与日本政府交涉。当日人要求提供主权证据时,中方遂以碣石镇第12任总兵官陈昴之子陈伦炯所著的《海国闻见录》为据,指出东沙岛离陆丰县甲子门193公里,周围有大沙环之。早在雍正十一年(1730)之前,已划归惠州府陆丰县管辖,我国“历来渔船,来往广东惠州属岛之东沙地方,捕鱼为业,已阅数百年”(《东沙岛成案汇编   张督致胡大臣函》)。两广总督张人骏组织的调查取证,使得日本政府哑口无言,只好承认该岛为中国主权所有,广东水师遂收回了碣石海防区域东沙岛。之后,李准将岛上事务交由广东劝业道管理,派管事及工人在岛经营。每月派广海舰送食物至岛,然后运回岛上出产物品到省。

宣统元年(1909)11月19日,在大清国丧失了东北、香港、澳门等大量领土主权的形势下,却有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岛上升起,广东候补知府蔡康乘坐广海舰抵达东沙岛,在岛上举行立碑、升旗仪式,重申主权;恢复被日本人捣毁的大王庙等历史遗迹。民国初期,由国民政府于此岛建立无线电台,向大陆发出信息,不致再有绝粮之虞。1935年,民国中央海军部东沙气象台台长方均等,在岛上浅海马蹄礁发现粘结在珊瑚沙石块上的五铢钱币和唐 “开元通宝”,以及宋、明、清铜钱等,总数达三百余枚。此外,还有古陶瓷碎片等,从中可以推断出,中国人世世代代就已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翌年,中央海军区防处在岛上设立观象台、灯塔和轻便铁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沙岛又被日本占领,为新南群岛的一部分,划归日占高雄市管辖。岛上遗迹又被日人有意拆毁,致片瓦只字不存。现存早期中国先民遗物仅泄湖东北侧的“东沙遗址”及数口古中国式水井而已。

1936年11月,海丰县籍姚焕洲校长在汕尾筹办广东省立水产学校期间,指派老同学黄少雄返回汕尾西社主理新校舍的征地及建校事务,并指派黄定南驾船往东沙群岛,采集水产动物标本;并购置图书仪器和化学药品作为教学用品。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东沙岛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987年3月,遮浪港水龟寮有两艘钓班船赴东沙生产,满载石斑、麒麟菜而归。

(本文有删节)

    来源:汕尾日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3-06-16
链接失败了。。。。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3-06-16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