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79阅读
  • 3回复

[综述]都说无川不成军,那为何宋朝在四川还实施特殊化统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2-11-17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65476736182911499/?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668674734&use_new_style=1&req_id=20221117164534010158142233250F6553&group_id=7165476736182911499&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65463653-f417-4b45-90a9-74f1d216ac36&source=m_redirect

2022-11-14 17:30·观史行天下

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文官地位空前高涨,这些文官在治理地方之时往往主张采取仁政措施,所以,北宋地方吏治颇为后世称道。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许多北宋名人也都曾在地方有过一番政绩。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川一带,宋朝政府实施了颇为特殊的统治政策。北宋仁宗朝的诗人何郯曾经写诗谈及宋朝统治四川的特殊政策,所谓“择守来颁兹土政,治人颇与他邦殊”(《益州州学圣训堂诗》)。

著名宋史学者粟品孝将其称作“特殊化政策”。所谓特殊化政策是指,中央王朝在统辖范围内,为了更有效地治理某一地区,根据该地区的情况而制定的较为特殊的政策。
为何宋朝要在四川地区实现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殊化政策呢?个中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一、 特殊化政策的历史原因和具体表现


1. 清除后蜀统治残留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中的后蜀政权曾定都成都,统治四川大部分地区长达数十年,在五
代纷争,战乱不休之际,后蜀的历代统治者都谨守边境,注意发展内部经济,四川就此成为五代十国时期为数不多的乐土。


因此,在公元965年,宋朝平定蜀地后,四川百姓对后蜀还留有一定感情,为了彻底消灭后蜀后统治的残留,宋朝实行了强制迁徙后蜀君臣的政策。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公元965年二月,宋朝下诏令“伪属文武官并遣赴阙……”。在将后蜀国主孟昶及其文武百官打包带到汴梁后,宋朝为他们建造了舒适的住所,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赏赐,保障他们的生活。
除此之外,宋朝还对后蜀君臣予以高官厚爵,如孟昶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李昊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尽管,当政权被征服后,宋朝一贯会赐予一些官位、爵位,但是,后蜀君臣获得的官爵明显地要高于其他政权的君臣,由此可见,宋朝对安抚后蜀君臣极为重视。


除了在政治方面努力清除后蜀影响之外,宋朝还对后蜀军队采取了颇为特殊的整编措施。宋朝在征服其他小朝廷之时,往往对残留的军事力量采取颇为温和的处理方式。例如,在公元960年,北宋消灭南平政权后,下了一道诏令:“诏荆南兵愿归农者,官为葺舍,给赐耕牛、种食……”(《续资治通鉴长编》)。
对于部分兵员,宋朝并没有收编,而是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自主退役,回归乡里,还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
但是,在处理后蜀军队上,宋朝的政策就大不相同了。根据《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记载,在后蜀投降宋朝时,后蜀的军队总数依旧有7万人之多。为了处理这批蜀兵,宋朝政府颇为头疼,最后索性下了一道诏令,让他们全部到京师服役:“发蜀兵赴阙,并优给装钱……”(《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种简单粗暴的诏令最终引发了蜀兵的暴乱,蜀兵集体反宋,推举全师雄为统帅,企图一鼓作气将宋兵赶出蜀地。在经过短暂的混乱后,宋朝迅速稳住阵脚,很快便镇压了叛乱。在镇压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
在全师雄叛乱之时,有2万多名后蜀军人被软禁在成都。当时成都的最高军事长官王全斌担心这些后蜀军人会响应这次叛乱,所以下令部下将其全部屠杀,由此可见,宋人对四川割据的忌惮之深。
后来,宋人将残余的后蜀军队收编到禁军当中,以此管控这支军事力量。不仅如此,宋朝还有与之相配套的措施,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诏伪蜀将士妻子并发赴阙,官给舟乘……”。也就是说,为了便于掌握后蜀军人,宋朝还命令地方将军人的家属也一并送往汴京。


2.对蜀地的特殊管理
除了对后蜀相关的官吏、军人动手外,宋朝还制定了一系列防范蜀地再次成为割据政权温床的措施。
首先,有宋一朝禁止蜀人任本地官。例如,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下诏:“东西两川人自今毋得任本路知州、同(通)判”(《续资治通鉴长编》)。显然,这种措施是为了避免蜀人立足蜀地把持地方政局,中央鞭长莫及,使得蜀地对中央阳奉阴违。
其次,禁止宗室及大臣子弟为官四川。公元1053年,宋朝下诏“臣僚毋得以子孙恩请弟侄任西川职田处官”。公元1070年,宋朝下诏“宗室出官从政于外方,惟不许入蜀”(《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两条规定无疑是为了防止宗室和大臣子弟勾结中央官僚,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从而激起蜀人的反抗心理。
第三,禁止有过失之人为官四川。宋仁宗时期的宰相文彦博曾经说道“(四川)所有知州、知府……须是历任内无私罪,升朝后有举主,年甲未高者,方得差任”(《文潞公文集》)。这一条规定的目的更为明显,就是希望能够为四川挑选出清廉且精明能干的地方父母官。
最后,宋朝在统一四川后,多次发布诏令蠲免四川地区的赋税,以此赢取四川百姓的民心。例如,宋朝在平定四川之初,就发布了一道诏令:“川陕诸州伪蜀政令有烦苛刻削害及民者,累诏禁止蠲除之”(《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朝免除了许多后蜀政权时期的苛捐杂税,并废除了后蜀时期的茶榷之法。要知道,在当时的北宋境内,其他地方的茶叶都需要经政府之手,收取茶叶税,称之为茶榷,而在四川,百姓可以自由买卖,可见宋朝对四川的宽大。
可惜的是,由于四川地处偏远,大多数官员不愿意前往,导致四川官员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官员未能很好地履行朝廷的仁政,导致四川百姓与朝廷的矛盾日益激化。如宋人张俞说道:“蜀自伪昶纳土而后……郡县之政姑息苟简……赋税不均,刑法不明,吏暴于上,民怨于下”(《成都文类》)。
也就是说,在朝廷的宽容政治方略之下,蜀地的吏治反而呈现败坏趋势,这反过来坚定了朝廷对四川实行特殊化统治的决心。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11-17





二、 四川的特殊性与特殊化统治的自然、人文因素

1. 四川的自然地理特性我们知道,四川是一个四周有高山环绕的内陆盆地。因此,四川在古代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在长时间内处于一种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四川的北面是高耸绵延的秦岭山脉,难以逾越。四川的西面、南面的也临近一些地势复杂的山脉,西面是横断山脉,南面是大凉山,在这些地方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汉人较为稀少。四川对外交通的要道在东面和北面,东面联通长江,主要走水路,从成都出发,以夔州为重要关口。夔州地处三峡,四周多悬崖峭壁,若在此处设卡,就有如扼住了一个人的咽喉。南宋末年著名王应麟说道“(夔州)西南四道之咽喉,吴楚万里之襟带”(《玉海》)。北面为陆路,要穿过秦岭山脉,举世闻名的剑阁就位于此处。剑阁四周地形陡峭,只能专走剑阁一处关口,其他地方无路可通,由此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2. 四川的偏远与经济底蕴在宋代以前,朝廷大多定都长安、洛阳,这两地与四川的交通都颇为便利。例如,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就率先选择逃亡四川,由此可见,四川与都城之间的道路颇为畅通。但是,随着宋朝将都城迁往汴梁(今河南开封),四川与都城的距离大大增长。因此,四川在宋人眼中已经从政治核心区变为偏远之地。例如,北宋著名文人苏洵曾写了《重远》一文,其中说道:“国家分十七路,河朔、陕右、南广、川陕实为要区”。在苏洵看来,离都城越远的地区越要得到朝廷的重视,由此可见,此时的四川属于宋人眼中的偏远边疆。除此之外,当时的士人大多不愿意出仕四川,《宋史》记载“中州之人,多不愿仕其地”。在广大士人心中,四川并非天府之国,而是偏远之地。即便四川与国都相隔悬远、交通不畅,宋朝似乎也没有必要实行特殊统治政策,因为,与宋朝都城相隔较远的地方不在少数。实际上,除了地理位置这一因素外,四川本身拥有的雄厚经济底蕴才是朝廷真正担忧之处。四川是我国古代开发和发展较早的区域之一。早在秦汉之际,汉高祖刘邦就因之成就帝业,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更是依靠四川的人力与物力与占据中原大地的魏国相抗衡。进入宋朝以后,四川的经济在前代积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据《净德集》记载“夫蜀之四隅,绵亘数千里,土腴物衍,赀货以蕃,财利贡赋,率四海三之一”。根据上述记载,四川的财政在全国财政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旦四川发生叛乱,由于四川与都城相隔较远,禁军无法迅速平叛,叛军就可以利用四川的经济底蕴迅速壮大,这对宋朝统治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总结

五代十国后期,后蜀统治四川地区数十年,在众多政权中,后蜀的君主颇为贤明,也懂得与民休息,所以,在后蜀向宋朝投降后,四川地区的百姓对后蜀依旧怀有一定感情。为了消除后蜀遗留的这种影响,宋朝采取了颇多措施。首先,宋朝将后蜀君臣、文武大将打包送往汴京,给予优待。其次,宋朝严格收编了后蜀军队,将其送往汴京。如此一来,四川地区的后蜀色彩便几近于无。此后,宋朝政府依旧不放心,采取了一些被称作特殊化统治的政策。例如,宋朝政府严格禁止四川本地人做四川本地官,同时对前往四川任官的官员加以严格挑选,这些都是宋朝为了避免四川再次出现割据政权做出的努力。宋人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四川的割据呢?一是因为四川盆地四周地势险峻,若要进入或走出四川,必须经过若干险要关口,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因此,四川就具备了割据政权的自然条件。二是因为四川从秦汉以来就有着发达的农业经济,经济实力雄厚,能够为割据政权提供充足的物资。
参考文献
1. 林天蔚:《南宋时强干弱枝政策是否动摇?——四川特殊化之分析》,《宋代史事质疑》,台北商务印书馆,1987年。2. 林文勋:《北宋四川特殊化政策考析》,《宋代四川商品经济史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backcolor=url(&quot]举报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11-17
实际上还是处理中唐以来的骄兵悍将问题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11-17


宋朝就有统战价值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