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dimir:目前學術界主流看法因為諸多影響, 不見得合適正確
別的不說, 民國這邊到現在盟還是列在省級而非道專這兩級裡, 但共和國那邊因為現在的因素, 都認為盟是地級, 而且回溯民國時也把盟當成專區一級看待, 而這明顯不合民國時的法律規定
(2023-02-13 19:59) 
发现本坛多数坛友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独立思考能力,只会人云亦云。
把民国的行政督察区跟今天的地级政区、确切的说是地级市等同,无非是为地级市存在的合理合法性辩护。
本朝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历史上看,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奇葩。它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行政区划管理机构设置叠床架屋,从中央到省再到地市最后到县,机构设置和职能几乎完全重叠,区别的只是地域范围大小。世界不说,就中国历史而言,不管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如何演变,机构设置和职能几乎重叠的基本维持在两级,以清朝为例,省一级机构设置,实行的是相对分权独立和互相制衡机制,真正雷同的只有府县两级,行政管理事务都是围绕钱谷刑名而展开,以三班六房的机构设置来运作。所以清末推行新政,实行乡镇地方自治,府县两级政区裁一留一就成了必然。至于后来的民国,由于既有的社会稳定秩序被破坏,地方行政治理让位于军事治安,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
其二,本朝近几十年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的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全球独一无二的武林秘笈——土地财政和基建房地产功不可没,当然体现在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上,也有一个同样是独一无二的、与之同生共荣的市管县体制。
对于本朝来说,未来的行政区划体制如何演进,这个不好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与土地财政和基建房地产同生共荣的市管县体制快走到尽头了,因为接下来极大的概率是“眼见他楼塌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