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或修正)循环是执行过程的基本循环,但是因为人的不确定性,我个人觉得还要加上建议、决议、仲裁,三大
中心,最后形成七大中心才能满足要求。
从
行政角度,那么按照事情的顺序就是:建议中心、政策中心、决议中心、执行中心、检查中心、监测中心和仲裁中心这么七个。
建议中心的作用就是提建议,推动整体的向前发展。
政策中心的作用就是研究政策,相当于企业里面的企划部。所有的政策都应该出自政策中心。一般来说要快的话讲究研究一代、试行一代、推广一代、预研一代
决议中心的作用就是对政策中心提出的政策的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决定,如果OK的话就进入执行部门。这个一般来说是要召开听证会。
执行中心的作用就是执行决定好的政策。
检查中心的作用就是对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按照既定政策执行的。
监测中心的作用是对事情做长期的事后跟踪,确定事情是否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或者是否能达到时效性的要求。
仲裁中心的作用是对多个中心之间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的时候产生了差异的时候,对谁对谁错进行仲裁。
按照条线来说的话,这7个中心都有条线部门才对。
比如说教育,7大中心都应该有对应的机构。
部门安排这块的话,我是这样想的
建议中心由政协负责,政协下设置对应的专门委员会,对专项事情提出建议,比如教育委员会,就专门提教育方面的建议。
政策中心由党负责,在中央委员会下设和军事委员会并列的政策委员会,并设置专门的委员会,比如教育委员会,就专门负责教育这块的具体政策。
决议中心由人大负责,人大下设置专门的委员会,对专项事情的可行性进行决议,比如教育委员会,负责教育方面的决议。
执行中心由国务院负责,在国务院下设专门的部门负责执行工作,比如教育局就专门负责教育方面政策的执行。
检查中心由检查院负责,扩大现在的检查院的
规模,除了司法检查外将所有的检查工作全部纳入检查院,检查院设置对应的部门负责检查工作。比如教育这块设置教育检查司负责检查。
监测中心由监查院负责,扩大监察院的规模,除现有工作外,对各种政策的执行结果也进行跟踪,比如监察院设置教育监察司专门负责监测政策的执行结果和是否长期坚持。
仲裁中心由法院负责,扩大法院的规模,将现在劳动仲裁等部门以及未来对各种政策进行仲裁的部门全部划入法院
管理,比如设置教育仲裁司,专门负责教育方面争议事件的仲裁。
这样就很严密了。
比如一个小学的教学班到底应该多少人?这个是一个政策事项,不能由教育部说了算。
首先是建议中心可以提出建议,因为什么客观情况的
变化,教学班的人数应该扩大或者缩小,提出这个建议后,政策部门需要认真进行研究,做出是不是要改变的回答。这个目前是定性的。
其次是政策部门组织专家、高等院校和一些小学来做对比实验,最后确定新的形势下,每个小学班应该多少人,然后决定在这种改变下人、财、物如何获取和配置的问题,以及事后该如何验收,如何长期监测等,最终写成文案,由决议中心进行决议。
第三是决议中心举行听证会,从政策完善性到对比实验的正确性,到最后
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到人财物的可安排性等进行仔细推敲,最后决定是否可行,是否要进行试点,试点否完成,是否进入推广阶段等等。如果OK则进入执行中心进行执行。
第四是执行中心根据这个方案决定具体的执行细节,然后推动下级按照既定方案执行。执行中要是遇到政策问题的话,还得需要政策部门进行详尽的解释,毕竟他们最有发言权。
第五是事情执行完毕就要进入验收工作,这个验收工作由检查中心来负责。当然这个过程中其他部门也都参与,但是只有检查中心签字确认,才说明阶段工作完成。完成后就交由监测中心进行长期的跟踪。
第六是监察中心进行长期跟踪,一旦发现状况发生变化,就反馈给政策中心,发现有违反规则的,那就进行惩罚。
第七是所有过程中一旦发生争议,则由仲裁中心做出最后的裁决。比如说建议部门对政策部门的
答复不满意,政策部门觉得答复是OK的,那么就由仲裁部门进行仲裁。
第八是每个环节至少三个部门负责,另外因为需要,后续部门也可以提前介入。每个环节都需要检查部门负责检查程序合法性。(过程控制和终末控制,生产企业就是质控部门)
七大中心是一个不能少的,而且也不能由上级代替工作,上级代替工作可能会形成包庇。
那么对于国家来说,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形而上的超然组织,来决定这种规则能够持续的进行。不能随便被篡改,然后就是一个协调组织来协调七大中心的运行。最后所有的事情按照既定的规则由七大中心进行具体的运作。
形而上的组织这块,我觉得是另外设置监事局,决定党章和宪法不被胡乱篡改。
高端协调组织这块,我觉得就是政治局。政治局的常委重新安排,至少7大中心负责人都要是常委。
然后国务院这块将所有的决策部分和检查、监察部分的工作全部分解到其他中心,只保留执行部分。
还要有一个共同的信息系统,这个也是由政策中心负责
设计,执行中心负责实现,检查中心负责验收,监测中心负责最后的运维这样的一个模式。将事无巨细的信息全部电子化。监测这块通过电子化的信息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现在有很多事情其实早就能做到了,只是国家没去搞罢了。
比如
人口信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所有的信息早就能收集了。这样的一个系统要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去维护才行的。比如简单的个人地址信息,就很复杂的。有户籍地,常居地,短暂外出居住地,当前所在地,工作地等等。这个东西就要分散到各个环节,有一些东西就需要个人自己填写,然后通过一些科技手段进行验证复核之类的。比如这个常居地,现在就是刷暂住证,当然也可以不刷暂住证,可以是回家的时候开GPS来认证,规定必须先到居委会登记,然后每年认证多少次就算OK,这样的,这样就省得跑居委会了。
比如个人的
经济往来信息,现在都是电子交易为主的,这些都可以记录的。
比如个人的资产信息,这个现在都有不动产登记的,只要长期的进行复核,这个登记信息就能很准确。
比如个人的健康信息,这个只要上医院看病就会有记录,现在没能个建成国家级的这么一个健康信息系统。省级的是有的。
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决策、监测的依据。
我就跟我儿子谈过这么个事情,如果做得比较牛的话,我们可以输入一个地址,就能看到相关的宣传片。这个就很牛了。
甚至于更进一步,就是一个景区可以像游戏一样的做成虚拟游览,还能规划游览路线。虚拟游览的话还能起到电子解说员的作用。比如我游览一个寺庙,我可以通过景区名或地址关联到这个景区的宣传片、百科资料等,我还能取得虚拟游览的资源,我进去后比如说碰到一个佛像,我点一下就能看到这个佛像的简介,如果我想看详细介绍也能给我展开详细的介绍,然后还有国内外同类佛像的对比等等。这个就很牛了。然后还有推荐的游览路线,也可以自己设计游览路线进行分享。真的去旅游的时候,可以调出游览路线,就跟导航一样的,可以根据你的位置来进行适当的解说。
所有这些包括上面说的什么个人信息收集之类的,甚至于包括更多的东西,包罗万象的东西,都集成在一个系统里面,每个人都有一个,这个就非常牛了。
这样一来这个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看了网友的一些回复,这个信息系统不一定是必须的,而是这个社会已经到这个层次了,有信息系统管理得可以更细致更有效率,有更多的神奇应用罢了。在没有信息系统的情况下,也是需要这样来做事情,才能将事情做好的。
另外我这个也不是什么赛博协同控制工程,也并没有受到这个东西的任何启发,我也是看了网友回复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的。我这个只是控制论的简单应用。
我这个系统也不是说只有政府才需要这样,而是几乎所有的事情其实细分都是这样的,只是完整的实现这个东西的代价是非常大的,也只有大型单位才能够完整的去实行。
比如小企业就无法有这些部门,成规模的企业会有单独的企划部,有质检部,但是没有监察部门。再大的企业可能才有。只是这些单位都没有系统化的将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这个来归类。
那么从我的论述中也看到,我们国家的各个部门已经逐渐有这个影子了。但是还没有真正的按照这个过程来完整的归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细致的系统。
还有人问我有没有国家实行这个东西,我明确的说都有这种影子,但是都没有国家真正的去实行,因为这个系统已经是我认为的理论上最完善的系统了,在这个系统下,整个国家就很难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国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显然他们不可能做到我认为应该需要的严密程度的。
至于触动我写这个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党下面搞了科委和金融委。这个目前也多有讨论。然后就触动我去思考一个特别大型的单位,甚至比如中国中央政府这么大的一个单位如果运作才能不出错的问题,我了解控制论的,但是以前我用控制论的思想主要是分析政策,我参与制定过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政策,但是并没有就更高层次的东西去深入的思考过,这次一下子被促动了,所谓思想的火花闪亮了一下。经过思考,那么就应该是这么样运作。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希望有网友对这个运作过程,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或者去论证我这个系统的不可行性,或者详细问我这个系统细节之类的,但是真的可惜的是没有看到
[ 此帖被youyuan在2023-12-01 13:4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