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每年冬季有几亿亩稻田冬季可以用来种植油菜,但因为效益不高,很多是冬闲田,政府也没有大力推。进口粮油,实际上是价格和外汇平衡的问题。
中国南方复种指数再提高几十个百分点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只不过看不到
经济效益。由于进口油料太便宜,限制了油菜种植面积。
南方每年冬季有几亿亩稻田冬季可以用来种植油菜,但因为效益不高,很多是冬闲田,政府也没有大力推。进口粮油,实际上是价格和外汇平衡的问题。中国南方复种指数再提高几十个百分点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只不过看不到经济效益。由于进口油料太便宜,限制了油菜种植面积。
我国肉类特别是猪肉与禽肉主要产地也是京沪京九京广三条经济带人口稠密、粮食高产区,以及西南川滇桂三省。横向按流域看主要是黄淮海平原,长江和珠江(西江)流域。
猪肉,是我国第一大肉食,占肉类消费的一半以上,也占了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生产大省除了冀鲁豫均属于南方省区,大体有几个主产区:黄淮海-江淮、长江中上游、华南-西南(西江流域),占了全国总产量的近3/4。当然,南方生猪生产大县主要集中在河谷、盆地与沿江沿海大县。西南黔、渝和东南闽、浙、琼、台等省份,由于山地多、平地少,粮食产量不多,人口不多市场有限,以及水源保护等原因,生猪生产规模有限。
大部分北方省份生猪生产也有限。其中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饲料粮充足,环境容量大。生猪饲养不能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少,市场需求有限。杀猪和卖肉实际上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上东北的肉价一般也是全国最低。
西北各省多属于山地、高原与草原荒漠,养猪业发展自然条件受限,同时地广人稀,且由于风俗问题,猪肉消费量有限,是我国养猪业版图中最不重要的一块。
养禽业特别是水禽,更是集中在华北平原及以南地区。当然我国水禽产业已经占了世界市场的近2/3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80766但是等牛羊等食草乳肉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北方省区,南方地区有广阔的草滩草坡以及冬闲田,尚未充分利用。
肉的主产区只有猪、禽肉特别是水禽在南方,但是猪禽肉占了全国肉类总产量的80%。乳品一直的生产中心都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内蒙古。全国十大乳产品省区,都在北方,但是北奶南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进口乳源也并没有优势。至于蛋,由于运输问题,销售半径短一般是当地自产自销。
东北养猪养禽业的主要劣势是人口少,市场容易饱和,一直是全国肉价最低,最后涨价而最先跌价的区域,二是整体成本虽低,但由于冬季温度太低,影响繁殖、增重,而且有额外的保暖、增温成本。同时远距离调运增加运输成本。因为调运饲料粮用普通车皮就可以,但是不论是活畜还是冻肉调运,都需要特种车皮。
牛肉、牛奶产量,我国都不是世界第一,而是第三,牛肉不如巴西,牛奶不如印度。不论巴西还是印度,都是热带国家,比我国更热。所以,炎热不是我国南方养牛业发展不好的原因,同时澳大利亚的养牛牧场同样集中在炎热的北方地区。但是养羊业我国是世界第一,但养羊还处于家庭散养阶段,大型养羊场不多。
我国养牛养羊十强省中,乳业南方一个都没有。肉牛南方有西南的川滇,肉羊除了川、滇,还有湘、皖。但安徽主要集中在皖北黄淮平原,实际上还是北方。
牛羊十强省中,不论乳畜,还是肉牛、肉羊,草原牧区的新、蒙二自治区,黄淮海农区的冀鲁豫三省均名列其中,十中有其五,而且冀鲁豫还是猪禽生产大省。此外,乳业十强还有东北黑、辽,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的陕宁晋。肉牛肉羊,由于黄土高原封山禁牧,陕宁晋产量受限,均在十名以外,但接近第十。肉牛十强,除了蒙新冀鲁豫五省(区)和南方省份以外,还有农牧结合带的甘肃和东北吉黑二省。肉羊十强,北方也有甘肃,但没有东北省份,主要因为东北相对潮湿寒冷,不适宜养羊,特别是山羊。
油菜是十字花科多种种子含油率较高的作物的统称,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当然早期主要是作为绿叶菜,专门培养高含油品种并榨油也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然,本土油菜主要是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但是现在的主栽品种是甘蓝型油菜,原产于地中海周边。在蒙古大汗国时期,欧洲的甘蓝油菜大体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当然,甘蓝型油菜在国内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广泛流行是20世纪从日本引种以后。
我国是世界第三或第二大油菜生产国,仅次于欧盟、加拿大,年播种面积在一亿亩以上,油菜籽产量约1500万吨,约占我国油料作物产量的30%。我国油菜产量中90%以上是秋(冬)播油菜,是一年两熟制,重要的轮种作物,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向北到渭河、淮河流域。春播油菜约占油菜籽产量的10%,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全国油菜籽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省份均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当然两广闽台很少,其中四川两湖是我国油菜籽生产的中心,集中了全国半数的油菜籽产量,四川常年超过300万吨,接近全国的1/4。实际上华东地区油菜籽栽培条件和长江中上游相似,也是菜籽生产大省,而且有较大的增产空间。目前油菜播种面积偏少且趋于萎缩,一方面是传统熟制种植结构的惯性,另一方面油菜籽成熟期间正值江南梅雨。另外现实的原因进口植物油(料)的冲击。进口食用油反而对中西部不太构成冲击。
水稻复种问题主要是六七八十年代为了解决吃饱饭、吃细粮,但是早籼稻能不能算细粮?1990年代初,稻米产量突破2亿吨后,总产一直保持大体稳定,但播种面积趋于减少,单产稳中有升,在商品粮中的地位,由占粮食总产的近50%,逐渐下降到30%左右,而且以黑龙江为代表的的东北大米异军突起。
虽然长江流域及以南水稻产量仍占全国的80%。但是以水稻为主的大部分省粮食产量只有2000万吨甚至不足2000万吨的水平,面对五六千万亩甚至更多的耕地面积,水稻种植也不需要过高追求复种指数,大体一季中稻或者晚稻,就基本能保障口粮需要,生产更多的早稻只会滞销。随着大面积平原农田城市化,山区很多农田水利和气候条件,实际上并不适应于双季稻甚至双季稻。南方稻作农业区的种植结构正在由多季稻逐渐转变为中(晚)稻+冬季复种油菜或绿肥、牧草,而且水土光热利用效率会更高。双季稻双抢劳动强度很高,而且正处于伏旱高温晴热时期,严重依赖灌溉,同时无法充分利用高温晴热的气候资源,提高光合效率。从发展需求看,双季稻特别是早籼稻存在的价值越来越低。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4-01-24 17: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