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599阅读
  • 21回复

[香港]香港立法會選舉候選名單一覽(暨MMP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8-05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6-06-13) —
今日香港立法會選舉提名正式截止。於九月十二日的選舉,會選出全部六十位立法會議員,其中三十席由分區普選,三十席由功能組別選出。是屆選舉競爭之激烈,為以往所未見。其中新界西區直選會有30人分13張名單角逐8個議席。九龍東情勢也十分緊張,結果難以預料。而我所屬的九龍西區則有14人分7張名單角逐4個議席。

全部資料見:
http://www.elections.gov.hk/elections/legco2004/tc_chi/nom/files/nom_gc_chi.txt

功能組別方面,以會計界最為激烈,共九個人競逐一個議席。而我由於是教統局註冊教員,因此可以參加教育界的功能組別投票,這界別有兩個人參選。

全部資料見:
http://www.elections.gov.hk/elections/legco2004/tc_chi/nom/files/nom_fc_chi.txt

在香港,地方區劃主要就是為選舉服務的。看來未來也許應把一些區再分一下。好像新界西一個大區選八個議席,我個人覺得有點混亂。如果分為兩個區,一個在荃灣葵涌,一個在屯門天水圍,各選四個。我覺得會比較合理。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8-05
由于香港立法会选举的制度是“比例代表制”,因此每个选区必然有多个议席。但新界东、新界西各有七、八个议席,选区太大,理应重划,最好是以六席(如港岛区)为上限。

我个人主张 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即单议席选区,每人两票,一票选政党,另一票给选区候选人。然后以政党总得票比例,瓜分议席。好处是我可以支持某政党,然后在自己的选区内,选出我认为最合适的人,只考虑他的能力,而不管他属于哪个党派。

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新西兰等国家目前采用 MMP 制度。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8-05
MMP之前沒有聽過,但我想總不會如比例代表制般複雜吧。剛用這方法時,我用了好一段時間才搞懂是甚麼一回事。如果知識水平低一點的,恐怕投了都不知自己在做甚麼。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8-05
对选民而言,MMP 制确实比较简单, 因为你所属的选区只有一个席位,选政党同样只选一党,选择并不困难。如果香港用 MMP,全港要划分15个选区。

MMP 制度对大党不利,却对小党有利,所以有助于议会内存在不同声音。 以 30 席而言,任何政党只要得到全港3%强的选票支持,就分到1席。因此在德国,规定了政党得票率达5%方可分到席位。德国的绿党主要是靠这种体制起家的。MMP 另一特点,是一个党想过半数极难。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8-05
日本的MMP
香港的选举自然是无法参加的,但是MMP很有兴趣。

日本参议院共设242个议席,参议员任期为6年,每3年改选一半。本届参议院选举依然采取比例代表选举(选民投政党票,各政党按得票比例多少分配议席)和选区选举(选民直接投候选人票)两种方式。比例代表选举和选区选举将分别产生48个议席和73个议席。

1995年10月20日,日本众议院选举首次采取「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根据新制度,众议院将由小选区选出300席,由比例代表选出200席,选民投两票。

香江过客没有提到日本,看起来好象日本不是,不过他也是投两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6 21:10:16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8-05
以下是引用keating在2004-8-5 11:21:03的发言:
香江过客没有提到日本,看起来好象日本不是,不过他也是投两票。


谢谢 keating!没错,日本众议院也是 MMP, 至于跟德国有何不同,没研究过不敢罔下判断。

我之所以主张在香港行 MMP 制,是觉得其特点与香港基本法规定的“行政主导“会结合得很好。第一,制度简单,有助于选民了解、参与。第二,政党想过半数极难, 有利于行政长官开展工作。第三,增加立法会议内的不同声音,有利民主。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8-05
聽了香江過客君的介紹,我想我得去圖書館找一下關於MMP的資料充實一下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8-06
韓國也有政黨比例代表制. 拜此制度所賜, 上一屆大選中, 不少小政黨(如勞動黨等標榜"還保, 女權, 同性戀, 勞工的權益保護的進步政黨)候選人得以進入國會議事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8-06
韩国用“并行两票制”(parallel voting),跟我主张的 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 voting 不一样。注意看英语 parallel (并行),与 mixed (混合)是相对的概念。所谓“并立两票”,是两票各不相干,犹如两场独立选举;而 MMP 则两票交叉影响同一场选举。不管并行、还是混合,都属于两票制。我且把 MMP 译为“混合选区比例代表制”(不晓得有没有规范译名)。

如果有必要减少政党林立的局面,MMP 还是做得到,只需调整一些技术性规范便行。比方,提高法定分配议席的门槛。德国和新西兰规定,得票不足 5% 的政党不能分配议席,除非该党在 1 个选区(新西兰,德国是3个)赢得席位。还有就是更改分配席位的公式。政策对大党倾斜,可用“d’Hondt 最高平均数法”,但多数MMP 国家还是采用 “Sainte-Lague 最大余数法”鼓励小党力争上游。事实任何国家或地区接受这种投票制度,都会为适应自己社会的特点,去微调某些技术性规范。

行政主导的香港,议会没有多数派不会直接造成弱势政府,反而有更大空间让行政长官合纵连横。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8-07
謝謝指敎! 香江先生. 在韓國一般來說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 voting 和parallel voting都飜驛成'比例代表制', 需要區分的時候, 分別加個'政黨', '混合(複合)'字樣(在報章雜志里). 後者特別指德國, 紐西蘭'的投票制度. 受敎了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8-24
台湾立法院昨天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废除国民大会,立法委员人数减半为113席,任期延长为四年。立委选举制度也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8-24
俄罗斯也是mmp制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8-24
以前南非选举规定是个皆大欢喜的规定,大致是这样的:
议会选举席位最多的政党得总统职位,如果该党席位超过一半那么该党还得到第一副总统职位,议会席位第二多的政党得第二副总统职位;
如果席位最多的政党席位没有超过一半,则席位第二多的政党的得到第一副总统职位,席位第三多的政党的得到第二副总统职位;
席位超过总席位5%的政党都可以进入内阁并至少得到一个部长职务(真正的大联合政府)。

不知道现在南非是不是改变规定了。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8-24
凡是香港特区基本法没有规定不允许的制度,理应在可以探讨之列。
至于台湾的选举,“单一选区两票制”好像是日本“并行两票制”(parallel voting)模式,而非德国MMP 模式。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8-24
越聽越糊塗,也是行英、美式簡單的一議席一票方式來得易明、易推行。

奇怪!怕踏界怕得要死的本版管理人沒有把本政制題目刪去。

[em01]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8-24
英国就只有最高层次的国会选举和最低层次的地方选举制度没有变, 其它议会选举制度共有五种,其中欧洲议会、大伦敦地区, 苏格兰和威尔士议会采用 MMP。看来,其国会选举制度要改是必然的。至于美国,我认为选举制度是落后于欧洲的,但美国人民却偏偏容忍这种不公平的制度,说明美国人这方面是保守的,因而美国政治只能是两党政治。

“奇怪!怕踏界怕得要死的本版管理人沒有把本政制題目刪去”- 哈哈,选举其实是另外一种区划课题。划分选区的学问,一点都不简单。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8-24
“在香港,地方區劃主要就是為選舉服務的。”
在大陆,地方区划主要是为行政服务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8-24
“奇怪!怕踏界怕得要死的本版管理人沒有把本政制題目刪去”- 哈哈,选举其实是另外一种区划课题。划分选区的学问,一点都不简单。

對,每次籌劃選舉,就選區分界大家老是吵個不休。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8-25
以下是引用香港來的沛在2004-8-24 19:51:56的发言:
“奇怪!怕踏界怕得要死的本版管理人沒有把本政制題目刪去”- 哈哈,选举其实是另外一种区划课题。划分选区的学问,一点都不简单。
對,每次籌劃選舉,就選區分界大家老是吵個不休。


台湾今次改制把选区和行政区划统一起来,或许是为了避免朝野各派争吵选区区划问题。
如何区划选区,和采用什么样的选举制度,会直接影响选举结果。在责任内阁制的国家,关乎到谁来组阁执政,在总统制的国家,则影响到总统的执政能力。
相对而言,行政区划不过小菜一碟而已。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y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03-03
剛剛德國大選完成,又見到這個帖,想談談選舉制度。因為台灣選舉研究較多,所以香港學界(例如學者成名、蔡子強、馬嶽等亦有沿用)

正如香江過客講過MMP一票投選區代表,一票選政黨代表

台灣、日本的選制被分類為並立制(parallel voting),選區代表票數跟政黨代表票數是分開計算,席位分配獨立計算。白營民眾黨就是選區全軍盡墨,在不分區得票一成半,分到8席。
所以現在台灣搞的大罷免活動就是針對選區代表罷免。綠營表明自己在選區代表合計票數比藍白營合計多,認為自己一方有代表性(事實上這是因為一縣市保證有一代表而造成的票值不平等,這是當時政治現實的妥協)(不分區民進黨票數最多是因為"搶救王義川"策略成功,由其他綠營小黨搶票到民進黨)。

德國的選制被分類為聯立制,政黨代表票會決定最終的席位分配,政黨得票和選區代表得票是分開的,按照各政黨的政黨票得票數,可計算出該政黨在全國議會的總席次,將總席次扣除該政黨在各選區已當選的席次後,即為各政黨比例代表的席次。

就剛剛完成的德國大選為例,席位限制到630席,三大黨得票及席位為聯盟黨28.5%208席,另類選擇黨20.8%152席,社民黨16.4%120席
選區280個,政黨若在選區勝出,就要扣除其政黨名單所得到的名次。在以前政黨若在選區表現突出,可以保留他超額得到的席位,但這會造成超額席次(上屆就是推高到736席比原有法規所訂的600席多出兩成)。今屆就不容許有超額席位,假如另類選擇黨勝出超過152個選區,就只有得票率最高的152人當選,沒有政黨名單人士入到國會。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03-03
我去,21年前的帖子啊!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03-03
回 东亚第一精英 的帖子
东亚第一精英:我去,21年前的帖子啊! (2025-03-03 21:33) 

我看标题还以为是新选举制度之后的,结果一进来是2004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