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
地级市其实本质就是一个
城市经济区,这个经济区其实是可以分层的。因为中国的
乡镇没有完整的经济权限,因此是可以用区县的邻接关系简单分层的。
单一
中心城市大体如下:
第一层,城市核心区,有的分为几个区,有的分为一个区,有的完全采用城郊合一设区的方式的没有完整的城市核心区,但是城市核心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第二层,城市拓展区,这一层一般都是城郊合一设区的,明显感觉到从城市到农村的过渡。
城市核心区和城市拓展区合一起就是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还是很好辨别的。
第三层,卫星城区,和中心城区邻接的一圈县级单位。一般卫星城都在这一圈上产生。
第四层,远郊区,和卫星城区邻接的一圈县级单位,这一圈还勉强可以通过卫星城间接辐射,特别是这一圈的县级单位没有很好的发展条件的时候,向心性还是很强的。
第五层,附属地区,远郊区向外都是附属地区,地级市对其的影响已经相当小了,其到地级市的
交通距离也是相当远,但是如果是一些边边角角,或者不适合发展的地方,留在地级市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适合发展就容易在第四层或者第五层上,甚至在第三层上形成新的中心城市。这时候一般要分成两个城市经济区了,强行捏合在一起会影响经济发展。
一般四层五层发展条件中等的时候可以建县级市独立发展。
现在一般1-3层的区域都设区来
管理,卫星城设区是很流行的。当然区的
行政规模弹性比较大,可以是半个县的行政规模也可以是一个县的行政规模,可以有独立财政也可以没有,除了一些特殊的飞区以外,区一般来说只是受地级市管制比较严的地方,县和县级市则有比较高的自治地位,所有的优缺点大体就是来自自治地位上的差异。
一般来说,不受其他地级市影响的情况下,1-3层尽可能在一个地级市内是比较重要的,不在一个地级市内,地级市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哈尔滨其实是没能包含全部第三层,不怎么顺的。而其他的大城市一般都是尽可能将第三层调到自己的辖区。比如合肥调入了巢湖(三层)而没有要含山(四层)。在比如蚌埠一直发展的不是太顺,这个和凤阳这个第二层的县都不在他的辖区内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凤阳相对于滁州来说已经是第四层了。蚌埠和滁州之间的区划问题是不小的
有一些坛友认为市只应该一个县的大小,大体就是按一二层论的。一二层合一起很多时候就是过去的一个县。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发达的城市连绵区,第三层上的卫星城也可能发展成大城市,但是实际上,只要没有超过中心城一半的人口,受中心城的影响一般来说就是足够大的,交通越好影响就越大。比如昆山,受苏州的影响越来越大(昆山相对于苏州勉强第三层,甚至可以说在第二层了,相对于上海则是第四层了)。另外地级市的不合理分布也可能导致地级市之间实际上已经不再平等,比如深圳对中山的影响越来越大,将中山变成深圳管的县级市,估计都不成问题
用这个圈层理论很容易解释一些有关区划调整和地级市整体发展上面的一些东西的。
比如为什么海安和如皋没有能融合发展,如果说省里天高皇帝远约束不到,那为什么南通市也约束不到呢?其实就在于即使当下,海安也在第四层了,南通对他的影响力其实是比较小的。再比如为什么济南吞并莱芜一点违和感都没有,其实莱芜相对于济南已经算是第三层了。
产生新的中心的,比如保定,河北的县比较小,虽然地级市的面积不是十分大,但是圈层也会比较多,比较容易形成新的中心,保定的涿州-高碑店、定州、雄安都有新中心形成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3-19 10:2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