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63阅读
  • 68回复

[河北]把一个人口座四(百万)望五省会变成一个普通地级市,难道不是浪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04-08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天津的高校不如重點省會,完全是拜京冀所賜。不然至少不會弱於西安、武漢。
剛建國時,中共的規劃特別中二:
既有青春期少年指點江山的中二氣息,搞類似周朝分封式的地方建設,每個大區的首府要建設配套的若干專業院校,沒有就從別的地方拆建;
又有私心,照顧老家和老巢,從天津 .. (2024-04-07 09:28)

这事赖不到河北。
河北是来建设天津的,49年天津有11所高校,其中国立3所、省立5所、私立3所,经过大跃进河北省高校建设之后达到60所之多,当然这里有些规模很小的各厅办的学校后来都合并了。到1967年至少还有十所河北省属大学在天津。后来河大迁走是因为天津直辖造成河北驻津高校变成在外地了,要是不迁就全都丢了,这个要怪只能怪天津67年直辖,如果天津还是省会,那即使三线建设迁走的学校之后还会迁回来的,就像北京迁出去那些一样,甚至唐山交大也会迁回天津 叫河北交大。而且也不是把天津工商迁走的,天津工商在52年已经拆分完了,58-60年是河北省投资建的河北大学,顶多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天津工商的师范系,还有来自石家庄师范学院和河北天津师范学院的成分,也就是说河北大学绝大多数都是河北省投资组建的,来自天津的很少,不能把河北大学等同于天津工商。
天津一直想当北方中心城市,但实际上天津连华北中心城市都不是,没有任何一所华北范围的大学在天津。甚至失去了河北省会地位,天津连河北中心都不是了。华东系有四所大学 华东师范、华东理工、华东政法在上海 华东交通在南昌,上海是华东系的首府,而华北系有华北电力在保定/北京,华北水利水电在郑,华北科技在唐山;华北工业在太原,不仅分散 也没什么名校,更没有一个在天津。

而且最近看文史资料 知道了一个旧闻,就是为什么袁世凯在保定办陆军学校而不是在天津,是因为庚子之后根据条约 中国不能再天津驻军,所以袁世凯在天津办了那么多学校 却把陆军学校设在了保定是因为这个事。由此想到河北的保定天津双省会,把很多学校从天津保定两边来回迁移,这个也造成很多浪费,就我查天津市大事记 在1902-1920年左右,就有不下十多个学校和机关从保定迁到天津。之后在抗战前后 又从天津保定来回迁了好几个,比如河北医学院、师范学院这些。再到58年又从保定迁了一批到天津,70年从天津迁了一批到保定和石家庄。这绝不是说河北把天津工商大学从天津迁到保定这么简单的一说,这类的事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了。就是单说70年迁河北大学这个事,也是奉中央命令迁的,也不是河北自己想迁的,否则66年跟着省委早就走了,要不是中央搞了一个让各省把驻外地的学校都移交所在地方的指示,河北省也不会把河大和河工迁走,甚至河大搬迁当时也像河工一样 被中央陈伯达叫停了 但是河大的人革命性更强 不愿意待在大城市 就想扎根山区农村闹革命。您可以去查查67年的情况,天大南开的革命小将们也都跑到太行山区闹革命去了,那时候根本没人关心升学率学区房的问题。
再有 保定损失最大的一个学校,就是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本来这个学校要是一直在保定可以成为河北大学的,被袁世凯迁到天津,并入了北洋大学。本来河北可以有两所百年名校,可是北洋随天津脱离河北,畿辅又迁天津并入北洋,使这俩都不属于河北了,这又该怨谁呢?

当然河北省会在石家庄 这个事 使河北的情况更进一步恶化。如果在保定 也比石家庄强一些,河北农业大学一直在保定,河北大学以及师大、医大其实也是在保定起源的,迁回保定也正常,再加上北京疏解的华电以及现在在雄安的那些学校,保定+雄安的学校数量比石家庄要多。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24-04-08 18: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04-08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解放前,帝都的教育資源並不比天津優厚多少,帝都的大學也就是北大、清華、燕大、輔仁四所。天津則是三所,北洋、南開、工商。
個人覺得天津應該會不止三個。當然我認同天津醫大不會是個獨立的211,很可能被天大或南開合併。但是天津在如此被打壓的情況下,還能頑強弄出仨211+1個 .. (2024-04-08 11:29) 

这点我不能同意,解放前北京的高教资源比天津强很多,看天津文史资料里就有人说 本来民国时在天津上学,因为想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所以搬家到北京了。民国搞的那个大学区,北方也是以北京为主,把北洋大学变成北京大学北洋工学院了。民国北京四大名校燕京、辅仁、北大、清华,以及北平大学、北师大、民国大学、协和医学院、朝阳大学、北平艺专等等,数量和水平要高于天津。天津就是天大南开加津沽工商,其他的都是河北省立的学校。

如果天津一直是河北省会,天津就会和南京武汉西安一样 是全国第二级的高教重镇,河北大学至少是211,河北交大、河北医科、河北师大都有可能。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24-04-08 13:1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04-08
回 李清 的帖子
李清:天津重新当河北省会的话,现在河北省范围内的资源更聚集到天津去,对河北有什么好处 (2024-04-04 17:43) 

天津做省会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和外部资源,不是为了自己内部资源的流转。原本一些项目资源,觉得天津市场不够大,石家庄城市实力不够,两个都没选,可能去了郑州或者沈阳,可是如果合并了,既有城市实力,又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一些政策或者项目资源不就落下来了?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04-08
撤销河北省是最好的,河北就不该设省,这样也不用争省会了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04-08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解放前,帝都的教育資源並不比天津優厚多少,帝都的大學也就是北大、清華、燕大、輔仁四所。天津則是三所,北洋、南開、工商。
個人覺得天津應該會不止三個。當然我認同天津醫大不會是個獨立的211,很可能被天大或南開合併。但是天津在如此被打壓的情況下,還能頑強弄出仨211+1個 .. (2024-04-08 11:29) 

211大部分来源于原部委高校,省管的本事并不多,很多属于照顾性质,比如新疆的两所。河北隔壁省,山东三所211。但是都并不是山东的大学。辽宁四所211,但只有辽大属于辽宁省管。辽大实际上也是根正苗红。华北的高教中心只能是北京,其次是天津。京校外迁到河北的最多,但是最后只留下来了半所华电,半所华水。而且河北还损失了行业顶尖的唐上海交大和解放军电讯工程学院,但是唐山和张家口也没说啥,当然这两所也并不是河北高校。就像华电,对河北省招生指标是最多的,但是不到十分之一,和招几千人的省属211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04-08
京外省份211最多的是江苏,其次是陕西(西安-杨陵)和湖北(武汉),但是江苏11所211只有苏大和南师是省管(省部共建)。南京大学(教育部)、东南大学(教育部)、南京理工大学(工信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河海大学(教育部)、苏州大学(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江南大学(教育部)、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南京农业大学(教育部)、中国药科大学(教育部),而且一部分属于行业顶尖高校。

陕西除了西北大学外,都不是省管,而且西工大属于工业部,空军医大属于军队,都不是教育部高校。而武汉的211,都是教育部直属,没有一所湖北省的高校。所以武汉大学一般不会冠以省名。而华北地区当然的教育中心在首都,所以天津是不是河北省会,津冀都不会有太多的部属高校。当然天纺、天轻、田商等等也曾经都是部属高校,但够不上行业第一或者行业211高校(东华、江南大学)。当然,河北也曾有行业顶尖的唐山交大和解放军电讯工程学院,但是唐山和张家口也没留下什么。但京校外迁最多时候有五所落户在河北省京广铁路沿线,自北向南在涿(北农院附属试验农场)、保、石、邢、邯,分别是农学院、电力学院、交大(实际未搬迁),农机化、水电学院。

1969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高等院校,凡设在外地或迁往外地的,交由当地省、市、自治区领导;与厂矿结合办校的,交由厂矿领导。教育部所属的高等院校,全部交给所在省、市、自治区领导。此后,中央所属的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全部下放地方管理。部分高等院校被撤销或合并。到1971年,全国原有的434所高等院校,保留继续办的还有328所。其中首都下放和减少的最多,包括超一流的中科大和国初八大学院院中的部分院校都离开首都到外地办学,史称“京校外迁”,其中三分之一都有或长或短的河北办学的经历,远远出其他省份。其中主要目的可能是为了离北京近一些,好以后搬回去。

京校外迁最多时候有五所落户在河北省京广铁路沿线,自北向南在涿(北农院附属试验农场)、保、石、邢、邯,分别是农学院、电力学院、交大(实际上未完成搬迁),农机化、水电学院。到今天还留下了半个华电,小半个华水两所正经大学,以及河北工程科技职业技术大学(职教本科)的建校基础。

高校下放时期,除了超一流的中科大以外,被迫离开北京的主要是农、林、水、电、地、矿、油、铁路、机械、轻工类的院校。又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是中科大、北京(华北)水院,最终彻底离开了北京,在合肥与郑州落地生根。

二是地矿油以及机械学院,在80年代以后以在北京重建研究生院的形式实现了两地办学,但最终中国地质、矿业、与石油大学都分化为北京与京外(武汉、徐州、华东)两个不同的办学实体,石油大学(华东)所在地也由东营(胜利油田)最终搬迁到青岛。实际上,中国科技大学也在北京设立了研究生院(但只是名义上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实际上是中科院直管),即今天的中科院大学。陕西机械学院(今西安理工大)北京研究生学院则发展为独立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机械工业部部属),后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业部部属)合并设立今天的北京信息科大(北京市属)。

北轻院也类似这种情况,迁陕成立西北轻工业学院(今陕科大)后北轻院又在原地重建,后与北京商学院合并设立北京工商大学,北商另一部分遗产的继承者是今天的天津商大,全国唯二的商业大学之一。

华电又和上面有所不同,通过与北京能源经济学院合并实现了京保两个校区曲线回京,最后在北京昌平建立了新的主校区。

农、农机化、林学院三所农林学院飞的最远,最后回京也最彻底。北农、农机化学院分别搬迁到陕北黄土高原并入延安大学,和四川盆地,成立重庆(四川)农机化学院,但在师生强烈要求下又回迁到河北京广铁路沿线,直到重新回京,华北农、农机化学院在70年代中后期存在了超过5年时间,两院回京后分别发展为北农大和北农工,最终合并设立了中国农大,涿州试验农场仍然是中国农大的财产。

在华北农机化学院在邢台的遗产的基础上,80年代初设立了机械工业部和河北省共管的邢台机械工业学校(中专),后来划归总后生产部,改名为军需工业学校,也是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建校基础,即今天的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北京林学院最初成了在西南三江地区流浪的丽江、大理林学院,后与云南农大林学系合并设立昆明林学院,落户春城。作为昆林的主体北林返回北京后,昆林剩余部分发展为林业部所属的西南林学院,今西南林大。

华水坚持在邯郸办学超过十年,后来主校区搬迁到郑州,形成两地办学的局面,从水利部下放到冀、豫两省后,邯郸校区参与组建了河北工程大学。

在石家庄的河北师大、医大校史上可以上溯到天津的高校,石家庄铁道大学是铁道部工程学院建校基础是唐山交大,河北地大是宣化地质学院搬迁到省会,保定的河北大学前身是天津工商大学(津沽大学)。从天津搬给河北的高校还有河北石油职大(承德石油高专)、水利水电学院(沧州)

河北师范学院,前身是河北北京师范学院,69年由北京迁到张家口宣化,并改名河北师范学院,78年迁到石家庄,1996年与原河北师大及另外几所学校合并为新的河北师大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77953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4-04-08 17:3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04-08
回 山隹30 的帖子
山隹30:天津做省会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和外部资源,不是为了自己内部资源的流转。原本一些项目资源,觉得天津市场不够大,石家庄城市实力不够,两个都没选,可能去了郑州或者沈阳,可是如果合并了,既有城市实力,又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一些政策或者项目资源不就落下来了? (2024-04-08 15:42) 

在京津冀吃肉的永远是首都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04-08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79151

以并不是标配的外院和音体美院衡量,八大(或十大)外院和音体美院中,天津都是华北大区的代表,当然,首都还有一两所,整个环渤海有三所或四所。而且河北现在也有外院和音体美院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04-08
以大区+专业类(行业)命名的主要集中在农(林)、师范、财经、政法、民族院校。比如:七(六)大区中农业高校主要有八所农大(农学院,东北大区两所),除了华北(中农)、华东(南农)外,以及沈阳农大外,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均各有一所大区农大(西南农大和西南师大合并为西南大学);一般无省级林大,原林业部直属高校除了华北(北林、华东(南林)外,东北、西南、中南三个大区,也是全国主要林区,各有一所林大(林科大),西北林学院合并入西北农林科大。


师范类也是一样,除了华北(北师大)外,华南、华中、华东、东北|(在长春)、西北、西南均各有一所以大区命名的师大(西南农大和西南师大合并为西南大学),因此,一直有三个“华师”;而且,除了西北师大外都属教育部直属师范类大学,西北大区的直属师范是陕师大,西师仅相当于甘肃师大。

财经类高校除了华北(中央财经)、华东(上海财经)、西北(西安财经)外,还有东北(在大连)、中南、西南三所大区财大(中南大区合并为中南财经政法大)。

政法大学不是省级的标配大学,六大区除了华北(中国政法)、东北(无)外,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均有一所大区级的政法大学(中南大区合并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中西部地区,西南、中南、西北各有一所大区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院即北方民大(宁夏银川),北京有中国民大,东北大区有大连民大。


大区级的工科院校,早年有所谓的八大工学院,其中两个“华工”、南京、大连工学院属于教育部直接领导,又称为四大工学院。“八大工学院”中除了科学院直接管理的成都工学院发展为成都科技大学,是新川大的三个来源之一,东北(冶金部)、南京工学院成为东北、东南大学,西北工学院与西北航空学院早年合并成立西北工大外,均发展成为理工大学,包括两个“华工”,另外第三个华工(华东理工)前身是华东化工学院。

实际上有四“华”理工,但是没有同时存在过,最少的时候只有华东、华南两个华工,华中理工与同济医大合并成立华中科大,后补的第四个华工——华北理工,前身仅是地方工科高校河北理工+原煤炭工业部下属的唐山煤炭医学院,与前三个华工相差甚远,而华中理工同样因何医学类的同济医大合并成为了华中科大。另外,还有东华理工,与华东理工一字不差。华北工学院(兵器工业的太原机械学院改名)更名华北理工失败,成为了中北大学。


大区级的科大除了华科外,还有西南、南方科大,西南科大(绵阳)名不经传,南科大(深圳)是小规模、实验性质的高水平大学。西南大区还有同样名不见传的西南医科大(泸州)。


大区命名的工业大学只有西安的西北工大,其他大区都没有。交大系统中,传统交大(上海、唐山、北京、西安)都是用城市命名,只是唐山交大后来被西南交大(峨眉山、成都),新四个交大中有华东交大(南昌,上海交大铁路部分内迁),另外三所(连、渝、兰)都是以所在城市命名。


所谓的“农、林、水、地、矿、油”六大艰苦专业,其实性价比都不错,因为这部分大区级高校大部分属于老牌的部属院校,其核心专业,专业性更强。与同档次的地方院校相比,在行业里更有竞争力,甚至说与985、双一流,乃至清北C5相比,也可以一较高下,虽然高考分数可能相差百分。


毕竟大部分专业都不需要学霸的智商,而是需要敬畏、努力和一定的运气。水利、土木是清华大学最牛的专业之一,但清华水利土木院院长——张建民院士,本硕博都不是清华学历,而是西安理工兼西农校友。恢复高考以来,中国水利电力行业当中的牛人其实本科出身清华的并不多,王光谦、胡春宏、倪晋仁虽然并称清华三虎,但是他们第一学历都是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同时期武水培养的院士还有夏军教授和康绍忠教授,当然康院士的主要工作是在西北农林和河西走廊完成的。


目前,农林、石油、电力、电子、邮电、航空航天等专业类高校基本还在,但从九十年代起,除了北京地院改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以外),建国初创办的地质类高校不是改名成为理工大学(成都),就是被合并进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当然属于地质部高校小老弟的河北地质学院折腾了一二十年,最后又改回了河北地质大学。2000年前后,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分工业部被撤销,原工业部门直属的专业院校也纷纷改制更名,除了一部分划归教育部直接领导外,大部分下方给所在省市,在更名过程中一般均放弃了较为狭窄的专业类名(如地质、矿业、纺织、丝绸,以及钢铁、冶金等)而采用涵盖能力更强、更加通用的类名如理工、工业、工程、科技等,这当然也是社会发展与时代的需要。比如一大半科技大学前身都是矿院或者钢铁学院,剩下的可能是机械或者轻化工高校,这泯灭了高校的特色。

一般而言,大部分省都有省办的农业、师范、医科、中医药、财经类型的大学;而工科类高校更多,主要是下放的原部属工科院校,名字也五花八门,工业、理工、科技、工程,但全套的应该不多。

除了河北理工变成了华北理工,河北有工业、科技、工程、地质大学,建工、水利水电、环保学院,石油职业大学等,但更加自力更生。另外,石家庄铁道大学是唯一不是较大的铁道学院。

1980年代以后在北京周围(主要是廊坊)还出现了一批新的部属学院(但水平偏低),著名的东北重机学院从齐齐哈尔富拉尔基搬到秦皇岛,并改名燕山大学。秦皇岛还有东大(秦)、东油(秦)。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4-04-08 18:0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04-08
石家庄就是普通地级市。

啥时候升级为副省级或计划单列市的概念,那才是不普通。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04-08
回 leexiaoqi 的帖子
leexiaoqi:石家庄就是普通地级市。
啥时候升级为副省级或计划单列市的概念,那才是不普通。 (2024-04-08 18:34) 

省会不普通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04-08
副省级省会大部分是直辖市和省会合并。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04-09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这事赖不到河北。
河北是来建设天津的,49年天津有11所高校,其中国立3所、省立5所、私立3所,经过大跃进河北省高校建设之后达到60所之多,当然这里有些规模很小的各厅办的学校后来都合并了。到1967年至少还有十所河北省属大学在天津。后来河大迁走是因为天津直辖造成河北驻津高 .. (2024-04-08 12:40) 

我覺得這種一定要說民國時期某某大學是某省建立的,而不是某城的,是在故意混淆概念。如果非要這麼掰扯,北京、南京的學校就應該全國有份,因為很大程度是由於首都或舊都地位才選擇在那裡建設的。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04-09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京外省份211最多的是江苏,其次是陕西(西安-杨陵)和湖北(武汉),但是江苏11所211只有苏大和南师是省管(省部共建)。南京大学(教育部)、东南大学(教育部)、南京理工大学(工信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河海大学(教育部)、苏州大学(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 .. (2024-04-08 17:12) 

這些歷史事實我都認同,但是事實反而是個證明,就是這個格局和體系很怪異。
北京已經是首都了,那麼華北大區首府理應放在天津。這也不是孤例,華東大區理論上來說就是上海南京雙中心。軍區放在南京,鐵路局放在上海。新中國建立高校的佈局也很明顯是首都北京和舊都南京比照著設置。但是到了華北就很惡心了,鐵路局由天津遷到北京,金融機構搬走,一系列操作就是要削弱天津。直到現在,北京還是在利用首都地位不斷削弱天津的交通樞紐地位,減少停靠天津的火車航班,挪到北京。
可以說京津兩個直轄市並立,並不是出於打造一個政治科教中心、一個經濟交通中心格局,而是充滿了政治算計。
所以我才說天津的教育也是拜京冀所賜。當然津冀像兩口子鬧離婚,誰欠誰很難評。但北京的一系列操作目的絕不單純。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04-09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我覺得這種一定要說民國時期某某大學是某省建立的,而不是某城的,是在故意混淆概念。如果非要這麼掰扯,北京、南京的學校就應該全國有份,因為很大程度是由於首都或舊都地位才選擇在那裡建設的。 (2024-04-09 10:42) 

这个学校的名字就是叫省立某某学院/大学,这有什么混淆概念的,民国时期就没有城立大学这个概念,只有国立 省立 私立。











[img]https://library.hebtu.edu.cn/resources/40/202205/AAC11E285E674762A1669083A82C5C01.jpg[/img]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24-04-09 14:4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04-09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這些歷史事實我都認同,但是事實反而是個證明,就是這個格局和體系很怪異。
北京已經是首都了,那麼華北大區首府理應放在天津。這也不是孤例,華東大區理論上來說就是上海南京雙中心。軍區放在南京,鐵路局放在上海。新中國建立高校的佈局也很明顯是首都北京和舊都南京比照著設置 .. (2024-04-09 11:20) 

因为49年就是以华北人民政府为基础 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的,这样就没有华北政府了,也就不存在天津作为华北大区首府的可能了,北京就兼任华北中心和全国首都了。如果天津作为华北首府来当直辖市 也可以,但是已经没有当华北首府的可能了,连河北省会都不干了,最后只能是光杆司令了。
京津两个直辖市并立,并不是本朝最初的设想,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只留下京沪作为直辖市,天津作为省会,这个布局是合理的。然后大跃进天津一样得到了发展,河北大学等一批省属学校都是这个时候设在天津的。怪就怪天津文革里闹直辖,省会迁走就回不来了。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04-09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我覺得這種一定要說民國時期某某大學是某省建立的,而不是某城的,是在故意混淆概念。如果非要這麼掰扯,北京、南京的學校就應該全國有份,因為很大程度是由於首都或舊都地位才選擇在那裡建設的。 (2024-04-09 10:42) 

大学最初就是清末新政搞出来的,是中央和各省政府各办一所大学,中央政府办的是京师大学堂 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各省办的是以各省名字命名的大学,比如山西大学堂 河南大学堂,直隶因为是双省会 就办了两个 1895年先在天津办了北洋大学堂 又在1897年在保定办了畿辅大学堂。直隶、北洋、畿辅这些词都是河北的代名词,所以河北的学校才会一会叫北洋什么学堂 一会叫直隶什么学堂 一会又叫河北省立什么学院的。

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和南京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是中央政府在首都办的,其领导是中央政府,你要说中央政府是全国有份 还是只在首都呢?实际上中央政府就是只在首都。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04-09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这个学校的名字就是叫省立某某学院/大学,这有什么混淆概念的,民国时期就没有城立大学这个概念,只有国立 省立 私立。
[图片]
....... (2024-04-09 14:11) 

我知道民國時期的國立省立私立。我的意思是不能因為原始出資方是哪裡,就可以簡單割裂學校和地方的聯繫,把學校視為可以隨意折騰的玩物。畢竟這個地方給了學校以舞台,給學校注入了性格。比如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成立方式各不相同,如果按照折騰原在天津的高校的方式折騰它們,我不信當地老百姓不罵的。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04-09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因为49年就是以华北人民政府为基础 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的,这样就没有华北政府了,也就不存在天津作为华北大区首府的可能了,北京就兼任华北中心和全国首都了。如果天津作为华北首府来当直辖市 也可以,但是已经没有当华北首府的可能了,连河北省会都不干了,最后只能是光杆司令 .. (2024-04-09 14:56) 

不是天津自己鬧直轄就成功的,到現在也有很多地方想直轄,但是中央就允許嗎?
天津的直轄就是很單純的政治算計,在文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制衡所謂的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北京。
反過來說既然是要制衡北京,就要給相應的資源,但是並沒有。中央仍然放任北京用各種不光彩的手段把自己整成肥胖病。這才是問題所在。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04-09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我知道民國時期的國立省立私立。我的意思是不能因為原始出資方是哪裡,就可以簡單割裂學校和地方的聯繫,把學校視為可以隨意折騰的玩物。畢竟這個地方給了學校以舞台,給學校注入了性格。比如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成立方式各不相同,如果按照折騰原在天津的高校的方式 .. (2024-04-09 16:48) 

即使天津河北分置 我觉得河北的学校还是在天津最好,民国时代就是如此,现在河工模式也是如此。这样对学校好 对学生好 对老师好 对天津好。但是这样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河北的学校不在河北,学生也不愿意在河北,毕业也不会在河北工作,这样对于河北是不好的。只能是天津做省会,对天津好才同时是对河北好。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24-04-09 18:1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04-09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不是天津自己鬧直轄就成功的,到現在也有很多地方想直轄,但是中央就允許嗎?
天津的直轄就是很單純的政治算計,在文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制衡所謂的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北京。
反過來說既然是要制衡北京,就要給相應的資源,但是並沒有。中央仍然放任北京用各種不光彩的手段把自己 .. (2024-04-09 16:51) 

所以说就是天津赶上文革这个混乱时期才直辖成功的,现在其他地方再想这样干,中央也不会允许了。
而且说是拿天津制衡北京,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对。实际上后来天津也制衡不了北京。反而是折腾了河北,使河北损失很大,天津也是两败俱伤,北京并没有被制衡,无论是文革时期 还是现在,天津河北都不可能制衡北京。也许做省会的天津 能带着全省制衡一下北京,这样河北全围住北京,北京可能会对这个唯一的邻居重视一些,并且天津集中河北全省的资源,体量上也能跟北京接近一些,把石家庄现在多出来的这两三百万人口加到天津上,以及被北京吸引走的河北人和天津人留在天津。真想让天津制衡北京,那至少华北大区中心应该给天津,让北京管全国、天津管北京。但是实际是放着天津滨海不用,从新搞一个雄安也不用天津。这样对河北也不好,如果保定是省会,那保定+雄安成为一个城市群也行,但是省会还在石家庄,这样河北出现了第四个核心城市,近一步被分散了。
以河北的实际情况来说,现在京津间还都没形成紧密的连绵城市群,只有省会在天津 才可能形成京津连绵。省会在保定+雄安 京保间的联系大概能达到现在京津间的联系。
[ 此帖被小小狼在2024-04-09 18:1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04-09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這些歷史事實我都認同,但是事實反而是個證明,就是這個格局和體系很怪異。
北京已經是首都了,那麼華北大區首府理應放在天津。這也不是孤例,華東大區理論上來說就是上海南京雙中心。軍區放在南京,鐵路局放在上海。新中國建立高校的佈局也很明顯是首都北京和舊都南京比照著設置 .. (2024-04-09 11:20) 

重庆混成直辖市以后,实际上并没有超过成都,211高校只有两个,还不如天津。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04-10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重庆混成直辖市以后,实际上并没有超过成都,211高校只有两个,还不如天津。 (2024-04-09 22:31) 

重慶還不太一樣,重慶的發跡完全是吃了抗戰的紅利。雖然抗戰對全國都是損失,但是對重慶卻是一次飛躍,一下子從西南普通的府一躍成為超越成都的區域中心城市。但是畢竟四川的傳統中心還在成都,所以重慶之前只是四川的工業和交通中心。而天津則是從清末起就是河北的事實省會,其實也是北洋的陪都,所以不只是工業和交通,教育資源也匯聚過來了。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04-10
回 小小狼 的帖子
小小狼:所以说就是天津赶上文革这个混乱时期才直辖成功的,现在其他地方再想这样干,中央也不会允许了。
而且说是拿天津制衡北京,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对。实际上后来天津也制衡不了北京。反而是折腾了河北,使河北损失很大,天津也是两败俱伤,北京并没有被制衡,无论是文革时期 还是现在 .. (2024-04-09 17:52) 

首先,拿天津制衡北京這個理論不是我編的,是公認的。葛劍雄教授還專門寫過文章論述過。而且從效果看,達到了中央最高領導想要的效果,不管是在文革期間,還是在八乘八期間,不管當時的北京、河北鬧成什麼樣,天津都很平靜,也一直無條件支持每個時期的最高領袖。
其次,通過和你的討論,我自己也慢慢揣摩出了領袖們的想法,他們應該是想通過眾建諸侯的方式,讓天津在政治上制衡北京。比如上面說的那些動亂時刻,能得到近在咫尺的封疆大吏的支持,領袖在心理上一定覺得踏實。
最後,反過來說,中央既然是單純的政治算計,那麼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讓天津成為事實的華北中心或者雙中心。歷代裡只有胡溫有過這個想法,但是他們實際掌權時間過短。套用網絡梗“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不管是考慮不周、沒有先見之明,還是囿於自身也有利益在其中,當權者並沒有從整個京津冀的利益和發展來考慮問題。要麼是一味把北京揣成城市病,要麼是大撒幣,在雄安建空城。
扯到雄安就額外說一下,這個玩意兒到底怎麼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其實就是想通過開創一座新城來達到封建王朝立功立言立德那老一套。清華教授尹稚雖然是雄安規劃專家,但是在演講裡很委婉地提了雄安的條件很不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9567444620786263&wfr=spider&for=pc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04-10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首先,拿天津制衡北京這個理論不是我編的,是公認的。葛劍雄教授還專門寫過文章論述過。而且從效果看,達到了中央最高領導想要的效果,不管是在文革期間,還是在八乘八期間,不管當時的北京、河北鬧成什麼樣,天津都很平靜,也一直無條件支持每個時期的最高領袖。
其次,通過和你 .. (2024-04-10 10:57) 

我没说是您编的,我也经常看到这个说法,只是除了您说的这个动乱时期,平时天津怎么制衡北京呢?现在天津市领导公然喊出天津要做好北京护城河,这不跟河北一样了吗。
如果要保持津冀两个单位,我建议以北京中轴线延长线为界,以东的归天津,以西的归石家庄,这样天津能整合河北沿海,消除飞地,使冀东各地离省会也更近。
另外提到胡温时间短,那今上的时间长了,他搞雄安应该是有更长远的打算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