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23阅读
  • 31回复

[个人区划理念]【探讨】和现有通名体系兼容的新的通名体系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5-13
越是思考,市镇自治的好处越多。另外分级管理,大市管小市也是对的,否则太乱了。不说这个,直接上通名体系。

1.地方一级统一改为省,直辖市改为城市省,自治区改为民族省,特别行政区暂时不变(特别政区面积小人口少,级别不好刚性的确定为省)
北京市->北京市省;上海市->上海市省;天津市->天津市省;重庆市->重庆市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省;西藏自治区->西藏藏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省

2.地方二级统一改为市,全面撤销地区、自治州、盟。实行地方自治。自治州改为民族市,盟直接改市。全面取消省直辖县、县级市。

3.地方三级统一为区、县、市县。不再有代管,全部为直管。
区为无自治权限地区,经济建设完全由市负责;县为部分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在地级市指导下完成;市县就是城市县,完全自治,市不干涉市县的经济建设。
城市省,比照市和省,因此下级可以是区、县、市县,也可以是市。
民族自治区域,统一加民族名,不再加自治字样。
凡是市府40公里范围内的都可以改区,40公里范围外,财政自给有余的都可以建市县,不再有城市化率、城市规模之类的要求。

4.地方四级统一为街道、镇、市镇。不再简单的区分乡村和城市。
街道为无自治权限地区,经济建设完全由区、县、市县负责;镇为部分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在区、县、市县指导下完成;市镇就是城市镇,完全自治,上级不干涉市镇的经济建设。
同第三级区划一样,只以经济条件论,不再有城市化率、城市规模之类的要求。
较大的市镇允许分为街道

5.集体自治层级统一为社区、乡村、集镇、市社。行政村逐步改为乡村。不属于镇区的社区统一称为集镇、市社。
社区为无经济权限的地区,经济建设完全由上级负责;乡村为部分经济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在上级指导下完成;集镇和市社为完全自治地区,上级不干涉集镇和市社的经济建设。
较大的集镇、市社允许分为社区。
集体自治层级需要有最低人口要求
集体自治层级从现在的二级制改为三级制。社区-小区-组;乡村-自然村-组。
社区、乡村、不分社区的集镇、不分社区的市社为基本网格单元。
集镇和市社的区别,集镇不纳入城市统计,市社纳入城市统计,集镇一般为自然发展出来的小城市,市社则需要进行规划并继续城市化开发。

6.集体自治层级的第二级,统一为小区、广场、村小区为封闭式小区、广场为开放式小区、村为开放式农村

7.集体自治层级的第三级,统一为小组

城市统计
市省、市、市县、市镇为统一的联合城市统计区。
市省、市所辖的区所辖的街道所辖的社区,或简称为直辖的社区为联合城市统计区的统计范围。
市县、市镇所辖的街道所辖的社区,或简称为直辖的社区为联合城市统计区的统计范围。
市省、市所辖的区直辖的社区和上一级不接的为单一城市统计区的统计范围。
市县、市镇所辖的街道的社区和上一级不邻接的为单一城市统计区的统计范围。
市社直辖的社区为单一城市统计区

重点提一下设置市镇的好处:
1.相对于功能区来说下级自主性更高,下级可以申报,而不是上级施舍,这个差异很大的
2.相对于直接采用县级区划来说,市镇本身是镇,行政上更为精简
3.为县级合并铺平了道路,现在检视58年的县级大调整还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到61年就大部分恢复了,这个和建政则兴无政则衰有很大关系的。有市镇这一建制后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
4.可以部分的作为县辖区的替代品,县以下的管理可以更为灵活。并不是所有地方人口都适合往上级行政中心集中的,特别是荒凉地方,荒凉地方的县在地理尺度上已经超过了地级市了。

其他
未建设好的社区加(筹)
各级下探两级管理即可,也就是国家管省、监管市,不再监管县。省管市、监管县,不再监管镇。越级管理通过制定制度统一管理,而不应该直接采用行政命令,否则就没有自治的意义了。
国家对省的管理,省对市的管理,这里面本身就有一个财政平衡机制的(财政转移支付、上级国营企业的建设、上级负责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都是手段)
国家对省的边界划分,省对市的边界划分,市对区县边界的划分,区县对街镇边界的划分,街镇对村社边界划分,都有较高的话语权和责任,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国家对省界微调,省里都能直接反对了。

举例:在新的区划体系下,重庆市可以既是市也是省了。
重庆的主市区和郊区可以继续为区;重庆的远郊区实行自治的可以为市县;需要规模化城市建设的万州市(万州、开州、云阳)也可以合并建市了,至于其他的县本身就是无所谓的(超过40公里了),这样重庆的一体两翼就不至于无法实现了。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5-13 15: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5-13
这一套,我个人感觉还是相当满意的。广域和狭域结合得很好,很顺也很规则。

在这一套规则下:
1.重庆那种超广域市,可以管县级市了,也可以建地级市了。
   比如重庆下面可以成立万州市了(管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区),这样一体两翼就没有问题了。
2.小县可以合并了,只要加上市镇这一级就行了,不影响发展。小县合并这里面还涉及到小地级市的问题,小地级市内区县可以合并的话,小地级市合并入大地级市才可行。
   小县合并的例子,比如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凯里、麻江、丹寨、雷山曾经合并为一个大县后来又分开了,现在就没问题了分别成立麻江市镇、丹寨市镇、雷山市镇就可以了
   小市合并的例子,假设新余要并入宜春怎么搞呢,直接为区新余又不愿意,改为县级市,分宜终究是跑了。现在就没问题了。分宜并入新余为分宜市镇,新余并入宜春为新余市县就可以了
3.大镇可以建市了,不用再从原来的县切块出来了(当然原来的县过分的大的除外)
   这个举龙港的例子吧,龙港改为市镇,下面可以分街道,比现在独立出一个县级市来说可能要好很多。现在独立出一个县级市还要额外附加一句不允许增加行政编制,搞得神神叨叨的,而且可以预计将来一定会增加行政编制的,很难保持的。东莞的各个镇也可以改市镇,比照县级市管理了。
4.市辖区也通过联合城市统计区和单一城市统计区理顺了。
   这个本身就是这样的,40公里内本身就是可以管得过来的范围,关键是要不要直接管理。这个更多应该说是宣传的需要,群众不明真像瞎想的太多了,市就一定要是城市,好了现在联合城市统计区,算城市了吧。
   至于区本身按区管理,按县管理,还是按县级市管理,这个是人家市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管理模式的选择好吧,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吧。
5.县级市到底是什么,市管市的别扭等都理顺了。县级市就是地级市的一部分,只是在经济上是完全自治的罢了。这种自治可能是来自管理方式,也可能是来自地理上的客观要求。
   县级市现在很乱,人心浮动。本来这个不是问题,有心人挑动下还真是麻烦,改为城市县以后,就是市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争议,可以避免这种不合适的讨论。
6.民族自治区划也理顺了。统一跟着全国区划体系走就可以了,本身就是有限自治,因为自治而束缚了自身的经济发展,这不就是舍本逐末么
    这个不用说了,已经到这一地步了,很多人口大州都没有发展起来,还有必要搞这个什么自治州吗?改市得了。市管区的规模效应,根本就不是州管多个县级市能比的。名实不符的情况下,不是就不能发展起来,而是变困难了,有很多地方就发展不起来了,比如延边州。大城市是可以大的,但是绝不是越大越好的。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些能发展起来的地方没有发展起来还是很可惜的。

以呼伦贝尔市举一个整体的例子吧
呼伦贝尔40公里内,除海拉尔区外,有陈巴尔虎旗、牙克石市、鄂温克自治旗,特别是鄂温克自治旗已经和海拉尔城市相连。这些都可以改区,有市直接管理。特别是陈巴尔虎旗就几万人单独建县级单位意义本身就不大。
呼伦贝尔市管内的满洲里县级市,一直是副厅级,说明其重要性了,体制也乱。可以将扎赉诺尔区、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全部改为市镇并入满洲里,这样满洲里就相当于一个小地级市,发展显然跟容易。
另外比如牙克石市吧,下面的镇大体一个镇一个林业局之类的,都有城市建设的需要,10个镇呢,牙克石直接管理这么庞大的离区怎么管得过来?全部自治显然更有利于城市建设。同样的图里河和伊图里河的分分合合,如果成立图里河市镇,再成立图里河市镇管辖的伊图里河街道,恐怕就不用这样分分合合了。
这样一来简单调整下,呼伦贝尔的区划是:
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区
          陈巴尔区(以后实在不行并入海拉尔区)
          鄂温克族区
          牙克石区(除直管部分以外,10个镇改设8个市镇,其中图里河和伊图里河合并为图里河市镇和市镇属伊图里河街道或伊图里河集镇/市社,同样的方式塔尔气并入绰河源市镇)
          满洲里市县(除直管部分外设新巴尔虎左旗市镇、新巴尔虎右旗市镇、扎赉诺尔市镇,各镇改为*镇街道,各苏木改为*苏木街道以示统一)
          根河市县(以下都参考牙克石,不另说)
          额尔古纳市县(这个单独说以下,北部三镇和图里河这种是一个情况)
          扎兰屯市县(可以合并掉阿荣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市县(改民族自治为正常自治)
          鄂伦春族市县(改民族自治为正常自治)

图里河和伊图里河这种是什么情况呢,高寒林区,需要乡镇规格的建制来统筹区域工作,但是实际上又没有常驻人口。这个特殊情况,建街道、集镇、市社都可以。
街道一般都是管比较多的下级单位的,他这个虽然面积大,但是退化为只有一个下级了。集镇和市社就是应对这种情况的。所以说建街道、集镇、市社都可以。
这三者的区别是,建街道的,上级一般要副县;建集镇的表示是自然产生,自然延续,自己发展;建市社表示是城市,需要重视。目前我无法分辨他们需要的程度,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集镇和市社这个,比如一个镇或市镇面积不是太大,总共管下级15个,其中有一个离散的建成区,这个建成区包含2个社区。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建副县级市镇来管理,因为本身也管得过来。但是这个离散的建成区的确需要一定的自治权,这种情况下,就建集镇和市社,至于是街镇还是市社,主要看规模和建设程度。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行政村合并后。举一个例子吧。
比如阜宁县东益经济区这个,采用分县法设置行政区,可能是这样的:
益林市镇
       益林街道(现在益林镇10社区14村)
       东沟街道(现在东沟镇7社区33村,这个下级太多可以分拆,比如分拆出公兴镇)
       公兴镇街道(从东沟镇分拆恢复原来的乡镇。街道加镇相当于郊区,不加镇相当于市区)
       古河镇街道(现在古河镇1社区19村)
       罗桥镇街道(现在罗桥镇1社区19村)
这样下级管理没有问题了,数量都20来个,不算多了。但是各街道下面有其他建成区,需要自治。
比如益林下面还有马家荡社区(原来马家荡乡,风景区),如果分设街道就浪费行政资源,这种就分设集镇或市社。市社表示重要的需要城市化的,集镇表示地方自然发展,不纳入城市规划。
综合考虑马家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风景区需要比较高的规格,可预计的未来不但不需要撤销还需要建得更好,所以设置为马家荡市社,周围如果有纳入风景区管理的村也可以一并并入。假设洪流村纳入(具体我真不是太清楚)区划就是:马家荡市社辖马家荡社区、洪流村社区(加村表示郊区,市社下只分社区)。其他的比如杨集(属益林)、硕集(属东沟)、风谷(属罗桥)等原来撤销的乡镇驻地都可以建集镇,分别为杨集集镇、硕集集镇、凤谷集镇。

这里面可能还涉及到一个市区和郊区,城中村之类的问题。我的处理方式是:将来必须城市化的称为社区,否则称为村。必须城市化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城市化的,加村。某个城中村就是*村社区。这样命名。不另外起通名

乡村改制的问题,现在村里面人口流失相当严重,但是村是集体自治的,现在一个村也已经从6个组左右,合并到12个组了,如果再进行合并就难以直接管理了,因此改称乡村。其他村为自然村,可以恢复原来的6个组一个村,实行三级管理。
未来如果农场化,就跟着改好了。现状下就由行政村改制为乡村即可,不再采用总村、中心村、社区之类的名称。
为什么我一直说可以600平方公里一个镇呢,就是基于乡村改制以后的,改制以后相当于回到以前的县辖区管小乡镇的模式。只是县辖区变成了正式行政区镇或市镇、乡镇变成了集体自治的乡村、集镇。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5-13 14:0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5-13
为什么说我这个兼容现在的通名体系呢。
因为省一级,无论是城市省还是民族省,都是省。
县一级无论是县还是市县都是县。
包括镇一级,无论是镇还是市镇都是镇。

这个符合宪法相关规定的。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5-13 14:1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5-13
直辖市改为城市省的好处:
如果需要的话,北京市的几个远郊区(超过40公里的可以自治),这样就可以改回为市县,
比如延庆改为延庆市县、密云改为密云市县、怀柔改为怀柔市县、平谷改为平谷市县。其余地方才是北京40公里都会区的范围。
--我个人建议是调整成13个行政区,大都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广平区(或宛平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延庆市县、怀柔市县=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市县。内4外6附加3个市县。区正厅,市县副厅。

天津,这种用新区的还不如用地级市呢,滨海新区可以改为滨海市(市下可分区)。宝坻改为宝坻市县、蓟州区改为蓟州市县。宁河改为宁河市县。
--我个人建议是大幅度撤并,天津市人口比北京上海少太多了,行政区太多,规格太高。内6区合并为3个区;外4区和武清、宁河、静海三个区整合为4个郊区;蓟州、宝坻改为市县。滨海新区改为滨海市下设塘沽、汉沽、大港三个正处级高配副厅级区。内3外4附加2个市县和1个市总共8个行政区

上海,崇明改为崇明市县,金山改为金山市县,浦东新区可以改为浦东市(市下可分区)
--浦西七个区撤并为4个区,其他6个区保留,金山、崇明改为市县,浦东新区改位浦东市(下设三个区),总共内4外6,2个市县1个市,13个行政单位。

--重庆的话,万州市必须组合,其余的该改回县的改回县,该改为市县的改回市县,愿意合并设市的可以3-4个县级合并设市。40公里内市区部分,原则上每个市辖区都不应该低于150万人。不足的就调整。榆中区58万人,大渡口区43万人都为正厅太过分了。其余的还有一大堆就是普通的县、县级市都正厅,过分。这些都是北京开了坏头。
重庆西部地区重组我建议是高新区和璧山区重组合署的高新区暨璧山区刚好以山为界;沙坪坝区其余部分和渝中区合并为新的渝中区;九龙坡区其余部分和大渡口区合并为新的九龙坡区;九龙坡区南部几个镇并入江津区。这样从6个区变成4个区,撤销了两个人口太少的区。江北区和渝北区调整,江北区改为管城,渝北区管郊,巴南区可以划一部分乡镇到南岸区。北碚区不变。这样市辖区3城6郊总共9个,还行吧。其余都超过40公里了,都改回县、县级市。万州市,万州、开州、云阳是必须的其余不是必须的。至于是不是重组出更多的市,看下面的意愿呗,不原因的就不组,其余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合川、永川、涪陵吧,再剩下的无论怎么重组也发展不出规模城市的,重组的话就是重庆省点儿心。

这样处理后,以市辖区总人口,作为城市总人口,至少是可比较的了。相当于是比较都会区人口。而地铁之类的建设,也是以都会区为准的,这个是很显然的。

另外一个就是我这套通名系统,都可以循序渐进的改,而不用一蹴而就,这个符合行政区划调整的一般规律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5-13 19:1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05-13
自治区改民族省没意见,城市省就算了,重庆改省,天津回河北,上海、北京依旧直辖市。
香港、澳门改特别市。
地级统一为州,地级市、盟、地区全部改州,自治州依旧。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05-13
回 中庶长 的帖子
中庶长:自治区改民族省没意见,城市省就算了,重庆改省,天津回河北,上海、北京依旧直辖市。
香港、澳门改特别市。
地级统一为州,地级市、盟、地区全部改州,自治州依旧。
 (2024-05-13 16:06) 

现在的直辖市有一个缺点就是直辖市下不能再管县级市,遇到直辖市管县级市的都统一改区,改区的缺点就是,市区、近郊区、远郊县级市全是区,根本无法监测区的建制是否合理,在各自建设上,名实不一,也存在很多问题。

地级统一改为州,难道你要放弃市管县带来的好处?现在我国城市化到现在这样的程度,绝大部分得益于市管县体制下,市和城市经济区的高度合一带来的优势

天津不可能回河北的,这个早就分析过了。天津和古代的三河三辅是一个道理,回归河北,国家各部委不好展开工作了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05-13
回五楼,在你回复的州体系中,可以存在真正的州级市和市管县系统,我的想法是州县二级首府所在地及其集中连续建成区户籍常住人口均大于一定规模(县级30w,州级120w)且与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如30%)加注“都市”通名前缀,县级设街道办,州级设区,功能类似于现在的街道办和市辖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05-13
回 noxertinium 的帖子
noxertinium:回五楼,在你回复的州体系中,可以存在真正的州级市和市管县系统,我的想法是州县二级首府所在地及其集中连续建成区户籍常住人口均大于一定规模(县级30w,州级120w)且与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如30%)加注“都市”通名前缀,县级设街道办,州级设区,功能类似于现在的街道办 .. (2024-05-13 20:52) 

那就一样了,我这个主要是为了避免去改宪法,地级市的通名如果改用州的话,可能要去改宪法,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而且新的模式下,县级市不会太多的,所以叫市县问题也不大。市省,市,市县、市镇、市社,叫习惯了也没啥问题。我的设计里面,相当于城市分5等了,比现在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要多2等,现在直辖市不允许管市,实际上上下管的就2等。我的则允许直辖市管市,实际上多了3等。差异还是蛮大的
007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05-14
民族市不可能存在,城市里都是工人阶级,哪能放任自流。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05-15
可以进行相应的变动,因地制宜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05-15
1.省、市
2.市、区
3.区、市、县
4.坊、镇、乡


就这吧,不要瞎折腾了。上海市黄浦区豫园坊,香港市港岛区铜锣湾坊。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05-16
回 东亚第一精英 的帖子
东亚第一精英:1.省、市
2.市、区
3.区、市、县
4.坊、镇、乡
....... (2024-05-15 13:09) 

用坊表示镇级市本身就不确切,坊是街道、社区那种东西,不是独立建制的东西。真要用单字可以用邑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05-16
一级(省级):省、自治区、市
二级(府级):市、府、州
三级(县级):区、市、县
四级(乡级):街道、镇、乡
五级(村级):社区、村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05-16
回 007 的帖子
007:民族市不可能存在,城市里都是工人阶级,哪能放任自流。 (2024-05-14 06:12) 

我觉得你想多了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05-16
回 youyuan 的帖子
youyuan:现在的直辖市有一个缺点就是直辖市下不能再管县级市,遇到直辖市管县级市的都统一改区,改区的缺点就是,市区、近郊区、远郊县级市全是区,根本无法监测区的建制是否合理,在各自建设上,名实不一,也存在很多问题。
地级统一改为州,难道你要放弃市管县带来的好处?现在我国城 .. (2024-05-13 16:24) 

设区的市中,除了主城区以外的县级行政区都保留县建制,或析设/改设县级市即可


比如对于北京,城六区保留区,其他仍为县,通州也可改设县级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05-16
回 呂俊秀 的帖子
呂俊秀:设区的市中,除了主城区以外的县级行政区都保留县建制,或析设/改设县级市即可 (2024-05-16 18:24) 

市管的县,本质就是地级市代替地区行使管县的职能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05-16
回 2097152 的帖子
2097152:市管的县,本质就是地级市代替地区行使管县的职能 (2024-05-16 18:27) 

是这样的,不过市管县(市辖县)可以分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郊县作为大城市的卫星城、第二种是小城市代替原地区管辖周边县份。第一种继续保留市辖县,第二种则地市分离或改回广域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05-16
回 呂俊秀 的帖子
呂俊秀:是这样的,不过市管县(市辖县)可以分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郊县作为大城市的卫星城、第二种是小城市代替原地区管辖周边县份。第一种继续保留市辖县,第二种则地市分离或改回广域行政区 (2024-05-16 18:30) 

你这种太理想化了,事实是市县之间的博弈决定了市管辖多少个县,像大冶黄石博弈的后果就是该改区的没有改区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05-16
回 2097152 的帖子
2097152:你这种太理想化了,事实是市县之间的博弈决定了市管辖多少个县,像大冶黄石博弈的后果就是该改区的没有改区 (2024-05-16 18:33) 

大城市有能力辐射周边县份,所以管辖这些县份顺理成章,但通常来说也不能管的太远
小城市没有能力辐射周边县份,所以代替原本地区来管这些县份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05-16
回 呂俊秀 的帖子
呂俊秀:大城市有能力辐射周边县份,所以管辖这些县份顺理成章,但通常来说也不能管的太远
小城市没有能力辐射周边县份,所以代替原本地区来管这些县份 (2024-05-16 19:53) 

当年黄石号称黄老二,都没把大冶改区,结果就成了内耗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05-16
回 呂俊秀 的帖子
呂俊秀:大城市有能力辐射周边县份,所以管辖这些县份顺理成章,但通常来说也不能管的太远
小城市没有能力辐射周边县份,所以代替原本地区来管这些县份 (2024-05-16 19:53) 

你这个是将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混为一谈了。我国官员是分级管理的,搞清楚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不能按你说的做了

现在这样省管县财政,避免地级市过分统筹就已经够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05-16
回 youyuan 的帖子
youyuan:你这个是将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混为一谈了。我国官员是分级管理的,搞清楚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不能按你说的做了
现在这样省管县财政,避免地级市过分统筹就已经够了 (2024-05-16 20:18) 

现在不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基本上都是兼具城市行政区和广域行政区(设区的市),管辖城市部分和周边郊县市,只不过区别在于大城市管辖的郊县基本上是它的影响范围,而小城市管辖的郊县不是它的影响范围

没有要把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混为一谈的意思,但两者有一定的关联
[ 此帖被呂俊秀在2024-05-16 21:4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05-16
回 呂俊秀 的帖子
呂俊秀:现在不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基本上都是兼具城市行政区和广域行政区(设区的市),管辖城市部分和周边郊县市,只不过区别在于大城市管辖的郊县基本上是它的影响范围,而小城市管辖的郊县不是它的影响范围
没有要把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混为一谈的意思,但两者有一定的关联 (2024-05-16 21:35) 

下级官员的升迁总要有人管的,省里管不过来的。既然省里管不过来就注定了,市管县体制是没法变的。有问题的只是市对非直管的县、县级市的打压问题,这个省直接管县财政已经可以了。另外官员方面也不是地级市完全说了算的,省还是要过一下手的,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精力管了

另外地级市在区域认同、统筹建设等方面的确是有好处的,这个是不容否认的。可能你站在某个县的角度觉得地级市打压了或者没有地级市管会发展得更好,但是从普遍的大局来看,其实当然是市管县比省直接管县好了,个体差异总是有的,但是以个体否定全体也是不行的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05-16
回 youyuan 的帖子
youyuan:下级官员的升迁总要有人管的,省里管不过来的。既然省里管不过来就注定了,市管县体制是没法变的。有问题的只是市对非直管的县、县级市的打压问题,这个省直接管县财政已经可以了。另外官员方面也不是地级市完全说了算的,省还是要过一下手的,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精力管了
.. (2024-05-16 22:41) 

我的想法也是三级制(对于绝大多数省份而言),只是县市不一定归地级市管辖,也可以归广域的地级行政区管辖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05-18
哪有那么复杂,改地级市为郡或府州,直辖市同样为直辖郡或府州,现在的区改为市,街道办改为区公所,城市社区为里,县乡村维持不变,先撤掉所有镇,市下达不到设区条件的称为镇,县下满足城市化条件的也称为镇。
另外,国家太大,人口众多,所以说三级制不太合适,原因很简单,历朝以来,中央政府都对地方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转移支付,和西方那种各扫自己门前雪不是一个政治伦理,而管理是有管理半径的,太大或者太小都不适合,所以省直管县是不现实的,像法国一样折腾百儿八十个省,又要叠床架屋设置大区,十三刺史部又回来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