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8阅读
  • 2回复

[陕西]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西安举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5-20
新华社西安5月18日电(记者 杨湛菲 蔡馨逸)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18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并同时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揭幕。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秦汉文明”系列展览同时揭幕。

秦汉馆地处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占地面积约300亩,其中展陈面积1万余平方米。秦汉馆主体建筑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主持设计,7座建筑呈北斗七星布局,彼此以架空廊道连接。

“秦汉文明”系列展览包括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和“城与陵”“技与美”2个专题陈列,以“大历史+小专题”的展览设计,系统讲述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下的社会风貌、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据介绍,秦汉馆现阶段展出1500余件文物,其中90%是首次展出。金怪兽、杜虎符、鎏金铜蚕等珍贵文物在秦汉馆与游客见面。

记者从活动开幕式上获悉,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要统筹推进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的博物馆建设,持续推出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打造人民群众终身教育场所。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五批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总数达到327家;公布了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举行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馆暨“秦汉文明”系列展览揭幕等活动。
本次活动还配套举办主题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和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全国各地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据悉,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城市北京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5-20
西安“地铁遇见博物馆”系列策展上新啦

伴着恢宏的音乐,三名挽着发髻、身着汉服的少女扭动腰肢,一场快闪舞蹈在车站内上演……5月18日10时许,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首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毗邻场馆的西安地铁14号线秦宫站热闹起来。


记者一步入站厅,一幅串联了秦汉代表性文物的画卷映入眼帘,跪射俑、铠甲及石胄与皇后玉玺等“明星”文物的图画、“秦威武”“汉英俊”等文创形象,以及彩绘陶母猪、虎符等工艺品……生动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多样面貌。特别是进站口天井处的设计,让四神兽和秦汉经典纹样与蓝天白云相互辉映。而站台层则以“寻香记-器具之美”和“陶俑之美”为主题,展出了多个秦汉珍宝,让市民游客一下车就能走进秦汉时期厚重的历史之中。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办,为配合此次主题活动、持续擦亮“地铁遇见博物馆”这一地铁文化新标签,在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支持帮助下,由市轨道集团策划实施的2024“地铁遇见博物馆”主题系列活动也在5月18日精彩呈现。
“这是市轨道集团第二次举办‘地铁遇见博物馆’活动,我们分别在秦宫站和大雁塔站打造了两个不同风格的展览,通过图文及现场展陈的方式,展示西安这座城市沉淀千年的秦风汉韵。”西安地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建表示,希望以活动为契机将西安地铁打造成“行走的博物馆”,让更多人爱上文物,爱上历史。

在西安地铁大雁塔站B通道,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策划的“地铁遇见博物馆之国漆文化”主题展,也同步向市民游客展示。展区内,精妙绝伦的漆器作品与大雁塔站内的装饰巧妙融合,为来往游客呈现出了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的视觉盛宴。
“漆器与陶艺、水墨一样,并列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媒材,并兼具着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副所长李东旭介绍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生漆的国家,漆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八千年的历史。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是世界漆文化的源头,此次展览旨在让广大市民游客了解西安独特的漆文化魅力。

“走出车厢,仿佛置身于移动的文化驿站中,可以观赏秦汉时期的珍宝,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样的展览小而美,既让文物走出了‘深闺’实现‘出圈’传播,又把博物馆融入了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搭乘西安地铁14号线的西安市民章宁如是说。

据悉,地铁既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也为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营造出了一个高流动性的城市文化展示和人际交流平台,成为承载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市轨道集团通过打造“地铁遇见博物馆”系列主题策展活动,从细处着手构建城市历史的印记,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文化之旅。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沛然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明 记者 郝钟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5-20
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在西咸新区举行

5月18日晚,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之一“千年秦汉·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在西咸新区举行。
精彩活动 持续上演




晚8时,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大秦文明园的秦文明广场游人如织。《盛世鼓舞》音乐奏响,全新升级的大秦水舞光影秀与气势恢宏的秦汉鼓乐展示了秦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发愤图强的精神。鼓乐声中,汉代最尊贵的迎宾礼仪在游客眼前展现,20位“汉代女官”带领大家走向古今融合的“千年秦汉”主舞台。


太史公踏歌而来,瓦当点亮,时空之门缓缓开启,“秦人的步伐”大型雕塑群在夜色中肃立,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现身,秦汉市井热闹繁华的烟火气重现。
从历史深处“穿越”而来的蒙恬、蒙毅兄弟与现代人的知识问答,“大秦铁骑”身披重甲,手持利器,冲锋陷阵……丰富多彩的活动无不令现场观众啧啧称赞,文化在这里看得见、听得着,可参与、可互动。
据了解,博物馆之夜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设置了13个主题区域13项主题活动,以游园形式串联。5月19日至22日,秦汉新城将在大秦文明园启动“千年秦汉·博物古今”主题演出活动,每天18:00-21:00持续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精彩演出。
科技之光 穿越古今
在数智创意展区,AR创意巨幕影片呈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地理、城市和历史重要元素,用虚实结合与数智创作的手段,还原秦汉时期灯火璀璨的城市、游人如织的街区,不少观众在这里驻足。
虚拟数字人“秦威武”和“汉英俊”从线上走到线下,和游客面对面问答互动。通过数字幻柜,游客看到了“活”起来的秦汉文明,感受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
借助数字化技术,游客不但可以看到珍贵的文物,还能详细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在西咸新区,文物发掘、保护、展示、传承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数字赋能——
位于沣东新城的太平遗址,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就采用了田野数字化管理系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迅速、准确、科学地公布古成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空港新城,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前,考古人员在进行大范围勘探时共发现各类文化遗迹6000余处,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记忆也都被悉心地“存放”在数字博物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在候机时就可以领略这片土地的厚重。秦汉新城则与多家文博机构开展文物采集、博物馆数字化改造和文创合作,采集文物1万余件,利用数字技术还原、解析并建成历史文化数据资源库“秦汉历史文化资源云”,推动文物资源创造性利用、创新性发展。
在西咸新区,越来越多的文物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从历史中“复活”,并逐步形成“文物+科技+内容+消费”的文创产业链。通过数字化赋能,博物馆文物正突破时空限制“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文化成为发展的“金钥匙”
对于不少观众来说,博物馆之夜最令人难忘的当属推开“历史之门”时扑面而来的“文化自信”。“司马迁”带领游客跨门而入,踏上丝绸之路,一路偶遇穿越而来的张骞、卓文君、李广、王昭君等历史人物。这些NPC跟大家互动问答、拍照打卡,通过时空对话和情景演绎,激活传诵2000年的秦汉历史故事。




记者了解到,西咸新区范围内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80余处,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54个点。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遗址群等历史文化遗存,赋予这里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和人文底蕴。
文化已经成为西咸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以茯茶文化为核心的茯茶镇景区,重现《诗经》场景风物的诗经里小镇,以汉文化和七夕文化为底色的昆明池景区,串联起7座西汉帝陵、16个文旅节点的大汉紫道……一大批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的文旅项目在西咸加速成长,以历史文化为内核的研学旅行、观光旅游产品百花齐放。2023年,西咸新区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接待游客24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0%。
文旅体产业是西咸新区“4+1”重点产业之一,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新区,近年来,西咸新区加强文旅体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区历史文化资源,强化科技赋能、培育新型业态,壮大经营主体、优化产业布局,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旅体深度融合。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成功举办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西咸新区文旅体产业发展必将被加速带动。下一步,西咸新区将紧抓机遇,谋划推进文旅体产业创新,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转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让文化传承更生动、更鲜活。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忠虎 吕聪 秦汉新城供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