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0阅读
  • 1回复

[桥隧]胶州湾大桥迎来建成通车十三周年:实干实绩擦亮“山高•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7-01

走高速还是坐轮渡?十三年前的青岛人,在青岛和黄岛、红岛之间穿梭,总要面对这样的选择,但最终的答案往往如此:都差不多,至少都要花上近1个小时。


1986年12月28日青岛至黄岛轮渡

彼时,连接青岛与黄岛的两条主要通道是胶州湾高速和轮渡。胶州湾高速设计标准为日均2.5万辆,但当时交通量高峰已达4.6万辆,难负重荷;轮渡虽然能承载部分人流和车流,速度却很慢,对大型车辆无能为力,而且受气候条件制约较大。因此,探寻一条更便捷、更快速的青黄通道,是必然选择。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围绕着这片400平方公里的浩大海域,青岛、黄岛、红岛隔海相望。建设大桥举世瞩目。

最先提出方案时:

有人难以置信,是不是有点白日做梦?

如此大的工程,如此大的投资,行吗?

有人心存怀疑,技术力量能否过关?毕竟,新中国在长江上架设第一座南京长江大桥时,还请了苏联专家帮忙。虽然我们的科技发展了,有过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等部分海域的建设经验,可在胶州湾这样的复杂海域里建大桥,许多难题是不好解决的。

很多个问号交织在一起,像胶州湾里的波浪一样汹涌。但时代前进的脚步无法阻止,青岛这个被首批列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地方,理所当然将诞生世人瞩目的桥梁。唯有将每一个“问号”变成向上攀登的“惊叹号”,才能彻底冲破制约“大青岛”发展的交通瓶颈。

令人鼓舞和振奋的是, 1993年4月,“一桥飞架东西,青黄变通途”的图景终于被具体的勾勒出来。青岛市聘请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可行性研究,组织人员在胶州湾沿岸实地踏勘、调查,多方听取各级领导和专家意见。之后,在胶州湾两岸路网开展24小时交通量调查,实施了包括遥感工程地质、工程物理、工程地质、水文测验和分析计算、海床演变、船舶撞击力标准、环境影响等在内的首批14项专题研究。



跨海桥梁建设规划方案

2004年1月,《国家重点公路青岛——红其拉甫青岛高架路段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来自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权威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形成了评审意见,同意采用海上桥梁方案。之后,项目组又进行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等8项补充专题研究。

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文核准,东起青岛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的胶州湾大桥终于到了圆梦时。同年,青岛市面向海内外公开发布项目法人招标公告,山东高速集团凭借资金、品牌、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一举中标,成为胶州湾大桥项目的法人业主。



作为我国北方冰冻海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空间跨度,对建设者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南方海域相比,在北方冰冻海域建大桥除了考虑抗海水腐蚀外,还要克服温差变化对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大桥所处胶州湾海域多海雾、潮差大,穿越多个地质断裂带,海底高低不平、岩性复杂,施工难度巨大。

研究发现,胶州湾海域海水含盐度为29.4—32.9‰,是国内海域海水含盐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胶州湾海域冰期长,年均冻融循环次数约50次;青岛“春季多雾,夏季多雨潮湿、秋季多风有雾,冬季风大浪高寒冷”的特殊天气状况,也使得大桥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箱梁、缆索、护栏和其他钢结构,均处在恶劣的腐蚀环境中。


建设海域含盐量高


建设海域冬季结冰

为解决这些问题,山东高速海湾大桥建设指挥部从建设之初就坚持科研攻关,多次组织专家召开科研防腐技术研讨会。邀请十余位院士及近200位国内外海洋工程防腐专家为大桥建设“支招”,针对对大桥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涂层涂料等技术环节提出可行的防腐措施,按照大气区、浪溅区、潮差区、水下区等不同区域来设计防腐蚀方案。这一套“组合拳”式全面防腐蚀技术在当时称得上国际上最先进的,为大桥穿上了“个性化定制”防腐外衣,为大桥建设成为真正的“百年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环境保护上,大桥的建设者们更是倾尽心血。为确保绝对坚固,大桥的所有桩基都要达到弱风化岩石层,大桥桩基总数达到5000余根,钻孔后泥沙排放量是巨大的。建设者先将海底抽出的泥浆用专门的分离工具将碎石块等废渣分离,然后装船运到陆上做特殊处理,而过滤后的泥浆则循环使用。他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胶州湾这片蓝色的海!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涉及抗冻融与防腐蚀、通航孔桥建设、大阶段钢箱梁制作和运输与架设等方面的技术课题多达45项。大桥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下多项行业之最,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为桥梁建设领域注入更多的“山高智慧”和“山高方案”。


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技术


胶州湾大桥高墩区墩柱施工


胶州湾大桥72米钢箱梁吊装

胶州湾大桥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励20项,“中国企业新纪录21项”,创纪录的连续三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第30届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李春奖等殊荣,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最棒的11座桥梁”之一。其中,“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李春奖(从左到右)



一流的大桥,不仅是建得快、建得好,更在于管养和服务。今天是胶州湾大桥建成通车13周年。13年来,大桥累计安全通行车辆2.2亿辆次,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大桥进行过多次“体检”,结果显示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一直保持95.6以上,保持优异使用性能,让公众出行从“走得快捷”到“走得舒心”,在“暖心、舒美、畅安、智慧”上擦亮“山高•行”。

暖心青岛行

驾驶在胶州湾大桥上,“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的理念无处不在。实施扩容改造、车道升级,“一站一策”提升通行效率;坚持“扮靓小窗口、树立大形象”,践行“四定四声五心”服务标准;实时路况提醒、96659客服热线、司乘驿站等每处细节都能让公众感受出行美好。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星级收费现场、中国最美路姐团队……一个个带有山高印记的团队化身闪亮形象,温暖司乘旅途。


中国路姐团队


便民服务台为公众提供暖心服务

舒美青岛行

人在车中坐,车在花•海游。大到参编《跨海桥梁养护技术规范》填补行业空白,小到护栏精准“换新装”,从标志标线清晰规范,灯光照明带来的行车舒适度,到收费站节点美化、桥梁夜景亮化打造的海上风景线,无不体现精准养护的管理水平。大桥全线实行分级清扫保洁作业管理,定人定岗、定时定频常态化开展清扫保洁作业,使之成为高速公路精细化保洁水平的展示窗口和示范标杆。胶州湾大桥路容路貌水平持续领跑,实现安全运营13年无大修,在国检中获得亮眼成绩。


《胶州湾大桥“十四五”养护规划专篇》与《公路跨海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收费站绿化美化

畅安青岛行

胶州湾大桥始终将安全畅通放在首位。行驶在胶州湾大桥,路上出现突发状况,车主一停车,智慧大脑便能智能感知处理。20分钟到达现场,30分钟清障完毕,布设在各清障点的应急处置力量,有效保障突发事件处置效率;交警、路政、路管等部门“一路多方”联勤快处,“空地一体化”救援机制,应急物资仓库设备齐全、物资充裕,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防线。2024年2月,青岛遭遇多年罕见强降雪,《胶州湾大桥喷气式吹雪车“硬核”除雪作业》获中国交通报及山东新闻联播等多家主流媒体重点关注,点击量超过千万次,点赞转发量突破15万次。

建设匝道预交易系统、改造扩容增加车道、优化布局增设潮汐车道、改造智能自助车道等等这些措施,收费站通行效率提升30%。每一次速度的提升,每一次安全守护,都承载着山高大桥人“行有初心 心系美好”的极致追求。


应急救援及除雪防滑演练


航空涡喷-6发动机吹雪车硬核除雪

智慧青岛行

行驶在胶州湾大桥上,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从SMA-8超薄罩面等“四新”技术到无人机检测技术的应用,从获批省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试点观测点到入选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无不体现这座现代化桥梁领先行业的养护管理水平。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事件自动检测报警、气象预警预报、机场段车路协同等一项项“科技狠活”的应用,24小时为公众出行保驾护航。一系列的组合拳,让“人畅其行 物畅其流”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智慧综合管理平台


平行无人机桥梁检测系统

凭海临风,极目远眺,与时代共浪潮。胶州湾大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一条巨龙,舞动在潋滟波光之上。它肩负的是一条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传承之路,承载的一条应时求变、勇立潮头的领跑之路。新时代新征程,大桥人将始终牢记“创享美好之路”企业使命,发扬“开疆拓土 敢为人先”的大桥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实干实绩擦亮叫响“山高•行”!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赵丽娜 报道)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7-01
积累技术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