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7阅读
  • 6回复

[村居]现状下村居行政区域设置和命名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7-23
现状下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但是村组关系带来的集体产权没有变。这导致村居数量庞大却人口稀少。
因为管理幅度的限制,导致乡镇的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偏低,不利于乡镇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上海市崇明区新村乡总面积32.5平方公里,常驻总人口7287人,分为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
平均每个行政村分为19个村民小组。平均每个村1215人,每个组64人。每个组64人大约相当于20户

我觉得不如将这样的乡直接降级为行政村(大队),现在的行政村降级为中队,中队不再设村部等机构。中队以下3-4个小组整合为一个小队,则每个中队分为可以分为6个小队。
也就是1个大队管6个中队,一个中队管6个小队,一个小队管3个小组,则一个大队管108个小组。
然后以这样的20个以上大队(村或社区)组成一个镇,则镇的面积可以达到6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可以达到10万以上

命名方面,行政村命名为村,有一定城镇化的命名为社区。
社区按其分布用二级通名区分,镇区的社区无二级通名,镇区以外的社区,增加镇/市为二级通名。
比如庙镇,合并了江口镇和合作镇,原来两个镇镇区和庙镇并不在一起但是现在列示为庙镇社区、猛将庙社区、江口社区,就让人很难理解。应该改为庙城社区、猛将庙镇社区、江口镇社区,就容易理解了。

同样的乡镇,现在镇用滥,为了体现城市化的需要,可以用二级通名设置为市镇。
比如崇明区,按照实际情况可以这样设置:
城桥镇、庙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河镇、东平林场,东平镇等整合为区属3个街道,为区的主城。分别为:
城桥街道  城桥镇西部+庙镇
新城街道  城桥镇东部+新河镇
东平街道  城桥镇北部+港西镇+建设镇+东平林场+东平镇

西部以三星镇为中心组建新的三星镇,包括三星镇、绿华镇、新海镇(农场)、新村乡。
东部分别以堡镇和陈家镇为中心组建两个镇
堡镇包括堡镇、竖新镇、港沿镇等
陈家镇包括陈家镇、中兴镇、向化镇、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和东部的一些垦区(可以不算产权,但算上治权)
长兴镇可以设置为长兴市镇
横沙乡可以设置为横沙镇
这样设置城桥街道、新城街道、东平街道、三星镇、堡镇、陈家镇、长兴市镇、横沙镇,3街5镇8个单位,还是很好的。(三个街道合计,以及三星镇、堡镇、陈家镇三镇,面积都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未来如果要开发陈家镇,可以提升成陈家市镇,依然自治发展。崇明区只要管好自己管的3个街道的建设就可以了,其余地方财力支持,自己建设。这样就方便了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7-23 17:1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7-23
一个小组管6个网格,一个网格管6户,一户选出大家长,管理一家三四口人,定期向网格长汇报工作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7-23
回 横野虎将 的帖子
横野虎将:一个小组管6个网格,一个网格管6户,一户选出大家长,管理一家三四口人,定期向网格长汇报工作 (2024-07-23 17:03) 

我国在汉代就是5-6户一个单位,的确有管理和汇报的制度,这个很严密。但是现在都是老头老太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农田全部流转的地方,村组干部除了结算农田流转的租金以外,其余工作约等于0

现在就是国家不愿意花费精力搞农户集中,等着顺其自然逐渐死亡罢了。否则人口集中起来会简单得多

5-6户为一个单位,内部会相当亲,因为在博弈论上这么少的主体是容易达成一致的。而现在20-30户一组,其实内部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的。更别说村了,村已经超过熟人社会的范畴了

农户集中其实也不难的,现在钢结构建筑建设非常快,直接采用钢结构建筑建设,未来不需要了再拆除就可以了。不需要用现在的砖石结构,砖石结构拆除很难
房屋可以选择3层左右的,这样也方便老人上下楼。至于自留地,可以置换到一起,农户依然可以在自留地上种菜养鸡。这样大田都集中在外围,人口都集中在内围,各种服务就好搞了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7-23 17:3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7-24
现在农村和时机,应该开始小村民,小组集中到镇上周边了。
70,80后会陆续回到农村,90,00后估计比较难了。
70,80后有大城市消费习惯以及积蓄,需要镇这个主体提供服务。
等农村老人自然消亡太慢了,还得30年时间把出生高峰期的60后消耗掉。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07-25
回 寻找上帝 的帖子
寻找上帝:现在农村和时机,应该开始小村民,小组集中到镇上周边了。
70,80后会陆续回到农村,90,00后估计比较难了。
70,80后有大城市消费习惯以及积蓄,需要镇这个主体提供服务。
等农村老人自然消亡太慢了,还得30年时间把出生高峰期的60后消耗掉。
 (2024-07-24 11:31) 

我也觉得太慢了,所以我觉得应该重新规划镇的范围,确定好未来人口聚集的中心,然后将边远地区先集中到镇区,这样从远及近,慢慢来,要不了多少年就都集中到一起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07-25
10户一什,百户一里,设里长、里监门,筑围墙同居;(村居民小组)

10里一亭,设亭长、亭卒,修亭舍;(村居委会)

10亭一乡,设乡三老,筑邑城;(乡镇)

10乡一县,设县令(长)、县尉、县丞,筑县城;(县市区)

10县一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驻地城池称郡城;(地市州)

10郡一州,设刺史(州牧),驻地城池称州城;(省)

10户设甲,10什设保(100户),5保设大保(500户),10大保设都保(5000户)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07-25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10户一什,百户一里,设里长、里监门,筑围墙同居;(村居民小组)
10里一亭,设亭长、亭卒,修亭舍;(村居委会)
10亭一乡,设乡三老,筑邑城;(乡镇)
....... (2024-07-25 16:53) 

民国行保甲制,但是当时的要求就是不割裂县辖区,而民国的县辖区,大部门分就是600平方公里。

汉朝的里以下才是编户制,县和乡之间实行的其实是4乡制,一个县固定按4个方向分为4个乡。所谓万户为县,只是一个参考标准,从来就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搞过

所谓的汉制,五户为伍十户为什,其实是三人工作制,一个什立一个什长,另外立两个伍长作为副手,刚好分领二伍。其上一直到里都是这样玩的。汉朝的官署以三人工作制为主流,吏也一样。比如县官方面,县令或县长为首,下面设县丞为文职副县长,县尉为武职副县长,郡也一样。只是末世的时候逐渐开始混乱起来,失去了制约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7-25 18:20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