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8阅读
  • 20回复

[一般]明清时期的分守道和分巡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8-28
明清时期的分守道和分巡道,与五品知府相比,有多少差别?
万里繁华原创 ·  2019-07-24 21:22
在各种反映明清时期的影视剧中,除了总督、巡抚、知府、知县这些地方官以外,还有道台。对于道台的权力和等级划分,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道台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逐步成为了省与府之间的监察机构。从道台的等级、权力各方面的情况来说,略高于知府。但由于道台的类型非常复杂,今天,我们仔细聊一聊道台。认真的说,道台是明朝逐步出现的官职,在清朝统治时期,逐步固定化。首先,我们聊一下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行政官员和监察官员。在秦汉时期,我国开始推行郡县制度。朝廷直接任命各个郡的太守,但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划分出来的郡县也越来越多。对于地方上的情况,朝廷并不了解。因此,在西汉统治的中期,朝廷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州,例如荆州、徐州等等。
每个州设立刺史或者州牧,这些官员并不是行政官员,而是监察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而且负责监督各地官员的行为、政绩。随着时代的变化,州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因此在唐朝统治时期,先后出现了贞观十道和天宝十五道的说法,例如河北道、陇右道、剑南道等等。道与汉朝的州类似,也属于监察区。每个道设立采访使等官职。进入宋朝统治时期,朝廷改道为路,路也属于监察区,例如广南东路、荆湖北路等等。在宋元时期,道曾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元朝统治时期,为了方便管理,元朝把全国划分成为了10个行省。但元朝的行省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明朝建立以后,虽然沿用了行省制度,但是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明朝把全国划分成了10多个省份,每个省份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相互制约的模式。其中,布政使负责全省的经济、民政、人事任免等工作,按察使负责全省的治安和司法工作,至于都指挥使,则负责全省的军队管理工作。
每个省划分成为若干个府和直隶州,州府下辖若干数量的县。由于一个省的面积辽阔,对于各地官员的实际情况,省级官员并没完全清楚。早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便发现了这些问题,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恐守令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御史,各布政使司所属设试佥事,凡官吏贤否、军民利病皆得廉问纠举。”从这个时候开始,道台的雏形已经开始出现了。到了洪武29年,又把全国的按察分司划分为41个巡道,分巡道正式出现。明朝的道台非常复杂,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督粮道、提学道、清军道等等,由于道台的类型非常复杂,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当然,在所有的道台中,分守道、分巡道和兵备道最常见,它们分别隶属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由于是监察官员,而不是行政官员,对于道台的选拔有很高的标准,一般选择清流进士担任。此外在地位上,监察官员也高于行政官员。例如分巡道一般挂按察佥事的头衔,属于正五品官。但是在座位排序的时候“佥事方面官,宜入殿坐长史上。”换而言之,正五品的佥事座位在正四品长史之上。按照当时的规定:“各道兼带布按二司衔,著为例。”分巡道或者分守道,属于布政使衙门、按察使衙门的派出机构。清朝入关之后,继承了明朝一系列的官员制度,鉴于明朝道台制度过于复杂的问题,清朝开始了合并和改革。除了分守道、分巡道、盐法道等比较常见的官职,清军道、协堂道等官职全部撤销。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省份,甚至不再设立分巡道或者分守道。按照《清史稿·职官三》中的记载:“全国守道减为十三,巡道却增加到八十一。”在很多地区,分守道兼管分巡道的工作,或者分巡道署理分守道的工作。
由于分巡道、分守道属于派出机构,与知府等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一直是糊涂账,双方都很不满。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为了解决道台与知府之间的权力划分,乾隆皇帝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钱谷、刑名二司分任,道虽兼衔,事难越俎,且知府为道所辖,而参议、佥事衔者,阶级反较知府为卑,不足以表率。”在此之后,分巡道、分守道的地位,开始凌驾于知府、知州等地方官员之上。对于分守道、分巡道的任务安排,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过这样的话:“风宪之设在整肃纪纲,澄清吏治,非专理刑名,尔等分明大体,毋拘拘绳墨之末。”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则更加细致化。在《清朝通典》中记载:“分守、分巡及粮储、盐法各道或兼兵备,或兼河务,或兼水利,或兼学政,或兼茶马、屯田,或以粮盐兼分巡之事,皆掌佐藩臬,核官吏、课农桑、兴贤能、厉风俗、简军实、固封守,以倡所属而廉察其政治。”
换而言之,分守道主要负责监察人事、经济、农业等工作,分巡道则负责监察司法、治安、官员作风等工作。雍正皇帝非常注重官员队伍的建设,雍正元年的正月初一,雍正皇帝便向全国的分巡道、分守道们,下达了明喻:“尔等官历佥司,所以赞襄藩臬,承流宣化者也。分守、分巡职居协理。如守巡两道首法已惠民,凡府州县之廉洁贪污,俱宜细加察访,不时密详督抚,以凭举劾;地方有土豪武断,尤宜禁戢剪除,卫民除莠,乃称其实。”雍正皇帝用公开文件的方式,鼓励道台们努力工作,不要怕得罪人。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地方豪强,都要勇于弹劾、为民除害。对于道台们的工作目标,也有严格的规定:“务使一路风清弊绝,所部事理民安,入其疆无愁叹之声,见其民无憔悴之色,然后尽守巡之职。”认真的说,道台制度确实曾经起到了监督官员、刷新吏治的作用。
但是分巡道、分守道等机构仅仅是省级机关的派出机构,权力范围比较有限。在官场整体日益腐败的情况下,道台们也无法独善其身。到了清朝的中后期,无论是分守道还是分巡道,一般不会轻易弹劾官员。清朝灭亡之后,总督、巡抚、知府等官职退出了历史舞台,道则继续使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每个省下辖若干个道,每个道设立监察员。直到北伐战争之后,行政区划开始重新改革,道才正式成为了历史。

[ 此帖被山川形便在2024-08-28 15:34重新编辑 ]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8-28
分守道是布政使司的分身,其衔参政、参议,均来自于行省。而行省之参政、参议则模仿自元代中书省的参政、参议,中书省参政沿袭自宋的参知政事,而参议则为元代的参议中书省事。

分巡道是按察司的分身,其衔副使、佥事,均来自于元代的肃政廉访使、金代的按察使。这些职官的来源是唐代使职的四等官制:使、副使、判官、巡官。宋代以后以差遣“佥书判官厅公事”行使判官职责,简称佥事。

兵备道往往是带衔“副使、佥事”,制度逻辑是因为分巡道也能分巡监察卫所,故给分巡道加“整饬兵备”即为兵备道。其实兵备道性质应该与清军、提学、盐课、茶马、屯田等加衔一样,只是兵备权力比较特殊,故往往单列讨论。兵备道没有印,只有关防。

明人李舜臣《送杨给事赴湖广佥事序》云:“制曰:在内从监察御史,在外从按察司纠举。言在外者,布政使以下是已。今天下省十有三,而省三道,多或四道。道惟分巡佥事可言,佥事佩印,参政无佩印也。假之印者,岂非事辄得上闻哉!则郡五品而上,分巡辄得论核。自有巡抚、巡按纠察于外,分巡独有理刑一事,况虽理刑而不专断。参政行郡,其名分守。事或独关分守,有所不闻。”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4-09-10 04:42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8-28
由于元代中书省、行中书省为集体领导。参议中书省事,高度类似现代的秘书长职责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8-28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分守道是布政使司的分身,其衔参政、参议,均来自于行省。而行省之参政、参议则模仿自元代中书省的参政、参议,中书省参政沿袭自宋的参知政事,而参议则为元代的参议中书省事。
分巡道是按察使司的分身,其衔副使、佥事,均来自于元代的肃政廉访使、金代的按察使。这些职官的来 .. (2024-08-28 01:38) 

感谢补充,给大家学习交流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08-28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由于元代中书省、行中书省为集体领导。参议中书省事,高度类似现代的秘书长职责 (2024-08-28 01:41) 


行省算不算中央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关?
可以展开讲讲元朝行省的制度、机构、职官设计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08-28
朱元璋的脑回路比较奇葩。内阁大学士才正五品。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08-28


道员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分管一块工作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09-02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由于元代中书省、行中书省为集体领导。参议中书省事,高度类似现代的秘书长职责 (2024-08-28 01:41) 

参议的制度渊源推测:
宋代的安抚司(帅司)、制置使司的参议官或参议军事(辛弃疾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陆游曾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
金代的安抚司的 参议安抚司事
元初的安抚司的 参议安抚司事
元代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参议中书省事/参议行中书省事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09-02
回 jianchihu 的帖子
jianchihu:道员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分管一块工作
....... (2024-08-28 17:23) 

非也,从铨选考察程序上讲,按本朝的标准,明清地方文职中,督抚藩臬为中央管干部,道为省管干部,虽然在很多场合,司道并列,但道与司在地位权力方面差距巨大,用鸿沟一词形容也不过分。。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09-02
文章非专业水平。
明清的道分两个时期,明代至清代前期,道更像一种兼职而非专职,清代乾隆以后才成为正式职官名称。道台是道的日常口语尊称而非正式的职官名称,书面正式一般称某道。清代乾隆道成为正式职官名称后才有了道员的正式名称。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09-02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文章非专业水平。
明清的道分两个时期,明代至清代前期,道更像一种兼职而非专职,清代乾隆以后才成为正式职官名称。道台是道的日常口语尊称而非正式的职官名称,书面正式一般称某道。清代乾隆道成为正式职官名称后才有了道员的正式名称。 (2024-09-02 19:30) 

转载文章,已经修改了部分不严谨的内容,太细节的也没有太展开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09-03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文章非专业水平。
明清的道分两个时期,明代至清代前期,道更像一种兼职而非专职,清代乾隆以后才成为正式职官名称。道台是道的日常口语尊称而非正式的职官名称,书面正式一般称某道。清代乾隆道成为正式职官名称后才有了道员的正式名称。 (2024-09-02 19:30) 

明朝的分守道分巡道是附属于两司
按察司的副使佥事兼任分巡道
承宣布政使司的参政参议兼任分守道

那么清朝自从免除兼任后
分守道分巡道的主官官名是什么?
有没有自己的衙门?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09-03
各种专业道(粮道、河道、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清军道、兵备道)道员其实等同于现在省政府各厅厅长,地方道(分守道、分巡道)道员其实就等同以前的行署区(行政区)。

明朝:左布政使等同于省委书记,右布政使等同于省长,按察使等同于监委主任兼纪委书记兼政法委书记

清朝:巡抚等同于省委书记,布政使等同于省长,按察使等同于监委主任兼纪委书记兼政法委书记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09-03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各种专业道(粮道、河道、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清军道、兵备道)道员其实等同于现在省政府各厅厅长,地方道(分守道、分巡道)道员其实就等同以前的行署区(行政区)。
明朝:左布政使等同于省委书记,右布政使等同于省长,按察使等同于监委主任兼纪委书记兼政法委书 .. (2024-09-03 22:00) 

总督呢?算不算行政层级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09-04
回 山川形便 的帖子
山川形便:总督呢?算不算行政层级 (2024-09-03 23:37) 

总督——明朝以及清前中期算大区领导,后来裁撤同城巡抚后等同于进局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委书记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09-04
回 荒州邈县 w123qq123  的帖子
荒州邈县:文章非专业水平。
明清的道分两个时期,明代至清代前期,道更像一种兼职而非专职,清代乾隆以后才成为正式职官名称。道台是道的日常口语尊称而非正式的职官名称,书面正式一般称某道。清代乾隆道成为正式职官名称后才有了道员的正式名称。 (2024-09-02 19:30) 

明朝的道,是藩司参政、参议和臬司副使、佥事出任。所以正式官职就是这4个,道更像是机构名称

w123qq123:

那么清朝自从免除兼任后
分守道分巡道的主官官名是什么?
有没有自己的衙门?

.......


主官就是道员,有自己的官署。
但一般情况下,直接用某某道称其主官,统称则用尊称道台,如这几个道台。

道员对上司(督抚二司)的自称是职道,不是下官。
同时,藩臬二2司对上司的自称是司里,不是下官。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09-04
回 w123qq123 的帖子
w123qq123:明朝的分守道分巡道是附属于两司
按察司的副使佥事兼任分巡道
承宣布政使司的参政参议兼任分守道
....... (2024-09-03 21:13) 

明朝的道也不算布按两司的附属,最多算下级单位。按明清官制,道为布按两司的佐贰官而非属官,见布按两使用东题晚生礼而非属官礼:从中门入,坐下首位,布按两使起身迎送,而府州县官见布按两使,则只能用属官礼:从左门入,坐则侍坐,布按两使就算起身迎送,也只是稍微意思一下。
明朝的道只是机构名称,而清朝的道既是机构名称也是职官名称,称道或者道员,有自己的官署。不同的是,府州县官治下既有佐贰官又有首领官,就是布按两司和清朝忧佐贰官改置的抚民厅也有首领官,如经历都事之类,道员既无佐贰官也无首领官,只有书吏之类的吏员,机构最精简,这跟它的管辖事务量有关,·主要是监察。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09-04
回 山川形便 的帖子
山川形便:总督呢?算不算行政层级 (2024-09-03 23:37) 

严格来说不算。把总督理解为中央常驻某地特派员,巡抚理解为中央常驻某省特派员就好了。本坛有个大牛雅昭曾经否认明清的省为一级政区单位只是中央派出机构,就因为它没有府州县那样的行政首长,权力分散。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09-05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严格来说不算。把总督理解为中央常驻某地特派员,巡抚理解为中央常驻某省特派员就好了。本坛有个大牛雅昭曾经否认明清的省为一级政区单位只是中央派出机构,就因为它没有府州县那样的行政首长,权力分散。 (2024-09-04 13:00) 

我也觉得明清的“省”有派出机关意味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09-06
回 山川形便 的帖子
山川形便:我也觉得明清的“省”有派出机关意味 (2024-09-05 00:50) 

派出机关没有独立行政权(司法权)。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09-06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派出机关没有独立行政权(司法权)。 (2024-09-06 14:02) 

以前就别说什么司法权了,再说司法是标准吗?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