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社按照生活圈 = 小学学区 来
合并以后,村社内部体系就会相当完善,并且村社的数量会大幅减少。
村社数量减少以后,再无知的人也知道1个小
乡镇管辖二三个村社是不合适的了。乡镇合并自然水到渠成。
乡镇合并数量大幅减少后,再无知的人也知道1个县管二三个乡镇是不合适的了。县的合并自然水到渠成。
小学是非常明显的一个标志,小学不同于其他服务设施,小学是必须存在的。无法建立小学就无法立村立社区这也是相当容易理解和容易获得群众认可的。
至于说村的面积会非常大,难以管理云云。村内部的管理就不可以有复杂性吗?一定要村组两级吗?不能三级吗?显然三级是可以的。所谓的联村自治么,很正常的。
换句话说,连6岁小孩都能因为求学而到学校,一个学校的学区无法用村社来管理,难道村社的干部连6岁小孩都不如吗?
详细到具体地方,城市的成熟建成区,人口基本上满员,小学的布局已经确定,这个时候以一个学区为一个社区是很自然的事情,将来也不会有大的变动。城市的新区郊区之类的,学校不足的就应该择地新建小学,而不是找理由故意推搪,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小学应该以6轨制为主,严重超过6轨的必须分校。农村地区,主要是人口特别稀少地区,应该采用派出教学点的模式,采用派出教学点的即以教学点学区为一个村即可。
纯农业乡镇方面,最终应该以一个农业作业区为一个乡镇,现在是工业社会,工业才是主流。一个农业作业区连同其所有的人口(包括农业作业人和工业作业人口)总数应该1-6轨小学对应的人口。我经过各种核算,合适的面积是平原农业区600平方公里,山林地区1200平方公里左右,荒漠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和工作的荒漠、戈壁等应该视为附属地域。剔除后按600平方公里画圈就可以,其实山林地区也相当于将山林划出按照600平方公里画圈
至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和区划层级关系并不是那么紧密的。不是县城的镇一样可以发展成城市,是县城的镇一样可能发展不起来。合并后的县城单独建立市镇,提高权限就可以了。已经发展起来的镇也建立市镇,提高权限就可以了。这样很合理也很公平
至于地级和县级,只要规定凡是建立地级市的,市至少分三个区,并且(地级市本级+所有区本级)/区数,编制、工资性支出等和县相当。是省直接管理县,还是省地县三级都无所谓了,各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就可以了
按现状下小型乡镇普遍一个乡镇1所小学,合并后的乡镇也不过2-3所小学,合并到600平方公里,普遍能设置的村数十来个。未来甚至会减少到二三个。因此在幅度上完全没有问题。按每个乡镇街道管8-12个村社或者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以上来制定乡镇街道的标准,完全没有问题
未来的交通标准:乡镇全部通普铁,县城或地级市人口多的通高铁,人口少的普铁。乡镇内部电瓶车1小时可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600平方公里形成慢速地铁为骨架,公交为终末的公共交通网络就行了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8-30 09: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