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1阅读
  • 2回复

[地方财政]合肥经济的弯道超车,今年前三季度,合肥GDP达到 9697.1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1-19



合肥经济的弯道超车,始于产业层面的弯道超车,而弯道超车的关键,正是跳出传统产业的发展束缚,大力布局新兴产业。

撰文丨熊志

提到近年来的城市黑马,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合肥。如今,它的亮眼表现还在持续。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GDP达到 9697.1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更达到15.2%,高出全国9.4个百分点,领跑万亿城市。

合肥工业经济的迅猛增长,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带动。截至10月21日,合肥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突破100万辆,超越上海和西安。

合肥对蔚来的关键性援助,以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重点布局,如今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

合肥为什么能延续增长奇迹?

所谓“无工不富”,工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包括深圳在内的不少一二线城市,都重新喊出了“工业立市”的目标,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2005年,合肥发布《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正式启动“工业立市”的战略,依托既有的机械、电子等产业基础,利用毗邻长三角的地理优势,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转移外溢的产业和资本。

这一战略部署,正是合肥经济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经济跑赢全国大盘,在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工业领域,再次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横向对比来看,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GDP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一。

合肥工业今年的亮眼表现,不是昙花一现。2021年到2023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9.6%、6.3%、10.6%。

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折射出合肥工业基础的稳固与强大,也让合肥这座城市黑马逆袭的经济奇迹得到继续延续。

如果将视线拉长,工业发家的合肥,其崛起之路相当有励志色彩。

20世纪50年代初期,合肥城区人口不到7万人,工业总产值规模,甚至要低于省内的蚌埠、芜湖、安庆等城市。即便到了本世纪初,合肥依旧顶着“县城”的称号,经济体量在全国排在80名开外。

在“工业立市”的战略布局下,合肥先后招引到了京东方、长鑫、蔚来等代表性的企业,在家电制造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合肥的GDP从2700亿元,增长到万亿规模,翻了3倍多,增幅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次于贵阳,成为了经济增长最为迅猛的代表城市之一。

02

合肥工业崛起的历程中,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合肥,靠家电产业发家,是中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之一。虽然也有一定的汽车产业基础,并且诞生了江淮等知名的本土品牌,但总体上,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并不算冒尖。

在2019年前后,蔚来汽车深陷巨额亏损困境,处境岌岌可危,被誉为“最惨的男人”的李斌四处奔波求援,却屡遭多个城市的拒绝。

关键时刻,合肥果断伸出援手,70亿巨资注入,成功助力蔚来脱困,并成功吸引了这一炙手可热的新势力汽车品牌入驻,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

合肥这段敢于投资的招商引资故事,已然成为了业界流传的一段佳话。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2.8万辆,直逼深圳,大有进击全国第一的势头。增速上,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3%,汽车产业加上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这两大支柱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80%。

站在今天来看,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无疑是一次精准押注。然而,在产业发展初期,投资于这样一个新兴领域,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

汽车产业带动能力强,被誉为工业领域的明珠。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各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相较于那些在燃油车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龙头城市,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确实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但新兴产业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特别是像蔚来这样的新兴品牌,当时发展前景十分不明。一旦决策失误,企业落地后发展不顺,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牵手蔚来,包括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让合肥收获了“最牛风投城市”、“最敢赌的城市”等称号,其实更值得关注的,并非其在招商引资中对个别企业的重大押注,而是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笃定”。

合肥产业转型道路上,几个标志性招商引资事件,都能够体现出对新兴产业的坚定信念。

比如在各地聚焦传统家电产业发展时,合肥率先引进京东方,打破显示屏的进口依赖;在家电产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时,面对“有屏无芯”的瓶颈,合肥在引进京东方之后,又前瞻性地布局芯片产业;近年来,合肥再次抢占先机,率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转型。

数据显示,近十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7.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30.2%提高到54.7%。

合肥经济的弯道超车,始于产业层面的弯道超车,而弯道超车的关键,正是跳出传统产业的发展束缚,大力布局新兴产业。

03

现在谈论合肥的逆袭,风投、勇于冒险以及京东方、蔚来等企业,经常会被提及。

其实,地方产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宏大的系统,过于关注对单个企业的投资成败,甚至过度夸大或神化其影响,容易一叶障目,从而忽略了地方产业发展整体的战略思路。

如前所述,合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市”的道路,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的招商,在这个笃定的思路下,才有了京东方、蔚来等经典案例。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一座城市发展的起伏,往往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产业发展策略仅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肥能够快速崛起,是多方面促成的结果。

比如它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为长三角城市做产业配套,从产业链的中下游、低附加值环节起步,逐步夯实工业基础。

这一过程中,合肥不仅获得了产业转移的便利,还积累了产业升级所需的经验、技术和资本。

另外,当年拆分巢湖,对合肥进行行政扩容,也是合肥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让合肥在强省会战略盛行的当下,能更有效地集中全省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减少了资源被其他大城市虹吸的负面影响。

重视科研投入,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不仅体现在成功留住中科大这一成果上,更体现在对科研的财政倾斜上。

2023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投入额达到469.5亿元。其中,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预算的比重达17.8%,位列全国前列。

总而言之,一座城市的城运,是“赌”不来的,合肥经济的增长奇迹,建立在天时地利人和一系列因素之上,是全方位投入的结果。也正因如此,在全国经济调整的当下,合肥模式依然展现出其独特的韧性。

所以,评价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切忌简单化、标签化。要看到合肥投资的成功,也要看到多年“工业立市”的坚持,不要以为随机招几个龙头企业,就能把产业搞起来。

如果说存在所谓的“合肥模式”,其核心并不在于单一的招商引资行为,而在于背后的发展思路——开放的思维与坚持长期主义的战略规划。这才是值得“抄作业”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11-20
合肥建成区常住人口622万人。

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肥西区、肥东区、长丰区、巢湖区;庐江县

内四区,外四区,1县体制。平均104万人。

长丰区必须把驻地搬到双墩并建设新城,可惜错过了时机,要是2000年搬过来多好。目前看也不算太晚,总算可以避免鬼城。合肥整个城市也还在快速发展中。


其中:蜀山区187万人,预备分区,200万人以上必拆。如果有行政区划法律规定:地级市市辖区200万人以上可拆分,150万人口预备。由相关部门负责研究确定实施。

相关部门:全国人大、国务院、中组部、安徽省。
[ 此帖被东亚第一精英在2024-11-20 09:16重新编辑 ]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11-20
可惜合肥市府似乎撤县意愿不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