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9阅读
  • 4回复

[元]刘晓| 元浙西地区镇戍军府考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3-23
元代浙西地区即浙西道,主要指浙西道宣慰司与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其中前者设于至元十三年(1276)至二十六年(1289),后者设于至元十四年(1277),一直延续到元末。二者大体继承南宋两浙西路辖区,包括杭州、湖州、嘉兴、平江、常州、镇江、建德七路与松江一府、江阴一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元朝整编江淮、江西镇戍军为37翼万户府,其中浙西至少有真定(真定河南简称)、益都(益都旧军简称)、十字路、邳州、杭州、常州、镇江、颍州、江阴水军、湖州、上都新军、松江和镇江水军等13翼。①以后,上述万户府防区有所调整,如杭州、江阴水军万户府迁往江北,湖州万户府南迁福建,又有通事汉军、炮手军匠等万户府新设于浙西,但万户总翼数大体未变。关于镇守浙西地区的万户府,此前学界曾有过一些研究。如日本学者大叶昇一就讨论过其中的镇江万户府。②近二十年来,国内又出现过多篇涉及浙西镇戍军的论文。如王晓欣考察了元朝杭州镇戍军的发展演变。③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镇守杭州的四翼万户府(真定、益都、颍州、上都新军),并对镇守江阴、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镇守平江“十字路万户府”与镇守建德“怀孟万户府”做过个案研究。④对笔者研究做过补充者又有温海清、郭晓东、李晓辉、陈瑞青、杜立晖与郭兆斌等人。(1)总体来说,浙西镇戍军的研究已较充分。当然,上述研究留下的空白或有待深化之处依然有不少。为此,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浙西镇戍军做一些补充性研究,并据此讨论浙西地区在元代江南镇戍体系中的地位。
一、镇守镇江万户府(附镇江水军万户府)


据前述《元史》记载,镇江万户府为至元二十二年整编37翼万户府之一,属下万户府序列,但据《至顺镇江志》,镇江万户府级别为上万户府,而且很有可能在成立之初即为上万户府。《至顺镇江志》记其职官、沿革等甚详。其中万户府达鲁花赤有塔剌海、燕只吉歹、脱罗帖木儿三人,万户有胡忽都不花、胡薛彻秃二人。副万户只有张元英一人。(2)日本学者大叶昇一对镇江万户府的研究主要依据《至顺镇江志》,因此缺少元末镇江万户府的情况记载。


据近年发现的《元太中大夫镇江万户府达鲁花赤诺怀公圹志》,原镇江万户府镇抚蒙古朮温台氏诺怀(又译作那海),历任江浙行省都镇抚、枢密院断事官后,“至元三年,升太中大夫、镇江万户,佩三珠虎符。六年七月,升本府达鲁花赤。至正四年,以疾致仕”。(3)后由其子永安于至正五年(1345)春承替万户府达鲁花赤。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镇江被朱元璋占领。(4)另据元末乌斯道载,有朮温台氏名元臣者,“由南徐万夫长升浙东副元帅”,后隶方国珍麾下,至少自至正二十四年(1364)起,其已任庆元路达鲁花赤,“总制慈溪县事”。(5)按,“南徐”即镇江,“万夫长”即万户,也常用来指代万户府达鲁花赤。“浙东副元帅”应指浙东道宣慰使司同知、副都元帅。元臣是否为永安表字,尚无法判断。但至少可以肯定,从诺怀起直至元末天下大乱,镇江万户府一直由朮温台氏世袭达鲁花赤。后因镇江失陷,诺怀后人始东迁庆元,隶方国珍麾下,转任地方文职。

镇江万户府辖10翼千户所,其中真定、濮州、卫辉、怀庆四翼为上千户,高唐翼为中千户,彰德、济南、顺德、广平、盐军五翼为下千户。因千户所地名番号能反映军人来源地,故从各千户翼地名来看,镇江万户府应以汉军为主,只有盐军翼属新附军人,为下千户,建制规模较小。关于千百户军官的情况,《至顺镇江志》有较详细记载,以下为《至顺镇江志》所载千户级军官。


表1 《至顺镇江志》所载千户级军官
真定翼:
达鲁花赤:孛罗、帖木列思
千户:张国维、张恒、张仲孙
副千户:张政、张杰、张洪范

濮州翼:
达鲁花赤:塔海术、宣僧
千户:潘镕、潘塔不歹
副千户:孟皥

卫辉翼:
达鲁花赤:安僧
千户:高锁安

怀庆翼:
达鲁花赤:完泽都
千户:刘谦
副千户:游珪、游唐兀

高唐翼:
达鲁花赤:秃灭歹、朵罗帖木儿、托托
千户:刘景严、刘宏、刘弤
副千户:李伯颜察儿

彰德翼:
达鲁花赤:教化
千户:郑义、郑廷珪、郑国英
副千户:王政、王天佑、王德元

济南翼:
达鲁花赤:忽都牙歹、拜要歹、哈丹
千户:高元、高克敬、高垕
副千户:李阔阔不花、李荣

顺德翼:
达鲁花赤:石抹囊加歹、石抹真童
千户:郭世英、郭仪
副千户:田仲貌、田谦

广平翼:
达鲁花赤:亦剌马丹、速来蛮
千户:赵玉、赵荣祖
副千户:白冲、白察罕不花、白玺

盐军翼:
千户:费成、费守禄
资料来源:(元)俞希鲁编纂,杨积庆等校点:《至顺镇江志》卷一七《将佐》,第682-697页。

镇江万户府、镇抚所及十翼千户所驻地,均在镇江城内。其中:

镇守镇江上万户府在总管府治西南月观下,即旧总领所小花山也。至元十二年改创,屋凡七十七间。堂曰慎威……镇抚所在千秋桥东放生池上,即旧南山亭郡县军官待班之所。至元二十四年改置,岁久颓圯。至治元年,镇抚诺怀重建。堂曰清远……真定翼在塘塠山后西桥之西。濮州翼在后百礼堂。卫辉翼在定波门里。怀庆翼在织染局西。高唐翼在小寨门内。彰德翼在濮州翼之西。济南翼在三折桥东。顺德翼在定波门内。广平翼在定波门内。盐军翼在小寨门内。(6)

镇江水军万户府为至元二十二年整编37万户之一,属下万户,但相关记载很少。《至顺镇江志》没有提到该翼军府,《洪武苏州府志》称:“镇守长桥镇江水军万户府,在吴江长桥。”(7)《弘治吴江志》记载:“万户府,在旧州市西南九保。元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引军南下,命千户寗玉镇守吴江,立镇守长桥水军万户府。十九年,升为浙西道长桥都元帅府。二十二年,复为万户府。设万户一员、副万户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并令史、奏差、通事、译史等,拨军分镇本州地界。”(8)上述记载,表明吴江长桥确实有一支水军万户府。按,在元灭南宋期间,至元十二年(1275)十二月,统帅伯颜曾派寗玉整修并镇守吴江长桥。(9)《洪武苏州府志》将此事与镇江水军万户府的成立联系起来:“命寗玉以前部军修吴江长桥,就戍守之。后立长桥镇江万户府(后寗玉官至都元帅,谥武宣)”,(10)认为镇江水军万户府是以寗玉部改编而成的。据寗玉神道碑,寗玉进驻长桥后,历任“明威将军、镇守长桥等处总管,寻降虎符,职任仍旧。升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未几,就带已降虎符,镇国上将军、浙西道吴江长桥都元帅、□沿海上万户,佩金虎符”。与上述《弘治吴江志》记载基本吻合。不过,寗玉任沿海万户府万户后不久,就谢职家居了。子寗居仁承替万户后,“镇守浙东道庆元等路”,(11)已不再与吴江长桥有交集。

需指出的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后,至正十四年(1354)二月,元廷下令“立镇江水军万户府,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家闾领之”。(12)如从《洪武苏州府志》所云,吴江长桥水军万户府即镇江水军万户府的话,元末又新设镇江水军万户府,两处记载明显抵牾。因相关记载太少,这里暂且存疑。
二、镇守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


炮手军匠为蒙元军队一支特殊军种,曾有多支军队番号有此称谓。前面提到,至元二十二年元廷于湖州设镇守湖州万户府,后南迁福建泉州,湖州则由炮手军匠万户府镇戍,简称“湖炮翼”。

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由唵木海后裔承袭。唵木海,《元史》记其为蒙古八剌忽 氏,以擅长用炮著称。“帝尝问攻城略地,兵仗何先,对曰:‘攻城以炮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故也。’帝悦,即命为炮手”。此后,唵木海从木华黎伐金,任随路炮手达鲁花赤。蒙哥汗在位时,授其虎符,升都元帅。后随宗王旭烈兀西征,卒。“子忒木台儿以从战功授金符,袭炮手总管。至元十年,修立正阳东西二城,置炮二百余座,与宋人战,却之”。后忒木台儿随伯颜大军南下灭宋,入临安,“以功授行省断事官,复令其子忽都答儿袭炮手总管。十四年,进昭勇大将军、炮手万户,佩元降虎符,镇平江之常熟。……十五年,兼平江路达鲁花赤,寻迁徽州、湖州,卒”。忒木台儿终官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大概镇戍此地,未再更动。“忽都答儿后升炮手万户,改授达鲁花赤”。(13)

万户府万户见于记载者最初有贾六十八。贾六十八祖贾塔剌浑。“太祖用兵中原,募能用炮者籍为兵,授塔剌浑四路总押,佩金符以将之”,累官总领都元帅。子抄儿赤、孙冀驴相继袭职。贾六十八为冀驴弟,先后参与襄樊与渡江战役。至元十一年(1274),从伯颜大军陷常州,“常州既克,帅府令总新附炮手军……十五年,领南军精锐者入卫,加辅国上将军。十八年,论功,授奉国上将军,管领炮手军都元帅。二十年,罢都元帅,更授炮手军匠万户,佩三珠虎符。二十六年,卒”。此后,万户转至綦公直第三子忙古台。至元二十四年(1287),“授(忙古台)定远大将军、中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改湖州炮手军匠万户。讨衢州山贼有功,加昭勇大将军”。(14)

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的建制情况,据《吴兴续志》记载:“镇守湖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元置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秩正三品,副万户一员,秩从三品,金牌各有等差。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从九品。……八奕千户所:元每奕置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金银牌面各有等差。……百户无定员。上百户从六品,下百户正七品,皆悬银牌。”(15)炮手军匠万户府八翼千户所分别为上千户所,及冀宁、大同、汴梁、崇德、杭州、福州、嘉兴千户所。其中上千户所秩从四品;冀宁、大同、汴梁属为中千户,秩正五品,从地名番号看,当属汉军千户;崇德、杭州、福州、嘉兴为下千户,秩从五品,从地名番号看,应为新附军千户,或即前文提到的贾六十八受命所总之“新附炮手军”。八翼千户所军官可考者有上千户所。其中宋濂提到湖州人林静,“曾祖弁,以武举入官,为宋马步水军都统制。祖友信,仕元,官至宣武将军、湖州路湖炮翼上千户所管军总管。父德骥,袭其职”。(16)据此可知,因林氏祖上为降元宋将,才得以在上千户所任职。不过,管军总管自至元二十一年(1284)起已被裁撤,此后林氏所任更有可能为千户。

八翼千户所除主要守御湖州路治所外,也在湖州路下辖州县轮替驻守。如德清县,“镇守千户一员,元于炮手万户府调拨,每岁一代”。安吉县,“元以湖炮万户府调拨千户一员守御”,(17)等等。
三、镇守嘉兴“邳州万户府”


邳州万户府为至元二十二年整编37万户府之一,属中万户序列。但《弘治嘉兴府志》则记其为上万户府。(18)作为与南宋对峙的前沿阵地,邳州在金亡前后一度被金将国用安控制,乙未年(1235)始被随蒙古阿朮鲁南下的济南世侯张荣攻克,此后张氏即驻军当地,由张氏子弟部曲任驻军万户。如刘斌,“乙卯,升济南新旧军万户,移镇邳州”。(19)孟德,“宣授济南路军马万户,悬带金符……又移镇邳州,大施方略,修备边防,虏不敢犯边,盗不叙入寇,士民军卒安而利之”。(20)李璮之乱爆发后,南宋一度北上攻占邳州,(21)但很快被元军收复。中统三年(1262)十月,元廷下令“万户忽都虎、怀都、何总管修完邳州城郭”,十一月复立邳州等城。(22)按,忽都虎为绍古儿孙、拜都子,奉命“修立邳州城”后,即“领兵镇两淮”。怀都为阿朮鲁孙,“至元三年,充邳州监战万户”。(23)至于原邳州行军万户张邦直(张荣子),则因李璮之乱受到追究,后于至元二年(1265)正月以“违制贩马”的罪名被处死。(24)蒙古将领取代张氏控制邳州后,开始大量签发当地人充实驻军。(25)

在元灭南宋期间,至元十二年二月,“以中书右丞博鲁欢为淮东都元帅,中书右丞阿里左副都元帅。仍命阿里、撒吉思等各部蒙古、汉军会邳州”。邳州一时间成为元淮东战区的军队集结地。南宋灭亡后,阿朮鲁另一孙忽都答儿,“从平宋有功,授浙西招讨使,改邳州万户”。(26)至于忽都虎,据《元史》本传记载:
镇嘉兴,行安抚事。(至元)十二年,加昭勇大将军,职如故。十四年,授嘉兴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寻升镇国上将军、黄州路宣慰使,寻罢黄州宣慰司,复旧任。十六年,改授浙西道宣慰使,加招讨使,仍镇国上将军……二十四年,从征交趾,明年还师,授邳州万户府万户。三十年,没于军。(27)

按,嘉兴实际上是在至元十三年正月正式投降的,伯颜留万户忽都虎、千户王秃林察戍守当地,为邳州万户府军驻扎嘉兴之始。元军于当地设军民安抚司,以嘉兴降官刘汉杰为安抚使,(28)忽都虎所谓“行安抚事”有可能是时任安抚司达鲁花赤。军民分治后,忽都虎长期任嘉兴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至元二十五年(1288),大概继忽都答儿之后,任邳州万户府万户。需要指出的是,《(崇祯)嘉兴县志》列镇守万户孟祺、刘昌、费拱辰、钱国冯、陈景纯、翼某6人,(29)但这些人或非邳州万户,或为海道运粮万户,兹不取。

邳州万户府千户级军官见于记载者主要有左翼千户马侯(名不详)、梁祯、王忽都帖木儿与伯牙兀歹父子。左翼千户马侯见陈基《马千户遗爱诗序》,其中提到:
前镇守邳州万户府左翼千户马侯有德于吾州……其意若曰:“马侯在镇,兵不敢取民草一束、粟一升,戍卒不敢椎耕牛,聚博徒,纵私鹾,往来它营,军不敢无故辄入境,旗鼓壁垒,百倍常时,而为民病者息。使商者安于市,耕者安于野,皆侯之赐也。侯亦务尽其职而已,非欲使吾不忘,而吾不能不侯是思,此诗之所以作也。”嗟夫!马侯职不过千夫长,食不过五品禄,一镇崇德,而德之在人若此。(30)

按,文中提到的“崇德”即崇德州,为嘉兴路属州,当为马姓千户分戍地。梁祯,据袁桷撰神道碑,为大名元城人,父梁千、兄梁汴,相继任大名兵马都总管。“会用兵江南,复籍新军,别择将家子统领……摄授以新军千夫长,俾镇睢州。帅领兵将渡河攻宋,宋将夏贵迎拒,遂领所部分击,斩首若干级。帅上功状,拜为真”。此后,梁祯先后参加平定李璮之乱与襄樊之战,“加授武略将军。至元十一年,镇邳州”。至元十三年,梁祯从攻常州。“城陷,第功授武义将军,佩金符。后改镇嘉兴。群盗出没江湖,伺疑衅窃发,独展诚抚绥,申令饬罚,使不能少越绳墨”。至元三十年(1293),梁祯致仕,“子绍祖,袭爵,佩金符,仍镇嘉兴。严重远虑,镇遏邪慝,悉不使入境。后镇乌江,询盗踪迹在海浦,遣兵擒磔之,郡镇肃然。延祐四年,年六十,终于军”。后由梁祯的孙子梁成“袭祖职,佩金符”。(31)从梁祯先镇邳州、南渡后又镇嘉兴的经历来看,他无疑应为邳州万户府下辖千户。从梁祯到梁绍祖、梁成,千户至少已传三代。

王忽都帖木儿、伯牙兀歹父子并见嘉兴地方志:
陈氏,元邳州万户府管军千户王忽都帖木儿之侧室。陈氏,嘉兴民间女,资性聪慧,粗晓书计,正室遇之以礼。生一子伯牙兀歹,甫六岁而夫殁,陈氏时年二十七岁,笃志守节,抚育孤子,使有成立。至顺二年,告袭父职。(32)

王忽都帖木儿、伯牙兀歹父子是否即前面提到的千户王秃林察后裔,还不是很清楚。

邳州万户府镇戍地嘉兴路,地处两浙盐运司行盐地面,延祐六年(1319)元廷在当地设有盐仓官,(33)因此除日常军事镇戍外,巡禁私盐也是邳州万户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据《经世大典·站赤》:大德十一年(1307)冬,江浙行省给中书省的咨文提到:“镇守嘉兴邳州万户府出乡巡捕私盐盗贼,已有哨船,复乘驿舟,有妨递运。”浙江行省认为:“其万户府巡捕私盐盗贼,止乘哨船相应”,(34)得到中书省的批准。另据《元典章》,当地还发生过邳州万户府刘百户受贿纵放私盐的案件。(35)
四、镇守松江万户府


松江万户府为至元二十二年整编37翼万户府之一,属下万户府序列。松江府原为南宋嘉兴府华亭县,元军占领当地后,由沙全(抄儿赤)任军民达鲁花赤。华亭升府后,沙全任松江府达鲁花赤,后军民分治,改任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据《元史》本传:
改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使专领军政。(至元)二十二年,召见,迁隆兴万户府达鲁花赤,得请复旧名曰抄儿赤。未几,帝以为松江濒海重地,复命镇之,赐三珠虎符。(36)

元人王大本于至元三年(1337)为制锦堂所撰重建记对沙全家族任职情况记载更详:
乃(至元)十有五年,以华亭壮县,升松江府,从达鲁花赤昭勇公之请也。公寻进秩四品,牧守是邦……越三年,民和既播,人熙化成,报政上闻,以公成宣师帅,拜昭勇大将军、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佩三珠虎符,以敕公功,作镇是邦……昭勇讳抄儿赤,宣武名也先不花,哈剌鲁氏,祖子孙凡四万户云。(37)

据此推断,松江万户府似应草创于至元十八年(1281),由沙全为首任达鲁花赤,从沙全到也先不花,祖孙凡四人世袭万户府达鲁花赤。

松江万户府首任万户张均,为总把张山子,早年袭百户,多次参与对宋作战。“(至元)十二年,赐金符,授忠翊校尉、沂郯翼千户……二十二年,升松江万户。二十四年,从镇南王征交趾。二十六年,从北征,擢明威将军、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38)其后松江万户府万户见于记载者有石琼,《梧溪集》记载:“石伯玉,名琼,以松江万户尝分戍大信,乱中归隐佘山。”王逢又有记载称:“公讳国英,号月涧,宿州灵壁县人。金季时居材官下僚,元初用文武才,仕至福建宣慰。曾孙宣武将军、松江万户琼。”(39)据此,石琼为石国英曾孙。石国英或即伯颜南下灭宋时沿江制置使陈奕派往接洽投降的“总管石国英”,(40)为由金入宋的归正人。副万户见于记载者有石薛彻都,《正德松江府志》记其为“镇守松江管军副万户”。按,石薛彻都生平不详,有可能也是石国英后人,去世后,由“子世爵”。(41)因万户张均转入卫军系统,副万户石氏有可能就此升万户。

据《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万户府达鲁花赤与万户均为从三品。因松江府为四品散府,品秩低于松江万户府,大德元年(1297)双方在行礼孰为班首时还曾发生过纠纷。中书礼部认为:“松江万户府虽系三品,镇守、征行、屯戍去处无当(当应为常之误),终非守土之职。凡遇进贺行礼,若令守土官为班首,于礼相应。”最后得到中书省批准。(42)

松江万户府下辖“千户所九,总为五营。东营在甎库巷,三所。西营在丰乐桥西北,二所。南营在太平桥南,一所。北营在居士桥北,二所。长桥营在长桥西南,一所。所置达鲁花赤、千户、副千户各一人,通领百户七十三人、弹压一十八人”。在九个千户中,“一从四品,余五品”,(43)也即有上千户所一个,剩下的为中、下千户所。

关于千户级军官,《正德松江府志》提到中千户所达鲁花赤达吉:
达吉:蒙古人,至正初授镇守松江管军中千户所达鲁花赤,岁庚寅(至正十年,1350),浙东海寇窃发,焚劫州县,行省不克制,因征会附海郡兵于庆元进讨,吉引兵赴之。既会,战舰云集,兵弩甚设,开帆而舰不相属。贼以十数轻舟溯风来迎,锋未及交,直围主将舰。众遂惊溃,独吉引弓劫柁师捩柁救之,发矢毙数贼。贼分舟与战,众寡莫当,竟死。(44)
《元典章》多处提及松江万户府。如大德七年(1303),松江万户府千户邹武义(武义将军,从五品武散阶)因捉拿私盐合酱违错被究。(45)皇庆二年(1313),松江万户府刘千户翼军人张铸告百户徐允昌要取军人钱钞。(46)延祐三年(1316),松江万户府军人俞胜、徐福捉获私盐受贿,“于金山镇守官张百户处打话,将犯人脱放”,后被浙西廉访司查出,(47)等等。
五、镇守江阴、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与镇守平江十字路万户府


有关通事汉军万户府,笔者曾撰文做过讨论。所谓“通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而是指能操各种语言的外族人,尤其是来自北方的诸部族人。在蒙宋对峙期间,不少通事南下投靠南宋,后被招募入伍,配置各军,成为抵抗蒙元的一支重要力量。南宋灭亡后,元廷将分散各地的通事军人重新征召入伍,后整编为军,即通事汉军万户府,因镇戍江阴、许浦,又被称为江阴万户府。

这里需要补充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事汉军万户府可能有水军建制。按,该翼万户府镇戍地江阴、许浦,在宋代即是水军重要驻扎地。像许浦在南宋为“御前许浦水军寨”驻地,当地水军是南宋最大的一支水军,又“于内分拨三百人江阴驻扎”。(48)另据《元史·囊加歹传》,元朝第二次东征日本,时江东道宣慰使囊加歹,“召为都元帅,管领通事军马,东征日本,未至而还”。(49)其中“通事军马”应即该翼万户府军人的重要来源。

二是千户级军官见于记载者有赵大德、赵大明兄弟。赵大德祖上为辽阳(一作辽州,疑误)人。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赵大德,“父木邻赤,宋赐姓名赵旺,授右武大夫、骁卫上将军、福州团练使”。赵大德为其长子,“授阁门宣赞舍人、马步军副总管。归元,至正十四年授武德将军、金牌,管军千户。又充通事马军万户府镇抚,寻授昭勇大将军、管军总管”。(50)唐桂芳《重建中和道院碑》也提到赵大德,称其“袭父荫,仕元,授江阴许浦奕管军总管,阶昭勇大将军”。(51)

从赵大德父赵旺原名木邻赤来看,父子二人应不是汉人。木邻赤有可能从北方叛逃南宋,受赐南宋国姓,取名赵旺。南宋灭亡后,赵大德降元,先后任管军千户、万户府镇抚与管军总管。所谓“通事马军万户府”与“江阴许浦奕”,均指镇守江阴许浦等处通事汉军万户府(简称江阴万户府)。赵大德因常年在外征战,染上肺痨,被手下一名叫李清庵的有道高士治愈,于是,赵大德将军职转给其弟赵大明(一作大名)承替,自己则礼李清庵为师,取法名道可,号定庵。因其管军总管的官职在至元二十一年被元廷裁撤,故赵大德出家或在此之前。赵大明所任或为管军千户。

有关十字路万户府,笔者亦曾有专文讨论,但忽略了宋濂《故高府君圹铭》与《棣州高氏先茔石表辞》,二文都是宋濂为济南棣州高氏所作,其中尤以后者关涉十字路万户府内容较多。据《棣州高氏先茔石表辞》记载,在宋元战争期间,高玉曾以军功任十字路万户府镇抚:
会攻宋,籍山东良家子为军。玉度不能免,因自荐。从大将察罕那演取淮、泗、涟、海四州,所向克捷。诸王也古壮其勇,赐以佩刀弓矢。遂从察罕入宋都,定闽越,战数有功,授行军镇抚、都弹压。凯旋论赏,真授十字翼管军镇抚,仍佩银符,戍通州……未几,十字翼改戍平江,玉因引疾归山东。(52)

按,上述引文提到的大将察罕、诸王也古(当为东道诸王合撒儿子)都生活在窝阔台汗、贵由汗时代,在元灭南宋时早已去世,所谓“从察罕入宋都”有误。但十字路万户府先驻长江北岸通州,后渡江移戍平江,则应属实。这也间接印证了十字路万户府另一将领(有可能是副万户)庆孙的履历:“十八年,还镇通州……二十二年,移镇十字路(疑为十字路万户府)。”(53)十字路万户府南迁平江后,原戍地通州由江阴水军万户府接防,(54)江阴戍军则改为通事汉军万户府,这些镇戍区调整虽不见得发生在同一年,但看起来应是一系列连锁效应。

棣州高氏“隶名于平江十字翼万户府军籍”,(55)因棣州隶属济南,且高玉从军较早,高氏有可能隶属十字路万户府下辖济南旧军千户所。高玉孙高翥的经历,为我们寻找元末十字路万户府的活动提供了线索。据《棣州高氏先茔石表辞》记载,“至正壬辰秋,翥移戍当涂”。(56)至正壬辰即至正十二年(1352),此时红巾军起义已爆发,徐寿辉部红巾军正沿江东下,战火已燃至安庆。(57)当涂位于长江南岸,为太平路治所。看来十字路万户府当时也曾抽调兵员参加元廷组织的沿江“把截”。
六、镇守常州万户府与镇守建德“怀孟万户府”


镇守常州万户府与镇守建德“怀孟万户府”,近年来随着学界对《魏书》纸背公文研究的进展,其面貌日渐清晰。

镇守常州万户府,为至元二十二年整编37翼万户府之一,属下万户序列。《至正金陵新志》多次提到一个名为“常州宋万户”的人,如:
国朝初下江南,凡襄阳南伐之兵多留建康,福建廉万户、保定张万户、泰州孟万户、常州宋万户、宁国乔万户统诸奕军相继镇守。
十四年……自是连岁出兵,保定奕及福建奕廉万户、常州宋万户、宁国乔万户、泰州奕孟万户诸军并诸附军,相继分镇建康……十六年二月,宋境悉平,廉、宋两万户军移屯各处。(58)

据此,宋万户军最初驻扎建康,至元十六年(1279)厓山之战南宋最终覆亡后,始移驻常州。万户府府衙设在常州路治“天禧桥西”,入明后这里又成为“常州卫指挥使司”衙署。(59)

《泰定毗陵志》载元常州镇守万户有秃绵歹、寿童(字仁山)、刘脱木、刘胜祖、宋谦、宋不花、宋显祖等七人。(60)这七人可分为三组,前两人秃绵歹、寿童为万户府达鲁花赤,刘脱木、刘胜祖为万户府万户,宋谦、宋不花、宋显祖为万户府副万户。通过对《魏书》纸背文书的研究,杜立晖、郭兆斌认为,常州路万户府达鲁花赤实际上前后至少有五位,这些人应出自同一家族,分别为哈丹、拜塔拜、咬咬、秃绵歹与寿童。(61)这里可资补充的是,寿童还可见殷奎为元末常州路宜兴州知州卢僧孺所撰行状:“至正十四年,南山张玄保、观庄王恭等,聚党为寇,常州万户寿童、宋至中等统兵讨捕,久未有功。”(62)其中“常州万户寿童”,即常州万户府达鲁花赤寿童,当时有以万户统称万户府达鲁花赤乃至副万户的情况。至于“宋至中”,至正九年(1349)《梅岩瞿先生(懋)作兴乡校记》记载“武略将军、常州万户府副万户、省委镇守嘉定州事宋志中”,(63)宋至中与宋志中当为一人,其名应以碑刻所载宋志中为准。

常州万户府下辖千户所,陈瑞青通过对《魏书》纸背文书的研究,指出共有八翼,分别为胶州、乐安、金乡、博兴、巨野、郓城、常州与无锡。其中,胶州、乐安、博兴属益都路,金乡、巨野、郓城属济宁路,常州及其下辖无锡则属常州路。(64)看来,常州万户府也是典型的汉军与新附军相参的万户府。

镇守建德“怀孟万户府”,笔者认为首任万户府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分别为咬住、刘潭与唐括世享。杜立晖、郭兆斌通过对《魏书》纸背文书的研究,又补充了顺帝元统元年(1333)被任命、次年到任的万户府达鲁花赤虔寿。不过,因字迹模糊,杜立晖、郭兆斌对此又不敢确定,加页下注称:“因‘虔’与‘庆’字形易混,‘虔’或亦可能为‘庆’字。”(65)其实,此人在《明太祖实录》中有迹可循。至正十八年(1358)三月,朱元璋胡大海部攻克建德时,元建德路守臣中的“院判庆寿”即为此人。(66)元末天下大乱后,浙东不少镇戍军将擢升浙东宣慰司都元帅府或行枢密院官,如镇守婺州、处州路“沿海万户府”万户寗安庆任行枢密院同佥,副万户石抹厚孙任行枢密院判官,(67)怀孟万户府达鲁花赤庆寿,应也是循此例升行枢密院判官。这些将领虽挂阃帅或行院衔,但大多仍领本翼万户府军。此外,杜立晖、郭兆斌以《魏书》纸背文书“父子相继五传”等为据,将咬住之父大达立也认定是怀孟万户府达鲁花赤,(68)恐有问题。细绎刘敏中撰大达立神道碑,题作“敕赐镇国上将军、福建道宣慰使兼镇守建德万户”,其子咬住在大达立去世后“授镇国上将军、福建道宣慰使、管军万户”,直到后来“更制,改怀孟万户府达鲁花赤,镇国、虎符仍前,移守建德”。(69)所谓“更制”,应指至元二十一年更定军制尤其是次年江淮、江西戍军大整编之事。(70)换言之,大达立及其子咬住起初所任万户并无怀孟地名番号,直到至元二十二年,咬住才改任怀孟万户府达鲁花赤。

整编后的怀孟万户府应由几支不同系统的军队拆分混编而成,整编前的怀孟万户,杜立晖、郭兆斌提到因灭宋有功而任怀孟、卫辉等路新军万户的唐兀人乞答哈,(71)其实伯颜南下灭宋期间就有怀孟万户的记载。据《平宋录》,至元十一年十二月“丁卯,遣怀孟万户也的哥、总管忽都歹儿及新附官赵都统、孟都统等驰驿奏渡江之捷”。(72)《元史·伯颜传》相关内容则记作:“丁卯,遣万户也的哥、总管忽都歹,入奏渡江之捷。”(73)这个“怀孟万户也的哥”,不见《平宋录》的常见版本,因而未能引起杜立晖、郭兆斌的注意。

刘潭之后,尤其是元末怀孟万户府万户,以前笔者曾据赵汸《资善大夫淮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汪公(汪同)传》做过一些推测,现在看来不确。杜立晖、郭兆斌根据《魏书》纸背文书找到剌捏儿后人移剌九九在元末的任职记载,(74)解决了这一问题。以下,笔者在杜立晖、郭兆斌研究基础上再补充一下移剌九九在元末的活动及其结局。

按,因移剌(耶律)汉姓为刘,移剌九九又作刘九九。(75)据曾任建德路推官的杨维祯记载,“至正丁酉(十七年,1357),江浙行枢密院判官移剌九九开府于睦(即建德)”,“丁酉,江浙政府以大帅移剌公佥枢院事,都护方面。公统率牙将凡十有六,控弦之夫无虑数万”。(76)据此,万户移剌九九与达鲁花赤庆寿一样,也挂行院衔,驻建德路。上述两处记载一作“行枢密院判官”,一作“佥枢院事”,从后文所引刘辰《国初事迹》看,应以行院判官为是。

移剌九九的结局,据赵汸记载,至正十六年,“元帅刘玖(即移剌九九)来镇徽,贪暴为甚”,后来因为与徽州将领汪同等发生冲突,“还军严(即建德)。赵小九元帅以私愤与玖战,玖败走衢,宋监司(即廉访使宋伯颜不花)杀之”。(77)杨维祯提到移剌九九回到建德后,遭长枪军何、吴、俞姓三将进攻(被杨维祯称为“三蛇”):“长枪氏何、吴、俞劫元将刘九九,夺睦城(即建德),民大溃,人相食,不聊生,王师(指朱元璋军)剪平之。”(78)刘辰《国初事迹》亦有与之相关的记载,但细节稍有所不同:

长枪参政谢国玺与邢、何二同佥等军马,自淮西,经宣州,至杭州、严州。因院判刘九九杀死元帅赵小九,攻破其城,九九走衢州。国玺纳九九之妻,追至衢州城下,宋伯颜不花闭门不纳。(79)综上记载,移剌九九至正十六年曾短暂驻徽州,因与当地将领产生嫌隙,不得不退回建德,后与元帅赵小九相攻,至正十七年(1357)被长枪军赶出建德,跑到衢州,被衢州守臣宋伯颜不花杀死。因宋伯颜不花于至正十九年(1359)九月被朱元璋部俘获,(80)移剌九九被杀应不晚于此时。

怀孟万户府下辖千户所及千户级军官,笔者以前仅提到千户巩思明、孛完。杜立晖、郭兆斌根据《魏书》纸背文书不仅提供了多名千户、百户乃至吏员的履历,而且补充了淮杭、平望、修武、河内、淮信、梁县诸翼千户所番号,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怀孟万户府的认识。这里需补充的是,元代千户所一般以士兵来源地冠名,百户则无。在杜立晖、郭兆斌辨识出的千户所中,修武、河内为怀庆路(即怀孟)属县,此二翼军人无疑为汉军,梁县为庐州路属县,平望为平江路吴江州镇名,元于此设平望站,(81)此二翼军人应为新附军;淮杭、淮信地名不详,但极有可能是双地名缩写,其中淮杭上千户汪千奴,纸背文书记其籍贯为:“淮西道庐州人氏,杭州路东北录事司附籍。”(82)由此看来,“淮杭”的“杭”有可能指杭州,同理,淮信的“信”或许指信州。此二翼军人也应为新附军。总之,同常州万户府一样,至元二十二年整编后的怀孟万户府也是汉军、新附军相参的万户府。
余 论


元代江南镇戍体系,在至元十九年(1282)初步设计时,“自归州以及江阴至三海口,凡二十八所”,(83)由此形成一个以长江为基线、东西呈带状直至下游呈喇叭状的密集型镇戍区,这一密集型镇戍区以濒海沿江为布防重点。其中沿江顾名思义指沿长江一线,濒海则以“三海口”为中心,所谓“三海口”,分指“庆元、上海、澉浦三处上船海口”,(84)大致相当于今甬江、长江与钱塘江入海口。其实,南宋已将上述三处海口视为海防重点区域。像沿江制置大使吴潜提出外敌由“里洋”“外洋”“大洋”入侵说,指出:“贼若不由大洋以窥定海(今甬江口),则或转料,从里洋而窥扬子江(今长江),否则由外洋径窥浙江(今钱塘江)。”(85)本文探讨的浙西道,与浙东道及隔江相望的淮东道,均属濒海沿江地带,上述地带亦可视作元代江南镇戍体系最核心的区域。

至元二十七年(1290)十一月,江淮行省平章不怜吉带上言:“扬州、建康、镇江三城,跨据大江,人民繁会,置七万户府。杭州行省诸司府库所在,置四万户府”,(86)获元廷批准。不怜吉带所言四城均是长江下游重要据点,元廷因之设11翼万户府驻防,成为当时江南镇戍军重点布控区。其中,浙西地区含镇江、杭州两城,镇江已见前文,杭州为南宋旧都行在之所,又是江淮(后改名江浙)省府驻地,戍军达4翼万户府,居江南各省之冠。(87)建康虽属江东道,但毗邻濒海沿江地带,是元灭南宋、平定江南的前进基地,也是后来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所所在,世祖至元后期,南征各路大军一度集结于此。(88)扬州为镇南王出镇地,亦为当时军事重镇,直至泰定四年(1327),枢密院仍提到:“扬州冲要重地,置五翼军马并炮手、弩军。今亲王脱欢太子镇遏扬州,提调四省军马。”(89)元中期后,建康、镇江戍军各调整为一翼(益都新军万户府与镇江万户府),扬州、杭州则依然重兵密布,为元廷控扼长江下游地区的南北两大兵营。

元江南军事镇戍区大致可分常戍区与更戍区两大板块,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江浙全省、江西与湖广行省北部。在常戍区,行政与军事区划基本呈路级总管府与管军万户府的对应格局,此即元末郑玉所称:“各路设总管府以治民,万户府以统军。”(90)前面提到,至元二十二年元朝整编江淮、江西戍军时,浙西地区七路一府一州,所设万户府可考者至少有13翼,超过整编万户府总翼数的三分之一,显然大大超出路级总管府与管军万户府一对一的正常规模,而且在上述诸翼万户府中,至少有5翼属上万户府序列,实际翼数可能会更多一些,这在元朝江南镇戍区中极不寻常。浙西地区这种兵力配置,显然与其在元朝江南统治中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如果说元江浙行省地位居江南三行省之首,那么浙西地位居江浙行省之首也大致不差。

参考文献略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3-23
元朝是不是存在一个问题,不管是行政还是军事,事实世袭的非常多。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3-23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元朝是不是存在一个问题,不管是行政还是军事,事实世袭的非常多。 (2025-03-23 09:35) 

元代的资料看得太少 估计可能存在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3-23
chatgpt的读书笔记:
(未进行核对)
元代浙西地区镇戍军府建制列表如下:

一、镇守镇江万户府及镇江水军万户府

1. 镇江上万户府(陆军)
    •    级别:上万户府
    •    驻地:镇江城内,总管府治西南月观下
    •    万户府达鲁花赤: 塔剌海、燕只吉歹、脱罗帖木儿、朮温台氏诺怀(至正四年卸职)、永安(至正五年承袭)
    •    万户: 胡忽都不花、胡薛彻秃
    •    副万户: 张元英
    •    下辖10翼千户所:
    •    真定、濮州、卫辉、怀庆(上千户)
    •    高唐(中千户)
    •    彰德、济南、顺德、广平、盐军(下千户)

2. 镇江水军万户府(水军)
    •    驻地:吴江长桥(另一处记载镇江)
    •    万户:寗玉(至元十二年设立,后升为浙西道长桥都元帅府,又复为万户府)
    •    相关官员:副万户二员,经历、知事、令史、通事、译史等若干人



二、镇守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
    •    驻地:湖州
    •    级别:上万户府
    •    达鲁花赤:唵木海家族承袭(忽都答儿)
    •    历任万户:贾六十八、忙古台等
下辖8翼千户所:
    •    上千户所(上千户)
    •    冀宁、大同、汴梁(中千户)
    •    崇德、杭州、福州、嘉兴(下千户)
    •    驻守州县:德清县、安吉县等轮替驻守



三、镇守嘉兴邳州万户府
    •    驻地:嘉兴
    •    级别:中或上万户府
    •    达鲁花赤与万户:忽都虎、忽都答儿
千户官:
    •    左翼千户马侯(名不详)、梁祯家族(梁祯→梁绍祖→梁成)、王忽都帖木儿及其子伯牙兀歹等
下辖千户所:崇德州等(嘉兴下辖属州)
    •    职责:军事防御及缉捕私盐



四、镇守松江万户府
    •    驻地:松江府(原华亭县)
    •    级别:下万户府(达鲁花赤、万户均从三品)
    •    达鲁花赤家族:沙全(抄儿赤)家族四代承袭
    •    历任万户:张均、石琼(石国英曾孙)
    •    副万户: 石薛彻都
    •    下辖9翼千户所,分为五营:东营、西营、南营、北营、长桥营
    •    千户所级别:
    •    上千户所1个,其余为中、下千户所
    •    职责:沿海防务、缉捕私盐



五、镇守江阴、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与镇守平江十字路万户府

1. 江阴、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
    •    驻地:江阴、许浦
    •    军种:通事汉军(水军建制可能存在)
    •    千户级军官:赵大德、赵大明兄弟等
    •    重要来源:南宋降元“通事军马”,江阴、许浦宋代水军驻地

2. 平江十字路万户府
    •    驻地:先通州,后平江
    •    军官:镇抚高玉、副万户庆孙等
    •    军种:济南旧军千户所(汉军)



六、镇守常州万户府与镇守建德怀孟万户府

1. 镇守常州万户府
    •    驻地:常州路天禧桥西
    •    级别:下万户府
    •    达鲁花赤家族: 哈丹、拜塔拜、咬咬、秃绵歹、寿童
    •    万户:刘脱木、刘胜祖
    •    副万户:宋谦、宋不花、宋显祖
    •    下辖8翼千户所:胶州、乐安、金乡、博兴、巨野、郓城、常州、无锡
    •    军种组成:汉军、新附军混合

2. 镇守建德怀孟万户府
    •    驻地:建德路
    •    级别:万户府
    •    达鲁花赤:咬住、庆寿(元末任职)
    •    万户:刘潭、移剌九九(刘九九,元末)
    •    副万户:唐括世享
    •    千户级军官:巩思明、孛完等
下辖千户所:
    •    修武、河内(怀孟属县,汉军)
    •    梁县(庐州路属县,新附军)
    •    平望(平江路吴江州,新附军)
    •    淮杭、淮信(新附军,来源多地混合)



整体特征总结:
军府级别:
    •    上万户府:镇江、湖州炮手军匠、邳州等
    •    中或下万户府:嘉兴邳州府有争议,松江、常州、平江等多为下万户府。
军队组成:
    •    汉军为主,但多与新附军混合编制。
    •    炮手军匠、通事军马、水军等特殊建制存在。
职能特征:军事镇戍与民政分治,防御与缉捕私盐等事务并行。
家族世袭制明显:达鲁花赤与万户职务常为家族连续承袭。

以上整理基于原文所述历史资料进行,尽可能客观反映元代浙西地区镇戍军府建制情况。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03-23
军府编制:
元代浙西地区镇戍军府编制表如下:

一、镇江上万户府(陆军)
    •    万户府:上万户府,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若干人
– 下辖千户所(10翼):
— 上千户所4翼
— 中千户所1翼
— 下千户所5翼

二、镇江水军万户府(水军)
    •    万户府:设万户、副万户、经历、知事、令史、通事、译史等若干人

三、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
    •    万户府:上万户府,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若干人
– 下辖千户所(8翼):
— 上千户所1翼
— 中千户所3翼
— 下千户所4翼
— 各千户所设千户、副千户、百户(上百户从六品,下百户正七品)若干人

四、嘉兴邳州万户府
    •    万户府:中或上万户府,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若干人
– 下辖千户所若干翼(设千户、副千户、百户等)

五、松江万户府
    •    万户府:下万户府(从三品),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若干人
– 下辖千户所(9翼,分为五营):
— 上千户所1翼
— 中、下千户所共8翼
— 各千户所设达鲁花赤、千户、副千户各1人;百户、弹压若干人

六、江阴、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
    •    万户府:设万户、镇抚、管军总管、千户、副千户若干人
– 可能有水军编制

七、平江十字路万户府
    •    万户府:设万户、镇抚、副万户、千户、副千户若干人
– 千户所若干翼(含济南旧军)

八、常州万户府
    •    万户府:下万户府,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若干人
– 下辖千户所(8翼,汉军、新附军混合编制)
— 各千户所设千户、副千户、百户等若干人

九、建德怀孟万户府
    •    万户府: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若干人
– 下辖千户所若干翼(汉军、新附军混合编制)
— 各千户所设千户、副千户、百户等若干人

元代浙西镇戍军府总体编制制度特征为:
    •    万户府统领若干千户所,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为主要职官。
    •    千户所根据规模分为上、中、下等级,各设千户、副千户、百户等官职。
    •    军种包括陆军、水军、炮手军匠、通事军马等特殊建制。
    •    职责包括军事防御、驻防、巡逻及缉捕私盐等事务。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