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地缘来,最为独立和分不开的是宁波、绍兴、金华、台州四市交界的嵊州和新昌,两县市位于同一盆地,为甬金和绍台主要通道,上三高速及104国道本来很有名气,当然北部嵊州的盆地平原面积看起来更大,新昌以山地居多,因此嵊州比新昌多20多万人,嵊州各方面也好一点,但新昌手握镜岭、钦寸、长诏3大水库及澄潭江、新昌江、黄泽江上游,仅长乐江主要在嵊州;两县市本来是百强县常客,其嵊州新昌站比以前提出的余慈站(现为余姚北站)更能说明两县市的合作精神。另外,比较突出的是温州南部副
中心的龙平苍
一体化,但在2019年设立龙港市之前,更多提到的是平苍一体化和平苍协同发展,当时平阳80万
人口,苍南120万人口,而苍南只是比平阳多了100亿200不到的产值,龙港分出后看似龙港和苍南都发展较大,本来苍南也后来上过百强县,分出后希望基本没有,而平阳和嵊州差不多产值,偶有上某百强县。除了上述之外,比较醒目的为余姚和慈溪、义乌和东阳,以及相近的永康、武义、缙云,浙北的湖州和嘉兴各县市较近,其实跨县域合作提及较少,湖州和嘉兴基本设计全域的协同,而宁波的
城市化较高(除独立余慈副中心,或现有偶有余慈也归入宁波
主城区,宁海和象山作为副中心)和地缘中南部宁海和象山协同发展提及较少,宁海和象山之间
地理较远,象山一直也是向外渡海直达宁波主城区,也不喜欢绕道一个象山港陆路到宁海-奉化至宁波城区;到现在如绍兴还是提出环杭州湾的柯桥、越城、上虞为核心一字排开,南部为诸暨和嵊新两翼,温州发展建设中也离不开时常提到视察龙平产协同发展。
其中,最为突出的省域情况,要看台州,除了宁海分出并入宁波之外,玉环从乐清分出并入台州,台州市区由黄岩分出,温岭前身的太平县从黄岩分出,其实以温黄平原的台州是核心,玉环是小弟,作为母县的临海,剩下的临海、三门、天台、仙居4县市,似乎可以看成另一个北台州,坐拥天台山和括苍山,其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但人口220多万,占台州1万平方公里670万人口中的大部分三分之二面积,三分之一人口。
参考现在提出的回到县域
经济发展,及人口就业居住生活来看,市级主城区就业、产业、住宅、收入的瓶颈和问题,
浙江的县域中间存在跨县域合作发展这一个选题和经验,大部分非百强或人口重心的县域,轨交发展还是较为薄弱的(千亿级县市部分还未通轨交、城际或市域),产业集聚中高质量产业和人才方面都是薄弱的,突破的关键是如苍南分出龙港后的市级扶持,以及自身的跨县域合作及市级轨交、产业、人才的帮扶,近期温州、宁波、义乌在大量建设市区之外的县市中高校。
上述2011年浙江省在《浙中城市群规划》中首次提出“嵊新组合城市”概念,旨在通过嵊州市和新昌县的协同发展,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
2011年温州市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平苍一体化”设想,旨在推动平阳县和苍南县(同属温州南部)在产业、
交通、生态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2002年宁波市在《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首次提出“余慈地区统筹发展”,明确慈溪、余姚作为宁波北部副中心,承担产业升级和人口疏解功能。
2002年浙江省在《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培育浙中城市群(金华—义乌都市区),首次将义乌、东阳纳入同一区域发展框架,但此时协同重点仍以金华—义乌为主。但义乌与东阳的协同发展从2011年省级规划正式提出,到2020年后进入“同城化”实操阶段,目前已成为金义都市区一体化的核心板块。
永康和武义协同发展的规划最早在2010年左右由金华市政府提出,但实质性推进主要集中在2017年之后,尤其是随着“金义都市区”战略深化和永武缙产业带建设的加速。
2016年台州市“十三五”规划明确“临海—三门—天台—仙居”为台州北部板块。2023年四县市GDP总和超2500亿元,占台州市35%,市域铁路S3线(规划连接临海、三门),2021年提出共建甬台温合作临港产业带(临海头门港与三门健跳港联动),探索“飞地经济”(天台、仙居在临海经开区设立产业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