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刻谈笑
最近我研究邮政编码。
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
我国的邮政编码采用六位数编码结构,比如211712,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图一:邮政编码格式
以“211712”这个邮编为例,
21是江苏省的代码之一,
其中,2是上海一级邮区;
第二个1是南京二级邮区代码,
第三个1是南京三级邮区代码(二级邮区同时也是三级邮区),
第四个7是盱眙邮局代码,
最后两位12是河桥镇邮政所的代码。
在继续研究其中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尤其是因为邮政编码实行超过40年,期间行政区划调整千奇百怪,但是邮政编码并没有跟着政区调整而变化,导致了一些有趣的情况,后面我们会讲到。
因此,本文拟以江苏省各市县的邮政编码(邮编前四位)为例,研究其中规律。
图二:江苏省三级邮区划分图
如图,我们将各县市的邮政编码前四位分类作图(精确到市县,乡镇差异不计),全省被分为12个三级邮区,21和22区各6个。其中,21二级邮区主要是在长江以南,以南京为中心,22二级邮区主要是在长江以北,以徐州为中心。邮区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来划分的,每个三级邮区代表一个地级市辖区。(泰州市和宿迁市1996年才独立建市,因此不在邮政编码中体现;南京市区单独是一个邮区。)其中值得玩味之处也不少。
一是南京市浦口区有两套邮政编码,比如210031在顶山街道,属于21邮区,211800在江浦街道,属于22邮区,这是因为南京以前同时存在着浦口区和江浦县,浦口区是市辖区,江浦县则是县,2002年浦口区和江浦县合并为浦口区,于是出现了一个区跨两个邮区的现象。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南京六合区。
图三:浦口区和江浦县 二是仪征、盱眙、金湖一同归于南京邮区。查阅记录发现三县并没有被划归南京管辖的历史,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划分。不过这倒是南京都市圈的深刻表现。图四:1982年江苏省行政区划
三是部分县的隶属关系探究。如图,1982年的江苏地图与今天我们看到的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存在超级庞大的镇江地区和苏州地区,但是1983年江苏省推行市管县模式,苏南两个地区被改为四个地级市。观察邮编区划图,可以推断这套邮政编码系统是1983年之后的版本。同理,灌云县于1983年被划归连云港管辖,也是如此。但是灌南直到1996年才从淮阴划到连云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邮编区划图上灌南和淮阴是一个邮区的。可以推断这套邮政编码系统是1996年之前的版本。图五:1999年江苏省行政区划
当然,如果再仔细看,还有更多有趣的点可以挖掘,只是我没时间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