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23阅读
  • 13回复

[个人区划理念]中国的城市化.区域经济.交通干线和行政区划改革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4-28
— 本帖被 湖鹰 执行合并操作(2015-04-15) —

中国的城市化.区域经济.交通干线和行政区划改革综述



由于,中国在2010年以后才能实现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现在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
并将延续相当长时期(日韩现在仍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
中国至少应在2030年以后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
因此,中国区域经济体系和城镇体系的构建主要靠政府的推动。


七、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布局主要运用梯度理论,
将中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
并分别发展为高梯度、中梯度、低梯度地区。
但,
这种发展模式加剧了区域间的矛盾,
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种区域间的梯度转移,也大大地增加了梯度转移的成本。
事实上,
层次扩散模式才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才更有利于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的过程,
就是产品经济发展为服务经济的过程;
(经济发展规律为:产品经济—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文化经济。)
而,
服务经济的发育和繁荣是与相应规模的人口聚集为前提的:
只有3000人以上的社区,才会有较完整的社区服务业;
只有1万人以上的社区,才会有较发达的社区服务业;
只有1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完整的生活服务业;
只有3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生活服务业;
只有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工业服务业;
只有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公正高效的行政服务业;
只有3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
但,
城区人口超过800万以后,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城市病;
城区人口超过1200万以后,便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城市病。
所以,
效益最好、最适合人们生活的城市人口规模为300-800万人口;
不过,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人口规模却是:800-1200万人口。



根据城市的影响力大小,城市可依次分为:
地方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城市—世界城市。


目前,世界经济总值的3-5%可产生一个世界城市,
根据中国的国情,
到2100年中国的GDP总值将达到世界的22%,
中国可以产生5-7个世界城市;
为了使中国的世界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城镇体系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必要尽早将:
北部的中心城市北京、东部的中心城市上海、南部的中心城市广州、
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西部的中心城市重庆按世界城市的规格做好规划;
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将在203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
武汉和重庆可在205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


另外,
考虑到西北部的发展潜力,
随着南水北调的实施,
特别是到2030年左右雅鲁藏布江往柴达木盆地调水的实施,
到2050年后柴达木盆地等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会有根本的改善。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
还有必要在西北部规划布局一个世界城市,
根据西北部的区位等状况,格尔木是较合适的地方。
大约到2100年左右格尔木能建成世界城市。


为了加速中国世界城市的早日形成,
有必要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格尔木六个地区均设为直辖市。
(直辖市,应具有协调周边省市的权力,但没有直接管理权,与以前的大区设置不同。)


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就必需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
要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就必需有300万以上的城区人口;
中国到2050年的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72%,
其中,特大城市的人口将占城镇总人口的40%,
(欧洲为30%、北美洲为50%)
3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20%,
也就是,每二千多万人口能产生一个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所以,中国将产生大约50-60个国际化城市。



在中国,由于服务业还不发达,
所以,城市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业;
这也是我国几乎所有200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是或曾经是一级行政中心的原因。


鉴于中国的行政中心是城市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了加速国际化城市的培育和发展,
有必要将中国划分为六十个左右的省级行政区,
使新增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规模为2-4千万人口;
这样,
将使新增省的省会快速发展为300万人以上的城市,
有利于中国50-60国际化城市的早日建成,加快中国城乡的国际化进程;
也可使每个省级行政区既能有合理的财政支撑公共服务业,
又可以现实三级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为了使各县县城有一定规模的生活服务业(城区达10-30万人口),
各县的人口规模应在30万以上,人口密集区应在100万以上;


为了使各社区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业,
(每个社区应有3000人以上,最好有万人以上)
有必要废除现在各自为政的以楼盘为界的物管体制,
拆除各自为政的隔离墙,实行区域化、社会化的公共管理制度。
这是提高就业总量、加速城市化进程最关键也最有效的途径。
(美国的社区服务业占就业总量的25%,而中国不足5%)


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为:省级政府——各市县(县级)——各区镇(以后也要撤掉)。
省区划小后,撤销地级政府,乡级办事机构(撤销乡政府)由县级派驻。


小省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过大,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和祖国统一;
而且有利于最终实现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
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这也有利于中国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行政扁平化:
世界城市(直辖市)——国际化大城市(各省会城市)——全国性中小城市(各县市区)。
中央行政—省级行政—县级行政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
从而彻底解决经济发展大区化和行政管理高效化(小省化)所造成的经济区与行政区不统一的矛盾。


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国家城镇布局的合理化。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为:
强中心(强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格尔木六大中心都市),
小周边(划小中心都市周边的省区) ,
效率优先(有利于省会等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城市群的形成),
兼顾公平(适当照顾族群的利益),
既有利于经济的区域协作(能形成以直辖市为中心的大经济协作区),
又有利于行政管理的公正高效(小省后可实现高效的三级行政)。


新行政区划详图见:
http://www.xzqh.org/bbs/UploadFile/2005-3/20053917722360.gif


行政区改革的步骤是:
先易后难,先规划布局后逐步调整,先省内后省间,由下而上,由实而虚。
第一步——将现有省会和所有26个候选省会升级为副省级城市,由国家重点培育。
这26个候选省会城市是:齐齐哈尔市、大连市、秦皇岛市、青岛市、邯郸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温州市、惠州市、厦门市、赣州市、珠海市、湛江市、桂林市、宜昌市、信阳市、安庆市、徐州市、怀化市、万州区、宜宾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延安市、格尔木市、酒泉市、喀什地区。
第二步——在人口大省(高于4000万人)和人口密集区率先分省。
主要是分出以下面20个城市为中心的新省:大连市、秦皇岛市、青岛市、邯郸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温州市、惠州市、厦门市、赣州市、珠海市、湛江市、桂林市、宜昌市、信阳市、安庆市、徐州市、怀化市、万州区、宜宾市。
第三步——最后将人口较少或人口较稀地区分省。


——————————————————————————————————
也有人提出“虚省实地”的行政区划方案,
就是将现在的地级作为一级地方行政体,由中央直接管理;
而,现在的省级暂时保留为中央的派出机构。


但是,
现在的地级有三百多个,
由中央直接管理三百多个一级地方行政体,
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中国历史上,
每当一级地方行政体数超过100时,
都必然会在这些地方行政体上加上一个层级,
所以,
这种“虚省实地”的行政区划方案,
最后必然会导致“虚省”成为“实省”,
从而使其改革的初衷无法实现。


从城市布局的角度看,
只有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才有较好的效益,
也只有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
为此,合理的城市布局应有利于形成尽量多有效益的城市。
然而,
将全国划分为三百多个一级地方行政体,
使每个一级地方行政体的人口平均不到四百万人,
就算城市人口以后达到72%,
并且中心城市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一半,
其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也平均不会超过140万人口。
所以,
按这种行政区划方案的话,
每个地方行政体都难有超过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也就意味着每个地方行政体都难有效益较好的城市,
这,不是灾难,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
另外,中国应尽快构建的十大高速铁路干线(五纵五横八联):


五纵是:
1、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深圳—珠海—湛江—海口。
2、北京—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合肥—九江—南昌—赣州—惠州—深圳—香港。
3、沈阳—秦皇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珠海—澳门。
4、北京—呼和浩特—包头—西安—万州—重庆—宜宾—昆明—景洪...至琅勃拉邦.万象.曼谷.新加坡。
5、香港—广州—桂林—贵阳—重庆—广元—天水。


五横是:
1、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2、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天水—兰州......酒泉......乌鲁木齐......喀什。
3、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宜昌—万州—重庆—成都。
4、上海—杭州—鹰潭—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大理...至密支那.印度。
5、台北—福州—赣州—桂林—南宁...至河内.琅勃拉邦.清迈.仰光。


以及八条联络线:
1、保定——天津——秦皇岛。
2、蚌埠——南京——杭州——宁波。
3、武汉——九江。
4、福州——鹰潭。
5、南宁——湛江。
6、成都——万州。
7、广元——成都——乐山——宜宾。
8、酒泉......格尔木......库尔勒。


——————————————————————————————————


中国普通高校布局也应作些调整:


一、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经济的大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均应建设一所以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为此,中国应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可调整为:
1、京津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2、长三角——复旦大学 。
3、珠三角——中国人民大学(南迁深圳)。


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中国六大经济区均应建设一所以上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为此,中国应建设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可调整为:
1、北部经济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2、东部经济区——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3、南部经济区——中山大学。
4、中部经济区——武汉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5、西部经济区——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6、西北经济区——格尔木大学(待建)。



三、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中国的人口大省(四千万人口以上)均应有一所以上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为此,中国建设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应增加:
1、河南(9613万)——郑州大学
2、河北(6735万)——河北工业大学
3、广西(4822万)——广西大学
4、云南(4333万)——云南大学
5、江西(4222万)——南昌大学


四、211大学
中国现在还没有211大学的省区均应有一所以上的211大学;同时,现在只有一所211大学的人口大省(四千万人口以上)也应增建一所211大学,为了带动更广泛地区的发展,有必要使增建的211大学的布局相对均衡、合理(距现有211大学200公里以上)。为此,中国建设的211大学应增加:
1、贵州——贵州大学
2、海南——海南大学
3、宁夏——宁夏大学
4、青海——青海大学
5、西藏——西藏大学
6、河南(9613万)——信阳大学(可由信阳师范学院和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
7、河北(6735万)——燕山大学(或河北师范大学)
8、广西(4822万)——广西师范大学(在桂林)
9、浙江(4647万)——温州大学(可由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和温州师范学院合并而成)
10、云南(4333万)——大理学院
11、江西(4222万)——江西理工大学(可将赣南医学院并入)



—————————————————————————————
中国高校的相关现状是:


一、世界一流大学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浙江大学 14亿 (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国科技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 9亿 (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 2000月9月23日
北京师范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2月8月24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未签约、经费未公布)


三、“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依据中央资助经费经费情况分列如下:
1.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以上(不含3亿)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1年9月23日
西北工业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武汉大学 8亿 (4亿+4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学 7.2亿 (4亿+3.2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两校共1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0年12月25日
吉林大学 7亿 (4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2日


2.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的大学:
中山大学 12亿 (3亿+9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东大学 8亿 (3亿+5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6日
东南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2日
华中科技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厦门大学 6亿 (3亿 +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2001年2月22日
同济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2年6月26日
重庆大学 5.4亿 (3亿+2.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1年9月28日
兰州大学 4.5亿 (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2月9日


3.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
中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大连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 2001年8月8日
华南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东北大学 4亿 (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3.6亿(2亿+1.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国海洋大学 3亿 (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2001


——————————————————————————————————


2002年年末人口排名,如下:
第一级别:8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省份,共3个:
1  河南  9613万 2  山东  9082万 3  四川  8673万


第二级别:4000万到8000万人口的大省,共11个:
4  广东  7859万 5  江苏  7381万 6  河北  6735万
7  湖南  6629万 8  安徽  6338万 9  湖北  5988万
10 广西  4822万11 浙江  4647万 12云南  4333万
13 江西  4222万14 辽宁  4203万


第三级别:人口在1000万到4000万的中等省份共14个:
15 贵州  3837万 16 黑龙江 3813万 17 陕西  3674万
18 福建  3466万 19 山西  3294万 20 重庆  3107万
21 吉林  2699万 22 甘肃  2593万 23 内蒙古 2379万
24 台湾  2227万 25 新疆  1905万 26 上海  1625万
27 北京  1423万 28 天津  1007万


第四级别:人口低于1000万的小省共6个:
29 海南  803万 30 香港  686万31 宁夏  572万
32 青海  529万 33 西藏  267万34 澳门  44万


全国人口总计:大陆128453万 港台澳2957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3:03:18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4-28
莫非阁下是格尔木的?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5-02
删去“格尔木”字眼,不失为一篇好文。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5-06

中国的城市化.区域经济.交通干线.高校布局和行政区划改革综述



由于,中国在2010年以后才能实现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现在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
并将延续相当长时期(日韩现在仍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
中国至少应在2030年以后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
因此,中国区域经济体系和城镇体系的构建主要靠政府的推动。


七、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布局主要运用梯度理论,
将中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
并分别发展为高梯度、中梯度、低梯度地区。
但,
这种发展模式加剧了区域间的矛盾,
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种区域间的梯度转移,也大大地增加了梯度转移的成本。
事实上,
层次扩散模式才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才更有利于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的过程,
就是产品经济发展为服务经济的过程;
(经济发展规律为:产品经济—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文化经济。)
而,
服务经济的发育和繁荣是与相应规模的人口聚集为前提的:
只有3000人以上的社区,才会有较完整的社区服务业;
只有1万人以上的社区,才会有较发达的社区服务业;
只有1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完整的生活服务业;
只有3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生活服务业;
只有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工业服务业;
只有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公正高效的行政服务业;
只有300万人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
但,
城区人口超过800万以后,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城市病;
城区人口超过1200万以后,便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城市病。
所以,
效益最好、最适合人们生活的城市人口规模为300-800万人口;
不过,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人口规模却是:800-1200万人口。



根据城市的影响力大小,城市可依次分为:
地方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城市—世界城市。


目前,世界经济总值的3-5%可产生一个世界城市,
根据中国的国情,
到2100年中国的GDP总值将达到世界的22%,
中国可以产生5-7个世界城市;
为了使中国的世界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城镇体系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必要尽早将:
北部的中心城市北京、东部的中心城市上海、南部的中心城市广州、
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西部的中心城市重庆按世界城市的规格做好规划;
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将在203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
武汉和重庆可在205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


另外,
考虑到西北部的发展潜力,
随着南水北调的实施,
特别是到2030年左右雅鲁藏布江往柴达木盆地调水的实施,
到2050年后柴达木盆地等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将会有根本的改善。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
还有必要在西北部规划布局一个世界城市,
根据西北部的区位等状况,格尔木是较合适的地方。
大约到2100年左右格尔木能建成世界城市。


为了加速中国世界城市的早日形成,
有必要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格尔木六个地区均设为直辖市。
(直辖市,应具有协调周边省市的权力,但没有直接管理权,与以前的大区设置不同。)


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就必需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
要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就必需有300万以上的城区人口;
中国到2050年的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72%,
其中,特大城市的人口将占城镇总人口的40%,
(欧洲为30%、北美洲为50%)
3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20%,
也就是,每二千多万人口能产生一个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所以,中国将产生大约50-60个国际化城市。



在中国,由于服务业还不发达,
所以,城市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业;
这也是我国几乎所有200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是或曾经是一级行政中心的原因。


鉴于中国的行政中心是城市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了加速国际化城市的培育和发展,
有必要将中国划分为六十个左右的省级行政区,
使新增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规模为2-4千万人口;
这样,
将使新增省的省会快速发展为300万人以上的城市,
有利于中国50-60国际化城市的早日建成,加快中国城乡的国际化进程;
也可使每个省级行政区既能有合理的财政支撑公共服务业,
又可以现实三级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为了使各县县城有一定规模的生活服务业(城区达10-30万人口),
各县的人口规模应在30万以上,人口密集区应在100万以上;


为了使各社区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业,
(每个社区应有3000人以上,最好有万人以上)
有必要废除现在各自为政的以楼盘为界的物管体制,
拆除各自为政的隔离墙,实行区域化、社会化的公共管理制度。
这是提高就业总量、加速城市化进程最关键也最有效的途径。
(美国的社区服务业占就业总量的25%,而中国不足5%)


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为:省级政府——各市县(县级)——各区镇(以后也要撤掉)。
省区划小后,撤销地级政府,乡级办事机构(撤销乡政府)由县级派驻。


小省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过大,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和祖国统一;
而且有利于最终实现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
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这也有利于中国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行政扁平化:
世界城市(直辖市)——国际化大城市(各省会城市)——全国性中小城市(各县市区)。
中央行政—省级行政—县级行政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
从而彻底解决经济发展大区化和行政管理高效化(小省化)所造成的经济区与行政区不统一的矛盾。


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国家城镇布局的合理化。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为:
强中心(强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格尔木六大中心都市),
小周边(划小中心都市周边的省区) ,
效率优先(有利于省会等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城市群的形成),
兼顾公平(适当照顾族群的利益),
既有利于经济的区域协作(能形成以直辖市为中心的大经济协作区),
又有利于行政管理的公正高效(小省后可实现高效的三级行政)。


新行政区划详图见:
http://xzqh.info/bbs/UploadFile/2005-3/20053917722360.gif


行政区改革的步骤是:
先易后难,先规划布局后逐步调整,先省内后省间,由下而上,由实而虚。
第一步——将现有省会和所有26个候选省会升级为副省级城市,由国家重点培育。
这26个候选省会城市是:齐齐哈尔市、大连市、秦皇岛市、青岛市、邯郸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温州市、惠州市、厦门市、赣州市、珠海市、湛江市、桂林市、宜昌市、信阳市、安庆市、徐州市、怀化市、万州区、宜宾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延安市、格尔木市、酒泉市、喀什地区。
第二步——在人口大省(高于4000万人)和人口密集区率先分省。
主要是分出以下面20个城市为中心的新省:大连市、秦皇岛市、青岛市、邯郸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温州市、惠州市、厦门市、赣州市、珠海市、湛江市、桂林市、宜昌市、信阳市、安庆市、徐州市、怀化市、万州区、宜宾市。
第三步——最后将人口较少或人口较稀地区分省。


——————————————————————————————————
也有人提出“虚省实地”的行政区划方案,
就是将现在的地级作为一级地方行政体,由中央直接管理;
而,现在的省级暂时保留为中央的派出机构。


但是,
现在的地级有三百多个,
由中央直接管理三百多个一级地方行政体,
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中国历史上,
每当一级地方行政体数超过100时,
都必然会在这些地方行政体上加上一个层级,
所以,
这种“虚省实地”的行政区划方案,
最后必然会导致“虚省”成为“实省”,
从而使其改革的初衷无法实现。


从城市布局的角度看,
只有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才有较好的效益,
也只有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才会有较发达的公共服务业(含航空、地铁等),
为此,合理的城市布局应有利于形成尽量多有效益的城市。
然而,
将全国划分为三百多个一级地方行政体,
使每个一级地方行政体的人口平均不到四百万人,
就算城市人口以后达到72%,
并且中心城市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一半,
其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也平均不会超过140万人口。
所以,
按这种行政区划方案的话,
每个地方行政体都难有超过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也就意味着每个地方行政体都难有效益较好的城市,
这,不是灾难,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
另外,中国应尽快构建的十大高速铁路干线(五纵五横八联):


五纵是:
1、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深圳—珠海—湛江—海口。
2、北京—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合肥—九江—南昌—赣州—惠州—深圳—香港。
3、沈阳—秦皇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珠海—澳门。
4、北京—呼和浩特—包头—西安—万州—重庆—宜宾—昆明—景洪...至琅勃拉邦.万象.曼谷.新加坡。
5、香港—广州—桂林—贵阳—重庆—广元—天水。


五横是:
1、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2、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天水—兰州......酒泉......乌鲁木齐......喀什。
3、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宜昌—万州—重庆—成都。
4、上海—杭州—鹰潭—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大理...至密支那.印度。
5、台北—福州—赣州—桂林—南宁...至河内.琅勃拉邦.清迈.仰光。


以及八条联络线:
1、保定——天津——秦皇岛。
2、蚌埠——南京——杭州——宁波。
3、武汉——九江。
4、福州——鹰潭。
5、南宁——湛江。
6、成都——万州。
7、广元——成都——乐山——宜宾。
8、酒泉......格尔木......库尔勒。


——————————————————————————————————


中国普通高校布局也应作些调整:


一、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经济的大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均应建设一所以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为此,中国应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可调整为:
1、京津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2、长三角——复旦大学 。
3、珠三角——中国人民大学(南迁深圳)。


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中国六大经济区均应建设一所以上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为此,中国应建设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可调整为:
1、北部经济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2、东部经济区——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3、南部经济区——中山大学。
4、中部经济区——武汉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5、西部经济区——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6、西北经济区——格尔木大学(待建)。



三、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中国的人口大省(四千万人口以上)均应有一所以上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为此,中国建设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应增加:
1、河南(9613万)——郑州大学
2、河北(6735万)——河北工业大学
3、广西(4822万)——广西大学
4、云南(4333万)——云南大学
5、江西(4222万)——南昌大学


四、211大学
中国现在还没有211大学的省区均应有一所以上的211大学;同时,现在只有一所211大学的人口大省(四千万人口以上)也应增建一所211大学,为了带动更广泛地区的发展,有必要使增建的211大学的布局相对均衡、合理(距现有211大学200公里以上)。为此,中国建设的211大学应增加:
1、贵州——贵州大学
2、海南——海南大学
3、宁夏——宁夏大学
4、青海——青海大学
5、西藏——西藏大学
6、河南(9613万)——信阳大学(可由信阳师范学院和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
7、河北(6735万)——燕山大学(或河北师范大学)
8、广西(4822万)——广西师范大学(在桂林)
9、浙江(4647万)——温州大学(可由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和温州师范学院合并而成)
10、云南(4333万)——大理学院
11、江西(4222万)——江西理工大学(可将赣南医学院并入)



—————————————————————————————
中国高校的相关现状是:


一、世界一流大学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浙江大学 14亿 (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国科技大学 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 9亿 (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 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 2000月9月23日
北京师范大学 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2月8月24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未签约、经费未公布)


三、“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依据中央资助经费经费情况分列如下:
1.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以上(不含3亿)的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2001年9月23日
西北工业大学 9亿(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陕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武汉大学 8亿 (4亿+4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学 7.2亿 (4亿+3.2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两校共1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0年12月25日
吉林大学 7亿 (4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2日


2.中央资助经费为3亿的大学:
中山大学 12亿 (3亿+9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东大学 8亿 (3亿+5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6日
东南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12日
华中科技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湖北省、武汉市以资金、项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厦门大学 6亿 (3亿 +1.5亿+1.5亿)(教育部拨款+福建省拨款+厦门市拨款)2001年2月22日
同济大学 6亿 (3亿+3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2年6月26日
重庆大学 5.4亿 (3亿+2.4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2001年9月28日
兰州大学 4.5亿 (3亿+1.5亿+土地)(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2月9日


3.中央资助经费为2亿的大学:
中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2月27日
大连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辽宁省、大连市拨款) 2001年8月8日
华南理工大学 4亿 (2亿+2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10月26日
东北大学 4亿 (2亿+1亿+1亿)(教育部拨款+省拨款+沈阳市拨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3.6亿(2亿+1.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国海洋大学 3亿 (教育部、山东省、中国海洋局、青岛市总拨款额)2001


——————————————————————————————————


2002年年末人口排名,如下:
第一级别:8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省份,共3个:
1  河南  9613万 2  山东  9082万 3  四川  8673万


第二级别:4000万到8000万人口的大省,共11个:
4  广东  7859万 5  江苏  7381万 6  河北  6735万
7  湖南  6629万 8  安徽  6338万 9  湖北  5988万
10 广西  4822万11 浙江  4647万 12云南  4333万
13 江西  4222万14 辽宁  4203万


第三级别:人口在1000万到4000万的中等省份共14个:
15 贵州  3837万 16 黑龙江 3813万 17 陕西  3674万
18 福建  3466万 19 山西  3294万 20 重庆  3107万
21 吉林  2699万 22 甘肃  2593万 23 内蒙古 2379万
24 台湾  2227万 25 新疆  1905万 26 上海  1625万
27 北京  1423万 28 天津  1007万


第四级别:人口低于1000万的小省共6个:
29 海南  803万 30 香港  686万31 宁夏  572万
32 青海  529万 33 西藏  267万34 澳门  44万


全国人口总计:大陆128453万 港台澳2957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3:09:25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0-12
行政区划应该考虑交通条件的改变

比如汉中划给西安虽不大合理, 但是随着秦岭各隧道的开通,汉中离西安是越来越方便。


另外一个就是海南省,作为一个省来说实际上是太小了,随着琼州海峡隧道的开通,我想将其和湛江等地合并建省恐怕反对意见也不会太多吧。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0-14
我也觉得交通条件要比其他很多条件都重要的多
lns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0-14
以下是引用chy22在2006-10-14 13:55:08的发言:
我也觉得交通条件要比其他很多条件都重要的多


同意!



考虑行政区划调整的时候,尤其是区域性大范围调整,必须首位考虑该区域的交通问题!



交通系统和协调与否是区划调整的重中之重! 比如调整省区级的区划,交通条件更是排列在首位;



一个省或一个地区,交通不便利,内部省区交通不协调好或无法形成交通辐射与聚集作用,那么这样的区划调整必将失败,例如:河南省的开封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市均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省域内部的交通协调与聚集辐射作用而更改了省会驻地的区划,河南省改设郑州十为省驻地,河北省改石家庄市为省驻地;还有其他:安徽省改合肥市撤消安庆市省会\长春市取代吉林市等交通影响省会区划的例子;

辽宁省 lns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10-15
应该考虑该区域的交通问题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0-05-05

         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都市圈,又称都市区、大城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通常指Ⅰ型大城市(中心城区300~500万人),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Ⅱ型大城市(中心城区200~300万人口)。

       都市圈(都市区),中心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不低于200万人口),总人口应在1000万以上(中心城区人口在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中心城区人口在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

        都市圈的合理半径,以100~150公里为宜(半径小于100公里,难于就近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也不利于废弃物的就近消纳和可持续发展等),最远不宜大于200公里(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实现1小时通勤;中心城区与圈内镇村,能当天来回,办事方便)。

        多个相邻的都市圈组成城市群(或城市带、大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城市群内大城市间的距离,以200~300公里为宜(小于200公里,难于就近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也不利于废弃物的就近消纳和交通畅通等,容易形成严重的城市群病),通常不大于400公里(大于400公里,会造成大片被边缘化、贫困化区域)。

        我国是强行政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省会和副省级以上城市有极显著的行政优势,造成现有中心城区人口大于300万的城市均为省会或副省级以上城市;远离省会或副省级以上城市区域,日益边缘化、贫困化和各种矛盾的激化。

        所以,现有省会15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3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将中心城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并适时设立以中心城市为省会的新省级行政区;

        增设新省,有利于实现全国都市的均衡合理分布、增强全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群病越来越严重(城市群内中心城市间的距离大于200公里,才能较好避免城市群病);同时存在大片被边缘化区域越来越贫困、矛盾越来越激化。合理布局建设重要的节点都市圈,使各都市圈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00公里,是防治边缘化、贫困化、风险化的最佳选择。

        目前,培育“重要节点”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条件较成熟的有:徐州、赣州、宜昌、宜宾和桂林等;这些城市均为区域中心城市,且远离现省会200公里以上,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均有2千万以上人口远离现省会,非常适合建设新省省会。

        当前,应尽早将这些城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建设以这些城市为枢纽的交通干线(尤其是“*”型高铁枢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等,尽快提升这些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适时分别设立以这些城市为省会的新省级行政区,并将深圳及粤东地区、武汉及周边地市分别增设为直辖市。

        取得经验后,推广至其它“重要节点”城市:齐齐哈尔、秦皇岛、信阳、达州、怀化、湛江、格尔木、喀什等地。使全国的省级行政区达50个左右。

————————————————————————

行政区划调整原则:撤地增省、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乡镇县派。

行政区划调整结果:增10多个省级、撤300多个地级,减少大量县级,撤所有乡级。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0-05-05
楼主安在?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0-05-21
省会频繁搬迁也是河北没有好大学的重要原因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0-05-21
回 地图 的帖子
地图:省会频繁搬迁也是河北没有好大学的重要原因 (2020-05-21 09:09) 

北京天津的缘故,不能说是省会的缘故,直隶的情况不能用其他省份套用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0-05-21
回 山川形便 的帖子
山川形便:北京天津的缘故,不能说是省会的缘故,直隶的情况不能用其他省份套用 (2020-05-21 11:22) 

“近水楼台先得月”,哪个省都一样,天津实际上也是河北省会迁徙问题的一部分,撇开天津不谈,比如河北大学如果跟着一起搬到石家庄或者保定依旧是河北省会,河大绝对比现在强得多。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0-05-21
从某一角度看,某些观点好像有些道理。
[ 此帖被jshliu在2020-05-21 21:05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