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uanling.gov.cn/附带发现未被民政部认可的怀化市洪江区,益阳市朝阳区、大通湖区,岳阳市屈原区等。
西 汉 高祖五年(前202) 置沅陵县,隶于武陵郡。
新莽时期(9—23) 沅陵县更名沅陆县,光武中兴后恢复原名。
西 晋(?) 析沅陵、零阳县地置酉阳县。
梁 天监十年(511) 析沅陵县置夜郎县(今吉首市)及卢州(今泸溪、花垣县地)。至陈复并入沅陵县。
陈 太建七年(575)置沅陵郡,治沅陵。
隋 开皇九年(589)隋文帝以“沅陵郡多杂蛮左,其僻处山居者,则语言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隋书 地理志》第119页),废沅陵郡,“置辰州以处蛮。”
大业二年(606)改为沅陵郡,治沅陵。
唐 武德三年(620) 复辰州,析沅陵县置卢溪县。又析沅陵、辰溪县地,置麻阳县。
元 至元十二年(1275) 五月,改辰州为辰州路,治沅陵。
至正二十四年(1364) 十二月,朱元璋遣将徐达克辰州,改辰州路为辰州府,治沅陵。
明 洪武元年(1368) 改行里社制,又称都里,全县分12都,编户58里。
清 康熙三十年(1691) 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划分12都,编户53里。
中华民国 民国1年(1912)
是年,废里社制,全县划分城区和24个乡(镇)及靖良团。
废县存辰州府,始设府议会。府不辖县,辰州府仅辖沅陵县地。
沅陵县浦市正街及12个村落划归泸溪县。
民国3年(1914) 废辰州府复沅陵县,成立县议会。
民国27年(1938) 11月3日,湖南省政府迁来沅陵伯陵路(今太常村乡),于次年5月20日迁往耒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0月8日,中共沅陵县工作委员会和沅陵县人民政府成立。 25日,县人民政府决定设立7个行政区。1950年4月,改为10个区,辖309个农民协会。
1950年 1月1日,中共湘西区委、湘西行署于沅陵成立。4月,古丈县的血水潭、桐木溪溪北划入沅陵县第二区;宣布废除国民政府建立的乡公所; 县农民协会成立,1953年5月撤销。
1952年8月,撤销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辖3个专区,沅陵县改属芷江专区。12月,芷江专区迁驻黔阳县安江镇,改名黔阳专区,县属黔阳专区.1968年,黔阳专区改称黔阳地区。
1953年 宣布废除保甲,全县设16个区、1个镇、278个乡(镇)。是年,第五区(原孝平乡)划归辰溪县;第十四区(原仁平乡)大部和第十五区(原治平乡)大部划归大庸县;第十五区湖田一带划归慈利县;第七区(原安平乡)所辖平原村一带划归溆浦县。
1956年 7月,撤区并乡工作结束。原16个区撤销;276个小乡合并成55个大乡.
1958年 10月,城关镇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湘西钨矿成立矿区人民公社。
1961年 4月3日,湘西钨矿矿区人民公社划归桃源县。1987年1月1日,湘西金矿行政区沃溪镇复归沅陵县。
1962年 是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7个区,1个镇,50个人民公社。
1981年 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行政公署,县属怀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改属怀化市至今. 10月8日,经省政府批准,洞庭溪区更名为麻伊袱区,城关镇更名为沅陵镇,桐木溪公社更名为高坪公社。
1984年 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大队、生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2004~2005年,撤消原7区53乡镇,合并为39个乡镇,拟进一步减至23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 18:11: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