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69阅读
  • 7回复

[其他][请教] 克什米尔分界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im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8-24

从地图上看,印巴在克什米的分界线向东不到我国的边界上,另从《中巴边界协定》得知,我国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南到喀喇昆仑山口。


那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东端的控制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分界线不到头?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8-24
那里是海拔六千多米的冰川呀。不过原因好像是停火协议写的太模糊,从xx 到冰川为止一类的描述,因此便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ji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8-24
是锡亚琴冰川吗?前几年印度、巴基斯坦再此打过仗。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8-25
锡亚琴冰川位于南亚次大陆克什米尔的北部,长约80公里,总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左右,是亚洲最大的冰川之一。由于它位于印控克什米尔同巴控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线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巴军事冲突的热点地区。由于这里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平均气温在零下30至50摄氏度,因此,这一冲突地区便成了全球海拔最高、气温最低的战场。1949年,印巴两国在联合国调停下签署《卡拉奇协定》,就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达成一致。这条后来被称为“实际控制线”的停火线,将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分为印控、巴控两个部分,但却只划到锡亚琴冰川南端,而《卡拉奇协定》中仅模糊地提到停火线将继续“向北直到冰川”。1984年4月,印度军队进驻对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锡亚琴冰川及附近高地,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军队也开抵冰川附近的谷地。从此,茫茫冰原,两军对峙,冲突不断。

1984年以来的20年间,印巴军队为这块不毛之地的控制权而重兵布防于高寒雪山之上,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冲突双方亡命于高原疾病者,远远多于死在战火中的士兵人数。据印度军方统计,截至1998年,有超过2000名的士兵在锡亚琴冰川死于严寒和雪崩,另有10000多名士兵因冻伤而致残。为维持冰川驻军,印度平均每天要花费100万美元。

实际上,印巴军队进驻锡亚琴冰川不久,双方就已意识到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并试图通过谈判来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冲突,或者至少在这一地区实现非军事化,但始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2003年11月25日午夜起,根据印巴两国达成的协议,双方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国际边界”、“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地面位置线”等1088公里的地带实现了停火,但仍维持驻军至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8-25
1947年的印巴战争被称作历史上最奇特的战争。当时巴基斯坦刚刚从印度独立出来。那次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战争结果就是所谓的印巴“停火线”——1949年1月1日在联合国监督下划定的界线。就像那场战争一样,这条线也很奇怪。它是根据停战的双方阵地的位置划定的,一点也不像正式的分界线。双方都把它当作一条临时的界线,认为一定会在今后的某个时间进行更合理的划分。巴基斯坦1971年在第三次对印作战中失利导致了另外一种结果。为了解决一位克什米尔问题专家所说的印巴争端的“永久的非永久性”,印度1972年邀请巴基斯坦到印度北部的西姆拉举行谈判。在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定之后,双方一致同意把“停火线”改名为“控制线”。西姆拉条约规定:“双方都不应不顾分歧和法律、单方面寻求改变。”

虽然印度曾在苏联支持的停战协议中归还了1965年战争期间占领的巴基斯坦领土,但它在1971年再次占领了这些领土。尽管如此,双方还是达成了一致。于是,巴基斯坦从1965年的停火线撤迟到西姆拉条约规定的控制线。据巴基斯坦说,控制线没有明确界定,是“灵活”的,目前在印度城镇格尔吉尔附近的战场就属于有争议的地区、印度对这种说法表示强烈反对,它指出,西姆拉条约就是所有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最终仲裁。

西姆拉条约还留下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为了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看看克什米尔的地图。印巴控制线是一个粗略的弧线,向北延伸大约800千米,然后向东北到达地图坐标值为NJ9842的一点。这就是控制线的结束点。从那里起有长达75千米直至中国边界的荒漠没有界定。印度1984年向紧靠NJ9842点北部的三个主要山峰空降了部队。他们在那里建立了控制通往锡亚琴冰川的哨卡。占领高地以后,印度人多次成功地挫败了巴基斯坦人夺回失地的努力。锡亚琴冰川使克什米尔争端的烽火再起,双方不断侵犯控制线。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8-25
克什米尔的羊毛不错,“开司米”便是“克什米尔”转写过来。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8-25

根据地区名称,山羊绒被称为开司米。如今,国际上一提开司米(Cashmere),就是指羊绒。根据《英汉大词典》,只有Pashm,解为“羊绒,西藏高原等地产,用于制造克什米尔披巾等”。一头羊一年的出绒量只有100克。制作一件大衣大约需要30头羊的绒。

在15、16世纪时期,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用手将羊绒制成漂亮的披巾,这种产品美观大方,手感柔软滑腻,引起世界各地的重视就以地名称呼这种原料。羊绒因为昂贵,在交易中以克论价,由于稀少及其卓越的触感,羊绒素有“纤维女王”、“软黄金”的称谓。

喜马拉雅山羊绒虽然不及克什米尔羊绒昂贵,却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满足更多女性对于精致和优雅的憧憬。

1796年,阿富汗的喀什米尔统治者送给来自巴格达的友人一条精美的开司米披肩,这条披肩辗转经过埃及到了拿破仑手上,最后进了约瑟芬皇后的衣橱里。从那时起,开司米就获得了西方人的心。

欧洲皇家及富家女子一度把开司米当做了必备装束。而近一两年开司米披肩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流行盛况。在寒风乍起的日子,开司米披肩更是大显保暖神力,随意往肩上一披,优雅华丽尽在轻柔材质间,既能上得殿堂,也能轻松走过街头。不需要时,可以把它折成一小块,塞在包里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8-28
就是藏羚羊的绒毛?
在野湘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