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831阅读
  • 40回复

[香港]忽發奇想:談港深融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9-20

先旨聲明,這裏談的只是一些想法,沒有經過論証,也不成熟,純粹作為一個初步的念頭提出來討論而已,十分歡迎建設性的批評。


前陣子討論過很多香港和深圳融合問題,香港需要一塊更廣大的發展腹地,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由於基本法所限,使兩地在2047年前難以作行政區劃上的大改動。即使是2047年後,由於兩地法系的根本差異,使兩地即使在2047年後也很難達至融合為一。


深圳擁有廉價的勞動力,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材,而香港有健全的法治和經濟體系,自由的貿易市場,廉潔高效的政府,資訊也完全自由,以及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系的穩固聯繫。顯而易見,兩地的互補性是極強的。溫總理近日即對深圳表示,深圳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協助香港保持繁榮穩定,因為這樣最終才能使香港更好的為國家「造血」。


而兩地分立最明顯的惡果,是兩地各自為政,說得難聽點是各懷鬼胎,大家都想當一哥,結果是內耗不斷,重複建設,或系統上互不接軌等。


因此,即使兩地無法實現合併,也應該實現高度的劃一,其中最重要的,是減少兩地分立各自為政的現象,建立統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是建立深圳直轄市,然後由香港特區派出官員擔任深圳的市長。這位市長同時在香港特區政府內具局長(於香港類似內閣成員)層次的職銜。深圳市長要為深圳市民服務,也要和深圳的公務員、政府官員通力合作,因此必定會充份照顧深圳的利益,而與此同時他作為香港的問責官員,受香港媒體和市民的監督,因此也必定會顧及香港的需要。如此一來,港深兩地雖然因各種因素不可達至真正的合一,但至少可以在高層次上達至利益的一致,使兩地充份協調,互補不足。於官場上也不會像兩個行政區劃合併般導致大規模的裁減職位。而最重要的是,今日港深之間的交流,已不應只侷限在表面上的顯性交流,而應開展更深層次,涉及官治理念、管理文化的隱性交流。雙方在開會和參觀中看到的有限,而唯有真正的涉足其中,才能了解彼此間的異同。這樣,香港政府高效廉潔的行政經驗亦可同時輸入深圳,使深圳政府達至一個更高的高度。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9-21
香港不是反对深圳直辖的吗?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9-21
建议深圳设立直辖市,为将来港深合并做铺垫。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9-24
我以前的確想深圳不應設立直轄市,因為這樣會使珠三角出現四個一級行政區,會加劇內部競爭重複建設。但想了一下,如果港深之間的治權能有一定的相通性,而使兩地政策相通、利益一致的話,那麼深圳和香港間的內耗反而會較現在的少。當然這只是忽發奇想而已。沒有甚麼實際數據支持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9-24
深圳应该并入香港。
撤消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重建大潮汕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9-24
同意,深圳并入香港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9-26
从温总理视察深圳来看,深圳有望直辖。不过楼主的设想要实现似乎还遥远,倒是可以考虑设政治特区,深圳直选市长,加深港深融合,若干年后,香港修法设副特首,由深圳市长兼任,两地进入实质合并。
小号:云中城堡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9-26

兩地治權如何合一,是個有趣的問題。我提出由香港特區派員到深圳擔任市長,而不是由深圳市長到香港擔任副特首,原因是考慮到中央對深圳的定位。中央將深圳定位為協助香港保持繁榮的地方,因此兩地協調應以香港為先。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是大香港主義,但事實是這不是香港單方面作的定位,而是中央作的定位,再說這也符合國家的最終利益。第二點是香港的政府行政效率、管治水平、廉治程度,都遠較深圳為優,此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的,因此由香港派出官員任深圳領導,可把較先進的管理方法引進深圳,反之深圳市長任香港副特首則恐怕反而會把深圳一些較不完善的地方帶來香港(例如對貪污的容忍)。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深圳於可預見將來都不會有直選的市長,而香港的特首及「內閣」(三司十一局)於香港具一定的向市民問責性,特首於可預見的將來會由越多越廣層面的市民投票選出。

如果兩地治權實現合一,那麼以下是可以考慮的行動:

香港特區政府總部遷往北區,方便與深圳政府交流。

香港派出的深圳領導,任務是使深圳在不違反國家政策的情況下儘量使深圳於法制、基建、各方制度標準等(如教育)與香港看齊。

深圳正式戶口居民可自由往來香港,同時可於香港就業、入學、定居。

香港人於深圳居住依然可享有在香港的各種社會福利(如老人生果金、醫療保障等)。

香港各大學於深圳設立分校,面向全國招生,學生如成績優惠可到香港本部唸研究生,於港滿七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9-26
深圳可以利用现时并无太大作用的“二线关”,尝试把“二线”以南的南山、福田、罗湖、盐田四区与香港融合,我相信还是可行的。


或许第一步是开放人员往来。现时港深两地人民通关比过去简便了许多,我说的开放是对外国人。香港的政策,大多数国家的人民可免签证入境。如果深圳发挥好二线关的作用,可以允许香港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自由前赴深圳特区。在港、深关口,电脑系统联网。双方各自把出境检查委托给对方,自己集中搞好入境检查。也就是说,从香港进深圳,检查由深方负责;反向则由港方办理。如此港深两地人民越境,减少了一道关卡,但没有放松对个别人员入境的管控。外国人想越过二线,则须办妥签证。


然后就是协调政府政策,各自执行。相对深圳,香港的特色是政府决策部门(称“局”)与执行部门(一般称“署”)分离,“局”掌管政策的调研和制定,然后交给“署”执行。如果香港制定政策时尽量咨询深圳,然后交给两地政府的执行部门,情况就像一个地域政府只管决策,然后交由两个地方政府各自执行。不过这样必导致深圳的行政改革。这仅仅是初步想法而已,容后再谈。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9-26

我還想到官員升遷和歸心問題。深港如果是正式合併的話,一來如前述技術上不可行,二來合併必引自大批官員裁減,引起不必要的風波。

如果只設立深圳直轄市而不和香港有制度上的掛勾,則港深兩地官員必定各自為了自己的「政績」而不理會對方的存在,甚至視對方為自己的競爭對手,結果是兩敗俱傷。

因此,如何使兩地官員的「政積目標」和港深融合的目標相一玫,如何動員兩地官員為對方設想的積極性,是必須考慮的。

如果深圳市長由特區政府派出,那麼不單對深圳官場震撼不大(因為只是換了一個頂頭老闆而已),由於深圳政府沒有向下問責的機制(即人民不會投票把他們幹掉)他們為了自身官場利益,必定向上向市長等領導交心,努力迎合市長的期望。而深圳市長作為香港派去的高官,由於他必須有深圳官員合作方可有為的施政,因此必須充份考慮深圳官員和人民的利益,不能犧牲他們來為偏私香港,同時他作為香港的問責官員,他要向香港特首問責,同時要面對來自香港市民的民意壓力,保証他施政時必須同時兼及香港的考慮。利用這類巧妙的結合,則可使港深兩地各自「被吞併」的感覺減至最低(因為深圳事實上是升格了),又使兩地的利益歸一。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9-28

建议直选的深圳市长兼任香港副特首,是为了在深港融合的过程中代表深圳,否则两地的融合则有深圳被吞并之嫌。楼主建议香港派任深圳市长,则如港英时期英国派任总督的做法,深圳本地民众心理恐难接受。(我不是深圳人)深圳直选市长既为加快港深融合,也有改革试验的意图。

不理解楼主“深圳事實上是升格了”的说法。

小号:云中城堡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9-28

升做省級直轄市當然是升格了。


當香港都沒法直選特首時,深圳要直選市長,簡直是不可能。再說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深圳的市長如不屬香港公務員架構之內,而屬中國國家公職人員之行列,他為了自己的仕途,他會努力使深圳與香港融合呢?還是努力代表深圳與香港角力呢?


另外,凡是香港長大的人,由於香港到深圳消費、居住、設廠的極多,因此對深圳一定熟悉,香港的官員由低層升上去,經常都要和深圳打交道,對深圳已有較深入的了解。反而深圳市長對香港不一定熟悉,如果是外地調任的,恐怕在來到深圳之前連香港的電視新聞都未看過。


其實深圳市長一向是由其他地方調任的,現任市長來自湖南,那麼深圳有否給湖南吞併的感覺呢?我提出的方法,唯一和現時不同的是固定由香港派出經中央同意的官員任深圳市長,並利用直轄市的優勢努力搞好港深融合。深圳的市長依然是深圳市長,依然由中央任命,由深圳市人大選出。深圳的體制沒有受損,反而從廣東省下的一個城市升格為省級直轄市,全體官員升級,這是對深圳香港震盪都最少的方案。


再說,如果深圳市長擔任香港副特首,則恐怕要先修改《基本法》,這樣會招至全世界對香港高度自治的不信任,可不是中央希望見到的事情。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9-30
感谢楼主的认真回复。其实你我的建议要想实现都非常遥远,请恕我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分析。我们只能表达良好的愿望,障碍不言自明。
小号:云中城堡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10-09
应当可以考虑的问题。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10-23

嗯,融合其实是双方面的:深圳是要去与香港融合为香港服务;另一方面香港同时也应该与内地融合为内地服务。仅仅取得深圳一地是不够的,香港应该勇作珠三角龙头,甚至拉动整个南中国,全方位的展开与上海的竞争。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觉得香港首先应该把车行方向改变过来,与内地相反的行车方向的确会在融合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至于为什么是让香港改不是让大陆改的原因我想不用说的,至于相关费用甚至可以考虑向中央申请特别拨款。最后举一个例子,瑞典在60年代的时候进行过类似的改革,从左行改为了欧洲通用的右行,到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效果很不错。我也曾经开过左行的车,觉得在两者之间转换并不很难,主要是基础设施的转换上。车子问题几年更新淘汰应该很快。另外听说香港很多单行路,这样应该更简单。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10-23
两个市蛮好,建成区又没连片,没必要合并.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10-24
以下是引用小飘在2005-10-23 2:31:59的发言: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觉得香港首先应该把车行方向改变过来,与内地相反的行车方向的确会在融合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至于为什么是让香港改不是让大陆改的原因我想不用说的,至于相关费用甚至可以考虑向中央申请特别拨款。最后举一个例子,瑞典在60年代的时候进行过类似的改革,从左行改为了欧洲通用的右行,到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效果很不错。我也曾经开过左行的车,觉得在两者之间转换并不很难,主要是基础设施的转换上。车子问题几年更新淘汰应该很快。另外听说香港很多单行路,这样应该更简单。


瑞典要改右行,原因之一是国内大多数车辆早已是左舵车,但要靠左行,因此改变道路规则是理顺了关系。
让香港50多万辆汽车改靠右行并非不可能,但付出的社会成本太大。先不管要改建多少道路和交通标志,也不管私人车辆怎样,单要替换2万公交车辆 (专营、非专营巴士和小巴) 就是个难题。一齐都换的话,我估计费用不会少于600亿元,而昂船洲大桥的工程投资额才27亿元。为了改靠右去花这些钱,不如拿来改善港深的通道。如果分批慢慢淘汰右舵车公交车,却又要花钱改建车站,让乘客改在马路中央上下车。无论怎样,成本都必然转嫁给乘客负担。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10-25
以下是引用香江过客在2005-10-24 18:32:56的发言:
>

瑞典要改右行,原因之一是国内大多数车辆早已是左舵车,但要靠左行,因此改变道路规则是理顺了关系。
让香港50多万辆汽车改靠右行并非不可能,但付出的社会成本太大。先不管要改建多少道路和交通标志,也不管私人车辆怎样,单要替换2万公交车辆 (专营、非专营巴士和小巴) 就是个难题。一齐都换的话,我估计费用不会少于600亿元,而昂船洲大桥的工程投资额才27亿元。为了改靠右去花这些钱,不如拿来改善港深的通道。如果分批慢慢淘汰右舵车公交车,却又要花钱改建车站,让乘客改在马路中央上下车。无论怎样,成本都必然转嫁给乘客负担。



敬佩您这种为大众自身利益考虑的思想,其实成本是从需要的角度上来衡量的,这么说只是一种建议。如果有一天大陆和香港之间的交通联络真是到了那种程度了,我想我不说会有需求的。

瑞典的实际情况其实我并不了解,只是去的时候偶然听说,感谢你为我补足的知识。

香港的公交车我想应该无论如何要不了600个亿吧!那样像您说的平均到两万台车上每台就是300万一台!公交车在正常的状态下每隔一段时间也要更新的,这样可以在一定的预备期间内适当延长或缩短车的使用年限,试之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更新汽车。我不了解香港的具体情况,像内地的城市一般公交车换代都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的。北京现在的公交车基本上就普遍偏老,我想他们就是在等待奥运会的时机来更换公交车。另外我不是很懂香港的公交体系,如果是像我想象的一样地理上比较割裂的话,也可以分批换。还有之前我也说过,如果香港忍痛做出这种更改的话,也应该向中央财政提出申请特别拨款的。

其实讲这个,也只是希望香港和大陆能够建立更和谐友善的发展关系,产生双赢效益而已。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10-26
深、港两地原来就是一个宝安县,合并是正确的!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10-26
回第18 楼。97年的时候,九龙巴士公司花了6亿元采购200台双层大巴,我是图了个方便,在数字后加两个零。固然有失于粗略,但“百亿”这个数量级是不错的。相对之下,“神六”才9亿元;深港西部通道(见图)32 亿元,分两年投入;纳税人的钱投放在哪效益大,很清楚。



改制要改建道路,顺便连设施也都改善了,钱花得值。私有车辆,改也不难,只消政府公告若干年后改制,现在以及未来的车主们,何时选择取舍左或右舵车,他们心中有数,到时水到渠成。


公交车便复杂了。汽车公司并非福利事业,就算支出与收入相抵,也势必无法向股东大会交待。票价又不能与现实脱节,涨价只苦了普罗大众,引发民怨。让政府资助,则什么样的水平才算公平合理,才摆脱“官商勾结”,“用纳税人钱资助私人做生意”的嫌疑?分批换车,未尝不可。但车门有的在左,有的在右,结果车站只能摆在路中央,港九市区路窄,人多,交通流量大,恐怕会乱作一团。


凡事铁了心去做,不会没有解决之道,此地并非合适的讨论区,从略。我主要的衡量是,投入了巨大的社会资源,能否得到相应的收益?成本大效益小,便是形象工程。十几年前那种花得起便花的岁月已经过去,今天香港特区花钱必须看轻重缓急。向中央请求财政协助,拿国内纳税人的钱去补助私人企业,更非我所乐见。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10-27
以下是引用香江过客在2005-10-26 19:59:16的发言:
回第18 楼。97年的时候,九龙巴士公司花了6亿元采购200台双层大巴,我是图了个方便,在数字后加两个零。固然有失于粗略,但“百亿”这个数量级是不错的。相对之下,“神六”才9亿元;深港西部通道(见图)32 亿元,分两年投入;纳税人的钱投放在哪效益大,很清楚。

改制要改建道路,顺便连设施也都改善了,钱花得值。私有车辆,改也不难,只消政府公告若干年后改制,现在以及未来的车主们,何时选择取舍左或右舵车,他们心中有数,到时水到渠成。


公交车便复杂了。汽车公司并非福利事业,就算支出与收入相抵,也势必无法向股东大会交待。票价又不能与现实脱节,涨价只苦了普罗大众,引发民怨。让政府资助,则什么样的水平才算公平合理,才摆脱“官商勾结”,“用纳税人钱资助私人做生意”的嫌疑?分批换车,未尝不可。但车门有的在左,有的在右,结果车站只能摆在路中央,港九市区路窄,人多,交通流量大,恐怕会乱作一团。


凡事铁了心去做,不会没有解决之道,此地并非合适的讨论区,从略。我主要的衡量是,投入了巨大的社会资源,能否得到相应的收益?成本大效益小,便是形象工程。十几年前那种花得起便花的岁月已经过去,今天香港特区花钱必须看轻重缓急。向中央请求财政协助,拿国内纳税人的钱去补助私人企业,更非我所乐见。

[upload=gif]UploadFile/2005-10/200510262026694.gif[/upload]

我提出这个议题是在港深合并,或起码港深更进一步加强交流的前提下讨论的。试想如果两地同城化,城南城北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将会带来多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安全隐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改变行车方向恐怕不能称之为形象工程,而是发展的一种必需了。当然还有习惯上的接受和感情上的因素等等诸多问题,但是我觉得如果双方在将要融合的基础下,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不得不作的。至于政府拨款的问题,则有可能是香港和内地之间习惯的一些差距。内地政府并不可能如香港政府那样完全超脱于经济发展之外,而要应用资金对一些企业进行补助。究其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港地域小,只要集中发展几种优势产业则足以安身立命。中国面积太大,必须建立和发展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如果有明显短腿,必然带来诸多问题。

另外还想说的是,公共车的更新率本来就很高,如果组织得力,并不需要像您所提到那么巨大的一个资金在里边,我觉得至少还要再差一个数量级。当然我也同意您的观点,这里并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佳场所。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11-13
建议提倡深港一体化的朋友多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基本法。在一国两制的政治体制下,要想推动深港一体化,香港的泛民主派是最大的阻力。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11-13
不太明白《基本法》和「泛民主派是最大阻力」有甚麼關係?請明示。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11-23
香港民主派只热衷于政改和选票,而且逢中必反。不论谁抛出深港合并方案,必将成为议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11-23
深圳一从广东分裂,和香港合并,那么广东一下从全国1流省份落到三流!

所以,深圳不肯呢感分!也不可能独!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