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行政区划整理的基本概况
(一) 县行政区划整理的依据
1.《省市县勘界条例》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207 次会议颁行的训政时期
完成县自治方案程序表里,将整理县、市疆域作为第一期
县政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内政部根据各地推行自治时
在建立组织,清丈土地,统计户口,编订户籍中遇到的问
题,制定了《省市县勘界条例》,指出行政区域如界域不清
或因变更编制,须新定界线时,依本“条例”勘议定正。
重新编制行政区域的基本原则: (1) 土地之天然形
势; (2) 行政管理之便利; (3) 工商业状况; (4) 户数与人
口; (5) 交通状况; (6) 建设计划; (7) 其他特殊情况。
行政区域划分标准: (1) 山脉之分水岭; (2) 道路河川
之中心线; (3) 有永久性之关隘、堤塘、桥梁及其他坚固建
筑物可以为界线者。
需要勘界的九种情况: (1) 因省市行政区域之变更,
必须裁并或改置时。(2) 固有区域与天然形势抵触过甚
有碍交通时。(3) 固有区域太不整齐,如插花地,飞地,嵌
地,及其他犬牙交错之地实行于行政管理上甚不便利时。
(4) 固有区域或狭或畸,与县治距离太远,交通甚不便利
时。(5) 面积过于狭小或过于广大时。(6) 户口过于狭小
或过于广大时。(7) 地方经济力与邻近各县相差过甚时。
(8) 警卫之支配及自治区域之划分甚不适宜时。(9) 有其
他特殊情形时(内政部:《内政年鉴》(一) 民政篇,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第121 页) 。
2.《县行政区域整理办法大纲》
1931 年1 月全国内政会议上,内政部依据河北、河南
等省民政厅要求厘正省、县界域、勘划插花地提案,拟定
了《县行政区域整理办法大纲》,确定了四条指导原则。
一是厘正。将毗邻各县边界交错之地,划归整齐,勿
使参差。
二是互换。为管辖及地形上之便利,将毗连各县地
段,互换一部或数部分。
三是划分。土地辽阔之县,施政不易,应将其划分两
县或并入他县一部分,以便治理。
四是归并。割数县之一部分,新设县治,或将旧制取
消,与他县归并,另设新县。
(二) 县行政区划整理的基本情况
1. 改定旧行政区域名称
行政区域名称的改定起始于民国二年,主要是将含
有封建意义以及土名、译名称谓不便、省、县重名的名称
改为有时代意义和与其行政级别相称的名称。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后改河北唐山县为唐县,改广东香山县为中山
县,改广西古化县为百寿县,改福建归化县为明溪县等。
2. 厘定旧行政区域界限
全国各地对参错不齐、界线混淆的旧行政区域进行
了整理。尤以河南的整理力度最大,最为广泛,也最为彻
底。根据国民政府整理行政区域的原则和要求,河南省
政府制定了《修正河南省各县插花地处理办法》和《修正
河南省各县畸形区域整理办法》两个地方法规,以天然形
势、交通便利和不跨黄河为原则,对不利于国家行政和人
民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旧行政区划,进行大规模重新整理。
河南省各县插花地较全国其他省多。形成的直接原
因肇始于明代的军屯制度。河南省政府对县行政区划进
行了彻底整理。具体做法为:
一是印制《县境内插花地调查报告表》,由县长亲自
负责,将本县境内的“插花地村名,插花县名,距所在县治
里数,距插花县治里数,方位,面积,户口,丁粮,沿革,”调
查清楚,填具表格,以为整理做准备。
二是制定每周向省政府报告情况的周报表。各县每
周必须将“调查插花地位置的四界面积,户口丁粮情形,
编组插花地住户保甲情形,会衔布告交接插花地之行政
司法教育禁烟等事项情形,编造移交清册,咨商交接情
形,实行交接情形”,报告省政府。
三是制定《处理插花地》月报表。县政府将“已查明
插花村名(包括他县插入者,插入他县者) ,已编入本县保
甲插花村名,已会衔布告交接行政司法教育禁烟保安等
事项插花村名(含他县插入者,插入他县者) ,已编造各项
移交清册插花村名,已正式交接清楚插花村名(含接受
者,移交者) ”填表,每月向省政府报告。
在整理插花地的同时,调整畸形区域。畸形区域是
指一县的一部分突入他县境内,三面为他县包围,一面与
母县相连,这种犬牙交错地,也称为畸形地,河南各县很
多,也很普遍。加之插花地如钩鸟穿插其间,界限不清,
插花地之交接也因此受牵连,不易解决。所以,插花地、
畸形地实有同时解决的必要。河南省政府还制定了《各
县畸形区域整理办法》,通令各县政府,将固有畸形地,及
毗邻之外县、外省畸形地,调查明确,填制调查表及全县
畸形地形图,呈请国民政府核准。
《县固有畸形地调查》由县政府将“畸形地村名,关系
县区名,本县区名,距关系县县治里数,距本县县治里数,
方位,面积,户口”调查清楚。另一个是《县毗连之外县畸
形地调查报告表》,由县政府将“畸形地村名,原管县区
名,本县毗连区名,距原管县治里数,距本县治里数,方
位,面积约数,户数”调查清楚。第三个是《县毗邻之外省
畸形地调查报告表》(河南省政府秘书处:《五年来河南政治总
报告》,开封扶群印刷所1936 年版,第50 页) ,县政府负责将
“畸形地村名,原管省县区名,本县毗连区名,距原管县治里
数,距本县治里数,方位,面积约数,户数”调查登记,为区域
整理做准备。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省58 县有畸形地。
省政府严加督促,指定完成整理交接插花地期限,限
期完成。积极办理者,传令嘉奖。而因循玩忽,或办理不
力或处理乖谬者,轻则记大过,重则立即撤职,以儆效尤。
安阳县县长方策执行政策积极,办理有方,受到通令嘉
奖。后晋升为河南省民政厅厅长。而河南省泌阳县长将
唐河县的一非插花地误认为是插花地,派人武装查勘,胁
迫交割,几乎酿成事变。被省政府撤职。
据河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的《五年来河南政治总报
告》记述,经过近两年努力,河南共整理插花地村庄近万
个。在整理插花地过程中,插花地人民狃于积习,不愿变
更。整理交割遭到了不明真相群众的反对。以临汝人民
反对最为激烈,数千人示威请愿。省政府据理坚持,不为
所动,派专员亲赴当地督办,插花地最终得以解决。从此
临汝及周围数县的匪氛顿息。临近各县,均归安靖。
全国其它省对不合理的行政区域也进行重新分割整
理。青海省循化县经与民和县商定,将原属于循化的、距
离循化140 里、中间隔高山河流而嵌入到民和县的6 个社
划归到民和县管辖,以达官民两便。安徽盱眙县将其所
属的嵌入天长县的第九区呈请省政府,划归天长县管辖。
据民国二十五年《行政总报告》统计,仅当年勘定市县界
域或整理各县所属飞插地段的,计有江苏省5 县,安徽5
县,湖南2 县,福建5 县,河北12 县,浙江31 县,湖北12
县市,河南32 县。
3. 设立新县治
地方政府对过大的县进行分割,设立新县治。以河
南为例,仅民国18 年一年,从杞县、睢县各化出一部,组
建民权县。由沁阳县分出一部分组建博爱县。从洛阳、
登封、临汝、伊阳各划出一部,组建自由县(民国21 年10
月改为伊川县) ,民国20 年6 月,将荥泽、河阴两县合并为
广武县。畸形地调查后,河南省政府对区域不规范、面积
过小、或治所偏处的县,进行了合、并、裁、立。
据内政部统计,从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成立至1932
年底,全国仅福建、甘肃、新疆、绥远、宁夏、陕西、江苏、辽
宁、河南、广西、黑龙江、云南、湖南、四川、河北、青海16 个
省新增56 县。在这些省中,尤以边疆省县增加最多。云
南最多,新增11 县。其次是新疆和黑龙江,各增加9 县。
再其次是青海,新增7 县。此年,全国已有1 924县。另据
民国25 年《行政总报告》统计,当年全国增设的县计有广
西5 县,分别是万冈、天峨、乐业、田西、资源;广东3 县,分
别是乐东、保亭、白沙;云南2 县1 设治局,分别是威信、金
平两县和宁蒗设治局;四川1 县、1 市,即靖化县和重庆
市;安徽1 县,即岳西县。这年,山东省撤掉了鄄县。
4. 划清省县与县之间行政界线
江苏与浙江划定了嵊泗岛海界。湖北、安徽与江西
三省整理长江北岸省界,安徽的英山划归湖北。江苏省
与行政院直属的南京市彻底确立了详细的省、市界域。
湖南城步县与广西龙胜县于民国22 年4 月划清了界线。
民国33 年,福建浦城县和浙江江山县在两县县长亲自勘
验下,划定了两省县之间的边界。浙江与安徽、浙江与江
西、福建与江西等将不明确的县界进行了重新确定。
1936 年,经过河南、河北两省协调,将原属于河北省而深
入到河南境内的濮阳、东明和长垣三县划归河南管辖;把
原属于河南而深入到河北西南的武安、涉县划归河北管
辖。南京市与江宁县,成都市与成都县、华阳县,济南市
与历城、长青两县也先后划清了界限。
南京国民政府对传统行政区域厘定和行政组织建设
是一项重要政制建设和行政活动。通过新的行政区划整
理,初步实现了从极不规范、紊乱、疏阔、僻处的行政区划
到相对规范、清晰、适宜、适中的行政区划的转变。但国
民党的行政区划体制建设只是初步的。
作者白贵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