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360阅读
  • 88回复

[内蒙古]内蒙地名汉化案之呼伦贝尔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11
  以下部分内容参考自乌云达赉所著的《呼伦贝尔历史地名》。乌云达赉,历史地理学家,祖籍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族,鄂温克语为其母语,通晓满文、满语、蒙文、蒙语(包括新蒙文)等多种语言文字。
[ 此帖被长白游侠在2010-01-07 21:0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aaa 威望 +3 有见地文章 2010-01-07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11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这一名称历史上专指大兴安岭以西广阔的草原地区,也称“巴尔虎”地区。巴尔虎是蒙古族一部族的名称,其原驻牧地在内贝加湖以东巴尔古津河一带。《多桑蒙古史》言:“在拜哈勒湖(贝加尔湖)之东,因有巴尔忽真水注入此湖,故以名其地。”又拉施特《史集》:“他们被称为巴儿忽惕,是由于他们的营地和住所位于薛灵哥河彼岸,在住有蒙古人并被称为巴儿忽真脱窟木地区的极边。”《元史》称“脱古木”也作“脱古门”,蒙语意为窄,所以也作巴儿忽真隘。由此看来巴儿忽真隘。地区因有巴儿忽真水而得地名,而“巴尔虎”部族名,则因其驻牧于巴儿忽真隘地区所以被称为巴尔虎。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为,“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音转,意为“水獭”,“贝尔”意为“雄水獭”,因古代这两个大湖盛产水獭,居住在湖畔的蒙古族牧民便以之为两个湖泊命名。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描述了游牧民部落中的一对情侣(女的叫呼伦,男的叫贝尔)与妖魔莽古斯斗争,最后双双化身为湖。

  呼伦湖,呼伦贝尔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又名达赉湖,“达赉”是蒙古语dalai(意为“海”)的译音。呼伦湖,《旧唐书》写俱伦泊,《金史》写栲栳泺, 元朝称阔滦海子,明朝称阔滦海子或玄冥池,呼伦、俱伦、栲栳、阔滦是突厥语词kol(意为“湖”)的一音四译。《蒙古秘史》称,成吉思汗的根子始祖勃儿帖赤那、始祖母豁阿马阑勒,西渡腾汲思,至不罕(山)合勒敦地方住了下来。其时约在九世纪。腾汲思(tenggis,意为“湖”),即呼伦湖。不论时突厥语的kol,还是蒙古语的tenggis,都是湖的意思,如此命名实际上只有通名而无专名,等于没有名字,无法用来意译命名。

  永乐八年(西元1410年)正月,明成祖朱棣亲率五十万明军远征漠北,讨伐元朝后裔蒙古本部鞑靼。五月到达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得知鞑靼首领本雅失里已经西逃,于是渡河追击,并于五天后在斡难河(铁木真的兴起地,今蒙古鄂嫩河)追上并大败之,本雅失里仅以带了七个人逃了出去,投奔瓦剌,后来被瓦剌首领马哈木杀死。明军七天后回到胪朐河,随后开始搜索进攻鞑靼太师阿鲁台。十八天后的六月,明军在经过阔滦海子(今呼伦湖)时,遇到了阿鲁台的军队。阿鲁台试图以诈降取胜,结果被识破。明成祖朱棣亲率精骑迎击,明军大败阿鲁台,追击一百多里,并于三天后再次击败其残部阿鲁台仅带领少数残部得以逃生。阔滦海子之战五天后,明军班师回朝。朱棣此次北征获得全胜。经过这次打击,鞑靼的势力基本解体,大汗被杀,实力大大削弱。阿鲁台被迫于永乐八年(西元1410年)冬天正式向明朝朝贡,表示愿意顺服于明朝。此后鞑靼日益困窘,最终为瓦剌吞并。

  为纪念朱棣此次阔滦海子之战,以此次北征的统帅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为呼伦湖命名,称之为永乐湖。

  贝尔湖,呼伦贝尔境内第二大湖,《蒙古秘史》写捕鱼儿湖,明朝称为捕鱼儿海或清水泊。“捕鱼儿”是突厥语族词puyur的译音,意为“山中小河”。可见贝尔湖是因捕鱼儿河(哈拉哈河)汇入而得此名。而“贝尔”是按蒙古语变读形式boir来译音的。1202年,铁木真率领两千六百名残部,在军粮早已断绝、猎野兽以果腹的艰难情况下,在哈拉哈河注贝尔湖处遇到terge amal onkirt(车居弘吉剌)时,仍以甥舅之礼“秋毫无犯”。其实,铁木真与车居弘吉剌并无甥舅关系。“山中小河”之意缺乏地方特性,难以用来命名。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明将蓝玉率军十五万北征,四月在捕鱼儿海(贝尔湖)袭击了脱古思贴木儿的汗营,摧毁了北元汗廷,俘获其次子地保奴以及后妃公主五十余人、诸王官属近三千、男女七万余,还有马驼牛羊十万,脱古思贴木儿仅与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遁,脱古思贴木儿与太子天保奴在途中被也速迭儿杀死。脱古思贴木儿死后,与其一起逃亡的元臣捏怯来、失烈门等后来都投降了明朝。俘虏当中有吴王朵儿只。据《元史.诸王表》的记载,吴王朵儿只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赤温的后裔,而哈赤温的封地就在兴安岭以西,贝尔湖的南方,乌尔库伊喀勒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蓝玉就在哈赤温的封地一带俘虏了他的后裔吴王朵儿只。由此可知,成吉思汗亲自分封的哈赤温“汗国”已经和北元汗廷一起灰飞烟灭了。

  为纪念此次摧毁北元有决定性意义的捕鱼儿海之战,以此次北征的统率蓝玉为贝尔湖命名,称之为蓝玉湖。

  两湖既然改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呼伦贝尔这一名称自当有所变化。以原两湖合称,改称为永乐蓝玉自然不妥,汉语地名也没有这样行成的,故需另寻办法。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北国碧玉,可取此含义,将呼伦贝尔市改称为碧玉市。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2-11

海拉尔区

  海拉尔唐时为室韦地,辽为上京道辖,元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明为奴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所辖,清初为卫拉特蒙古部落的游牧地。1732年,清政府从布特哈地区迁3796名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壮丁和家属,编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五十佐驻牧呼仑贝尔。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并招北京、山西等地行商来此地经商。因为城距呼仑湖和贝尔湖较近,便称此城为呼仑贝尔城,也称呼仑城。清末,民间以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

  呼仑贝尔城自建城之日起,归呼仑贝尔副都统衙门管理,1902年后铁路两侧归东省铁路管辖,1920年建立呼仑县,也将今日之海拉尔划入其辖区之内。上述三个不同的行政机构各行其权,各辖其地,使海拉尔一地多主,管理非常混乱。1932年日寇侵入海拉尔,同年在海拉尔建兴安北分省,撤消呼仑县及呼仑贝尔副都统衙门。1933年建海拉尔办事处,行使铁路附属地外一切行政管辖权。1935年3月,中东铁路由日本人接收。1936年1月1日,建立海拉尔市政管理处,将海拉尔市政公所辖新市街(原铁路附属地)和海拉尔办事处(呼仑贝尔城)所辖一切权利合并,统一归海拉尔市政管理处,从此“海拉尔”一名取代了古老的名称“呼仑贝尔城”及其他所有称呼,成为海拉尔地区唯一的地理名称沿用至今。又一个日伪时期确定的地名,好像共产党控制东北以来,继承的日伪时期的地名很多啊。1940年设海拉尔市;2001年因呼伦贝尔盟撤盟设市,故改为海拉尔区。

  海拉尔是由市区北部的海拉尔河而得名,海拉尔河在境内流过,市以河名。至于“海拉尔”一词的意思,如今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海拉尔是由蒙古语“哈利亚尔”音转而来,意为“野韭菜”,因河两岸野韭菜丛生而得名,故音译为海拉尔。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海拉尔河发源于库里尔山,西流,像一条金腰带戴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腰上,在呼伦湖北汇河(即达兰鄂罗木河)口与额尔古纳河相连接。海拉尔(hailar),《辽史》写辖懒、海勒(水)、曷剌(河),海勒、曷剌是hail的一音二译。显然,远在蒙古族出现几百年前,海拉尔河已经有了和今天同样的名字了,而蒙古族的先人萌古部那时候还在如今的俄罗斯东贝加尔地区南部,和呼伦贝尔地区甚至都不相邻,而当时呼伦贝尔地区是鄂温克族先民的乌古部的游牧地区,所以海拉尔这一名称不可能是蒙古语,反倒很有可能是鄂温克语,或者更早时候控制这一地区的突厥汗国留下的古突厥语地名。附近的呼伦湖、贝尔湖等很多地名都是突厥语遗留,所以这一猜想也是很有可能的。

  hail(海勒、曷剌),《辽史》也有意译。辽太祖七年(公元913年)四月,太祖耶律阿保机溯楚里河(绰尔河)北追叛弟剌葛,“追至柴河”伏击获胜,“剌葛奔溃,遗其所夺神帐于路”。耶律阿保机“师次札堵河(札堵河即乌奴尔河),大雨暴涨。五月癸丑,遣北宰相迪辇率骁骑先渡。甲寅,奏擒剌葛、涅里衮阿钵于榆河,前北宰相萧实鲁、寅底石自刭不殊。”;“六月辛巳,至榆岭,以辖懒县人扫古非法残民,磔之。” 榆河即海拉尔河,榆岭即海拉尔东山。根据乌云达赉先生的说法,海勒、曷剌、辖懒(hailan)是源自契丹人的叫法。辖懒县,《辽史·营卫志》写辖懒石烈。后世的《蒙古秘史》写海拉尔河为哈泐礼,《元史》写海喇儿(河),都是hailar的译音,显然都沿用了辽时期的名称。

  按照乌云达赉先生的说法,显然海拉尔应该是契丹语地名,参照《辽史》的记录,其含义应该是榆树,所以才有称海拉尔河为榆木川的记录。所以海拉尔绝对不是什么蒙古语,更不是什么野韭菜。有些人以契丹和蒙古有亲缘关系,两者语言是同一语族,所以就试图把契丹语地名算成蒙古语地名的范畴里,这是非常可笑的。德语和英语还是同一个语族呢,难道德语地名也可以说成是英语地名吗?!

  总之,参照海拉尔河的真正含义,将海拉尔河改称为榆木川或者榆木河,海拉尔区相应的改称为榆川区。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2-11

阿荣旗(县城那吉镇)

  阿荣旗得名于其境内的阿荣伦河。阿伦河古名鄂多河、鄂敖河,又名阿伦木或者阿里玛黎,发源于阿荣旗北部大兴安岭山区,流经该旗中部,全长171公里。300多年前,以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开始在阿荣旗境内的阿伦河两岸生活,是阿荣旗最早的居民。阿荣,或者阿伦,是同一个词的不同音译。一说是蒙古语,一说是满语,意思都是“纯洁、清洁、干净”。可按照其名称来源,根据音译,改称本县为荣河县,或者采取意译,改成本县为纯河县。

  县城那吉镇。那吉为鄂温克语,意为“鱼非常多的地方”。可采取意译,改称为鱼丰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2-11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县城尼尔基镇)

  莫力达瓦系达斡尔语,意为只有骑马才能翻越的山岭,因境内莫力达瓦山高路险,只能乘马翻越,故名。可根据意译,改称为马岭县;或者采取音译,取头两字,兼顾“马”的含义,改称为墨骊县,墨骊,发音为moli,意思是黑马,算是兼顾发音和“马”的含义了。

  县城尼尔基镇。尼尔基,达斡尔语,意为繁荣。可采取意译,改称为繁荣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2-11

鄂伦春自治旗(县城阿里河镇)

  鄂伦春一词是鄂伦春语,山岭上的人们或使用驯鹿的人们之意。

  县城阿里河镇,在阿里河与甘河之交汇处,镇以河名。阿里是鄂伦春语“磷火”之意,又一说为“鬼魂迷往人的地方”之意。这儿过去是一片沼泽地,不熟悉此地地形的人往往穷于应付脚下以又软又陷的沼泽地而迷失方向,当时的人们不知其故认为鬼魂在作怪,就这样叫开了。磷火即所谓鬼火,显然两种说法间多有联系,可以认为都正确。

  可取“鄂伦春”一词意译,改称本县为鹿岭县,或者取“阿里”的意译,改称本县为碧火县。碧火一词与避火同音,对于这样一个地处林区的县来说,显然具有很好的含义。

  县城取取“阿里”的意译,改称为碧火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2-11

鄂温克族自治旗(县城巴彦托海镇)

  “鄂温克”是鄂温克语,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之意。鄂温克族自治旗原称索伦旗,1958年才改为今称。

  索伦,一般来说,只指祖国统一版图内的ewenki,是从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索伦、通古斯,从名称的发生来说,都是鄂温克(ewenki)的自称。

  索伦是sologu-ni的变读者solun的译音。sologu-ni,是通古斯语,sologu意为“东方”、“左方”、“上方”,ni意为“人”。sologu-ni(solnu)是“东方人”、“东夷”的意思。“东夷”、东方人之“东”,是指辽河以东的地方。“索伦”名称的由来,似乎与金末蒲鲜万奴所建东夏国名有缘。东夏(又名东真)国族黄旗人(onki、honki,为ewenki的变读音),将“东夏”、“东真”训读为sologusal、sologusalni,意为“东方的人们”。

  明朝时期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存在过一个明朝属国索伦汗国。索伦汗国首都yagsi城(以往按满语发音译音为“雅克萨”),位于乌苏里河(清初名,今写涅威尔河)口左岸的兀里溪(与乌里苏为一名二译,明代有兀里溪山卫或兀里溪卫)山下,南、西临黑龙江,西为圆弧形陡岸,索伦语称圆弧形陡岸为yagsi。该城周一百三十步。yagsi城遗址即今之扎林达(jaalin daa,索伦语,意为“古代遗址”、“故址”)。

  索伦汗国的大汗,驻首都yagsi城,直接治理从额尔古纳河口至结雅河口之间的黑龙江上游流域以及包括居住在布列亚河上、中游地方的奇勒尔人在内的广大地区。索伦汗国小汗,驻副都,即第二首都。副都位于额尔古纳河右侧主要支流根河口的黑山头以北约三十里处的高地上。索伦汗国别部的辖境,包括从额尔古纳河流域至贝加尔湖东北的巴尔古津河、上安加拉河等流域。其南邻是阿禄蒙古诸部,北与雅库特为邻。

  索伦汗国主要由索伦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布利亚特)族组成,他们之间具有相互联姻的近亲关系,共同信仰索伦传萨满教。索伦族和鄂伦春族属于通古斯语族,达斡尔和蒙古(布利亚特)族属于蒙古语族,由于长期友好相处,相互吸收了对方语言的语汇和形态,相互学说对方语言,所以能够相互通晓语言,自由交流思想感情,进行社会交际。1640年,满清军队把索伦首都yagsi城和王府乌里苏屯夷为平地。1641年,索伦汗国亡。

  根据本县原称“索伦”一词的含义和来源,改称本县为东夏县。

  县城巴彦托海镇,俗称南屯,“巴彦托海”是蒙古语“富饶的河套”之意,因镇区坐落在伊敏河河湾处而得名。可根据当地俗称,改称为南屯镇,或者采取意译,改称为丰湾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12-11

陈巴尔虎旗(县城巴彦库仁镇)

  本县以呼和诺尔湖为核心的呼和诺尔旅游度假区最为著名。呼和诺尔,蒙古语,意思为青色的湖。可据此改称本县为青湖县。

  县城巴彦库仁镇。巴彦库仁为蒙古语“富饶的院落”之意。可采取意译,改称为丰居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12-11

新巴尔虎左旗(县城阿穆古郎镇)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新巴尔虎左翼四旗。1932年,改为新巴尔虎左翼旗。1959年,改称新巴尔虎左旗。

  本县濒临连接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河流乌尔逊河。乌尔逊河由贝尔湖泄河与哈拉哈河河汊合流而成,北流汇入呼伦湖,其河口在湖东岸的适中位置上。乌尔逊河,《辽史》写于谐里河。“于谐里”,是对氏族(部落)名称yukeyir(yukegir)的译音。yukeyir氏族属奇楞(kileni)部落,而奇楞部落现包括在赫哲(hegcel ni)族内,分布在三江(黑龙江、东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平原;其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北部地区者,依俄文拼式译音为尤卡基尔。奇楞部落及其yukeyir氏族的早期故乡在长白山东麓,在历史上,奇楞、赫哲、鄂伦春(rooncicien,变读为orocien)、鄂温克(ewenki ,变读为onki或onku)的先世同为渤海、东夏国族,他们的诸多部落及其支系于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北迁黑龙江主流两岸地区。后来,于谐里(yukeyir)河被称为乌尔逊河。“乌尔逊”,有迹象表明是对部落(族)名称ursul译音。ur(-sul是复数词尾),《辽史》《金史》写兀惹。辽统和十七年(公元999年),以兵强徙位于结雅河以下不远的兀惹城周边的兀惹之民,于洮儿河与伊通河下游之间的地方,有许多人逃亡流入阿什河和海沟等地。至金代,他们反抗女真统治者,于公元1190年掀起啸众事件。 据民间历史传说称,他们的许多部落及其支系西逃塔塔儿之地(即哈拉哈—乌尔逊河两岸)。看来他们住到了于谐里氏族西迁后空出的地方,乌尔逊河便因ursul(兀惹人们)而得名。

  乌尔逊河在金、元、明三朝均被称为兀儿失温河,显然是“乌尔逊”一词的同音异译,明朝时也称之为玉带河。今可依此旧称,改称之为玉带河。县以河名,本县可改称为玉带县。

  县城阿木古郎镇,阿木古郎是蒙古语“太平”之意。可取意译,改称为太平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12-11

新巴尔虎右旗(县城阿拉坦额莫勒镇)

县城阿拉坦额莫勒镇,位于阿拉坦额莫勒山东部。阿拉坦额莫勒是蒙古语“金马鞍”之意。可取意译,改称为金鞍镇,县同镇名,可改称为金鞍县。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12-11

满洲里市

  “满洲里”这个地名出现于1901年。在此以前满洲里一带被称为“布鲁给雅宝拉格”,汉语意为“喷泉”,是以今满洲里小北屯附近的泉水而得名。1901年,中东铁路在此建成车站,便将此站定名为“满洲里”,意思是从这里开始便是满清王朝的辖地了。“满洲里”为“满洲”二字的俄语音译。俄语将“满洲”译为“满洲里亚”,写成汉语时便去掉了发音很轻的尾音“亚”而变成了“满洲里”。后由车站的名称变为满洲里城市的名称。

  1909年(清宣统元年),黑龙江行省于满洲里正式设置胪滨府,1912年(民国元年)被废止。中华民国时期,1920年复设胪滨县。东北沦陷后,1933年伪满取消胪滨县设满洲里办事处,1936年改为满洲里市政管理处,1940年改为满洲里街,1941年改为满洲里市。此后经历抗战胜利、解放战争以及共和国成立至今保持满洲里市不变。

  由以上经历可以看出,满洲里名称不仅来源于俄语,而且是俄国殖民侵略的直接产物。在经过清朝和民国的中国式命名之后,又于日伪时期被重新名为这个殖民称呼,并被共产党政府所继承沿用至今。

  胪滨名称的来源在于濒临胪朐河,即今克鲁伦河。克鲁伦河该河下游在我国境内,西南—东北流向,汇入呼伦湖,河口位于该湖西南岸。克鲁伦河,《后汉书》写庐朐河,《辽史》写胪朐河,《金史》写龙驹河、龙居河,《蒙古秘史》写客鲁涟河,《元史》写怯绿边河、怯鲁边河、怯鹿离河、怯吕边河,《长春真人西游记》写陆局河。

  上述写法中,庐朐、胪朐、龙驹、龙居、陆局的庐、胪、龙、陆等字是匈奴—突厥语词lu(意为“龙”)的译音,朐、驹、居、局是阿尔泰语系同源词gu(意为“河”)的译音。

  《蒙古秘史》和《元史》的诸多写法及现今写法克鲁伦,均为kurul un的译音。有的蒙古语言学家认为kurul un(河)是喀穆尼堪的话,也就是沃沮—通古斯语。克鲁伦河沿边有许多草甸沼泽。kurul un的 kurul,意指草甸沼泽被沼气燎过而覆盖草灰的地块;un,当意为“水”、“河”,如na un(嫩江),唐代译为那河,鄂温克人至今仍称na mu(na词意不详,mu意为“水”)。

  如果从克鲁伦意译,则当译为草灰甸子河,不仅不雅,而且名称不能体现该河作为黑龙江最长的源头的形象。根据自汉至金记录的匈奴—突厥语称呼,可取龙驹河的名称,兼顾了发音和含义,并且龙驹是对好马的称呼,也符合该河地处草原的特色。克鲁伦河既然改称龙驹河,则采取“胪滨”因河得名的同样方法,满洲里可改称为龙滨市。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12-11

牙克石市

  牙克石是由“雅克萨”音转而来当无异议,但此雅克萨的来源有不同说法。

  第一种说法,雅克萨是沃沮—通古斯语yagsi的译音,意指由于河流冲刷而形成的圆弧形陡岸。乌奴尔河流经今牙克石市区东南冈坡,冲刷出了一里多长的圆弧形陡岸,牙克石因而得名。牙克石与雅克萨(明朝属国索伦汗国首都)同名。

  第二种说法,雅克萨是满语,意为“涮坍的河湾”。1732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守,从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今海拉尔)设了十个驿站。其中一个便设在此地,称“扎敦毕拉雅克萨站”。“毕拉”为满语,“河”之意。“扎敦毕拉”即“扎敦河”。“扎敦毕拉雅克萨”意为“扎敦河被涮坍了的湾子”。清代,免渡河与今之扎敦河被统称为“扎敦河”,并无免渡河之名称。据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版的《黑龙江舆地图》标明,扎敦河流至今牙克石北部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湾渚,然后又北流注入海拉尔河。“扎敦毕拉雅克萨”当是以此河湾而得名。

  1901年修筑东清铁路取站名时,俄国人便将“雅克萨”讹传音转成了“牙克什”(后又将“牙克什”变为“牙克石”),并以此称定为站名。后来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的发展,“牙克石”这个火车站名逐渐变成城镇的地理名称而沿用至今。

  不论是陡岸还是湾渚,显然都于河湾有密切关系。

  牙克石市1950年至1983年间曾为喜桂图旗。喜桂图,蒙古语,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这个蒙古语的地名,经录了这里的历史情况,其实在牙克石附近现在已经没有森林了。

  可兼取喜桂图、雅克萨的含义,将牙克石市改称为林湾市。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12-11

扎兰屯市

  扎兰屯原名八家子,其名称来历有三。一说为扎兰是满语,又书“甲喇”,即“参领”,清时官职名称。清代曾在此地设有“甲喇”衙门,后形成村屯,故名。另一说早年有个叫扎兰的蒙古人曾统领此地,屯垦戍边,故因其名为扎兰屯。还有一种说是1896年修筑中东铁路时,曾有一营人驻军于此,所以当时叫做扎营屯,讹传音变,后来成了扎兰屯。

  清为西布特哈地,是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人围场,布特哈为满语“打牲”之意,即狩猎地区,或称猎场。1916年投扎兰屯稽垦局。1926年改雅鲁设治局。1929年废雅鲁设治局,置雅鲁县。日伪时期1933年废县,置布特哈旗。1946年为纳文慕仁盟治所。1983年废布特哈旗置扎兰屯市。

  雅鲁设治局和县的名称来源于本县境内的雅鲁河。雅鲁,满语意为“田边”,蒙古语意为“河边”,笔者认为满语意思比较合适,因为按照蒙古语则意为“河边之河”,根本讲不通嘛。

  本市名称可继续采取因河得名的方法,取音译则为雅川市,取意译则为田川市。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12-11

额尔古纳市(县城拉布大林镇)

  本县以额尔古纳河而得名。额尔古纳(河),《旧唐书》写望建(河),《新唐书》写室建(河),《辽史》写安真(河),《蒙古秘史》写额泐古涅,《元史》写也里古纳。

  望建(河)是ewenki ni(意为鄂温克人)的变读音onkin的译音。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居住在第二松花江左侧流域的粟末(sun mu,指第二松花江)乌素固(usuly gu,即乌苏里江)部,大举西迁呼伦贝尔地区,而为唐初的室韦乌素固部、亦塞没(ii sayi mu ,即伊敏河)部、西室韦。其中的一些部落支系往北分布至额尔古纳河下游右侧牛尔河口附近,如蒙古族历史传说称,这些onkirt(即鄂温克)与蒙古族的 捏古思、乞颜两个氏族一道化铁烧山,开出了一条通往腾汲思(呼伦湖)的道路。《北史》将仍在起源地乌苏里江流域居住的ewinki部落称为安居骨(ewenki的变读为onki,onki gu意为鄂温克江)部,《新唐书》将已西迁第二松花江左侧流域的该部落诸支系依然称之为安居骨部,其“安居”即ewenki(onki)的译音。安居与望建、安真(不含onkin的尾音n),属同音异译。而《新唐书》所写室建河的的“室”,实为“望”字之误。与捏古思、乞颜两氏族一道化铁烧山的onkirt诸部落支系,即辽代乌古敌烈部之乌古,分布于根河以北地区。可见该河的望建、安真等古称和安居这个同原词的译音都来自于古部族的称呼。依此该河命名为安居河为佳,市名也相应改为安居市。

  额泐古涅、也里古纳、额尔古纳,是沃沮—通古斯语erg nan的译音。鄂温克族牧养驯鹿的敖鲁古雅部落的一个支系名曰g nancien(古纳千),意为“古纳河人们”,他们的居住地、狩猎区在额尔古纳河以东的莫尔道嘎山与根河之间的林区,由此可知额尔古纳河是把额尔河—古纳河连起来的叫法。伊敏—海拉尔河下游流经沙地流量减小,达兰鄂罗木泄河口以下诸多湖淖港汊又补充蓄水,使额尔古纳河上游流速变得滞缓,沃沮—通古斯语称流速滞缓的河流为e,如e mu(额穆)、e mur(额木尔)、e m daan(额穆丹)、er(额尔河)。额尔古纳河上游因流速滞缓而被称为额尔河。额尔古纳河中游以下河幅变窄,根河、得尔布耳河泻入,亘古急流向对岸冲击切割,形成急湾河曲。沃沮—通古斯语按习惯称急弯河曲为g nan(意为“三岁公马”),称次急河曲为cierpiel(意为“二岁马”),称最急河曲为dunen(意为“四岁公马”)。额尔古纳河中、下游,因根河口对岸的急湾河曲而得古纳(g nan)河。鄂温克族先世,按他们朴素的地理知识,视一条河流上、下游流速不同而分别命名,是不乏其例的。由此可知额尔古纳来源于因流速而对河流命名的两个名称的合成。

  额尔古纳,另有一说为蒙古语,意思为弯弯曲曲的河流,依此该河可改称为九曲河,市名相应改称为九曲市。

  额尔古纳,还有一说为蒙古语,意为“呈递”、“奉献”、“以手递物、捧呈、递献”等意。海拉尔河流至阿巴该图山附近时向东拐去,拐弯处正好为165度,状如人捧呈递献东西,故从此更河名为额尔古纳河。依此该河可改称为呈奉河,市名也相应改为呈奉市。

  市区拉布大林镇,鄂温克语,意为“尖山下的平原”。可根据意译,改称为尖山镇。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12-11

根河市

  本市名称来源于境内的根河。根河,如今最流行的说法为,“根河”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其实此说大错特错。

  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西南流,在黑山头附近汇入额尔古纳河。根河,金元时称为犍河,《蒙古秘史》写刊沐涟,明代写坚河。清以来称根河。犍河、刊沐涟、坚河、根河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音译,所以包括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内,始终是称该河为根河的,所谓蒙古语“葛根高勒”之说,纯属今人附会。

  根河流域以“ii”(沃沮—通古斯语意为“上”)起头的河名有三:ii selpee(《辽史》写乙斯勃、乙习本)、ii geen(依根)、ii turi(伊图里)。selpee,沃沮—通古斯语,意为“开叉”。ii selpee(乙斯勒),指根河源头开叉如 之地,即根河市一带。从开汊如 的两条小河合口处至依根河口右岸,叫做selpee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译音为西平河,并记载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全国“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之(蒙古)”。伊根河连同根河下游,无支汊,有如无袍服,沃沮—通古斯语称这种主干河道为geen。沃沮—通古斯语称根河为geen mu,即根水,也就是根河。按鄂温克族先世的地理知识,从伊根河至根河口的这一段河道才叫根河。在驯鹿、马、骆驼背上托载的重量物失衡时,鄂温克人往往用加码的办法使之平衡,沃沮—通古斯语将这种加码物件泛称为turi。图里,《辽史》写图吕。图里河,元代称秃律别儿(turi bira),别儿,肃慎—通古斯语族同源词,意为“河”。伊图里河即上图里河。唐初,根河与莫尔道嘎山之间属乌古部地。乌古是ugu的译音,ugu与uhai通,因第二松花江西岸的伊通河支流乌川即雾海(河)而得名。莫尔道嘎山以北为蒙瓦室韦地,八世纪末,九世纪初,蒙瓦室韦南出并西去鄂嫩河上、中游流域后,敌烈部入居其地。敌烈进而南驻莫尔道嘎山。与乌古部邻处杂居,而为辽代之乌古敌烈部。

  由此可知,根河的名称是来源于古沃沮—通古斯语,意思是无支汊的主干河流,这与根在汉语中“根本、无分支”的意思暗合,所以根河之名称可保持不变。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6-12-11

总结


呼伦贝尔市     碧玉市
海拉尔区      榆川区
阿荣旗       荣河县或纯河县
  那吉镇     鱼丰镇
莫力达瓦旗     马岭县或墨骊县
  尼尔基镇    繁荣镇
鄂伦春自治旗    鹿岭县或碧火县
  阿里河镇    碧火镇
鄂温克族自治旗   东夏县
  巴彦托海镇   南屯镇或丰湾镇
陈巴尔虎旗     青湖县
  巴彦库仁镇   丰居镇
新巴尔虎左旗    玉带县
  阿穆古郎镇   太平镇
新巴尔虎右旗    金鞍县
  阿拉坦额莫勒镇 金鞍镇
满洲里市      龙滨市
牙克石市      林湾市
扎兰屯市      雅川市或田川市
额尔古纳市     安居市或九曲市或呈奉市
  拉布大林镇   尖山镇
根河市       保持不变


附:相关河湖名称调整
呼伦湖:  永乐湖
贝尔湖:  蓝玉湖
海拉尔河: 榆木河
阿里河:  碧火河
呼和诺尔: 青湖
乌尔逊河: 玉带河
克鲁伦河: 龙驹河
雅鲁河:  田川河
额尔古纳河:安居河或九曲河或呈奉河


改称之后,岭西有金鞍、玉带、龙驹河等,保持了草原风格,岭中则有马岭、鹿岭、林湾等,保持了山林风格,岭东则有荣河、鱼丰、田川等农渔风格。调整之后的地名和全境三种自然地理区域的风格保持了一致,尚可称佳。
北极星
2006.12.10
(毕)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6-12-11
支持!楼主不要顾忌那些反对的声音,一定要坚持编写完全国的方案啊!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6-12-12

呼伦贝尔的地名还挺好听

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太难听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6-12-21
以下是引用才神在2006-12-21 5:59:28的发言:

楼主简直是异想天开,程度远远超过某些地区的道路名拍卖


这些地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岂能如此轻率的改之?!


照此推理是不是应该把中国(China)改称拆那?


19楼就不说你什么了,在蒙古语里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都是非常动听的名字,在蒙古族地区叫蒙古地名理所应当。

[em06]


说的不错,在蒙古族地区叫蒙古地名理所应当,但是什么是蒙古族地区呢?难道一个汉族超过90%甚至超过95%而蒙古族寥寥无几的地方也可以称为蒙古族地区吗?在这样汉族占绝对多数的地方采取汉语地名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在蒙古语里是否动听并不重要,用卢旺达的语言也可以有动听的地名,但是可以用来命名中国的地方吗?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6-12-21

才神真是一个大傻子,

巴彦淖尔,乌兰察布有几个蒙古族人,这些名字无论对当地市民还是全国人民都十分别扭

通辽就很好没叫那个哲里木市,

巴彦淖尔,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应该叫--临河,集宁,东胜.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6-12-21
以下是引用中国龙号在2006-12-21 10:45:42的发言:

才神真是一个大傻子,


巴彦淖尔,乌兰察布有几个蒙古族人,这些名字无论对当地市民还是全国人民都十分别扭


通辽就很好没叫那个哲里木市,


巴彦淖尔,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应该叫--临河,集宁,东胜.


说的对,呼伦贝尔汉族超80%,鄂尔多斯汉族超85%,巴彦淖尔汉族超90%,乌兰察布汉族超95%,这样的地方不叫做汉族地方却叫蒙古族地方,真是笑死人了。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6-12-21

应当参考“费拉德尔菲亚”-费城,“吉林乌拉”-吉林。

呼伦贝尔可以叫“呼伦”市,“贝尔”市,“贝尔市”还是不错的,山东还有德州呢。

一味的“汉味”完全没有必要,像海拉尔很不错的。四个字地名太麻烦应当简化。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6-12-21

为什么美国没有把印第安纳州改叫其他名字?

为什么中国南方还存在那么多的古越语地名?

楼主这是不顾历史的翻天覆地.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6-12-21
坚决不改,改了就没有特色了,要的就是这样的民族特色。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6-12-22
以下是引用之江云梦在2006-12-21 23:16:50的发言:

为什么美国没有把印第安纳州改叫其他名字?


为什么中国南方还存在那么多的古越语地名?


楼主这是不顾历史的翻天覆地.


印第安纳正是白人对那里的命名,土著印第安人当初对那里的命名可不是这个名字。

中国南方汉族地区,如今有哪个县级以上地名是汉语讲不通的,麻烦你举个例子出来,只会空喊口号毫无意义。

所谓“不顾历史”的评价,也请举个例子出来,只会毫无根据的侮蔑,人人都会。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