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16阅读
  • 2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0):长白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01
<P>长白县 长白山在北。上有天池,旧曰闼门,形橢圆,斜长二十九里,周七十馀里。池深莫测,水鸣如鼓,七日一潮,土人谓池与海通。鸭绿江导源天池南曰叆江,南流至双岔口,葡萄河自东北来汇,此下为中、韩界水,始名鸭绿江。屈西流,迳府南入临江。西以八道沟与临江界。东北至二十五道沟。府治居十八道、十九道沟间。唐灭高丽,用兵于此。府治对岸即朝鲜惠山镇。初,府境仅治鸭绿江一小径,倚岩临涧,必乘木槽渡江,假道朝鲜。光绪三十四年新辟龙华冈道,自临江新化街、史家蹚子以下入府西嘉鱼河,至梨沟镇达府治西,长约四百馀里,以避江道之险焉。</P>
<P>安图 冲,繁。府东北四百里。明,建州左卫地。宣统元年,以府东图们江源地,设治红旗河口,置县隶府。长白山在西。图们江在南,导源红土沟,即长白山东南分水岭,东入吉林。东:红旗河,导源荒沟,即长白山东北分水岭,东南入图们江。西北有二道江,自天池出,北流,曰二道白河。娘娘库河导源荒沟,西北流,左合五道、四道、三道白河注之,屈西,富尔河自吉林南流注之,曰上两江口,二道江之名始此。又西,左受头道白河,入抚松。松花江正源也。西二百里布尔瑚里有天女浴池碑,土人呼圆池。东南七里湖,由府至县之道,光绪三十四年勘定。自府东二十一道沟口入冈北行,出二十二道沟、十九道沟之间,至叆江源,经小白山后至新民屯,东行历齐国屯、朝阳窝达县治。由县西北行至上两江口,达吉林桦甸。东渡红旗河,达吉林延吉。南渡图们江,即朝鲜境。</P>
<P>抚松 冲,繁。府西北五百二十里。明,建州卫之讷音部。宣统元年,以府西北松花江上游地,设治双甸,置县隶府。长白山在东。头道江在西,上源曰紧江、漫江。紧江导源长白山西坡,漫江导源章茂草顶山,即长白山西南分水岭,合而西北流,汤河自吉林东北流注之,头道江之名始此。又西北流,右受松香河。又西北,二道江自安图西流来汇,曰下两江口。此下统名松花江,入吉林。由府至县之路,自府西梨沟镇至十五道沟,西北行,逾岭顶,经竹木里、漫江营、小谷山、石头河、海青岭、大营、汤河口,再北行达县治。由县西渡江,入吉林濛江。北循松花江,直抵吉林省城。</P>
<P>注:今治白山市</P>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1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01
“长白”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已沿用很久了,早在辽代就有“长白部”;金代设“女真长白山部”,清朝设“长白府”;民国设“长白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名称,是沿袭当年设长白府时,以县域北部的长白山而得名的。“长白”即“长白山”,为东北第一高山,山顶有天池;为死火山口形成的高山湖泊,南北4.5公里,东西3公里。天池满语称“图们泊”,源于“图们色禽”,意为“万水之源”。又称“闼门”,为“图们”的谐音。“长白山”的名称,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变化。远在夏周以前,长白山称为不咸山,“不咸”是蒙古语,音“不尔干”,即神巫,是“此山有神在”的意思。汉朝时叫单单大岭,《后汉书·东夷列传·七十五》载“昭帝始元五年,元搜徒句骊,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秽,悉属乐浪……”,“单单与满州语珊延相近,即长白山”(载自《满洲源流考·按》)。魏称盖马大山,后魏又称为徒太山、太白山。南北朝称为从太山。唐朝称为太白山。金代始称长白山。《元一统志·开元路》载:“长白山在会宁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载:“长白山在三万卫东北千余里,横亘千里。”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满语是“长”的意思,“珊延”是“白”的意思,“阿林”是“山”的意思。因山顶每年都有八九个月白雪皑皑,故而得名。

长白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旧名塔甸。塔甸地名起源于镇北山头上有一宝塔,名灵光塔,塔下早年为草甸地,故名塔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长白府治所。设治后,大力兴建府署驻地塔甸,使这里很快成为集镇。民国和沦陷时期称县街、长白街。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设镇,名为长白镇,被称为鸭绿江源头第一镇。多年来一直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为白山市二类边境口岸。

长白县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开拓的足迹。

秦朝时,境域属“辽东外徼”。

西汉,初属苍海郡,后为乐浪郡。

东汉至唐朝初年,属高句丽,后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丰州。

辽代,先属东丹国,后属定安国东京道渌州长白山部,鸭绿江女真大王府。

金代,属上京路会宁府曷懒路。

元代,属辽阳中书行省开元路。

明代,属努尔干都司建洲卫地。因县内长白山为女真发祥地,故清朝统治者将此地列为封禁之地,后属兴京府。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后200年时间里,这里被划为封禁区。境内山高林密,万木丛生,道路梗塞,人烟稀少,居民点多是三五家的小聚落。

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通化县,领属该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临江县,该境转属临江县。不久,又考虑到从临江到长白250多公里,鞭长莫及。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朝鲜以后,日本以朝鲜为跳板,经常“越江右开道伐木,意图侵占”。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巡抚唐绍仪委派李廷玉、付疆前往长白调查,绘制地图。

清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1908年9月15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和奉天巡抚唐绍仪联名奏请清政府在长白设府治,他们在奏折中指出:“临江县上负长白山,下界辑安,北连吉林,广袤八九百里,幅员辽阔,治理难周”,特别是“奉省东北边境辽阔,交涉日繁”,况且“此险要之区,守备空虚”,难固“边圄”。奏请以八道江为界,分临江县东部长生。庆生二保地,长白山北麓,添设长白府,治十八道沟、十九道沟之间的塔甸地方(今长白镇),设治之后,与临江辑安两县“联络声势,呼应灵通”。“以保卫国土不受侵犯,巩固边疆。”同年10月6日(九月十二日)旨准,无领属,隶于奉天府。前署长春知府候补、直隶州知州张凤台为设治总办,委临江县令李廷玉为帮办,筹办长白设治事宜。

清宣统元年(1909年),宣布正式办公。此后,安图、抚松两县也先后设治,归长白府治公所管辖。

清宣统三年(1911年),长白府由试办改为署理。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改长白府为长白县,直接隶属奉天省。

1929年,属辽宁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白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属伪奉天省东边道。

1934年,改属伪安东省。

1937年,改属伪通化省。

1945年12月25日,长白县解放,改属安东省。

1946年5月,属吉林省通化地区行政公署,后改为省直辖。

1948年9月,归安东省通化专员公署。

1949年5月,改属辽东省通化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6月归辽东省直辖。

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

195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仍属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

1962年至1964年,中朝两国重新划定国界,将原县境内临近长白山天池的一段划归朝鲜国,国界从天池南缘开始向南,陆地部分立有1号、2号、3号界桩,再南行以鸭绿江为界。江中沙洲、岛屿与本县有关的共有105个,其中属于中国的有45个。

1985年4月1日,划归浑江市管辖。

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拟更名为长白山市,最后定名为白山市,即成为白山市管辖至今。

中国共产党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活动始于1936年。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02
抚松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商、周、春秋属肃慎地,秦、汉、三国、晋及南北朝属高句丽,隋属粟末部,唐玄宗开元元年(713 年)后属渤海国西京鸭渌府,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路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建州女真部建州左卫,清初为封禁地,光绪三十三年属吉林 江州,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六日(1910年1月16日)设县,名为双甸县。 宣统二年七月十九日(1910年8月23日)更名抚松县, 属奉天巡抚所辖。中华民国属奉天省东边道,后归奉天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先属安东省,后归通化省。1945年12月18日抚松解放,19日成立抚松县民主政府。先后归属于安东省、辽宁省、辽东省,至1954年7月划归吉林省, 属通化地区专员公署,1985年3月归浑江市(现白山市)管辖。





安图县



旧石器晚期,县境便有人类居住。中原地区进入奴隶制社会时,县境居住着秽貊族系的北沃沮人。西晋时,县域为肃慎人居地。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设乐浪、临屯、真番、玄菟等4郡,安图为玄菟辖地 。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高句丽征服北沃沮并统治延边,安图为其辖地 。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震国,后改为渤海国,县境为中京显得府辖地,设卢州(今明月镇一带)、兴州(今二道镇宝马一带)。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改国号为辽,安图为辽东京道长白山女真大王府辖地。金于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安图为金上京海兰路会宁县辖地。金贞祐三年(1215年)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在东京(今辽阳)叛金称王,国号大贞。金贞祐四年(1216年)被蒙古和契丹人击败东逃,在南京(今和龙县城子山山城)建都,改国号“东夏”,安图为其南京路辖地。元太宗六年(1234年)安图归辽阳行省开元路。明洪武十八年(1388年),灭东夏国统一东北,安图为奴儿干禾屯吉卫辖地,治所在今万宝镇古城村。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主力入关后,清廷视长白山一带为其祖先发祥地 ,遂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地。安图为长白山腹地,且盛产人参,封禁尤严。咸丰年间,山东、河北流民始入禁区谋生。光绪七年(1881年),正式开禁,封禁长达200余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县境五道白河以北至牡丹岭一带为桦甸县辖地,以南至长白山一带为长白府辖地,荒沟岭以北至哈尔巴岭一带为延吉县辖地。




自清同治七年(1868年)以来,韩民越垦逐渐增加。至宣统元年(1909年),仅二道江一带达280 余户。甲午战争后,日本为鲸吞中国领土,制造“中韩边界”问题,在边境地带屡生事端,而长白府辖域过广,治理难周。为对长白山一带“实边”,经理疆界,遏制日本的侵略,宣统元年十月二十四日(1909年12月6日 )东北三省总督锡良奏请 ,于图们江上源 ,自红旗河以西,北循省界,南至石乙水,中抱布尔瑚里至长白山,添设县治 。同年十二月初六日(1910年1月16日)获准,命名安图,意为安定图们江界,保国安民。拟治于红旗河口 ,后因经费不足 ,改于娘娘库(今松江镇 ),隶于奉天省长白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安图县属奉天省东路辖,民国三年(1914年)6月属奉天省东边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1 月隶于辽宁省,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1932年属伪奉天省,为丁等县。1934年12月1日划归间岛省,1943年10月属伪东满总省间岛区域,1945年复归伪间岛省。




安图县于1946年3月解放,隶于吉东分省。同年5月吉东分省划分为延边、吉东(后改为吉敦)两个专区,安图属吉东专区。1947年10月11日,吉敦、延边两个专区合并称吉东专区,专署驻延吉,安图属之。1948年3月吉东专区改为延边专区。1952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 ,1955年自治区改为自治州,辖安图至今。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