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11阅读
  • 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9):延吉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12
  延吉府:繁,疲,难。省东南七百六十里。东南路道驻。明,锡璘、布尔哈通、爱丹三卫。清初,为南荒围场。光绪七年,弛垦。二十八年,置延吉?。宣统元年升。西:哈尔巴岭,布尔哈通河出其东,东南汇太平、倒木、岔条、簸箕、苇子诸沟,细鳞河,迳铜佛寺,至朝阳川,左合朝阳延吉河,至城南,右纳海兰河,又东北,左合一两沟,抵汪清界。头道嘎雅会二道嘎雅河错出,仍缘界来会,折东南入图们江。旧设站三:老松岭、萨奇库、瑚珠。官商路四:西南东古城达桦甸;西铜佛寺达敦化;南六道沟达和龙;东北小盘岭达珲春。商埠,头道沟、龙井村、局子街,三。宣统元年中日间岛约开。

珲春?:省东南千二百里。明,珲春卫。后属瓦尔喀部。清初,南荒围场。光绪七年,始弛禁设垦局。宣统元年,改副都统,置同知?,隶东南路道。广二百五十里,袤三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三度,京师偏东十四度三十分。东:分水岭长岭子。西北:图们江自汪清、朝鲜缘界,合乾密江,至红旗河口,即珲春河。出东北土门岭,屈南,迳太平川,左合官道,右六道、五道诸沟。又西,左合夹心子、胡卢别、瓦冈寨、大小红旗河,右四、三、头、二道、车担沟。迳城南,右合二道、罕通河来会。又南,迳黑顶子,合圈河,出境入海。旧设站二:北密江,中阻大盘岭,恆假道朝鲜锺城达庆源;东路三道沟、哈达门、二道河并达俄。界碑:南“土”,东“萨”、“啦”、“帕”字,凡四。商埠,光绪三十二年中日约开。

敦化县:疲,难。省东南四百七十里。古挹娄国。明,建州左卫。后属窝集部之赫席赫路。清始祖居鄂多哩城,即此。初为额穆赫索罗堧地。光绪八年建新城置,隶吉林。宣统元年,改隶东南路道。西南:牡丹岭。牡丹江出东北,左会小牡丹江,右合四、三、二、大荒沟。又东北,左合黄泥、大石头河,迳城东。又北,左合小石头、雷风气河,入额穆。东大沙、西北??河并从之。旧设站二:自额穆通沟西南八十里至城;又东八十里滴媟嘴达宁古塔。官商路三:西半截河出新开道达桦甸;西南逾牡丹岭达濛江;东黄土腰子达延吉。

汪清县:省东南千二十三里。明,阿布达哩卫。清初库雅拉部钮呼特居之,为世管佐领。宣统二年置,隶东南路道。北:老松岭。南:图们江自和龙入,二道嘎雅河自岭西合桦安沟,缘延吉界,合药水河,至摩天岭仍入。左合大小汪清沟,迳城东,又南复缘延吉界注之,入珲春。东北:荒沟岭。大绥芬河出东北,左合大石头、老母猪河、太平沟,入东宁。旧设站三:东哈顺,北至延吉瑚珠岭站六十里;又南四十五里德通;西北逾高丽岭至牛什哈岭为分站。官商路二:南逾吉清岭至延吉;东北历绥芬甸子入东宁。商埠,百草沟,宣统元年中日间岛协约开。

和龙县:省东南八百里。明,赓金河卫地。光绪十一年,吉、韩通商,和龙峪与光霁峪西步江互市。二十八年,置分防经历,属延吉。宣统二年,改隶东南路道。西:秫秸岭。迤东北鸡冠磖子,又北窝集岭,其东三、二道沟并入延吉。西南:图们江自奉天安图入,合红旗河外六、五、四道沟,迳东景德,至汗王习射台。又北迳光霁峪入汪清。官商路二:一北至延吉;一南至火狐狸沟,渡江达朝鲜会宁。又西北由窝集岭出长白北麓,沿古洞、富尔河,历桦甸、磐石,达奉天海龙,俗呼盘道,清初为通衢。后别为围场,禁塞。光绪中复通。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0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12
延吉历史悠久,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汉书》中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唐朝及以前,延吉曾先后属渤海国、高句丽王朝辖地。元、明时代,延吉地区先后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努尔干都使司布尔哈图等卫所。至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清朝廷假“长白山一带为先祖龙兴之地”之名,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山围场,封禁长达200年之久。19世纪末,朝鲜及我国山东、河北一带遭大灾,始有人冒禁闯入封禁区。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灾民大批迁入,清朝遂废除封禁令,在南岗设立招垦局。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随着人口日增,清朝在局子街设延吉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延吉厅升为延吉府。1912年改为延吉县。
东北沦陷时期,延吉沦落于日寇铁蹄下,为伪满间岛省省会。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行政机构曾设在延吉。1952年9月,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后改自治州,延吉亦是州府所在地。1953年5月,延吉从延吉县划出成为县级市。1985年1月,国务院批准延吉市为全国甲级开放城市。
据说,明代时人们把此叫做“叶吉”,按女真语有“山羊”之意。一说由于这个地方是盆地,长年有烟雾笼罩,故称“烟集岗”。清代此地属南荒围场,供清帝狩猎之用。封禁时期,盆地是一片密林、荒野,只有城子山西簏有一户人家,专门从俄罗斯沿海州搬运粗盐,用大锅煮沸进行加工后卖给当地人,固有盐锅城之说。
清政府解除封建后,光绪七年(1881年)在南荒设立南岗(“南荒”二字的音转)招垦分局,1891年将其升格为南岗荒无局,老百姓叫做“土地局子”,又称“局子街”。因此,当时就流传着“先有荒务局,后有局子街”之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在烟集岗(局子街)设延吉厅,隶书于珲春幅度统。1910年吉林省东南路兵备道从珲春迁到延吉辅后,延吉便取代珲春而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沦陷时期,延吉为伪间岛省公署驻地,1943年延吉街改为间岛市,1945年8月解放后,改称延吉市,为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6年8月至1948年3月吉林省政府曾驻此地。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后,延吉市政府为州政府所在地。
“延边”这一区域地名是由延吉演变的。清末民初曾使用“延珲诸边”、“延吉区域”等

多种称谓,后来逐渐启用“延边”之称。最早见于文献的是1913年出版的吉林地志,记有“论大陆交通”,东南一面复当延边之冲。”1929年出版的中国民族志更明确记载:“东北边疆有延边之称。延边者吉林延吉道之边疆。”

据《三国史记》和《新唐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年(汉河平二年),今珲春市境内的温特赫部城就已是高句丽的栅城。唐渤海国强盛时期,在珲春温特赫部城设东京龙源府,领庆、盐、穆、贺4州。明朝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下属的密拉卫、乌尔珲山卫、童宽山卫(今珲春通肯山)等,都设在珲春一带。清初珲春属封禁区。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珲春协领下设卡伦(哨所)15处,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1859年(清咸丰九年),珲春协领升为副都统衔协领。1881年(清光绪七年),增设珲春副都统,统辖延边大部分地区。首任副都统依克唐阿继续在珲春筑城,初在今珲春市靖和街东部(第一百货商店东—东关路一带),俗称旧城。同年设吉林边务督办、珲春招垦局,开放荒围。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前后在珲春相继建有副都统衙门、招垦总局、边务行营等军政机构。1909年(清宣统元年),设珲春厅,辖密江以东之地,治所仍在珲春城。添设吉林省东南路分巡兵备道,珲春厅抚民同知衙门与道台衙门同城。从此废除了吉林围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招民垦荒,驻靖边军,置防俄炮台,修通道路,整设驿站等,使珲春进入了重新建设时期。1913年(民国二年),珲春厅改为珲春县。
  关于“珲春”之名,最早在《金史》中有“浑蠢”名,后来在《明史》中也出现了“浑蠢”一名,并说明“浑蠢”来自女真语,也就是后来的满语。在此后的诸多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温车恨”、“浑蠢浑”、“弗出浑”、“弗出”、“训春”等,最后音译汉化为“珲春”。从“浑淖浑”到“珲春”,变化很大,但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满语音译时所用的汉字不同而造成的差异,珲春是其最后较稳定的译音。据《珲春县志》和《珲春乡土志》记载:珲蠢金时称作浑蠢,为魏晋时“沃沮”二字的变音。凡勿吉、窝集、扶余皆此音之转。《明史》又载,珲春为满语“边地、边陲、边陬(角落)、近边”之意。也有人说,珲春是满语“尾巴”的意思,表达河流的概念,可译为江岔、河岔子,或意为“末端”、“边陲”。还有人说,珲春是以水得名,满语意为“边远之城”。

  综合起来,珲春是满语大概无疑,可做3种意思理解:一、可当尾巴和末梢之意来讲;二、作为河流的概念可当作岔子、江岔、河岔来讲;三、由于珲春东部、东南部濒临大海,颇有天涯海角之感,故又可当作边陲来讲。虽然多数人同意珲春是满语,但其中有人认为是针对自然地理形态而言;有人却认为是由古代土著部落名演化而来的。

  珲春群峦拱卫,濒临江海,是渚水流入江海的地方,正所谓“九河下梢”之地。这些情况适于满语的译解,且因其最早见于《金史》。据《珲春乡土志》(1935年)河流部分记载:红溪河又名珲春河、红旗河(旧作浑蠢、一作乌春),源于珲春东北通肯山。因红旗河当时亦称珲春为红旗街,因而推测,金代以前,当地先民因地理形貌而取河名,始有珲春河;此后因河名而派生珲春政区名珲春协领;最后因珲春政区名而派生城区名(聚落名)。又有人说今天的珲春市城区最早叫大八屯,后因随珲春县名而改称珲春镇。

  也有人说,关于珲春土名“大八屯”一说,经查访当地近100名古稀老人和乡土材料,均未发现有此说,可能是“八大屯”之误(八大屯在珲春市哈达门乡,距市区东7.5公里)。

  据吴桭臣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著《宁古塔纪略》中载:“在宁古塔西南(应为东南)地名红旗街与高句丽接壤颇近海,今设官府,出海参为头等”。其所说的“红旗街”亦即珲春。

  另外,在民间有“珲春”是“浑(混)春”的转语之说。其根据是:因珲春近海,晨雾较多,尤其在春夏之交季节,晨雾濛濛缭绕近午方消,故曰“珲春”。

  民国初年,市区逐步向西门外扩展,与日本商埠地(指今珲春市第一百货商店西部至珲春第一商业中学一带)连成一片,构成当年珲春市区的大致轮廓。珲春初建县时县城称首善乡珲春城。1930年后改称第一区。沦陷时期,1936年改称珲春街。1945年以后先后称珲春市、城区、城关区、第一区、珲春镇等。1988年撤销珲春县,改置珲春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12
敦化县建治
  清光绪年间,阿克敦地方(即现敦化地区)户口逐渐增多,土地亦得到开发,呈现了“农耕日盛,商贾云集”的局面。清政府为了加强封建统治,便于土地开发和苛收捐税,于光绪四年(1878年)设立荒务局,主持放荒、征税等事宜。两年后“放荒已著成效生聚日烦、商贾辐辏,亟应添设民官、委员试办”。于是吉林将军铭安于光绪六年十二月初八(1881年1月7日)专折具奏,称:“吉林地方积弊甚
深,亟应力图整顿,量为变通,请添设民官以资治理而裨地方”。请在阿克敦地方设县,并且设立正
印、教左等官,实施试署。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81年1月25日)吏部等部遵旨会议吉林将军铭安所奏添设民官一折,并奉旨、依奏。
  会议奏称:吉林应设民官之处甚多,第筹款维艰,势难一齐举办,惟先择有紧要之区,如阿勒楚
喀、五常堡、阿克敦三处··· ···拟添各官··· ···。又查阿克敦地区地势平坦,宽阔高
爽,东南系珲春大道东北系宁古塔大道,西系吉林大道,实为扼要之地,周围山环水抱,而四面去山背远,可以设城建署。即请在阿克敦设立知县一员,名曰敦化县,南冈分设县丞一员,即为敦化县统属,同时又设巡检管典吏事一员,训导一员。并且对辖区四至做了划定,东至马鹿沟110里,东北至都林
河120里,北至大洋白山170里,西北至张广才岭180里,西至威虎岭100里,西南至帽儿山130里,南至古洞河230里,东南至高江500里。这一疆域包括南冈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为县丞分司。如此划明疆域,各专责成,以免互相推诿等语,并绘具地图,禀复前来··· ···
  会议决定由吏部撰拟字样铸给敦化县印,敦化巡检官典史事印,敦化县儒学条记,敦化县南冈县丞条记各一枚。
  会议对廉银、奉薪做了详细规定。酌定敦化县岁养廉银800两,俸银45两,办公银200两,祭祀银两和囚衣柴薪照例报销。其余12名72两,闰月加6两;马快8名134两4钱,遇闰加11两2钱,禁卒4名24两,遇闰月加2两;轿伞扇夫7名42两,遇闰加3两5钱;仵作2名12两,遇闰加1两;更夫5名30两,遇闰加2两5钱;民壮20名120两,遇闰加10两。总计1528两6钱,如无闰月减37两2钱。新设巡检官典史事1员,岁支养廉银71两5钱2分,俸银31两5钱2分;工食钱门子1名6两,遇闰加5钱;皂隶4名24两,遇闰加2两;民
壮4名24两,遇闰加2两;马夫1名6两,遇闰加5钱,总计168两零4分,无闰月扣除银5两。新设训导1员,俸银40两,斋夫6名36两,遇闰加3两,门子2名12两,遇闰加1两,马夫1名6两,遇闰加5钱,膳夫1名6
两6钱6分7厘,遇闰加5钱5分。以上廉俸等银,均在各处地租项下支销。
  敦化县建筑县衙署估需实银5500两,巡检衙署1300两,监狱1500两,由荒价斗税项下支销。
  对一些尚未提及的事情,由吉林将军“详细妥议章程,奏明办理”。
  会议把敦化县定为疲难升补中缺,知县加理事通叛衙,试署1年,期满后如果“办理裕如,再请实
授,照例定为3年”。
  综上考,吏部会议奏准设县时间即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81年12月25日),是为正式建治时间。
  《吉林通志》舆地志中载有“敦化县知县署在城东门内大街路北,光绪六年建治,廨舍七十余楹”的记载,足资佐证。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12
别每周了,一并发出吧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12
敦化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公元698年, 革曷 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率众在此筑城自固,建都称王,号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称渤海国,建都于忽汗城,即今敦化。到了明清时期,又被称作敖东城。作为满清皇族发祥地,清初这里被封禁达二百年之久,1882年设治立县,取《四书.中庸》中“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句,寄“敦风化俗”之意,定名为敦化。解放战争时期,敦化是中共吉敦地委所在地,1946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暂住敦化。1958年由省辖县划归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85年撤县改市。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的和龙市,于1200多年前曾经是大氏家族建立起来的渤海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曾经作为渤海国的首都50余年,之后作为渤海古国的陪都160余年。渤海国被契丹人消灭后。显德府被烧掠一空,活下来的人被强行前往他处。于是这个城市的辉煌在历史上被淹没了。后来的显德府被重新命名为和龙县,90年代撤县化市,适成为和龙市。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