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82阅读
  • 5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32):密山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22
  密山府:省东北千三百里。渤海湖州地。明,木伦河★及松阿察河堧地。清初瓦尔喀部人所居,隶宁古塔副都统。光绪三十四年置。蜂蜜山南十馀里,脉与西南黄窝集接,■三百里。隶东北路道。西南:穆棱河自其县入。右合小穆棱、滴道哈达岭水,左下亮子,迳城西。又东北,左合大穆棱河,其北七虎林河,其东南阿松察河,出兴凯湖,东北缘界,并入虎林。北:饶力河,东缘临江界入饶河。官商路六:西大柞木台达穆棱;东杨木冈达虎林;西北太平砬子达依兰;北达临江;南至快当别;东南龙王庙达俄。界碑:兴凯湖东“亦”字、西“喀”字,又西“拉”字、“玛”字。

虎林厅:省东北千九百里。宣统元年,置呢吗口?。二年更名。署西南关帝庙榜题“嘉庆己巳重修”,则汉民足迹早至。隶东北路道。西:七虎林山。西南:半拉窝集、苏尔德。西北:安巴倭克里。北:那丹哈达拉岭。南:乌苏里江自俄东海滨省缘界,纳松阿察及小黑河,又北纳大小穆棱河,迳城东。又北纳七虎林河,合阿布沁、小大木克、独木、外七里星河,入饶河。官商路三:南至大穆棱河,西历索伦营达密山;南历倒木沟至龙王庙;一城北下水捞达饶河。惟乌苏里时溢,沿江哈汤多,足碍行旅。又由?治至渡江,溯呢吗,即至乌苏里铁路伊曼站。

饶河县:省东北二千百四十里。明,尼玛河堧地。后为窝集部之诺罗路。清初瓦尔喀部人居之,隶宁古塔副都统。宣统元年置,隶东北路道。南:佛力山、大顶。西:小菜根。西南:双呀堪达。东:东老营盘。东南:乌苏里江自虎林入,合外七里星、大小别拉、大带、小安河,北至斯莫勒山。西南:饶河自密山缘临江界,合大索伦、蛤蚂罣、宝清、貛子、里七里星、大佳气河,入迳城北,又东,右合小佳气、蛤蚂河,迳饶力葛山来会。又东北,入绥远。官商路二:东沿乌苏里,分达绥远、虎林;西沿饶力,分达临江、密山。

◎附志

宝清州:宣统元年拟置于饶河西境宝清河西。

勃利州:宣统元年拟置于依兰东南倭肯河上游,即古勃利州地。

临湖县:宣统元年拟置于密山东,南临兴凯湖,有小兴凯湖。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4:00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22
密山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有与中原文化具有同年代资历的新石器时期的新开流古文化;本世纪初,清政府派员办密山荒务;1908年设密山府,知府衙门设在局子街(今密山知一镇);1939年日伪曾在密山设东安省会,辖周边七市县。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曾在此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人民空军摇篮和我军发射药制造业摇篮、电器业摇篮、装甲兵摇篮。1946年6月22日,密山解放,成立东安地委、东安市政府,后改制为密山县;1988年撤县建市。

古时,蜂蜜山因山间野蜂成群,终年垒巢酿蜜,以至蜂蜜在石隙间流淌,故名为蜂蜜山。

  清光绪33年(1907年)11月24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请清廷:于吉林边界添设蜜山府。同年12月26日,蜂蜜山招垦局委员核请:将招垦局改为府治,添设知府一员,名曰“蜜山府”。知府衙门设在蜂蜜山招垦局址(今知一中学)。1908年正月初十,清内阁政务处奉旨依议,增设“密山府”。清政府下发批文,印鉴均将“蜜”字改为“密”字。于是,密山的名字由此诞生,并一直延续至今。

  民国2年(1913年)1月14日,奉临时大总统令:知府衙门改为知县衙门,地址未动。密山县城(今知一镇)经过10多年的发展,店铺商号100多家,分布在1公里的大街两侧,粮米加工、手工业作坊、邮局、学校、私人诊所、戏院子等行业应有尽有,是当时东北比较繁华的城市之一。1945年5月28日,伪满州国撤消伪东安省公署,密山县公署便从密山县城搬到东安街(今密山镇),原县城(知一镇)改称城关区。1946年6月25日,中共密山县委和密山民主政府在东安街成立。10月1日,县委、县政府迁回原密山县城(城关区,即知一镇),东安街属东安地委员所在地。1947年8月,中共东安地委员、东安地区专员公署撤消;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22
县人民政府驻地虎林,土名呢吗口(又呢满口)
此地明朝时称呢吗河,为穆棱河地方。
明朝末年又划属。乌苏里地,其河的东岸属扎布的领土,西岸属穆位府的领土。
咸丰十年(1860年)签定的《北京条约》中,将乌苏里江右岸一带归属了俄国,剩余的部分归属密山府。
宣统元年(1909年)在虎头设分防同知,称呢吗厅。
宣统二年(191Q年)团与俄界呢吗口名称相混,故改名虎林厅。后由于虎头地处县的边境,便于满洲国康德年间将县公署移置黑嘴子。此地便成为县政的中心。
民国三年(1914年)虎林县隶属吉林省依兰道。
民国十八(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虎林仍隶属于吉林省,为三等县;
满洲国大同元年(1932年)实行省公署官制,确立东北为五省,虎林仍属吉林省,为丁类县;
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划为十四省,虎林划属滨江省所辖。
康德四年(1937年)七月一日实行第二次行政机构改革,增设牡丹江、通化两省,虎林划属牡丹江省所辖。
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又增设东安、北安两省,又将虎林划属东安省。
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省(包括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和兴安总省(包括兴安东、西、南、北四省),虎林随之划属东满总省的东安区域所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虎林划属合江省所辖。
全国解放后,划东北为三省。此县又划属黑龙江省。
虎林地名是源于境内的七虎林河。七虎林河的得名是取于县北的一座山名。因河水发源于七虎林山,故名七虎林河。清代没治时取为地名,沿用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22
本县境域,周秦以前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地,北朝时属勿吉,随为粟末靺鞨之号室部,唐为渤海国所属之怀远府(今同江)及安远府(今俄属伊曼附近)所辖,辽为东京道之颇阿里部(今俄属之伯力),金为上京道之速频路,元为辽阳行省之水达达路。明属奴尔干都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设失儿兀赤卫(即实尔固宸卫(今马架子以北二公里),清初隶宁古塔将军,雍正五年(1727年)改归三姓副都统(今依兰),咸丰九年(1859年)设挠力河口卡伦,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饶河县治于小佳气河(今小佳河镇河西岸),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迁挠力河口(今东安镇)民国十四年(1925年)迁团山子(今县城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22
公元1135年,金熙宗继位后,对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改用辽、宋的汉官制度,把女真族内地和原辽、北宋地区统一置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在中央设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中央军事机构仍设都元帅府。在地方机构方面依辽、宋旧制,设路、府、州、县各级。在采取汉制的同时,又沿袭女真族原有的军政一体的传统形式,县一级官府又设军兵,县令只管民政。女真族聚集地区则设猛安、谋克,与地方的府州、县形成两个系统。

  公元1138年,金熙宗对官制再次进行改革,这就是历史上的“天眷新政”。这次改革颁布了新官制和“换官”的规定,将原来的女真、辽和宋的官职统一换授。在中央设御史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在礼夜方面也进行一些改革,在京师会宁府修建宫殿,详定各种礼仪,要求百官朝见皇帝要穿规定的朝服。公元1149年,金熙宗在上京宫殿被刺杀而死,海陵王完颜亮登上皇帝的宝座。海陵王继位后继续进行改革政治和科举制度。为巩固皇权,加强统治地位,海陵王大肆杀戮女真贵族,任用汉人、契丹人和勃海人。此时,汉人大量迁徙黑龙江流域。公元1153年,金为了统一江南,加速全国封建化进程,把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黑龙江迁到燕京。

  金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据文献记载,金建国后,已开始“教人烧炭铁”,冶铁业有了空前发展。1961—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阿城五道岭发现金代铁矿近10处,炼铁遗址500多处。矿井呈阶梯形,最深处40多米。有炼铁炉,由炉门、炉膛、炉箅、烟囱组成,高2—3米,充分反映出金代采矿与冶铁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技术也有了显著进步,粮食产量和农作物种类也有所增加。耕地面积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黑龙江、牡丹江和乌苏里江及绥芬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都得到开发。

  金代文化艺术也有新发展。女真族建国前“无书契,无约束,不可检制”,建国后,太祖阿骨打令希尹撰女真文字,但汉字、契丹字仍然应用。中原文化大量为女真族吸收。金熙宗尊孔崇儒,在会宁府修建孔庙;金世宗设置译馆,用女真文翻译汉字经书,公元1183年,译出了《易经》、《尚书》、《论语》、《孟子》、《老子》、《新唐书》等;金章宗时,设置了弘文院,研究儒家经典,并下令女真族必须研究读儒家经书,方可承袭猛案、谋克之职,使中原传统的儒学在黑龙江广泛传播。

  金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其统治日趋腐朽。这一时期蒙古族逐渐称雄漠北,构成对金朝北方最大的威胁,并最终于公元1234年灭亡金朝。黑龙江流域、鸡西乌苏里江流域和兴凯湖、穆棱河畔的城镇都毁于战火之中。

  四元明清时期鸡西的政治与经济

  一.元朝时期对鸡西区域的统治

  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的各个部落,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疆域扩展到黄河流域。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了西辽、西夏、金国等。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攻灭南宋,统一中国,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92年把黑龙江地区纳入元朝辽阳行省的开元路和水达达路管辖,鸡西地区属辽阳行省开元路万户府(治所在今东宁县三岔路口附近)。

  元朝对农业生产较为重视,在今松嫩平原设置几个屯田区进行屯田,在水达达路女真人居住区设置水达达路屯田总督府,管理屯积谷事宜。屯田政策的实施,使鸡西区域大量闲置土地得以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

  二、明朝对鸡西区域的管辖

  1365年,朱元璋称帝,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定都金陵(今南京市)。

  为统一全国,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招安、讨伐、征战和追歼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占领和统一了黑龙江各部族。1395年,朱元璋又派水陆两军追歼女真酋长西阳哈。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派官吏前往招安,西阳哈降明,被任命为兀者卫第一任指挥使。随之黑龙江各部女真首领踊跃来朝,接受明廷敕封,愿为明朝臣民。明朝为了对黑龙江区域进行有效管辖,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享滚河和乌苏里江流域及兀良哈域共设134卫。1409年明朝在黑龙江省与阿贡河汇流处右岸设奴儿干都司(相当于省一级的地方机构),下设卫所等。闻名于世的《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重建永宁寺记》碑,详细记载了奴儿干都司的建置和管辖情况,充分证明了明政府对鸡西区域女真人的统治。到明万历年间,奴儿干都司所属卫所达400多个,分设于西起斡难河、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包括黑龙江流域和鸡西区域乌苏里江以东、东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加强了明朝对整个黑龙江流域的统治。

  明朝对女真族主要聚居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由于分布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又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大部。当时建州女真原居住在以依兰为中心的牡丹江下游地区,明初迁到绥芬河流域和图们江一带,明中叶分布在以三江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海西女真明初主要分布在以呼兰河为中心的松花江中下游一带;东海女真又称野人女真,包括属于不同语种的众多民族部落。散居于建州、海西女真以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明朝在建州女真聚居地设立了建州卫,管辖女真诸部。当时鸡西区域隶属奴尔干都司海西女真部麦兰河卫。

  明朝女真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建州女真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有之”;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制农具,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东海女真则经济较为落后,以捕鱼、狩猎为业。

  三.清统治时期的鸡西

  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将在东北居住的女真人改称满族人,“迁入关内,谓“从龙入关”。黑龙江流域是满族的故乡,被清王朝称为“龙兴之地”。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致使鸡西地区人烟骤减、土地荒芫。

  顺治十年(1653年),清朝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的行政管理,改变明代卫所制度,把达斡尔、鄂伦春等族部居民编成牛录,编入满洲八旗。对黑龙江下游地区民族采用原有的地域组织和民族组织,设姓长、屯长,分户管辖,负责治理民事、征以赋税。对蒙古科尔泌诸部则采用盟族制进行统制。并将松花江、黑龙江、鸡西区域的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和尼布楚等地划出,设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驻防宁古塔(今宁安市的宁古塔新城)。清朝统治下的鸡西地区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康熙元年(1662年)设宁古塔将军,辖牡丹江及其以东广大地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治所移驻吉林乌拉,改称吉林将军,辖东北地区东部,宁古塔将军改为宁古塔副都统。鸡西地区属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管辖。为抗击沙俄侵略、解决军粮问题,清廷在爱辉附近的黑龙江以东实行屯田,后来发展为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农业区。呼兰成为黑龙江地区的粮食和酿酒中心,鸡西区域乌苏里江以及东北地区大批劳动人民从事采参、药材、垦荒等,成为粮食药材基地。(待续)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13
引用第4楼爱在战国于2007-01-22 11:08发表的  :
公元1135年,金熙宗继位后,对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改用辽、宋的汉官制度,把女真族内地和原辽、北宋地区统一置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在中央设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中央军事机构仍设都元帅府。在地方机构方面依辽、宋旧制,设路、府、州、县各级。在采取汉制的同时,又沿袭女真族原有的军政一体的传统形式,县一级官府又设军兵,县令只管民政。女真族聚集地区则设猛安、谋克,与地方的府州、县形成两个系统。
  公元1138年,金熙宗对官制再次进行改革,这就是历史上的“天眷新政”。这次改革颁布了新官制和“换官”的规定,将原来的女真、辽和宋的官职统一换授。在中央设御史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在礼夜方面也进行一些改革,在京师会宁府修建宫殿,详定各种礼仪,要求百官朝见皇帝要穿规定的朝服。公元1149年,金熙宗在上京宫殿被刺杀而死,海陵王完颜亮登上皇帝的宝座。海陵王继位后继续进行改革政治和科举制度。为巩固皇权,加强统治地位,海陵王大肆杀戮女真贵族,任用汉人、契丹人和勃海人。此时,汉人大量迁徙黑龙江流域。公元1153年,金为了统一江南,加速全国封建化进程,把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黑龙江迁到燕京。
  金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据文献记载,金建国后,已开始“教人烧炭铁”,冶铁业有了空前发展。1961—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阿城五道岭发现金代铁矿近10处,炼铁遗址500多处。矿井呈阶梯形,最深处40多米。有炼铁炉,由炉门、炉膛、炉箅、烟囱组成,高2—3米,充分反映出金代采矿与冶铁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技术也有了显著进步,粮食产量和农作物种类也有所增加。耕地面积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黑龙江、牡丹江和乌苏里江及绥芬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都得到开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