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65阅读
  • 6回复

[浙江]惊讶:曹娥江竟然为浦阳江下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27
以前很奇怪,浦阳江流域不过三县之地却与钱塘江等大江流可以并列为“三江”,很有疑点,今天在网上搜索,发现浦阳江竟然曾经是独流入海

《读史方舆纪要》,浦阳江与浙江(钱塘江)并列:浦阳江,源出金华府浦江县西六十里深袅山。谢惠连云:朝发浦阳(今浦江县浦阳镇),暮宿浙江湄。言相近也《说文》:水北曰。又水相入为。此指江边之地而言。或云浦阳江亦名浦阳,误矣。《水经注》:浦阳江导源乌伤浦江县亦古乌伤地,东连诸暨,与泄溪合。今江水经浦江县南,东流入绍兴府诸暨县界。自源徂流,凡百二十里,始通舟楫。经县南,折而北流,县境诸水皆流入焉。北经山阴县南,分为二支。一西北经萧山县东南三十里之临浦,又北折而东,经府西五十里之钱清镇,名钱清江。又东入于海,是钱清江即浦阳江也亦名西小江。今江口为潮沙所遏,其内则为运河。亦与钱塘江相隔。一自山阴县东南,分为小舜江今名东小江。又东与嵊县剡溪之下流合,经府东九十二里之曹娥庙,而为曹娥江。又北至上虞县西北五里之龙山下而西北折,以入于海,是曹娥江亦浦阳江分流所汇也。《禹贡》云:三江既入。韦昭以为三江者,松江、钱塘江、浦阳江。浦阳之水微矣,而亦称江者,以其入于海云。

也就是说,那时候浦阳江下游有两支,一支经绍兴钱清镇独流入海,另一支和剡溪汇流改称为曹娥江。而后来前支消失,浦阳江水全流入曹娥江,根据流长可以说曹娥江是浦阳江下游了,也就是说这条水系自上而下分称为:浦阳江、钱清江(西小江)、小舜江(东小江)、曹娥江。

此外
《 清史稿·地理·绍兴府》山阴条:浦阳江西南自诸暨入。运河西北自萧山入,合鉴湖枝津北注瓜渚湖。湖分青电湖水入西水门,复合入铜盘湖港,抵港口与西小江会。江分为二,自萧山古万安桥入,缘北界,西溪出鸡头山注之。迳钱清镇,错出复入,抵三江闸。

另萧山条:浙江西北自富阳入,浦阳江西南自诸暨入,合于渔浦街。古时浦阳与浙江阂,后开碛堰始通。抵中小亹,出南大亹入海。海潮自鳖子亹入,为龛、赭所束,洪涛奔突,捍以危堤二十馀里。西小江,古潘水,出临浦巿山,历麻溪坝,贯运河,入山阴,下至三江口入海。

与前面的《读史方舆纪要》完全吻合

《水经注》:(馀暨县)县滨浙江,又东会浦阳江。江水导源乌伤县,东迳诸暨县,与泄溪合。-……江水又东迳诸暨县南,县临对江流……江水又东南迳剡县与白石山水会。山上有瀑布,悬水三十丈,下注浦阳江。浦阳江水又东流南屈,又东回北转,迳剡县东……江边有查浦,浦东行二百余里,与句章接界。浦里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有青溪、馀洪溪、大发溪、小发溪,江上有溪六,溪列溉散入江。夹溪上下,崩崖若倾。东有簟山,南有黄山与白石三山,为县之秀峰。浦阳江又东迳石桥,广八丈,高四丈……溪水两旁悉高山……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山之成功峤---峤北有?浦----北则?山,与嵊山接,二山虽曰异县,而峰岭相连。浦阳江自?山东北迳太康湖……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西,本上虞之南乡也。(以上的?= 山+虖)

《水经注》中清晰地描绘出浦阳江的流向:乌伤县-诸暨县-馀暨县-(绍兴)-剡县-始宁县-上虞县。换成现在的地名是浦江-诸暨市-萧山区-绍兴-嵊州市(存疑)-上虞市

可见浦阳江确实曾经是独自在上虞入海,并从现存的东小江残余段——小舜江和曹娥江的江口——三江闸来看曹娥江干流确曾经是浦阳江下游

而浦曹分流是什么时候呢?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只有几个事情:
1,晋后在临浦西开凿碛堰山,借道常绿溪在义桥后直注钱塘江。从上面的各书中可看出此借道水量不足以改变水系
2,南宋初又在碛堰山口建筑碛堰,东流借钱清江入绍兴。这是那条分支流的由来,可见西小江独流入海的部分是人工开凿而来,换句话说此前都是通过东小江到三江闸入海
3,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戴琥筑麻溪坝,浦阳江与西小江分流入钱塘江。根据上问,浦阳江(狭义)并不和东小江相接,浦阳江通过东小江和西小江在山阴(绍兴)丁形相接,可见此处西小江实际是南宋的东小江,因为麻溪坝不在绍兴在萧山,这里的东小江之所以变为西小江是因为东小江下游如《读史方舆纪要》所说堵塞了,因此东小江和西小江从丁型相接变为为一型直连,所以整条江被统称为西小江了。

综上所述,浦阳江和曹娥江的关系实际是一脉相承的,现在诸暨虽然与绍兴其他县区不同流域,却是血脉相同的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28
这样说来,绍兴府的流域,还是相当一致的,几乎都属于浦阳江流域。

看来解放后,将曹娥江的地位由独流入海降为钱塘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还是很有讲究的。渊源如此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28
这件事以前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

曹娥江原本为浦阳江支流!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28
引用第2楼实在2007-01-28 12:24发表的:
这件事以前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
曹娥江原本为浦阳江支流!

应该是浦阳江为曹娥江的支流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28
引用第3楼唐兴2007-01-28 12:30发表的:
应该是浦阳江为曹娥江的支流吧

从图上看,浦阳江曾经有两个入海口,曹娥江只是其中一个入海支流,另一个入海支流叫钱清江(西小江),而只有钱清江继承了浦阳江的名字,可见曹娥江只能算是下游或者是支流,参见五台子河与辽河的关系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1-28
发现不但东小江(小舜江)还是存在的,西小江也是存在的
《绍兴市志·沿革》中“四至八到”中讲到:
西北至:绍兴县江桥镇与萧山市上坂村西小江主航道交界处(北纬30°6′13″,东经120°16′39″)。
此外http://www.hzls.gov.cn/files/200611/15/19a29eda-aea9-4e02-aa70-d8f2d98f7d45.shtml专门讲述西小江:如今西小江流经临浦、所前、新塘、衙前等镇(街道),经绍兴市钱清镇,东流出三江闸,注入杭州湾。全长72.26公里,萧山境内长33公里。江面宽度,白鹿塘以上30米,白鹿塘至钱清60~80米。
[ 此贴被之江云梦在2007-01-28 19:33重新编辑 ]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1-28
又在《读史方舆纪要·绍兴府》中找到:
曹娥江府东九十二里,剡溪之下流也。自嵊县流入界,东折而北,至曹娥庙前,又北至上虞县龙山下,名舜江,又西北折,入于海。亦谓之东小江。《志》云:府东南九十里有小舜江,一名东小江,源出浦阳江,东北流而汇于曹娥江,曹娥江上承浦阳之支流,故亦蒙东小江之称。
钱清江:府西北四十五里,浦阳江下流也。自金华府浦江县流入诸暨县界,谓之浣江,又汇流至府西南百里之纪家汇,绕府境,谓之钱清江。以东汉延熹中太守刘宠,止受父老一钱事而名。又西北至萧山县境,复折而东北,经钱清镇入于海,其后潮沙壅塞,舟不得行,雨潦则大为民田患。天顺初,建白马山闸,以遏三江口之潮,闸东尽为田。自是江水不通于海,而钱清江之故道,渐至湮废。今亦谓之西小江。

可见不但是小舜江而且连曹娥江干流都叫东小江

另萧山县条中
钱清江:县东南十五里,亦曰浦阳江,亦曰东小江(应为西小江之误)。自山阴县流经县南之峡山,曰峡浦。又北经临浦,旧有麻溪,由此注入山阴县界,复引而北出,经乌石山,又东北经县东十五里之渔临关桥,乃北折而东,入山阴县,经钱清镇以入海。后以江口壅塞,建闸以遏之。而于县西南二十余里开碛堰,以通钱清江之上流,而江之故道一变。《邑志》:临浦在县南三十里,旧钱清江经此,东入山阴县界。元末张士诚将吕珍筑城江上,跨江南北,于东西两头作栅,为浮城于江面,以通舟楫,谓之钱清城,寻废。成化中,钱清江口壅塞,江水泛滥,麻溪以东之田,大受其病,于是筑临浦大小坝,为之内障,而江分为二


另平水条:府东南三十五里。胡氏曰:会稽县东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溪。今有平水镇,在越州东南四十余里。自此南逾山,出小江,沿剡溪而东,二十里至曹娥埭。唐懿宗初,浙东贼裘甫败官军于剡西,游骑至平水东小江。

《汉书札记》:“上虞柯水东入海”条。慈铭案:余暨萧山云潘水所出,东入海,上虞下云:柯水东入海。《水经注》以萧山之潘水即浦阳江之别名,上虞之柯水即上虞江。全氏祖望用其说,谓潘水即钱清江,柯水即曹娥江。吴氏卓信、汪氏士铎皆因之。案:柯水盖即上虞江也,道元未到东南,亦必确稽其地,知尔时永兴上虞实已无此两水,故指两江以为疑辞,浦阳江宋以后谓之钱清江,今俗谓之西小江也。上虞江宋以后谓之曹娥江,今俗谓之东小江也。然二江皆源出乌伤山中,由诸暨至萧山之义桥,并汇钱唐江水,而其流始大,曹娥江亦即所分之东流,汉以后皆谓之浦阳江,非两水也。萧山即在今萧山县治城内,安得谓浦阳江出此乎、使班氏果以潘水当浦阳江,则何不系之于乌伤诸暨下乎?盖古水多湮不可考矣。征引诸说,考证上虞江、柯水名称变迁,辨证上虞江即柯水,宋以后谓曹娥江,即清末之东小江,浦阳江即清末之西小江,二流并流入钱塘江。汉代,二流同名,即浦阳江。


可见,东小江过平水

另诸暨县条下
浣江:在县治南,即浦阳江也。一名丰江,一名青弋江。唐咸通五年,引青弋江为永丰陂以利民,即此。士人以流经苎萝山北,因曰浣浦,亦曰浣渚,绕城东而北出,至山阴县,为钱清江。

另上虞县条下:
 梁湖堰:县西三十里。王氏云,浦阳江有南津埭、梁湖堰,是也。六朝时,置税官于此。亦曰梁胡坝,坝之西即曹娥江东岸,为往来必由之道。

又《通鉴》:西小江出诸暨,至钱清渡而东入于海。

《清史稿》 卷065 志四十 地理十二:浦陽江西南自諸暨入(绍兴);上虞江即曹娥江,古柯水,亦曰東小江

《绍兴市志》卷6第二章 水路交通:曹娥江水系,旧称东小江水系;浦阳江水系,由西小江水系几经变迁而稳定下来
其中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会稽县境段,始建于越王句践七年(前490)。时筑富中大塘,拦蓄会稽县境江水,形成东西向运河,史称山阴故水道。《越绝书》载:“山阴古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自绍兴城 东郭门至东关镇练塘村(今属上虞县),全长20.7公里。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主持筑堤围湖,东起东小江,西讫西小江,纳山阴古水道入湖。后湖废复出,成为浙东运河会稽县境段。

上虞市上浦镇人民政府网站:六朝时期,曹娥江又有人称浦阳江,为有别于诸暨的浦阳江,所以又称东小江。两江同源异流,又同在三江口入海。谢惠连在《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名有“昨发浦阳 ,今宿浙江(钱江)湄”句中的“浦阳’’即为“东小江”。

《水经注疏》:?浦阳江水,发源义鸟,分于诸暨,是为曹娥、钱清二口,

  其自义鸟山南出者,道由蒿霸,所谓东小江也。下流斯为曹娥。其自山北出者,

  道由义无反顾桥,所谓西小江也。下流斯为钱清。考浦阳之名,汉时所未有,故

  班《志》不录,然《志》于浦阳东道之水,则曰柯水,而系之上虞,即曹娥也。

  西道之水、则有潘水,而系之馀暨,即钱清也。《续志》有潘水而失柯水,至韦

  昭始以浦阳为三江之一。六时时,合曹娥、钱清二江,总曰浦阳。故谢康复乐

  《山居赋》所云,皆指曹娥,而《南史》争战之地,则皆在钱清。历唐五代作志

  乘者,尚无曹娥、钱清之名。故《九域志》以曹娥镇属会稽,钱清镇属山阴可证

  也。道元注《水经》,以上虞江称曹娥,而钱清则否。是知曹娥为浦阳江经流疑

  矣。观《南史》浦阳江南北各有埭司,以稽察行旅。胡梅?间曰,浦阳江南津埭,

  即今之梁湖堰,北津埭,即今之曹娥堰,与西陵妹、柳浦埭称四埭。六朝官制班

  班,足与水道相证明。盖浦阳之水东行者,当埭堰示兴之日,直自馀姚达于句章

  之境,非犹夫今之曹娥也。道元言之不明,遂启后人之疑。守敬按:《方舆纪要》

  浦阳江出浦江县,东北流至山阴县南,分为二支,一西北至绍兴府西五十里之钱

  清镇,名钱清江,是钱清江即浦阳江也;一自山阴县东南,东与嵊县剡溪之下流

  膈,经府东九十二里之曹娥,庙,为曹娥江,是曹娥江亦浦阳东分流所汇也。郦

  氏以曹娥江当清亨良是,惟谓上流自诸暨东南,迳剡县不合耳,据此《注》,全

  氏为浦阳江经流,至确,顾氏谓公流所汇,微误。至今浦阳江自浦江县北入钱塘

  江,则又近时之变迁也。
[ 此贴被之江云梦在2007-01-28 20:10重新编辑 ]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