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036阅读
  • 12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51):安庆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29
  安庆府:冲,繁,难。安庐滁和道治所。巡抚,布政、提学、提法三使,巡警、劝业道,同驻。顺治初,因明制,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始分建安徽省。十四年,设提督,辖上江营汛。十八年,省提督,并入江南。乾隆二十五年,移左布政使来治。嘉庆八年,以巡抚兼提督,辖二镇各标。西北距京师二千七百里。广四百五十里,袤二百七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七分,京师偏东三十四分。领县六。

怀宁冲,繁,难。倚。东北:大龙山。西:皖山,百子。西北:独秀山。大江自望江入,迳城南而东北出趋池口,又东北入无为。皖水自潜山入,会长河,迳石牌港入江。北:黄麻河,一名黄马河,自潜山入,会沙河、高河,达桐城为练潭河。西北:井田河,上达练潭。西:冶塘湖,由皖口入江。东北:长枫港,引莲湖、槐湖水入江,即古之长风沙也。碎石岭汛二,石牌市汛一。长枫、三桥二镇,巡司各一。一驿:练潭。商埠滨江。

桐城冲,繁,难。府东北百二十里。东北:浮度山,北峡山一名北峡关,与舒城界。西:挂车。北:龙眠山,有水流为龙眠河,入松山、鸭子诸湖。东南:大江自怀宁入,东流,迳县西南练潭驿为练潭河。双河出县东,二派合流为孔城河,与东南长河、白兔河俱入练潭河,至枞阳入江。三道岩关,县西,咸丰十年重筑。六百丈、北峡关、练潭镇、马踏石巡司四。驿二:陶冲、吕亭。

潜山冲,繁。府西北百二十里。北:灊山,一曰皖山,又名天柱。汉武帝登灊礼天柱,号为“南岳”,即此;道书所谓“第十四洞天”也。潜水今名前河,源出公盖山,西流为开源涧。东南流,迳城北,东合皖水。出公盖山,东迳乌石波,至城东崩河合潜水。南至石牌市,与太湖东诸水会,迳怀宁入江。东北:昆仑山,沙河出,会黄马河入怀宁。吴塘堰,历代开以灌田,康熙十一年修治。天堂砦,后部河所出。有巡司一。一驿:青口。

太湖冲,难。府西北二百二十里。东:马头山。南:新寨,香茗。西北:龙山。北:珠子山。有关,西与英山界。太湖旧与小湖五,并堙。东北:银河自潜山入,为后部河。右合羊角河,为龙湾河。汇南阳、青石、棠梨、罗溪诸河,为马路河。环城而东,折东北仍之。后部、白沙巡司各一。一驿:小池。

宿松冲,难。府西南百六十里。东北:严恭、烽火。东南:洿池。西南:得胜山。大江自湖北黄梅入,流迳小孤山。元立铁柱于上,名“海门第一关”。分流东下入望江。二郎河一名扬溪河,承雷水,南流入望江。北:三溪河自湖北蕲州、黄梅分入,合于隘口,南流入江。东北:旧县河出白崖诸山,合荆桥河,入望江之泊湖。东:张富池,会大小泊涝湖,龙南莲若湖,白湖、棠梨、小黄三湖,趋于泊湖。又南,龙宫湖、大官湖,均东连泊湖,成巨浸。有便民仓镇,南北粮仓贮此。有归林滩镇,旧置巡司,裁。其复兴、泾江口二镇有巡司二。一驿:枫香。

望江简。府西南百二十里。西北:大茗、小茗对峙。东:周河山。西:麒麟山。北:宝珠山。南:大江自宿松入,滨城缘娥眉洲东北流,至华阳口纳泊湖。泊湖受宿松浮湖、茅湖诸水,合流为扬溪河,即雷水也。雷港,明时湮。今从华阳镇入江。镇四:苏家、吉水、香新沟,又华阳。雷港,游击驻。有巡司。雍正中自杨湾改。一驿:雷港。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7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30
安庆在民国时曾计划设置双联市(长江两岸),后夭折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30
引用第1楼长白游侠2007-01-30 07:56发表的:
安庆在民国时曾计划设置双联市(长江两岸),后夭折

安庆及南岸

  安庆者,安徽之省城,自从经太平天国战争破坏之后,昔日之盛不可复睹矣。现在人口仅有四万。其直接邻近之处,农产、矿产均富。若铁路既成,则六安大产茶区,与河南省之东南角矿区,均当以安庆为其货物出入之港。在治江工程中,安庆城前面及西边之江流曲处,应行填筑。此填筑之地,即为推扩安庆城建新市街之用。所有现代运输机械,均应于此处建之。

  在安庆城对面上游江岸最突出之地角,应行削去,使江流曲度更为和缓 ,而全河之广亦得一律。新市街即当在此处建造,因皖南、浙西之大产茶区,将于此处指挥掌握之也。如以徽州之内地富饶市镇,又有产出极盛之乡土环绕之,则必求此地以为其载货出入之中站明矣。以芜湖为米市中心言,则此安庆之双联市将为茶市中心,而此双联市之介在丰富煤铁矿区中心,又恰与芜湖相等。此又所以助兹港使于短期之间成为重要工业中心者也。故在长江此部建此双联市,必为大有利益之企业。

摘自建国方略(中)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30
安庆地域属青莲岗文化与仰韶文化的边缘地带。从20世纪70年代始,境内已发现20多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证明,我们的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10万年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从遥远的古代到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今安庆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春秋时期,西周为屏潘王室,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代安徽境内大致涉及到7个郡,当时今安庆市境的几个古国都消灭了,小邑也被瓦解,没有形成一个县,但广阔的地域属于九江郡。楚汉相争时,地属衡山王国。西汉分别归属于淮南王国、衡山王国、松兹侯国、扬州庐江郡地。西晋永嘉末年(313)废皖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在皖县旧地置晋熙郡与怀宁县,形成郡、县同治于故皖城今潜山县城的体制。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东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宝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复改名舒州。虽有名称变易,但其治所与领县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体制一直未变。

  北宋初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设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设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建安庆府,原舒州所辖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成为府属5县建制。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安庆府为安庆路,亦领上述5县;至治三年(1323)安庆路领县增至6县,是为“安庆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两代均建府制,安庆府领6县直至清代灭亡而随之结束。

  民国期间,安庆是省、道、县三级同城而治。民国16年(1927)11月25日成立安庆市,领辖长江两岸北市、南市(今东至县大渡口)。民国36年(1947)11月,中共皖西行政公署在解放区根据地成立,下辖3个专署,其中一、二专署均设在安庆境内。皖西第一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潜怀等地区,驻地在太湖县城;皖西第二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桐城、舒城、潜北和怀宁东部地区,驻地在桐城县城。

  1949年3月,中共皖西分区委员会和皖西行署,主持组建安庆市临时人民政府。4月24日,正式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9月,专署与市政府合并办公,保留安庆市名称。10月10日,撤销市建置,划归怀宁县。1950年10月25日,恢复安庆市建置,时为安庆专署直辖市。1951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安庆市为皖北行署直辖市,暂由专署代管。次年9月,安庆市改为安徽省直辖市。1958年为专辖市,1961年为省辖市,1965年为专辖市,1979年为省辖市,1988年9月,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置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30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通道。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文庙内设有桐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总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多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桐城,桐城派故乡,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都”之誉。这是一片空灵神奇的土地。“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棕川”,灵山秀水孕育了桐城儿女,人文荟萃,代有人豪。唐宋曹松、李公麒分别以诗画名世树帜:明清之季群贤辈出,科第贡生以上近1400名,其中进士240人,诸如方法、左光斗、钱澄之、方以智、戴名杨、方苞、刘大魁、姚鼐、张英、张廷玉、方东树、戴钧衡、刘开、姚莹、吴汝纶、马其昶……群星璀璨,辉映神州。“桐城学派”、“桐城画派”和“桐城文派”喷薄而出。名宦重臣层出不穷,以致“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且他们在故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从而形成了千百年来“桐城文献名邦,号天下第一”的独特文化地位,桐城文化乃屹立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环宇瞩目,显名天下。

  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下称“桐城派”)系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文派。桐城泊肥地域名派,当不晚于乾隆(1736-1795)中叶。该派“四祖”戴世名、方苞、刘大魁、姚鼐以及“四杰”之方东树、梅曾亮、管同、姚莹均是安徽桐城人,桐城一地又是文星荟萃,以桐城正所谓名实相符,桐城派在思想理论上有其独厚条件,它既有严密而系统的文学主张,经为衡文或创作的准绳,又能施之于实践为自成体貌、一新耳目的雅洁之文,并且师承统绪俨然可寻,门人、私淑衣被天下,左右了一代文风。

  桐城散文特色何在?概而言之,桐城之文在思想上,重视“文以载道”,正适应了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从而保证了桐城文派的长盛不衰。就桐城散文本身看,其特色在于观点鲜明,剪裁得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平实畅达,文辞雅洁,声调抑扬,杂以说理,辅以考证。

  桐城散文的上述思想追求与文章行色,是由桐城始祖方苞首标“义法”而确立的。“义”,明确的思想内容;“法”者,熟稔的艺术技巧,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而“成体之文”,又当有物有序,清真雅洁。桐城派中继者刘大魁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说,提出“作文本以明义理,适世用:而文章要素在于“神气”、音节”、“字句”。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则进一步标举“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又主张“义理、考据、辞章合一”,并选录《古文辞类篡》一书,开示学文者。至此,桐城派文论为海内文士争趋,蔚为一大流派,桐城也因之被视为清世以至近代的“古文家乡”。

  桐城文学流传至广,支流余裔天下,其发展有一个漫漫时间过程。桐城文派可远溯到先秦、汉,上追于唐宋古文运动,又直接继承明归有光唐宋派的传统,而归有光以下言之,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城、魏禧、汪婉)已开桐城之先声。稍后,最直接的影响于桐城文派的是“催声者”戴名世。他学宗程朱理学,文祖唐宋八家而法归有光,其治学为文实为桐城文派的先行者,这也是不少专家学者“四祖”论的依据。据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及其《补遗》统计,桐城文派作家,或师事,或私淑,遍布全国19个省,拥有作家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影响延及近代,形成“天下文章,其出桐城”的200余年的绝对“霸主”地位。桐城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乃纸短难详。

  桐城历史悠久,人文继胜,为安徽文化古县之一,系历史名城。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按史志记载,其沿革如下:

夏、商、西周——桐城属扬州。

春秋——为桐国,属楚,后属越。

战国——属楚。

秦——秦分天下为四十部,桐城属九江郡。

西汉——属庐郡,《汉书.地理志》云:庐江郡领县十二,内有龙舒、枞阳二县。

东汉——为龙舒侯国,属庐江郡,隶属扬州刺史部。

三国——为舒地。初属魏,后属吴。

西晋——复名为龙舒,属扬州庐江郡。

东晋——改龙舒为舒县,初属豫州庐江郡,继属豫州晋昌郡,后属豫州晋西郡。

南北朝——宋、齐改舒县为阳安县,后为吕亭左县,复为舒县,属庐江郡。梁、齐,改舒县为枞阳郡,同时恢复西汉枞阳县,先属南豫州,后属晋州,北齐时改为江州,周、陈,废枞阳郡,属晋西郡。

隋——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熙州,大业三年(607)改属同安郡,大业九年筑同安故城于县郭东门外(今市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同安县属舒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县名此始。

五代——属南唐舒州。

宋——北宋先舒州,后属德庆军。南宋先属安庆军,后属安庆府。

明——先属江宁府,后属安庆府。

清——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后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初属安庆府,继属安庆道,后属安徽省第一行政察专员公署,抗战胜利后属安庆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皖北、皖南两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属安徽省安庆行政公署,后属安庆市,现属省直辖市,暂由安庆代管。原桐城县疆域:东界无为、东南接贵池,南接怀宁,西接潜山,北界舒城。解放后,皖北行政公署划桐城东乡和南北乡相连地区为桐庐县(今枞阳县)。197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又划桐城大枫、罗塘、花山、杨桥四公社归安庆市管辖,独改罗塘公社鲟鱼大队为鲟鱼管理区(镇),仍属桐城。

  现桐城市疆域:东邻枞阳县,南邻安庆市、怀宁县,西邻潜山县,北邻舒城县,邻镇、乡、办事处计28个,面积1664平方公里,人口77万。

  桐城市,地处安徽省中部,长江以北,大别山之东麓,东经116o40,~117o09,北纬30o39,~31o16,。东临白湖讲诸水。与枞阳县相望,西环靠落群山,与潜山县交界;南眺“二龙”(大龙山、小龙山)远影,和安庆市、怀宁县毗邻;北踞两峡雄关,与舒城县、庐江县接壤,面积为1664平方公里。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西北山区,乃大别山余脉,成54公里的半圆形,山势陡峭,层峦迭嶂,海拔在100-1057米之间,主要山峰有褚栏寨、层脊岭、二姑尖,经海拔1057米的大徽尖为最高。中部丘陵地带。海拔在20-100米之间;东南圩畈区,海拔在20米以下,全县河流纵横交错,有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1975平方公里,总长215公里。湖泊有松山湖(为菜子湖、白兔湖、嬉子湖的通称)等。

  桐城市各来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5度,最高温度为39.9度,1月份均温为3.2度,7月份均温为28度,年降水量1192毫米,其中6、7、8月(梅雨季)降水量达789.8毫米。无霜期236天。

  桐城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和璀璨多彩,造就了桐城近现代文化的伟岸和辉煌。在文、史、哲、科、教、艺等诸多领域,涌现出数以百计的精英人物。诸如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文史学家叶丁易、音韵学家方孝岳、革命家兼画家黄镇、民主英烈吴樾、女中人杰吴芝瑛、琴心侠女施剑翘、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无不声播海内外,煌煌于史册。

  崭新的历史画卷,展示了桐城文化的再度辉煌。自改革开放以来,桐城派的后代们继往开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比翼腾飞,赢得了累累硕果。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乡镇企业位处省市前茅,企业文化和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业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准。一代文艺新人以文学、书画、戏曲、摄影等艺术样式,活跃于全国文坛。现拥有省以上各协会文联会员30余人,市文联各协会会员近400人。在省以上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出版各类文艺作品1500余篇(部),且作品获奖的喜讯不绝于耳。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现代化新兴强市,正在皖中大地巍然崛起,“弘扬桐城文化,建设现代文都”,桐城派故乡的明天辉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1-30
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潜山就是古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舒州,南宋升为安庆府。安徽的“安”亦出于此。潜山为安徽的源头县,名符其实。  文化底蕴丰厚 境内的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以其自然风光雄、奇、灵、秀著称于世,磅礴厚重,巍峙江淮。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之为“南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改封衡山为南岳,天柱山仍以古南岳受仰慕。禅宗三祖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6处,县级16处。距今7000万年的“潜山安徽龟”、“东方晓鼠”化石的相继出土,潜山已被国际动物学家公认为“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中科院命名“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代表着新石器晚期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中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潜山焦家畈,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梳洗的胭脂井和乔公故址,王安石临湖夜读的舒王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历代名胜遍布四乡。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物产资源丰富 潜山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年产粮食2亿公斤以上。花岗石、黄砂、磁铁矿砂、蛭石、云母蕴藏丰富,瓜蒌籽、粮棉、蚕桑、柑桔、板栗、生姜以及小麦、油菜等产业各具特色,厚朴、茯苓等中药材280余种,“潜厚朴”已入药典,潜茯苓在宣统二年南洋赛会获金奖。雪湖贡藕、胡萝卜、石耳等土特产闻名遐迩。森林覆盖率达51%,“三竹”5300公顷,木材蓄积量240万立方米,在全省率先消灭荒山,实现绿化达标。  潜山,正朝着撤县建市和建设高标准旅游城市而奋斗。  潜山,将成为皖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1-30
  景帝前元四年至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153——前35),太湖县为皖县、湖陵邑境地,属庐江郡。后撤湖陵入皖县。
  晋
  元帝大兴二年(319),印度高僧佛图澄来县传播佛教。
  南北朝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初置县,“在龙山太湖水之侧”。
  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太湖左县,属晋熙郡。
  齐高帝建元二年(480),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
  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废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
  隋
  开皇初,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属熙州。
  开皇十八年(598),晋熙县改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
  唐
  武德四年(621),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青城县治在县东20公里的上格城,城基尚在;荆阳县治在县东22.5公里,遗址无考)。七年,青城并入荆阳。八年,荆阳复称太湖,属舒州。
  至德二年(757),李白避难至司空山(今属岳西县)、独阜山,写下《避地司空山言怀》、《司空山瀑布》五古诗两首,独阜山留有石刻“陇西”二字。
  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来县游百药山;后人将此山改名白乐山,在今天桥乡境内。
  武宗会昌年间(841—846),李忱(后即位为唐宣宗)曾游四面山,写下《四面山瀑布》七绝一首(一说为南唐建立者李昪——李煜的祖父)。
  大中十三年(859),四面山建大中寺。咸通五年(864)重修。
  北宋
  明道元年(1032),县令李撰《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建经藏记》。
  皇祐三年(1051)九月,舒州通判王安石来县。
  熙宁五年(1072),高僧守端禅师卒于海会寺。此前,著名诗人郭祥正常来寺拜师学佛。
  南宋
  嘉定年间(1208—1224),建玄妙观。观中有松甚古,月夜,松影缀地,致为奇幻,后有“玄妙古松”之说。
  元
  元统二年(1334),黄信一殿试一甲一名(即状元)。
  至正年间(1341—1368),县城东南15公里处建一河堤防山洪;因系县尹翟居仁倡建,故名翟公堤。
  明
  洪武年间(1368—1398),建城隍庙于城内。
  洪武九年(1376),建县署。崇祯十五年(1642)毁。清顺治五年(1648)沿县署旧址建小堂听治;十八年,重建大厅、宿舍、仪门和班房;十九年,改建头门大堂。
  成化二十年(1484),第一次纂修《太湖县志》。后于嘉靖十二年(1533)、嘉靖三十九年、万历十二年(1584)又各纂修1次。
  弘治十一年(1498),县内发生疫灾,死人甚多。
  嘉靖年间(1522—1566),在县城北1.5公里处建龙山宫。因山下有深潭,夜间波气上蒸,随风飘洒,清晨石上有雨痕,故有“龙山夜雨”之说。
  万历十六年(1588),大旱,民多饥疫。刘汝国聚众500余人起义,号称“顺天安民王”,进兵蕲春、黄梅、太湖、宿松,巡抚周继清、兵道袁成,率兵驻太湖堵击,被刘击败。十七年二月,吴淞指挥陈懋功围攻太湖,刘汝国败退。
  崇祯八年(1635)一月,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率兵从凤阳南下,攻庐州(今合肥)不克,转攻巢县、庐江、无为、潜山、太湖、宿松等县,连连告捷。二月八日,起义军由潜山进入太湖,杀死知县金应元。
  是年,明御史史可法路过太湖。
  崇祯九年,县治始建砖城,十五年毁。自此至民国9年(1920)284年间,城墙共修葺15次。民国31年,县政府在东山头新建县治,城墙全部拆毁。
  崇祯十年二月,张献忠起义军攻打太湖城,史可法与总兵左良玉增援解围。夏季,起义军复至,巡抚张国维调副总兵程龙、参将潘可大进剿,二将战败毙命。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起义军从湖北入太湖山乡,明监军杨卓然驻守太湖县城,意欲招抚,起义军佯应,翌年春撤走。
  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张献忠突至太湖,二十七日屯于太宿交界处,“连营二十余里,直指楚境”。十二月二十日夜,张献忠率部攻太湖城,杀死知县杨春芳,击毙参将邱壮猷;守备吴宏献逃跑,守将贾小槐、李登杨投降。三十日,张献忠率部由太湖进兵湖北。
  清
  顺治二年(1645)五月,张献忠起义军从湖北至太湖,知县李盛英带兵阻击,被击毙。十二月,蕲州人朱常,自称荆王,聚众数千人攻打太湖城,知县饶崇秩从南门逃走。后因部属叛变,朱常被擒。
  顺治三年九月,张献忠起义军部将李时嘉率众500余人驻扎将军山,后绕道宿松进攻太湖县城,知县朱时熙退守四面山,李由南门入城,未几撤走。
  顺治六年六月,知县李世洽派耆老往山乡招抚农民起义军,吕孟等率部3000余人来县城投降,起义军受挫。
  顺治十年,第五次纂修《太湖县志》。后康熙十二年(1673)、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道光十年(1830),同治十年(1871)又各纂修1次。
  康熙元年(1662),委乡耆逐丘丈量各乡田亩。
  康熙十年,在县城建奎星楼,后改名奎宿楼,今毁。
  康熙二十年,县实有成熟田3547顷44亩1分1厘(354744.11亩),共派秋粮本色米19197石5斗7升4合,派税粮折色银26365两1钱1分。
  康熙二十八年,在县城小南门内购民房3重,置郡城公署,后毁。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开挖县治西河道,筑堤于水府庙侧,将东北水引向西流,堤上种树万株,名万柳堤。中建月映亭,后毁。
  乾隆二十年二月,在县城西北1公里处,创建熙湖书院,五月落成。内有文会堂、丽泽堂、景贤祠、攀桂楼、同春亭、静观亭、文昌阁,后毁。五十五年,改建于城内,又毁。
  嘉庆元年(1796),赵文楷殿试一甲—名,被钦点状元。五年,赵文楷任朝廷正使,赴琉球封王。
  嘉庆二十四年,邑人陈联魁捐渡船两只,建长河新仓义渡,以便行人来往。
  道光七年(1827),大水,城北门焦家园堤决口。
  道光九年,李振钧殿试一甲一名,被钦点状元。
  道光十年,城外新建水闸4座,筑堤3456弓(5529.6米),8个月完工,用银3000余两。
  道光二十一年,邑人李振枯出任朝廷刑部尚书,正一品衔。
  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大雨,山洪暴发,城北门焦家园堤和善庆门、大西门城墙被冲破。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自长沙顺流而东,十一月占武昌,翌年正月克安庆,威震太湖。是年七月十五日夜,曾国藩到达县小池驿;后因闻母病故,又速返。
  咸丰三年四月,赵畇(赵文楷之子)等至太湖举办团练,训练壮丁,刊发章程,制造器械、旗帜。县始有团练。
  七月,太平军数百人,由英山转战太湖,间道入城,烧毁县署和粮仓。
  咸丰四年,太平军攻克太湖城,停征正供。十月清兵反扑,太平军从安庆增援,双方激战于斗角山(城西1公里),歼清兵数千,候补主事祝澄鉴、直隶州知州博勒霍布和知县张宝熔、典史官鲁纯信、把总赵鸿猷及宿松知县刘东书、英山知县祝昌奎等皆被击毙。
  咸丰六年十二月,候补道李元华率师攻太湖,太平军转克潜山,李元华派人往救,练总刘遐志被太平军击毙。
  咸丰八年八月,浙江布政使李续宾,由英山进军攻打太湖城,太平军撤走,清兵追至舒城三河镇,遭太平军伏击,清兵主力被歼灭,李续宾被击毙。
  咸丰九年,清军将领多隆阿率师进攻太湖县,太平军将领陈玉成集众10万,与之屡战于好汉包(城南20公里)、香茗山一带。
  十二月,曾国藩自湖北移军八里岗(城西8公里),多隆阿移营新仓,总兵鲍超由棋盘石渡河扎营于岔路口,后又移营于县东小池驿,意欲包围太平军。太平军集师20万将清军围住,使其不能直进。翌年一月十五日,多隆阿自新仓渡河出击太平军,曾国藩遣候补道金国琛、总兵余际昌追击,太平军败走。这就是有名的“小池驿之战”。
  十二月,湖北巡抚胡林翼移驻太湖城内。
  是年止,3年内全县因付官兵、团练、乡勇供给及修葺城墙碉楼,用银121627两3分7厘5毫,因付兵差供给用银85218两5钱。
  同治二年(1863),捻军将领张宗禹、任柱等人,率师进驻太湖县境。
  同治三年九月,捻军数十万人,自英山进驻太湖西北山乡,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督师追击,捻军撤往霍山县。
  光绪十四年(1888),县城建立天主教堂,二十年始有法籍教士居住。
  是年,美以美会租城西门内民房设福音堂,继在北门建教堂和宿舍,开办美以美会和男、女初等小学校。
  光绪二十七年,城内建圣公会,有礼堂、宿舍、客堂及初级男生小学校。
  光绪二十八年,全县有田3986顷83亩1分1厘(398683.11亩),计征丁地正银28449两8钱,漕粮19196石3斗9升。
  光绪三十一年,知县贾仕骏将熙湖书院改为县立中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清朝廷举行秋操,指定太湖为湖北、江苏两省练兵之地。总司令冯国璋,阅兵大臣端方、荫昌,及外国军事要人会集于县。湖北省统制张彪、江苏省统制徐绍桢,各率陆军1个师驻扎城边,排日赴西乡猫儿岭、东乡五羊畈等处操练。
  宣统三年(1911)八月,武昌军民起义,各省响应。六安桂丹墀、寿县胡万泰,偕同太湖蒋振华(蒋凯成),引起义军从武汉至太湖,太湖遂告光复。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县成立农会,会址在城内真乘寺。
  民国2年(1913)
  “公民讨贼军”首领白朗率部讨伐袁世凯。江苏督军冯国璋派兵1个团驻县马嘶埠,安徽督军倪嗣冲派兵1个营驻县城,会防起义军。
  民国3年(1914)
  4月22日,县奉省令成立保卫队,分4棚,每棚8人,共32人。
  民国4年(1915)
  县奉令将丁漕银米一律改征银元。
  民国5年(1916)
  县集资增修城东门河堤及北门焦家园堤内坝。
  民国8年(1919)
  5月14日,县晋熙小学成立学生联合会,致电北京,支持五四爱国运动。18日县城数千人游行示威,爱国浪潮,波及全县。
  民国9年(1920)
  徐家桥居民和附近农民,抗议粮商抬高粮价,砸毁一家粮行。
  安徽省长吕调元,倡治皖河。上自合水涧,下至黄泥港(属潜山县),沿河建石涧10余道,并增修圩堤。后两年完工。
  民国10年(1921)
  续修《太湖县志》,省长吕调元任县志总裁。民国12年县志出版发行。
  民国12年(1923)
  《太湖镜报》因揭露县长高寿恒贪赃枉法被查封。
  民国14年(1925)
  6月1O日,县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和仇货检查所,晋熙小学师生罢课并游行示威,把清查出来的日货全部烧毁。
  民国15年(1926)
  1月,县耆范敬熙、方选才等8人控告县财政局长何梓园等从民国9至14年侵吞公款3万余元(银元),范、方除将何侵吞项目缮具清册送县请求法律解决外,并发布宣言通告全县。
  9月,桂系军某部团长陈雷在县宣布起义,参加北伐;部队改编为安徽省宣慰使署独立旅,陈任司令。
  民国16年(1927)
  初,余健民、严继武等人筹建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江海涛、蒋凯成等人也同时成立国民党(右派)县党部。
  1月20日,北伐军第七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刘达恒率部来县,协助国民党左派县党部组建地方武装和各种群众组织,同时解除国民党右派武装。
  4月18日,北伐军第二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李六如率部来县,协助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在县城召开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罪行。29日,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开展反蒋示威运动。
  8月,王步文到安庆成立中共怀宁县委,领导怀宁、太湖、潜山等县开展革命活动。王曾到过太湖县城及徐家桥等地。
  是年大雨,护城堤决口,县城进水,居民多居楼上,数日后水退。
  民国17年(1928),
  3月,中国共产党太湖县支部在甘家沙湾(今江塘乡)成立,甘信元任书记。月底,在大石岭(今大石乡)成立中共太湖县特别支部,甘信元任书记。9月,特别支部改为特别区委。
  9月,赵耀华等以国民党指导委员会名义,控告县长陈礼洁受贿银洋1万元。12月,安徽省政府撤销陈礼洁县长职务,
  民国18年(1929)
  9月,中共太湖特别区委成立抗租抗债委员会。
  10月,特别区委成立县地方赤卫队,陈大虎、殷幼堂任正、副队长。
  民国19年(1930)
  3月10日,中国共产党太湖县委员会成立,甘信元任书记。
  是年春,中共北中区支部成立,吴生禅任书记。
  4月14日,中共太湖县委领导和组织太、宿、望边境农民在大石岭举行暴动。
  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成立,陈大虎、殷幼堂任正、副队长,甘信元、叶仁山任正、副指导员。
  5月16日,赤卫队在金鸡岭遭国民党自卫队和商团伏击,陈大虎、殷幼堂等7人被俘,后遭杀害。
  11月15日夜,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率师由宿松进军太湖,至狭窄口(今城西乡境内)与国民党军队相遇,展开激战,国民党军队败退。16日清晨红军进城,18日撤走。
  民国20年(1931)
  春,甘信元因受国民党政府通缉离县,中共太湖县委书记由张祖元接任。3月底,张调走,又由叶义山接任。
  3月,县开始设置长途电话,话机20部,线路214公里,杆木4280根。
  9月5日,中共北中区委员会在玉珠畈吴家祠堂成立,刘汉清任书记。
  10月7日,中共北中区委在玉珠畈吴家祠堂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北中区苏维埃政府,吴浩元任主席。9日,又成立北中区赤卫队,王宜训任队长。
  10月,县长胡拔翠训令各区、保赶办保卫队,以御红军。
  10月下旬,中共红山(今英山)中心县委,派人到太湖北中区开展“肃反”,以“第三党”、“改组派”、“违犯红军纪律”为名,将北中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浩元等3人杀害。
  11月,中共红山中心县委又以同样罪名,将北中区委书记刘汉清杀害。12月,游击队长何子恒和第五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詹思久、交通员张明桂等又被杀害。
  民国21年(1932)
  1月3日,驻扎在陈园贩(今共和乡)的中共游击队遭国民党民团袭击,队长王宜训和队员吴令子2人牺牲,祝向荣等10人负伤。
  2月,中共红山中心县委派员到北中区“肃反”,又以上述罪名,一夜之间杀害36人。
  3月,北中苏区一、二、三乡进行土地改革,将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分给当地贫苦农民,历时85天。
  6月21日,国民党县自卫队进攻玉珠畈苏区,苏区干部吴先银等20余人遭杀害。
  8月,中共东路军游击司令部党委书记郭述申、司令刘士奇、副司令兼师长徐海东,率师活动在湖北张家塝及太湖弥陀寺、铁林寨一带。
  9月,中共蕲太宿工委,派朱正德等7人到铁林寨一带开展工作。
  10月10日,北中区第一乡苏维埃政府在铁林寨成立。接着第二、三乡苏维埃政府在蓝家山、金龙尖(鸡笼尖)相继成立。
  11月,中共铁林寨支部成立,赵九任书记。
  是年,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太湖。
  民国22年(1933)
  1月,中共河口区委员会在铁林寨成立,朱正德任书记。
  2月,铁林寨游击队成立,戴承启任队长。
  3月,国民党部队“围剿”铁林寨苏区,戴承启等20人被杀害,铁林寨苏维埃政府被迫停止活动。
  5月,中共太湖县委书记叶义山在贵池县秋浦镇被捕。10月16日被杀害。
  是年底,县保安大队有中队和特务排各2个,共264人;有炮1门、步枪210支。
  同年,潜山至太湖公路修好37公里,通车11公里。
  民国23年(1934)
  5至7月不雨,旱灾严重,很多农民外出逃荒。
  8月,县政府张贴通告,饬令各地“如发现有纠集无业贫民,藉口求食抗捐者,即密拿首犯,从严究办”。
  9月4日夜,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师攻克太湖城,击溃省保安第八团及县自卫队,捕获法庭承审杨××等20余人。7日,红军撤出县城,向西北方向转移。
  12月,县政府电令各乡保如期完成建筑碉堡、编训保甲人员、成立壮丁巡查队、复查户口、整理门牌、取具联保联坐切结等事项。
  民国24年(1935)
  2月3日,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在太湖县凉亭坳(今岳西县)召开干部会议,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高任政委。
  4月6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与八十二师政委方永乐率部在县李杜店会师。
  4月,中共殷冲(今天台乡)支部成立,殷祖佑任书记(后任红军小分队队长)。
  6月21日,县政府召开防务会议,将县城划分为3个城防区,由县自卫中队、省保安团驻守。
  7月,县创办《太湖日报》。
  是年,徐家桥商民周子谦私人开办电机米厂。
  民国25年(1936)
  1月,中共殷冲支部书记殷显来和红军小分队队长殷祖佑先后被捕,中共殷冲支部和红军小分队停止活动。
  3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兵役法》,县开始改募兵为征兵。
  3月25日,红二四五团攻打徐家桥,烧毁碉堡,全歼守卫队,处决队长喻长伦。
  3月,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在县柴家山(今弥陀区境内)主持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
  3月,方永乐率部由湖北转战太湖,驻扎在铁林寨、蓝家山一带,国民党二十五路军进击,被红军击败。
  3月,国民政府增设岳西县,将太湖管辖的店前河、冶溪河、凉亭坳、银河、白帽等地划给岳西。
  8月,中共太湖县委书记卓金和,在县城西门外被国民党杀害。
  10月7日,安庆专员公署召开水利建设人员会议,筹划疏通皖河事宜。11月10日,皖河疏导工程测量队至县新仓测量。
  是年,县政府进行国民兵调查,凡年满18至45岁男性公民,一律编入国民兵组织。其中年满20至25岁的青年定为现役,另造名册。
  民国26年(1937)
  9月,张奕襄等人组建抗日救亡宣传队,后被县政府强令解散。
  是年,安庆专员公署召开县各机关代表及士绅会议,讨论和划定太湖自卫区,防御红军。
  同年,安庆六邑联立中学迁到太湖。34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安庆。
  民国27年(1938)
  2月29日,县政府公布严禁妇女缠足办法。各区成立“天足会”、“放足会”,劝导20岁以下的妇女一个月内放脚,对10岁以下的幼女一律禁止缠足,违者每人罚款2元。
  4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干部孙毅到太湖,组建太湖中心县委,孙任书记,辖太湖、宿松、岳西等县下属组织。
  5月,县城召开各界知名人士代表会,成立太湖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县长熊本旭为主任。
  5月13日,为防日军进犯,县长熊本旭下令炸毁龙山宫公路大木桥。
  6月28日,4架日机轰炸县城。
  6月底,中共太湖特支在县城成立,徐国定(女)任书记。
  6月至翌年初,省属三十四、二十一、二十六、三十一等抗日工作团和上海抗日救亡演出团第八队及二十一集团军战地服务队等抗日团体,先后在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7月6日,20余架日机轰炸县城,投弹百余枚;下午轰炸徐家桥。两地房屋炸毁数百间,死伤200余人。
  7月25日,日军清水师团从潜山、怀宁、望江三路进攻太湖,天上飞机轰炸,地上枪炮交射,县城及大片村镇沦陷。
  8月27日,太湖县光复,国民党军一七六师进驻城内,令县政府征集大米0.5万公斤交师部兵站。
  9月,全县组织发展抗日民众团体100个,其中青年抗敌协会(简称青抗协)6个,农抗协46个,妇抗协10个,工、商抗协各1个,抗日儿童团36个。
  12月5日,日机轰炸县城。
  12月,中共鄂豫皖区委派员来县,成立中共太湖县委,徐国定任书记。
  民国28年(1939)
  4月,省属三十四抗日工作团被迫解散,一部分人去延安,一部分人去皖北抗日根据地。
  6月1日,3架日机轰炸县城。
  7月2日,县政府开办战时政治教育干部训练班,招收学员200名。
  8月17日,《新太湖报》创刊。
  8月20日,1架日机在县城上空散发传单。23日,县政府下令将潜太宿段公路挖毁,防日军再次进犯。
  8月23日下午,县政府厘定《政教养卫合一办法》,全县292个保各设保校1所。
  9月18日,县城召开讨汪(汪精卫)锄奸大会。
  10月10日,县政府训令各地组织民众“锄奸网”,实行联保联坐法,乡镇长兼锄奸队长。
  10月11日,安徽省长李品仙下令各地解散“动委会”和“工作团”等抗日群众组织,成立太怀潜岳“剿共”绥靖区,专员张威遐兼任指挥官。
  12月5日,日机轰炸县城;7日,日机又轰炸县城。
  12月15日,县召开16个乡壮丁常备队、后备队队员大会,并进行检阅。
  是年,全县撤销联保处,成立乡公所。
  民国29年(1940)
  4月6日晚,全县突然进行户口大清查。
  4月26日,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太湖迁往桐城。
  5月11日,县召开行政会议,电讨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兆铭(即汪精卫)投降日本。
  6月7日,县政府征调民工万余人,拆毁县城城墙。
  6月,张体学率黄维栋等20多名县区干部,在将军山、玉珠畈、天花坪一带建立中共支部和武装便衣队。
  9月12至13日,日机在县内散发传单。18日下午,县城举行“九·一八”纪念大会,并恭送纪念县内历次抗日阵亡将士的匾额入忠烈祠。
  12月19日上午,1架日机轰炸县城。
  民国30年(1941)
  1月13日,中共桐(城)庐(江)无(为)县委独立大队队长鲁生,奉命来太湖领导工作,途中遇日军扫荡牺牲。
  7月1日,县政府成立干部训练所,至民国33年8月30日,共开办10期,训练乡保人员1133人,甲长2522人。
  8月13日夜,关押在县城汪家祠堂内的壮丁,利用点名机会“炸营”(集体逃跑)。因去路被阻,部分人钻进祠堂边荷花塘。国民党驻军用机枪扫射,次日捞起尸体29具。
  8月17日,县政府出示布告,规定农、工、商、学各界人等一律着便衣短装,不准再穿长服。
  8月23日下午,枪决大烟(鸦片烟)犯金水清。
  8月25日,蕲太英浠边军民联合办事处成立。
  11月7日,县长隆武功在弥陀寺召开4000人大会,规定每人带木料1根,以扎木寨。
  是年,县政府在县城东山头建造抗日阵亡烈士墓。
  同年,安徽省立太湖师范学校在县东五羊畈创办。
  民国31年(1942)
  7月6日,日机轰炸县城。
  12月18日,田家滩(今田家乡)筋竹冲坠落日机1架,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团司令官冢田宫中将(后追认上将)等10人全部摔死。
  12月25日,日军从安庆、黄梅、蕲春三路进犯太湖县,直抵弥陀寺,一路烧杀淫掳,县城及大片村庄再遭劫难。县政府在牛包岭所建营房亦被烧毁。
  民国32年(1943)
  7月13日,新四军第十四旅由蕲春到太湖,歼灭驻守在玉珠畈的县××自卫中队,中队长被击毙。
  7月,国民党派遣特工人员潜入蕲太英边区武工队,中共天花坪、玉珠畈支部遭破坏。
  8月4日,省盐务总局派员来县建立盐务局。
  是年,县银行开始试业,总金额25万元(法币),其中官股9万元,商股16万元。民国33年增加官股20万元,商股15万元,共60万元。
  同年,县有自卫中队5个,官兵567人;后备队5个,工作人员30人。
  民国33年(1944)
  3月,太湖县初级中学创办,当年招收新生两个班,并附设简易师范科两个班。
  7月5日,太湖、宿松、望江3县县长,联名为建造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发出募捐启事。
  7月25日,县城各界出资,在大河口沙滩上筑一高坛祈雨,道士在坛上诵经3天,全城居民斋戒。
  11月2日,为避长河洪水,县政府迁往岔路口新县治。新县治系民国30年筹建,33年元月完工,建有厅堂、楼阁、住宅共160余间。
  是年秋,私立白沙中学创办。
  同年,全县征集本年度壮丁1680名,追征上年度尾欠247名,补征四十八军兵额250名,共征集壮丁2177名。
  同年,民生工厂创办,官、商两股共有股金5万元(银元)。
  民国34年(1945)
  2月1日,《太湖青年日报》创刊。
  7月8日,县城举行抗战八周年纪念大会,参加大会的有1万余人。
  8月4日,省民政厅土地测量队来县开展土地测量工作。
  8月27日,县城各界人士2000余人,举行纪念孔子诞辰和庆祝教师节大会。
  9月2日,县城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县长刘干发表演说,会后聚餐,入夜举行花灯晚会。
  10月,中共皖西工委成立,下设潜太县委,刘秀山任书记。
  是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建立并单独招生。
  民国35年(1946)
  2月21日,县参议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3月,县政府密令机关、学校、部队对各单位人员进行秘密审查,清查共产党人。
  6月,办理户籍人口登记,全县实有71250户283434人。
  7月10日,《太湖日报》发刊。10月13日与《太湖青年日报》合刊,年终停刊。
  10月22日,高(高河埠)宿(宿松)公路太湖段完成30公里土方任务,尚余大小涵洞183个、桥梁24座待招标兴建。
  民国36年(1947)
  4月20日上午7时至下午3时,全县进行户口大清查。
  9月25日,省教育厅转发台湾省台东县师范学校向省立太湖师范学校索取办校规章的公文。
  9月2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教导团和七旅二十团在皖西支队配合下解放太湖县城。
  10月,中共太湖县委和县民主政府成立,许少林任县委书记,李英任县长。
  11月1日,青义乡武装干部王中,在沙河广慈庵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2日,大竹冲区民主政府遭国民党自卫队袭击,柳云峰等10人被俘,其中5人后被杀害。
  11月9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刘家畈(今刘畈乡)胡家祠堂召开三纵队旅长及皖西工委委员以上干部会议,会期4天。出席会议的有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张际春、刘子久、陈锡联、曾绍山、彭涛、刘昌毅、桂林栖、于一川、何德庆、胡鹏飞、孔令甫、梁诚、钟大湖、张伟群等。会后,刘伯承召开贫苦农民座谈会。13日,离开刘家畈。
  11月,国民党军队反扑,中共太湖县委、县民主政府撤出县城,到寺前河一带开展工作。
  11月15日,李英及少数工作人员在徐桥、新仓等地开展工作,被国民党地方武装包围,李英等突围,三区区长陈振元被俘,28日在望江县高士岭被杀害。
  12月,全县有4个区8个乡30个村进行土地改革。
  民国37年(1948)
  1月6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九旅,在李杜店与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一零八旅激战一昼夜,双方伤亡很大。九旅二十六团团长赵玉亭和二十五团副政委段超杰等牺牲。
  2月25日,县民主政府机关在寺前猫石河被国民党军队包围,除2人突围外,20多人被俘。
  3月,一分区基干团六连指导员万玉华来太湖重新组建县大队。
  同月,中共皖西区委书记彭涛和军区司令员曾绍山到弥陀寺,向地、县委负责人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新区工作政策。
  5月4日,一分区司令员孔令甫、副政委梁诚、地委副书记傅大章,在蓝家山召开太湖县区、乡干部反“清剿”会议,成立太西、太北两个指挥部和两个游击大队。
  7月1日,地委和分区机关从县小浮丘向马嘶埠转移时,与国民党陆军第七师搜索营遭遇,战斗中分区副政委梁诚牺牲。
  10月9日,中国佛教会太湖县支会召开会员大会,参加会议59人,选举理、监事。
  12月30日,一分区基干团配合县大队,袭击驻扎在辛家冲、平头岭一带的国民党县自卫队,歼灭自卫队加强连1个,俘虏120余人,打伤10余人,大队长李宽被击毙。
  民国38年(1949)
  2月,国民党县政府颁发国民身份证。
  3月22日,国民党县长谢尧及政府职员逃离太湖,留部分自卫队守城。
  3月23日下午,军分区基干团配合县大队解放太湖县城。当晚,中共太湖县委、县民主政府及中共安庆地委、专员公署进驻城内。
  同月,安徽省公学(简称安公)三分校,在城内王家祠堂开学(后迁至城西北姜家岭原六邑中学校址),为新解放区培训地方干部。
  同月,支援大军渡江委员会成立,徐家桥设总兵站,下设5个分站。
  4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率师从湖北到太湖。
  4月15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率师到达徐家桥,16日上午在天主堂主持召开大会并作报告。
  4月18日,中共皖西区秀发出使用人民币、停止使用流通券的通知。
  4月19日深夜,虎丘区委书记李继康、区干队副队长陈文耀在南斗冲(今耿家乡)开会时,混入革命队伍内部的不纯分子发动叛乱,李继康突围,张治负伤,陈文耀、徐有志、陆荣贵3人牺牲。
  同月,全县组织1万余人抢修太望公路,动员200名船民、89艘民船参加大军渡江战役。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此前此后,大部队日夜兼程路过太湖。
  5月27日,大刀会1500余人在徐桥区大安山发动武装叛乱,县大队1个连前往镇压,当天平息。
  5月,全县组织1万名民工支援望江县修复长江大堤,共做工563600个。
  6月,中共安庆地委、安庆专员公署从太湖迁往安庆。
  7月16日,县区、乡民主政府一律改称人民政府,同时启用新印章。
  8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太湖县工作委员会成立,郝科任工委副书记。
  9月8日,马肇修、朱涤华任太湖县正、副县长,原县长李英调安庆专员公署工作。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在县城广场召开万人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日,全县各地有10万余人参加庆祝活动。
  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太湖办事处成立。1950年改称中国人民银行太湖支行。
  11月,县人民政府布告全县:禁用银元,使用人民币。
  12月25日,县召开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全县开始开展反匪反霸运动,各乡成立农民协会,共发展会员3.6万人、民兵1.99万人。
  是年,水、旱、虫灾严重,粮食减收。据23个乡调查统计,80%农户一度断炊。
  同年,全县有86560户、349145人,粮食总产623万公斤,工业总产值423.4万元。
  1950年
  3月10日,县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生产自救运动。机关干部自己动手,解决4个月的菜金供给。
  3月26日,县召开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月,全县发放救灾款43万元,贷放稻种5万公斤、食盐3.01万公斤、救灾大米9.72万公斤,借陈稻还新稻15万公斤。
  5月,全县开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宣传活动。
  同月,增设江塘、龙湾、黄镇3个区,全县共10个区。
  7月12日,县委在驮龙乡进行土地改革(简称土改)试点调查。8月2日结束。
  8月27日,开始开展第一批干部整风学习,参加学习的80人,其中区干25人,后历时12天;9月27日,开始开展第二批整风学习,参加学习的79人全是乡干,后历时11天。
  9月17日,全县查评土地,准备土改。25日,在驮龙乡进行土改试点工作。11月8日结束。
  11月12日,全县每区以1个乡进行土改试点工作,又由8个试点乡各带动1个附点乡,共18个乡开展第一批土改。12月8日结束。
  12月18日,县召开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运动,发动干群控拆美、日、蒋罪行。县委同时决定:结合土改、抗美援朝开展镇压反革命(简称镇反)运动。
  是年冬,以县大队为基础,组织一个200人的加强连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1951年
  1月5日,县召开扩干会,部署第二批54个乡的土改工作。
  3月上旬,开展最后一批31个乡的土改工作。4月17日,全县土改结束,有5.674万户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17.769万亩。
  土改期间,徐桥区召开万人宣判大会,枪毙持刀杀害农会干部的不法地主查三才、查三友2人。
  土改结合镇反,对一贯坚持反动立场、又有血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一批反革命分子处以极刑。
  3月,全县干群写慰问信2455封、做慰问袋3630个、捐款2891.85万元(旧币),慰问赴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4月5日,全县1053名青年体检政审合格,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5月1日,全县开展控诉美国帝国主义罪行活动,有19.5万人参加游行示威,19.28万人参加和平签名运动。
  5月2日,县召开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月29日,县委组织工作组到黄镇区九良、沙场、施埠3个乡和小池区四义乡,进行土改复查(又称结束土改)试点工作。
  6月,筹建太湖县乡村师范学校,12月举行建校典礼。此校1952年改名为皖北区太湖县初级师范学校,1953年改为安徽省太湖县初级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
  6月,全县深入贯彻华东军政委员会颁布的“十大政策”,开展生产竞赛。
  7月9日,县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决定认购“太湖人民号”战斗机1架,需款15亿元(旧币);月底全县23.21万人捐款19.48亿元,超额29.86%。
  8月3日,全县开始开展土改复查工作。12月全部结束。
  9月2日,县直机关开始开展整风学习,参加学习的233人(总人数380人)。10月12日结束。
  10月26日,县召开第一次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出席会议代表233人,奖给11个一类型、1个二类型农业生产互助组耕牛各1头。
  12月25日,县召开第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2年
  1月18日,县、区直机关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街道、工商业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两者俗称打“老虎”运动。月底,全县共打“老虎”82只,其中贪污千万元(即今1000元)以上的“大虎”两只。
  是月,增设文桥、花园、北中、弥陀4个区,全县共14个区。
  3月26日,县召开第六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月1日,县委发出“开展爱国丰产运动”号召,要求全县粮食增产一成到一成半。后有28个乡、100个互助组发出生产竞赛倡议。
  4月20日,文桥区喻成和和寺前区邬开桂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是太湖最早成立的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6月11日,开始开展爱国卫生防疫运动,要求消灭“五毒”(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臭虫),以此行动粉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进行的细菌战。
  7月11日,县委发出通知,号召农民组织互助合作并开展爱国增产运动。
  8月9至13日,举办第一期互助合作训练班。到12月上旬,全县先后举办训练班6期,共培训不脱产的互助合作骨干2890人,县、区、乡干部33人。
  11月1日,县召开第七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8日,县委抽调干部34人,组成5个工作组,在已成立的两个初级农业社和一个自发社的周围,再试办8个农业社。
  12月20日,县首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太湖县委员会。
  是年,全县互助组7490个,参加农户56568户,占总农户数的61.4%。
  1953年
  1月,县抽调40人组成工作组,分赴各乡取缔反动道会门。
  2月20日,4168名适龄青年志愿报名参军,体检合格的1087人,后全部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二十一团。
  3月,开展“宣传婚姻法运动月”活动。
  4月7日,联合召开县区乡干部、互助组长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和《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要求进一步认识春耕生产是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4月8日,县召开第八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是月,中国人民银行太湖支行在黄镇区九良乡芦采早农业生产互助组试办信用互助组。
  7月,全县开始开展普选工作;后历时8个月,至1954年3月结束。
  10月8日,中共安庆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对诬陷小池区团干殷祖武的4人,分别由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开除党籍、撤销职务和判处有期徒刑。
  10月,全县广泛宣传中共中央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总政策和实行粮油棉统购统销的决定。县直机关抽调150名干部,配合省地委派来的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宣传。
  10月21日,县召开第九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月,连续举办5期互助合作训练班,共培训互助合作骨干2030人。
  是年,全县互助组5982个,参加农户54389户,占总农户数的64%;初级农业社11个,参加农户245户。
  1954年
  3月19日,县召开扩干会议,会上农技干部做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示范。会后派技术干部到北中区陈树明、文桥区杨其开、城关区小湾(地名)3个农业社推广泥水选种、合式秧田、小株密植等农业生产新技术。
  5月18日至6月25日,连下4次大雨,降水929毫米,加之江水内灌,湖水上涨,全县淹田15.29万亩。徐桥、文桥两区淹没田地3.1万亩,倒屋870间,受灾2532户、1.35万人,后全部转移到山后各乡安置。
  6月,全县组织810名干部下乡参加防汛防洪抗灾斗争。
  7月8日,召开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7月27日,县成立开荒和安置灾民办公室。此后,先后组织589名干部下乡帮助灾民生产自救。
  7月,县供销社主任于政宣参加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代表省代表团在会上发言,会后与会人员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并合影。
  8月,徐桥、文桥两区组织灾民887人到彭泽县和本县山区打柴,开展生产自救。
  8月11日,望江来太湖开荒生产的灾民2178户、7558人(其中老幼2843人),后分别被安置在新仓、花园、江塘、小池、城关、黄镇、寺前等区。
  9月,出现旱灾,全县受旱面积23万亩,县直机关抽调干部220人下乡帮助抗旱,全县每天投入抗旱劳力达8万多人。
  9月,灾区发生疫情,全县患疟疾、痢疾等传染病共9000多人,仅徐桥、文桥两区就有3000多人。县组织15个防疫队,共285人,到疫区巡回防治。
  9月23日,全县分区传达中共中央七届四中全会关于粉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阴谋活动的文件。
  11月18日,县召开劳模大会,评选出出席省劳模会议代表9人,其中喻成和被评为特等模范。
  12月5日,开始贯彻执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
  12月18日,全县组织民工4000人到宿松县复兴区大王庙、3000人到望江县华阳区磨盘洲支援灾区修复江堤。
  1955年
  2月22日,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并下达新兵征集任务,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3月15日,召开1113人的县、区、乡、村四级干部会议,部署和发动春耕生产,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在会上作《关于农业生产几个问题》的报告。会后,县委抽调干部组成14个工作组,分赴各区帮助工作。
  4月,成立太湖县人民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委员会,全县有28.57万人签名。
  5月,县成立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简称私改)办公室,各区成立私改小组,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月19日,县委书记石坚和副书记贾瑞、副县长章培根,率各区区委书记或副书记共14人,组成3个工作组,分别在山、畈区3个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整顿试点工作。8月,全县普遍开展整社。
  7月,全县有9个区、92个乡发生稻苞虫害,平均每天发动6.28万人捉虫。
  8月16日,中国共产党太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9月20日,县传达贯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
  11月,县召开第一次手工业社社员代表大会,成立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11月,桃铺乡星明、星火、星星3个农业社(即今高堰、茂林、孟岭、桃铺、新明5个村),在高家堰开始兴建县内第一座水库,蓄水100万立方米。
  至12月,全县共办农业社1439个,入社农户65684户,占总户数的76%。
  同月,撤销虎丘、南阳、江塘、文桥、花园5个区,全县共9个区。
  1956年
  1月10日,召开“私改”工作会议。23日,城关、徐桥两镇工商业者,敲锣打鼓向党政领导机关报喜:已经实现合作化。30日,在县人民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庆祝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2月1日,刘羊乡首次提出粮食亩产1000市斤的规划。
  3月,县直机关开始进行第一批内部肃反,参加学习423人。1957年2月结束。
  4月27日,县召开党员代表会议,讨论太湖县1956至1968年12年的远景规划。
  5月11日,县召开第一届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县人民委员会。
  6月28日,晋熙镇改名城关镇。
  7月,创办《太湖报》,周三报(后改为日报),8开4版;8月1日公开发行。
  8月26日,县成立工资改革委员会,进行干部工资改革,将供给制改为工资制。9月份结束。
  8月,县委办公大楼开工兴建。1957年完工。建筑面积1395.8平方米,大楼造价5万元,实际开支53250元。 
  11月9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11月,开工兴建丰收、周冲、汪洋3座小(一)型水库。
  12月,县委派工作组在凉亭乡进行“升级并社”工作,将4个高级社、2个初级社并为1个社,共447户。
  是年,修建太湖至望江晴雨通车公路35公里,开通徐桥通向泊湖的航道2.4公里,建成东门河低水位汽车木板桥1座,完成太宿路城内段2公里改道工程。
  同年,各区建立邮电机构,实现乡乡通电话。
  1957年
  1月,县成立整编委员会。183名县、区直机关干部下放到乡任职,187名乡干部下放到社任职,141名干部转业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1月25至27日,县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月13日,县召开1883人的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讨论1956至1957年农业发展计划,通过致省、地委的保证书。
  3月,县抽调809名干部到各乡帮助整社,月底结束。
  3月,371名干部参加第二批肃反学习。
  4月,撤销龙湾、寺前、黄镇、小池、凉亭、徐桥、新仓7个区,保留北中、弥陀2区,成立马路、桃铺、刘羊、大河4个工作点。 
  5月,县直机关开始开展第一批整风学习。11月中旬结束。
  6月3至4日,县召开区、社负责干部会议,帮助县委整风;同时,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贯彻省委宣传工作会议精神。
  7月,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太湖中学参加整风学习。
  8月15日,中共安庆地委派来工作组,在群建社(今城西乡幸福村)进行整风整社试点工作,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
  9月17日,全县开始开展整风学习。县直机关干部940人学习63天,提意见1741条;乡干部164人学习18天,提意见1943条。
  10月6日,县开始开展第二批整风学习。参加学习682人,学习30天,提意见1万多条。学习结束,到畈区花园乡和山区界河乡农业社参观双季晚稻生产情况。从开始开展整风学习到1958年12月份,全县有684人被错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
  11月14日,中共太湖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12月9日,召开山区工作会议,成立县山区工作委员会。
  12月26日,县民间舞剧《罗汉除柳》参加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节目奖;后到北京参加全国会演。
  1958年
  2月17和27日,县两次召开7000多人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如何实现大跃进,争取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
  3月1日,河南省派干部4人、农民48人来县学习旱地改种水稻(简称稻改)经验。16日,中共安庆地委抽调县农民100人去河南省帮助“稻改”。
  4月9日,县召开“反浪费、反贪污”动员大会。3天内县直机关贴出大字报4.38万张。
  4月22日,全县按总劳力抽调1%——2%的人到山龙乡建水力发电站。25日,电站工程开工。
  4月,县长刘清洲被错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免去县长职务。
  5月29日,县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5月30日,县召开1530人的干部会议,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6月30日,花凉亭水库开始兴建。
  7月,县委发出大力发展冶炼工业的通知,要求县直单位均要兴建炼铁炉生产生铁。
  8月6日,地委批示,将太湖县转桥乡三星社划给潜山县。
  8月,花凉亭水库太徐渠道工程开工,上民工1.2万人。
  8月24日,县召开扩干会议,讨论全民办钢铁问题,盲目提出1958年全县生产铁2万吨、钢60吨、铜180吨的指标。同时,成立冶金工业指挥部和煤炭、机械、轻工、化学、建筑5个局及1个地质队。
  9月8日,全县组织8万人的钢铁大军,按师、团、营建制,开赴山区,大炼钢铁。
  9月14日,小池区火箭人民公社成立,辖5个乡、66个农业社、1.94万户。
  10月9日,县委黄镇会议提出:“吃饭不要钱可以实行。”
  10月23日,抽调技工51人、普通工150人去支援兴建安庆地区月山钢铁厂。11月5日,抽调100名学徒工交合肥铁路管理局培训。12月15日,抽调100名青年给安庆五纺厂。
  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共有公社39个。
  同月,开工兴建莲花、罗河、罗山3座小(一)型水库。
  11月,全县组织3万劳力投入罗河水库、莲花水库、山龙水电站、太徐渠道等工程建设。
  11月,县委常委、农工部长董继贵和小池区委书记张治前往北京,出席全国农业先进代表会议。
  12月19日,县委牛镇会议决定钢铁生产下马,并提出生产队要尽快办好公共食堂。
  是年,县创办机械、造纸、农具、五金、矿山机械、电机、轴承、农业机械等厂。
  1959年
  1月18日,县委设立书记处,由8名书记组成,岳中林任第一书记。
  3月8日,全县下放干部150名到农村劳动锻炼。
  3月16日,县召开4036人扩干会,学习和贯彻人民公社三级管理办法。
  3月20日,山龙水库堵口拦洪。4月10日大雨,11日6时40分大坝被冲决,淹死6人,受伤4人,倒屋59间,农作物损失很大。
  4月8日,县统计:全县外流4667人;徐桥区设“阻止外流人口办公室”。
  5月中旬,据统计,全县患浮肿病、消瘦病共1.14万人,死亡479人。
  5月下旬,因无米下锅,群众自动拆散生产队公共食堂1433个。翌年7月,又拆散1033个。
  6月24日,县发动和组织干部编写“社志”、“机关志”、“厂矿志”、“学校志”,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后仅搜集一些材料,志书未成。
  6月28日,暴雨,山洪骤发,淹死12人,受伤25人。
  7月19日,县委发出《坚决抢救浮肿病人的通知》。
  7月,永安公社(今辛冲乡)天华大队6个生产队将土地承包给各户生产,后被县委定为“天华尖事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错误处理。
  9月11日,新仓煤矿二号立井发生瓦斯爆炸,死4人。
  9月28日,经同宿松县委商妥,套口(长江边)5000亩(实际3000亩)湖荒地由太湖开垦;县成立套口农场,由徐桥区组织劳力1550人、抽调耕牛98头前往开垦;当年县投入资金14.56万元、粮食9万公斤。
  10月10至20日,县召开大队书记以上干部整风会议,号召反对右倾思想,保卫总路线、人民公社,实现更大跃进。
  10月23日,县委决定在已完成砍伐木材1.11万立方米、毛竹7.2万根、圆竹1764担任务的基础上,再完成砍伐木材6000立方米、毛竹7.57万根、圆竹5000担的任务。
  10月底,因有78天没下过透雨,全县2.38万处塘、堰、水库干涸。
  11月,石河水库开工兴建。
  11月,全县2270名党员和269名非党干部参加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和整风学习。
  是年,方洲水库开始兴建。1960年堵口,1962年受益,1970年扩建。
  1960年
  1月12日,中央水利检查团来县视察工作。
  2月4日,从调往芜湖开挖小煤窑和修铁路的农民工中,抽调163人到芜湖林业系统工作,并将其家属329人的粮油户口关系全部转出。
  2月16日,中共太湖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2月,经省政府批准,兴建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大楼;县拆毁大成殿,在原基地上建造。
  3月28日,县决定从山区调出粮食775.5万公斤供应畈区。4月7日,县成立运粮指挥部。
  4月5日,召开1431名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整风,后历时6天,有933名干部分别在大小会上做检查。23日,县委做出《关于进一步开展“三反”整风的决议》。
  4月29日,抽调厂矿50%、机关80%——90%、在城中等学校100%的人到农村帮助早稻插秧。
  6月16日,花凉亭水库拦洪蓄水。
  8月,县直党政机关压缩40%干部、企事业单位压缩80%职工去农业生产第一线。大队养猪场、牛场、林场、农场下放给生产队。
  同月,全县1091个生产队划分为3507个劳动小组,以组生产。
  9月9日,中共安庆地委分配太湖上调粮食500万公斤任务,县直机关和城关镇抽调干部1130人下乡催粮;后47天仅完成地委分配任务的11.5%。
  9月,县委书记处书记、县长贾瑞在北京协和医院病故。
  10月,全县普遍采用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实行“三包”(包工、包产、包费用)、“一奖一罚”(超产奖励、减产赔偿)和生产队对小组实行“三包”(包工、包产、包费用)、“三定”(定土地、定劳力、定产量)办法。
  11月10日,抽调县、公社干部68人到凉亭公社(今城西乡)贯彻中共中央“十二条”政策,纠正干部中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简称五风)的错误。
  11月11日,县召开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誓师大会。
  11月18日,在徐桥公社甘岭大队(今李桥村)贯彻省人民委员会9月4日和10月7日两次公布的“十项政策”。
  11月25日,太(湖)北(中)公路开工兴建。
  12月28日,县委书记岳中林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做《太湖县工作为什么落后》的检查。
  12月,省委任命谷志瑞为中共太湖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岳中林为第二书记。
  是年,全县实有人口312579人,粮食总产7261.1万公斤。由于“左”的错误和三年自然灾害影响,与1957年相比,全县人口减少45162人,粮食减产3597.21万公斤。
  1961年
  1月16日,岳中林代表县委在扩干会上检查“五风”错误。
  1月18日,全县3798个生产队全部实行“四包”(包工、包产、包费用、包征购任务)、“四定”(定土地、定劳力、定耕牛农具、定产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月2日,4名县委常委、书记处书记下放到公社任职。
  2月4日,《太湖报》停办。
  2月15日,为了弥补“五风”错误给群众和社队造成的损失,县从国营企事业单位拨出价值20万元的物资退赔给群众和社队。
  3月25日,全县365个大队,除河口公社方田大队和徐桥镇红旗队外,全部推行包工包产责任制。
  4月17日,潜山县王河公社卫星大队划归太湖。
  5月15日,在岔路公社开展贯彻《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六十条)试点工作。
  7月9日,县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9月9至25日,县区社队四级干部集中进行整风学习,总结前三年工作经验教训。
  9月18日,县成立甄别平反领导小组,开始给一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错误处理的人甄别平反。
  10月,县直撤并行政机构15个,精简职工207人,企事业单位精简职工692人,其中回农村275人。
  是年,全县共压缩城镇人口6058人。
  1962年
  1月25日,县委书记谷志瑞、分管农业书记刘孝侯,赴北京参加七千人大会(中央工作会议)。同日,县委通知豁免1955、1956年农业合作化期间发放的贫农合作基金贷款22.16万元。
  3月17日,县召开扩干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全县开始实行三级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制度。
  5月31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钱让能给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上《关于保荐责任田办法的报告》。8月2日,毛泽东主席在其报告上亲笔批示。
  6月,省水电厅决定花凉亭水库停工缓建。
  8月9日,地、县宣布对1958年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县委常委、政法部长吕兰亭和县委常委、多种经济办公室主任程耀魁予以平反。
  9月5日,安庆地监委转省监委批复,通知对1958年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县委常委、县长刘清洲予以平反。
  10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春汉来县做反驳钱让能《关于保荐责任田办法的报告》的报告。
  11月25日,县召开扩干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动员干部、农民改正责任田办法。
  是年,省黄梅戏剧团著名演员严凤英、王少舫来县演出。
  1963年
  1月30日,根据张祚荫副省长批示,县炸掉占地多、受益小的山龙水库大坝,退库还田。
  3月10日,太(湖)北(中)公路复工兴建。
  3月27日,县抽调40名干部到徐桥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工作;后于11月底结束。
  4月10日,县成立增产节约领导小组,以百货公司为试点,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反铺张消费、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5月2日,集中20名县委副部长以上干部“洗手洗澡”(作检查),以推动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的开展。
  9月,县委书记处撤销。
  10月4日,县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4年
  2月17日,全县41个公社、2个镇、343个大队开始进行“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
  2月27日,县委发出在全县开展“学大寨、超农纲、赶花园”运动的通知。
  2月,全县开展“双一生产队”(粮食平均亩产1000市斤、人均收入100元)运动。
  3月,建立城关农场(今园桑场),安置城镇闲散劳动力。
  6月,陈克君代表太湖青年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受到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接见,并合影留念。
  8月27日,中共太湖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9月26日,县抽调干部250人集训并组成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10月23日,由县委书记谷志瑞率领到青阳、全椒两县进行社教。29日,再抽调干部200人开展县内“面上”社教。
  是年,安乐公社元圣大队开工治理阎王河。8年后,开凿一条长98米、宽30米的人造河道,筑起一条长90米、高12米、底宽38米的拦河大坝,造田90亩。1973年新造田开始受益,收水稻3.62万公斤。
  1965年
  2月12日,县、区、社干部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
  4月5日,中共安庆地委批评太湖县委在1958年审查原省立太湖师范学生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历史问题时的“左”的做法。
  5月,县人民委员会撤销48个临时机构。
  7月下旬,县委书记谷志瑞在全椒县结束社教后,随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长罗毅、监委书记刘慎之去上海市郊区学习粮食亩产超千斤(市斤)的经验。
  12月9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学习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等文章,联系实际进行检查。
  是年冬,县组织400名民工到宿松县黄湖围湖造田。
  1966年
  1月12日,县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月2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学习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模范事迹。
  4月,县人委办公室主任韦克一参加劳动部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城镇安排社会劳动力经验交流会,在会上汇报了城关镇居民改造沙滩办农场的经验。
  5月3日,黑龙江省劳动局组织14人来县参观城关农场。
  5月底,县委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酝酿发动“文化大革命”。
  6月上旬,根据省委三干会议精神,县委决定太湖开展“文化大革命”应限制在批判《新芽》(县文化馆办的文艺专栏)、《证治论读》(王念歧著、邬九鸣等整理刊印的医书)、《成语词典》(私人未出版的著作)的范围内。
  6月14日,县城召开职工大会,发动群众开展“三个横扫”(横扫牛鬼蛇神、资产阶级黑帮、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运动。
  6月16日,全县1114名中、小学教师,集中在东山头县委党校学习,即开展“文化大革命”,后历时102天。
  6月17、18日,县委向县直机关派出工作组。
  6月18日,太师学生贴出《喝令县委拆除保皇墙》(堵住县委机关门前主街道两头的围墙)的大字报,同时又有人贴出《反对县委就是反党》、《只许左派造反,不准右派翻天》的大字报。
  6月21日,太师学生贴出《勒令旧人委老爷翻耕院墙内大片荒芜土地》(院内征收未利用的田)的大字报,县委通知驻太师工作组将大字报盖掉。
  6月28日,县车队工人贴出《不要工作组》的大字报。
  7月6日,太师学生集会,声讨学校领导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县委派人前往制止。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镇压学生运动的“七·六”事件。
  7月15日,中共安庆地委派孙德成来县主持工作。县委再次向县直各单位增派工作组。18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指出:“派工作组是错误的。”消息传来,全城一片欢腾。
  8月,太中成立红卫兵组织,到县内城乡破除“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10月14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讨论学好毛泽东著作、抓革命促生产、加快黄湖围垦进度等问题。
  10月底,县组织几所中学230名红卫兵到北京串联。
  11月,外地红卫兵和学生来县串联,点“文化大革命”之火。县设接待站、联络站,接待站接待外来串联的红卫兵,联络站接待本县上访的红卫兵。
  11月,城内珍贵文物——七级古塔作为“四旧”被拆毁,文庙前凿有双龙抱柱花纹的华表被推倒。
  12月,县各地红卫兵纷纷贴出揭发县委及各单位负责人的大字报。
  1967年
  1月23日,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县人武部干部开始接触群众组织。
  1月28日,传达中央军委“八条命令”,被揪斗的单位领导干部和原工作组人员随即获准回原单位。
  1月29日,18个“造反派”组织(外地来串联的3个)成立联合指挥部,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夺县委、县人委的权。全县有4个区、1个镇、11个公社、90个生产大队同时被夺权,领导干部“靠边站”,党政机关处于瘫痪状态。
  1月,中小学教师自发集中县城,批判县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错误,将原在县委党校指导学习的工作组人员揪出游街。县直机关成立“造反派组织”,揪斗各级领导干部,并将其戴高帽子游街。
  2月21日,造反派联合指挥部发布第一号通令,提出“一切权力归无产阶级造反派”。
  3月5日,县人武部召开全县民兵营长和生产大队长会议,传达中共中央《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各级干部的信》和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大力支持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要求各级人武干部负责抓好革命和生产。
  3月8日,成立“太湖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由县人武部党委主持工作。
  3月10日,全县发现患脑膜炎病人208例,死亡144人,省、县联合派出67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赴病区抢治。
  3月12至22日,县公安局逮捕11名带头“造反”的干部和群众。
  3月22日,未经上级批准,成立“太湖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武部政委王明心任主任,下设生产指挥部和政治工作部,主持全县工作。对此,“造反派”展开辩论,“好”、“屁”两派开始形成。
  5月2日,太中、太师部分学生和少数城关镇居民在公安局门前静坐,要求释放3月底逮捕的11名干部和群众。
  5月28日,县内部分科局级干部联名书写大字报(公开信),发表对太湖开展“文化大革命”的看法。
  6月23日至7月1日,90多名太中、太师学生和少数工人、城镇居民,在公安局院内静坐绝食,要求释放被逮捕的11人。
  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拥军爱民的号召,县城干部群众连夜上街游行欢呼。
  9月16日,“县革委会”宣布给被逮捕的干部、群众平反。
  10月1日,200多名农民上街游行。
  10月19日,安庆“红造会”宣传队到达太湖。
  10月23日,两派群众在人武部院内武斗。
  11月14日,两派群众在新兴菜馆武斗。
  12月4日,两派群众在太师武斗,共伤11人。
  12月29日,一派群众围攻驻守在太中的另一派群众;31日晚,另一派群众突围时伤数十人。此次太中损耗财产十几万元。后太中教导主任戴炳根受伤住院时一只眼球被人刺破。
  是年,县农具厂开始生产737型铁木结构人力打稻机。
  1968年
  1月21日,一派群众在望江县华阳码头,将县糖酒公司从安庆准备运回太湖做年关供应的瓶子酒1227瓶、香烟5500条全部截走,价值10428元。
  4月,对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实行军事管制。
  4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两派在徐桥镇发生枪战,死2人。
  5月11日,两派代表在合肥参加学习班,协商进入县领导班子的干部人选。
  7月10日,两派在山龙公社发生枪战,死1人。
  7月,太北公路百里大桥开工兴建。1969年10月完工。  
  8月18日,经省革委会批准,太湖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政治工作、人民保卫、生产指挥、办事4大组,掌管全县党政财文大权。
  9月8日,群众专政指挥部将大部分县委委员、县直机关负责干部和城关镇“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右派、坏分子)108人,作为专政对象,由“造反派”用木棍押着游街示众。
  9月17日,45名区、社领导干部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9月,安排落实各区和公社领导班子人选,成立区和公社革委会。全县除望天、天桥两公社外,其余48个公社(镇)的主要领导干部全部变动。
  10月4日,原县委、县人委机关干部,除少数给予“定位”仍留在县革委会办公外,其余到“一○·四”干校搞“斗批改”。领导干部白天劳动,晚上接受批斗,检查交待“问题”。
  10月,县直机关领导干部集中在东山头县委党校揭县委“盖子”。历时40天。
  11月8日,召开全县整党建党工作会议,实行开门整党。
  11月,全县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有些单位和地方采取逼供信甚至吊打办法,把一些无辜的干部和群众打成“反革命分子”,少数人被打致残。
  11月,两批城镇知识青年287名和太中、太师教师55名,被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
  11月,两派“造反派”头头60余人赴合肥参加省万人学习班,后历时4个月。
  12月,县组织4000名民工再次到宿松县黄湖围湖造田。
  1969年
  1月,全县组织万余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各区、社宣传毛泽东思想。
  3月,全县分期分批下放干部、工人和城镇居民5153人到农村安家落户。
  5月23日,县召开党员大会,传达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因未获“解放”被排斥在外。5月24日,县城各单位职工和街道居民上街游行,声讨苏联侵犯我国领土珍宝岛的行径。
  6月,县直机关36名“靠边站”的领导干部,由“造反派”率领赴省参加第四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批“三气”(怨气、泄气、不服气),“揭盖子”,“解放”自己。历时3个月。
  7月1至16日,县内连降暴雨,雨量最大时花凉亭水库水位一天上涨4米。16日水位高达80.23米,全城居民、职工及重要公文、物资全部转移城外,省派飞机空投防汛器材,支援防洪抢险。
  10月,“靠边站”的县委委员及部分科局级干部赴省参加第五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历时3个月。
  1970年
  2月,全县开展“三清”(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四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资本主义经营)、“—深挖”(深挖隐蔽的阶级敌人)运动,掀起大学习、大宣传、大揭发、大清理高潮。
  5月1日,县发电厂750千瓦汽轮机安装试车成功。9月1日发电。
  5月,县造纸厂第一台单缸圆网纸机试车投产。
  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来县视察工作。
  8月,刘畈公社率先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0月12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批准花凉亭水库工程复工续建。
  10月16日,长河治理工程开工。
  11月,地区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军宣队来县举办县革委会四大组职工学习班。历时1个月,结束后一次调出干部42人。
  是年冬,方洲水库渠道开凿工程开工。1977年完工。
  同年,全县粮食总产12000万公斤,平均亩产418公斤,第一次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的指标。
  1971年
  1月6日,县革委会批准豁免1961年以前县农业贷款222万元。
  1月,筹建县水泥厂;该厂当年生产400号水泥35吨。
  2月28日,中共太湖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太湖县委员会,刘国印当选县委书记。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同时取消。
  5月15日,600名上海市知识青年下放到县农村安家落户。
  5月29日夜,县委书记刘国印因心肌梗塞猝逝。
  7月16日,300名上海市居民下放到县农村安家落户。
  9月,各公社先后成立中共委员会。
  11月2日,传达贯彻中共中央(71)67号文件,批判林彪叛党叛国罪行。
  11月25日,刘羊粮站建仓施工时屋架倒塌,当场打死5人。
  11月下旬,花凉亭水库灌区扩建工程全面开工,上工民工最多时达4.8万人。
  12月1日,县召开林茶生产和公路绿化会议,县委书记赵杰中在报告中提出“停、造、封、管、节”措施,引起省、地委负责人重视。
  12月21日,县利用有线广播传达中共中央(71)77号《关于粉碎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的文件,组织收听的达26.93万人。
  12月,徐桥公社新丰大队创办“八一”林场;开垦荒山580亩,栽杉树480亩,种茶树1OO亩;另栽果树2617株。
  是年,县变压器厂试制成功350毫米立式砂轮机和1OO千伏安变压器。县农具厂开始试制STT——110型筒式电动脱粒机。
  1972年
  5月14日,县委常委进行开门整风。
  6月3日,县落实粮食征购任务,实行“一定五年不变”。地委核定县粮食征购任务2275万公斤。
  6月,县在徐桥镇举办“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攻关学习班,采取逼供的办法,伤害了一批干部和群众。
  是年,全县办林、茶场435个,育各种树苗面积3300亩。
  同年,全县粮食亩产503公斤,第一次闯过千(市)斤关。
  1973年
  1月25日,县委进行开门整风,采取请上来、走出去的办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4月,县清查“文革”期间散失的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7月2日,县革委会批转县卫生局《太湖县农村合作医疗暂行管理办法(试行草案)》。
  11月26日,地、县委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召开队员会议,要求继续搞好批林整风和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2月20日,县决定建立“池园杉树片”,将新仓、小池两区毗连的5个公社、18个大队连成一个万亩杉树基地。
  1974年
  1月29日,召开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和四级干部大会,会上表彰了609个先进单位。
  2月,“池园杉树片”组织大会战,半个月内栽杉树1.36万亩。
  3月,长河治理第一期工程完工,新建河堤7.5公里,完成土石方197万立方米。
  6月17日,县委和县革委发出《关于“批林批孔”工作意见》,要求揭原县委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盖子,深入开展“批林批孔”。
  7月2日,县委书记赵杰中出席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作了题为《从调查研究中取得领导主动权》的发言。
  7月,县直部分干部印发《告全县人民书》,揭原县委阶级斗争盖子。
  12月19日,县民兵指挥部成立
  12月30日,全县开展合作医疗和计划生育大检查。
  是年,《人民日报》发表《步行调查四千里》的文章,表扬县委书记赵杰中的先进事迹。
  1975年
  1月15日,安庆地委确定太湖为“学大寨”重点县,并派160名干部来县帮助工作。
  是月,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带领工作队来刘羊乡蹲点。
  同月,县直机关负责干部到湖北省英山、罗田等县学习农田基本建设经验。
  2月,界河公社朱岭大队试种温州蜜橘258亩。1979年开始受益,1984年总产5.87万公斤,最高单株产量68公斤。
  3月13日,县召开第二次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和四级干部大会,掀起农业学大寨新高潮。
  6月12日,县在桃铺茶场创办“五·七”大学。
  9月14日,为避长河洪水决堤,县向省、地革委呈送《关于太湖县城另择新址建设的报告》。1978年3月20日,省革委会批复,同意在高家坦兴建新县城。
  11月9日,县委书记赵杰中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太湖被评为全国160个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之一。
  12月,县委组织893人的宣传队,进驻22个公社、196个大队和县直有关单位,进行第一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是年,县磷肥厂在徐桥建成,当年生产磷肥2050吨。
  1976年
  1月15日,全县各地集会,沉痛悼念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8日逝世),停止娱乐活动一天,下半旗致哀。
  3月下旬,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文件及省委会议精神,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
  5月2日,沙河公社医生陈发庭因救一名落水儿童牺牲;数日后,北中区委号召全区人民学习陈发庭舍己救人的精神。
  7月6日,广大干部、群众听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的消息,无比悲痛。
  9月9日下午4时,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痛宣告毛泽东主席逝世。此后数日,全县人民无比悲恸,各地设灵堂905处,共33.3万人次参加悼念活动。
  10月16日,向全体党员、干部传达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革命集团的决议》。
  10月24日,县召开庆祝大会,拥护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欢呼粉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
  10月,县在望天乡召开合作医疗会议,安庆地区各县均派员参加。是年,太湖被评为全省合作医疗先进县。
  1977年
  1月19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要求力争本年度将太湖建成名副其实的大寨县。
  2月,小池公社新民大队开垦荒山84亩。当年移栽温州蜜橘7000棵,1981年开始受益,1985年产柑橘2.23万公斤。
  3月上旬,全县5个区直单位、12个公社、68个大队的党组织和县直21个党支部,开展第二批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4月30日,地委批准撤销县革委会办事组、政工组、生产指挥组及其下属小组,设立农林、工交、财贸、革委4个办公室和计划委员会,恢复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
  5月,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遗传病研究所和省、地卫生防治站联合组织调查组,专程来太湖山区调查痴呆病。
  6月29日,县委在城召开群众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解决安徽省委领导问题的指示;县其他区也分别召开了相同的群众大会。
  9月15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听取中共十一大代表赵发荣传达会议精神和大会盛况。
  9月,农业局技术干部和社队农技员33人去海南岛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工作。
  10月1日17时,县第一座35千伏变电所——城关变电所接通华东电网,正式投入运行。
  11月28日,县召开首届科技大会,农业部门以“海福特杂交一代肉牛”和“网箱养鱼”两项科研成果向大会献礼。
  12月9日,太湖将套口农场的土地、房屋、财产全部移交给宿松县。后套口农场自愿回县的135户、634人被安置在徐桥镇红旗队,称为创业大队,属徐桥镇领导。
  12月11日,泗水港河道治理工程开工。
  是年冬,花凉亭水库养殖场捕成鱼70.5万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
  同年,县五金厂试制成功71—50型榨油机,当年生产29台。
  同年,太湖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县。
  1978年
  1月13日,姑塘公社党委副书记陈季生在省人大会上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月18日赴京参加会议。
  4月24日,县成立赤(赤土岭)百(百里墩)公路指挥部,程耀魁任指挥长。
  5月20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郭述申,受国家副主席李先念的委托,偕同湖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中共黄岗地委书记、蕲春县委书记等23人,专程来县当年开展革命活动的弥陀寺进行慰问与视察。
  6至8月,县抽调机关干部150人下乡支援抗旱。全县受旱面积10万亩,投入抗旱劳力10.5万人,动用水车4716部、抽水机1514部(1.61万马力),建一级抽水机站545处、二级站138处、三级站52处、四级站15处,拦河打坝1693处。
  10月,旱情继续发展,不少生产队人畜吃水困难。县委指出“抗旱抢种,生产自救,是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
  11月18日,县委召开“一批双打”动员大会,深入揭批“四人帮”,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的猖狂进攻。
  11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来县视察。
  11月,县肉联厂建成投产。
  是年,县粮食总产14125万公斤,因遭旱灾比上年减产一成;国家发放救济款122万元,供应救济粮710万公斤。
  1979年
  2月12日,县贯彻中共中央(79)5号文件,给四类分子摘帽子和给其子女定成分。公安局派工作组到刘羊公社进行试点工作。
  2月16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月24日,县给徐桥区在清理阶级队伍中受迫害的干部、群众平反。
  7月6日,撤销各区党的核心小组,恢复区委会。
  7月,创办太湖县第二中学,当年招收新生200名。
  8月21日,省、地区下拨县救济被条5720床、皮棉2.86万公斤、加工费和棉线款2.86万元,救济上年受旱灾的生活困难户。
  8月25日,花凉亭水库灌区开始向受益社队征收水费。
  12月9日,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
  是年,县五金厂430型棉籽剥壳机试制成功,当年生产50台。
  同年,安庆地区8县1市黄梅戏剧团来县会演。
  1980年
  2月7日,县委、县革委决定给山区农民划分自留山,规定平均每户1至2亩,各地自留山的总面积不得超过山场总面积的5%。
  2月18日,县甄别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结束,共处理冤假错案1730件,其中“文革”中案件1164件。
  3月4日,全县已有2726个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23日,县委又通知各区、社坚决制止分田单干,丘陵区和畈区不准搞包产到户,山区一般也不搞包产到户。
  6月,据统计,全县已给受冤案株连的77人平反。
  8月,县委做出《关于巩固集体经济制止分田单干的五条规定》。
  9月6日,县委召开山区工作会议,要求山区建立林业、多种经济生产责任制。
  10月21日,县召开扩干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是年,县农业机械修造厂转产电风扇,当年生产1400毫米吊扇1533台。
  1981年
  2月10日,县召开扩干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81)1、2号文件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面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组、到户、到人。
  3月1日,县委、县革委分开办公。
  8月8日,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8月17日,中共太湖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是月,县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选举产生政协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9月11日,县委通知各地,要求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0月9日,花凉亭水电站1号机组开始发电。
  10月,县派出工作队,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所有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翌年2月结束,5月召开表彰大会。
  11月27日,召开多种经营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11月,撤销各区革委会,恢复区公所。
  1982年
  2月16日,县委决定恢复党的报告员、宣传员制度。
  4月21日,县成立建设山区领导小组,加强对山区建设的领导。
  4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82)17号文件精神,开展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
  5月17日,县召开多种经营工作会议。
  6月,县成立“皖西事件平反昭雪领导小组”,对太湖山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被错定为“第三党”、“改组派”、“AB党”的人平反昭雪。
  6月30日,县第一次开通传真通讯,进一步沟通省、地、县之间的联系。
  7月21日,县委召开征集党史资料和编纂《太湖县志》工作会议。
  8月2日,县通知各区、镇,要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82)66号文件,全面清理和认真处理“文革”期间非法挤占、没收私人房屋问题,并结合解决“文革”前私房改造中的遗留问题。
  10月1日,县城至徐桥35千伏输电线路通电。
  10月24日,县组织山区5个区的区社干部和县直机关负责人到江南歙县参观,学习建设山区的经验。
  11月,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康、交通部副部长梅盛伟、中央军委动员部副部长兰侨3人,来县了解和征集民国19年红十五军攻打太湖县城的有关史料。
  是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36856亩,平均亩产54公斤,第一次超过百市斤。
  同年,赵朴初为县《长河文艺》创刊号题词。
  1983年
  1月18日,桐山石堰河电站举行发电典礼。
  1月20日,赤百公路寺前段举行通车典礼。
  1月28日,卫生部防疫司副司长曹庆、放射卫生处处长李庆安等,来县调查乡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情况。
  2月,县召开林业、畜牧业、多种经营重点户、专业户先进代表大会。
  4月5日,太平、沙河两公社进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将公社改为乡。
  5月5日,县委、县政府邀请曾在太湖工作过、现分布在7个省市的26名老干部来县参加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
  7月7日8时,因连日大雨,花凉亭水库水位上涨到79.58米,县委召开部、委、办负责人会议,布置防洪抢险工作。
  7月17日,硅酸盐砖厂开工兴建。翌年完工投产,共投资64万元。
  9月25日,白银陶瓷厂试产成功。
  9月,北京军区副政委陈祥、海军某部参谋长夏云飞两将军,来县征集红二十五军、二十七军在太湖的战斗史料。
  10月,省、地、县联合考核太湖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后,认定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1月9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县、社体制改革问题,酝酿县五大班子人选。
  12月5日,县城至安乐35千伏输电线路开始测量。
  1984年
  1月8日,召开全县林业工作会议,讨论进一步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3月27日,召开花凉亭库区工作会议,县委提出“生产上扶持、生活上补助、政策上放宽、税收上减免、负担上减轻、技术上支持”六条优惠政策,以发展库区生产。
  3月,机构改革基本结束,22日宣布乡镇领导班子人员名单。4月4日,宣布县委和县政府各部、委、办、局38个单位领导人员名单。
  4月23日,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日召开县第二届政协会议。
  5月,许少林(江西省政府顾问)、杨杏珍(南昌市委副书记)夫妇2人来县看望老区人民,座谈当年斗争事迹。
  5月,县电机厂生产的Y8O—160六个中心高电机通过省级鉴定。从此,该厂成为安徽省Y系列电动机专业生产厂家。
  7月7日,中共太湖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9月18日,开展保护专业户合法权益大检查。
  10月27日,县委、县政府通知各区、乡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1月3日,赵朴初为《太湖县志》题签。6日,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县烈士陵园题写“烈士陵园”4字。同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郭述申为县题词:“发扬太湖人民的革命传统,为四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1月7日,太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
  12月8日,召开整党动员大会;县直机关134个支部、1839名党员参加第一批整党学习。
  12月,方洲水库电站开始发电。
  是年,中央正式确定太湖为贫困县,属全国225个贫困县之一。省正式批准太湖为山区县。
  同年,省投资60万元,在新城兴建一座年产5000吨的中型饲料加工厂,当年建成投产。
  同年,县委、县政府新城办公大楼开工兴建。
  1985年
  1月,省委、省政府两次分给县棉布、皮棉、大米等物资,共折款1300万元,以帮助解决贫困户温饱和支持山区建设。
  2月,全县开展“尊师月”活动。
  3月2日,省政府发出通知,确定海会寺为省级重点寺庙。
  3月20日,全县开展“五统一”(统一配制毒饵、统一投放方法、统一管理家禽家畜、统一收存残饵、统一处理死鼠)突击灭鼠活动。
  5月13日,县通知各区、乡,要求彻底解决“文革”前一切尚未平反的冤假错案。
  5月25日,太湖县老龄委员会成立。 
  7月,开始实行干部职务工资制度。
  11月26日,县召开消灭血吸虫病庆功大会。
  11月,新仓长河人行水泥板桥竣工,结束了新仓渡河难的历史。
  12月,全县50个信用社实现社社有盈余。
  是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授予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先进集体单位称号。
  同年末,全县城镇储蓄787万元,人均797元。工商银行西门储蓄所,获得全国储蓄系统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同年末,县直78个单位在新城征用土地1274亩,有65个单位动工兴建办公大楼和宿舍,计划投资3860万元,完成投资1260万元,竣工9.3万平方米;架设高压线4600米,安装自来水管440米,修建公路8220米。县粮食局、财政局、劳动局、气象局、农业局和电影公司、建筑公司等迁至新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1-30
宿松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汉高祖四年,设松兹侯国,始有行政建制。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建县,汉平帝始元年五年(公元5年)称松滋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至今。宿松,含旧松兹之义。唐、宋、明、清初,隶属几经变更,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正式属江南布政司安庆府。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2年10月至建国前属第一专区。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安庆市。宿松是革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1-30
望江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北岸。南面隔江与江西省彭泽县遥遥相对;北倚香茗山与太湖县分界;东隔皖河与怀宁县接壤;西蓄泊湖与宿松县为邻。面积约1364平方公里。

  追溯望江县沿革变迁,历史渊源,由来已久。早在6000年以前,望江的先民们就已劳作、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沿革大致为:

  夏商时代:属扬州之域,皖地。周:属扬州,府为舒国,后并为皖国。春秋:先属吴,次属越,后属楚。战国:属扬州,府为九江郡。秦:属九江郡。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属庐江郡,武帝时隶扬州刺史部。东汉:属庐江郡,隶扬州刺史部,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属六安国。三国:属庐江郡,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属魏,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属吴。晋:属庐江部。东晋:始置大雷戌,安帝义熙年间,始立县治,名新冶,属豫州晋熙郡。南北朝:南宋时名新冶县,属南豫州庐江郡;南齐时名新冶县,属豫州晋熙郡;梁时名新冶县属庐江郡;北齐时改属江州;陈时县升为郡,为大雷郡属江州。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县名为义乡县,废郡置州,属熙州,十八年正式改县名为望江县,至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州为郡,属同安郡。唐:武德五年改名高州,次更智州,武德七年废置望江县,隶属严州,八年改属舒州。五代十国:南唐属舒州。宋:太宗时属舒州,次属德庆军、安庆军、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属安庆府。元:安庆府改为安庆路,属安庆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安庆路改为宁江府,六年复改安庆府,属安庆府。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属江南省安庆府,雍正三年为安徽省安庆府,属安庆府。

  民国三年属安庆府设安庆道,望江县属安庆道。民国二十六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公署。民国三十四年属安庆专员公署。新中国成立时属皖北行政公署,1952年属安庆专员公署,1955年属安庆地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属安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属安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属安庆市。

  望江县名从隋开皇十八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雷池属古彭蠡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望江县城东南15里处。它的源头是雷水,雷水源出湖北省黄梅县境,经宿松入泊湖,在这里积而为池,故曰雷池。

  雷池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时便设有大雷戌。东晋中书令庚亮令温峤守浔阳(今九江),公元327年,历阳(今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镇将祖约起兵反晋,温峤有领兵东下护卫南京之意,但庚亮不认同,他在《报温峤书》中写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从此,雷池就名著史册。

  历史上李白、黄庭坚等许多文人骚客到过古雷池,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以南朝文学家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最为著名。文中这样描述古雷池:“……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宁蒿攸积,菰芦所繁……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其中不难看出古雷池的浩淼与壮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1-09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话。枞阳出人,桐城出名!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8-13
枞阳和桐城都出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8-13
有一属错误,
明朝时, 安庆初称宁江府非江宁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