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55阅读
  • 11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55):徽州府(黄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31
  徽州府:繁,疲,难。隶徽宁池太广道。明,徽州府,属江南。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北距省治五百七十里。广三百九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十七分。京师偏东二度四分。领县六。

歙县繁,疲。倚。南:紫阳山。东:问政山。西北:黄山,旧名黟山,盘亘三百馀里,浙、歙、饶、池诸山皆支脉也。丰乐水出黄山,流至城西合扬之水。扬之水自绩溪入,达城西,名练溪,一名徽溪,南达歙浦,谓之浦口,为新安江上流,下至浙江建德,与东阳江合,为浙江上源。歙浦在县南,练江、渐江合流于此。又南昌溪,北洪武水,皆足溉田。明初设课税局,兼置巡司,今废。阮溪司、黄山、街口渡巡司三。驿一:歙县。

休宁繁,疲。府西六十里。北:松萝。东:万安山。西:白岳。西北:率山。率水出其阳,水南下而西流者会于彭蠡。其北水分二支:一出梅溪口入祁门,合孚溪水;一出彭沍阬口,会流至县西江潭,合浙溪水,流迳南港、东港,会于率口,入歙浦,其下流为新安江。南:汊水出白际山,与佩琅水、璜源水合流,绕县南岐阳山下,因名汊水,又北流入浙溪。西:白鹤溪,源出黟县吉阳山,合夹源、夹溪二水,迳县南,与南港、东港合流入屯溪。屯溪,县东南,为茶务都会,盐捕同知驻此。太厦镇巡司。一驿:休宁。

婺源繁,疲。府西南二百四十里。北:浙源山,浙溪出,下流入休宁。梅源水出西梅源山,合武溪。婺水出西北大广山,南会斜水入武溪。武溪水出北回岭下,下流迳江西乐平入鄱阳湖。县境之水,出自县东及东北者,会流于汪口之西,为北港;出自县北者,会流于清华之西,为西港。北至武口,二水合流,绕城而西,又西南流入江西德兴,下流注鄱阳湖。项村巡司。一驿:婺源。

祁门疲,难。府西百八十里。西:新安。东北:祁山。北:大共,亦大洪,巡司驻。大共水西流,合武亭及禾戍岭水,至秀溪、霄溪下闾门滩,会大北港水,注倒湖,入江西浮梁。西武陵、騄溪二水,东南王公峰水,西南新安、卢溪二水,皆入大共。大洪巡司。一驿:祁门。

黟县简。府西北百四十里。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西南:林历。东北:吉阳,吉阳水出,一名黟水,西南流,北牛泉水东南来注之。又东南过噎泽,至白茅渡,会横江水。横江水南出武亭山,章水自东南流县西来合之,至鱼亭口,会鱼亭水,复东流,合吉阳水,入休宁。西:武关,接祁门界。一驿:黟县。

绩溪疲,难。府东北六十里。唐始分歙县地置。东:大障山,一名玉山,山海经三天子鄣山即此。东北:巃鹢山,其山四合,中一径通宁国。旧有丛山关,其下巧溪,亦名扬溪,流为扬之水,分二支,一北流入宁国,一南流至大屏山,乳溪水、徽水来注之。东北:大障水,会登水,合为临溪。又西会上溪水,入练溪。东绩溪源亦出扬溪,与徽水交流如绩,县名昉此。西北:太平镇有徽岭关。濠寨巡司。一驿:绩溪。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6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31
徽州建置沿革
在钟灵毓秀的徽州故地最早设有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始于秦代。不过其境内远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在西周之初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春秋战国时期此区域先后隶属吴楚管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推行郡县制,分划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置县。秦朝在新安江上游流域地区新设黝(县治在今黟县城偏东处)、歙(县治在歙浦即今歙县雄村乡义成一带)二县,归辖鄣郡(其治所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鄣郡改为丹阳郡(其治所在宛陵即今安徽宣城),黝歙隶之。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吴侯孙权派遣中郎将贺齐率兵镇压歙县金奇、毛甘及黝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族后,将歙县一析为五,在保留歙县建置的同时,于其东乡置始新县(今浙江淳安县)、南乡置新定县(今浙江遂安县)、西乡置犁阳、鸺阳二县,又改黝为黟,聚合六县设置新都郡(其治所在始新县),此为古徽州历史上置郡一级行政区划之开端。未久,鸺阳改为休阳。吴景帝永安元年(258),又为避帝孙休名讳,将休阳改作海阳。
西晋太康元年(280),武帝灭吴后留黟、歙、始新三县不动,而分别将新定、犁阳、海阳改为遂安、黎阳、海宁三县,将新都郡改为新安郡,仍辖六县。
南朝宋梁陈时,新安郡辖县或并或析,有所变易,就连郡名也曾于梁承圣二年(553)一度被改为新宁郡,九年后又由陈朝复用原名。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新安郡,所属歙黟二县并入海宁县,划归婺州。越二年(591),复歙、黟,置歙州(其治所在今黟县碧山),共领歙、黟、海宁三县地,始新(后改为新安县)与遂安二县划归睦州管辖。开皇十八年(598),海宁县改为休宁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再改歙州为新安郡,辖歙、黟、休宁三县,郡治在休宁万安万岁山(今古城岩)。隋末天下纷乱,大业十三年(617),郡人汪华起兵占据新安郡及宣、杭、睦、婺、饶五州,拥兵十万,称吴王。他把郡治迁往歙城乌聊山下“堑以为城”。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汪华归附唐朝,受封越国公。朝廷又把新安郡改称歙州,在歙县置总管府,命汪华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事。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析出歙东华阳镇等一部分新设北野县。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析出休宁县回玉乡及乐平县怀金乡新设婺源县,属歙州。唐代宗永泰二年(766),朝廷将黟县赤山镇及浮梁县东部划出新设祁门县,把北野县改为绩溪县。同时还划出黟歙二县各一部新设归德县。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旋废归德县,辖地复原归属。此时,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同隶歙州,归辖于宣歙池道,由是奠定一州六县(后为一府六县)的定制格局,且维持长达近一千二百年之久,直至民国时期。这样也就为其后典型徽州文化的兴盛繁荣提供了适宜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其治所在今歙县),仍辖六县。完全真正意义上的徽州时代便自此开始。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徽州升设为徽州路,隶属江浙行中书省江东建康道。元贞元年(1295),升婺源县为州,仍与黟、歙、休宁、祁门、绩溪诸县同隶徽州路。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所部大将邓愈、胡大海领兵攻入徽州路即改之,称兴安府。至正廿四年(1364),再改为徽州府。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朝廷将徽州府直隶中书省,后隶属南直隶。洪武廿九年(1396),置浙江按察司黟婺分司。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置浙江按察司徽宁池太道。均管徽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徽州府隶之。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分设安徽、浙江两省,徽州府隶属安徽省徽宁道。咸丰四年(1854),徽州府改隶徽宁池太道,划属浙江省兼辖。同治四年(1865),复归安徽省,隶属徽宁池太广道管辖。直至清末,徽州府原辖六县格局依旧。
民国元年(19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废府留县,徽州府不再存在,原辖六县保留,直属安徽省辖。民国廿年(1931),实行首席县长制,歙县县长为原徽州府六县的首席县长。
民国廿三年(1934),蒋介石操纵的国民政府将婺源县从安徽省割离出来,划归江西省管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婺源县回归皖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徽州故地成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所在地初在歙县,后迁到屯溪。下辖屯溪市及歙、黟、休宁、祁门、绩溪、旌德六县。此前,婺源县再度划归江西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徽州专区行使管辖权。1952年,太平县划归徽州专区。1971年,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1987年11月,国务院撤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辖有屯溪区、黄山区(原太平县、县级黄山市)、徽州区(原歙县岩寺区)、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并包括黄山风景区,直属省辖。同时绩溪县被划出隶属安徽省宣城地区。(作者为中共黄山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31
古老的歙县在秦代就有县的建置,后来又是新安郡和歙州的州治所在,自北宋歙州改称徽州后,歙县又一直是徽州的府治所在,是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州盆地的河流汇集于此,由新安江流入浙江。明清时期威震长江中下游的徽州商帮,大多从这里出发,徽商获得的大量财富,也多从这里汇入徽州六县,在青山绿水间营造起一个个聚族而居的庞大村落,留下这一片片堆金砌银的徽派建筑。

徽州地区山多林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差都比较大,山间谷地和盆地较少,而且都很窄小,土质贫瘠,多云雾,少日照,有利于林木生长,却不适宜于粮食种植。从12世纪以后,人口开始大幅度上升,给徽州人的生存带来很大困难,力耕所出,不足以供,逼使徽州人离开土地四处谋生,食利天下,操贾经商,逐渐形成了徽州人经商的传统。

道光年间,清政府废除了两淮地区卖盐的特许权利,这种上制度的改革促成了徽商的衰落。而紧接着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徽商的打击也非常大。在盐业和典当业受到沉重打击后,徽商靠着经营徽茶的坚实基础支撑过一段残局。然而,徽州商帮毕竟是以宗法的乡族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商业群体,其资本又主要是在流通领域中凭借官僚政治权利积累起来的,当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时,它也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宗法官僚制度的衰落而趋于解体。

现在的歙县保留了当时兴盛的遗迹和古朴的民风,为我们展现了曾经远去的繁华留下的痕迹。

文化

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新安理学:中国思想史上起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是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是朱熹,他们的祖籍均在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新安理学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

新安画派:新安绘画源远流长。其代表人都是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他们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拨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

徽派版画: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和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特色

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250多座。如今这些古牌坊成了立体的史书,每个石坊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向游客们讲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乐,让大家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31
休宁县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蜚声海内外。

休宁县城,今设海阳镇。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始,这里一直是县治驻地。它背倚松萝、凤凰、白鹤、玉脊诸山,夹溪水、横江水穿绕而过。宋代始筑城,当时城墙州长达9里30步,辟有6门,后增为7门,几经重修,至民国仍保存完好。今城区东北和西南侧,仍有部分旧城墙遗迹。

休宁县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化昌盛。境内有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齐云山;有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源头的六股尖瀑布;有分布全县的古民居、古塔、古桥、古牌坊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万安镇;产生过诸如朱升、戴震、程大位、汪由敦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县城西街早在明末时就是商业中心,如今绝大部分店铺仍保留徽派建筑风格,街道还是一色的石板路面,不失为一条保存较好的商业古街。县前街钟鼓楼原为谯楼,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宁街育才巷有胡开文旧居。城东南白鹤山腰,两小山之间,有一泓清泉,泉上用红砂石砌成方形井圈,水清未干,历久不涸,清人汪紫沧有诗赞曰:“雪魄暗翻凉如梦,冰满翁贮澶如空。”号称城中第一泉,至今仍保存完好。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31
屯溪历史悠久,城郊曾出土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的古墓葬文物,春秋时(公元前5世纪)先后属吴国、楚国,汉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在屯溪设犁阳县,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犁阳县入海宁县(即今休宁县),屯溪即为休宁县首镇。历史上屯溪以其水运畅通的优势而成为皖南山区物资集散地和经济中心,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屯溪已是我国著名茶市之一。民国时期,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 屯溪。统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人口骤增,一度经济畸形繁荣,被称为“小上海”。 1949年4月29日屯溪解放,建制为省辖市,以后两度撤市为镇。 1976年恢复屯溪市,1987年11月成立省辖黄山市,屯溪改为市辖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1-31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洪真谋判”,以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三州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里地区。朝廷发兵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析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于二十八年(740)正月初八日置婺源县。当时县城设清华,天复元年(901)迁弦高(今紫阳镇)。
  建县时,婺源隶歙州,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歙州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五月,新安郡复改为歙州,属宣歙饶道;乾元二年(759),宣歙饶道撤,歙州改属浙西道;大历元年(766)十二月,设宣歙道;大顺元年(890),升宣歙道为宁国军;天复三年(903),复宁国军为宣歙道。其间婺源均随歙州而属之。元和六年(811)定婺源为上县。
  五代十国时,吴武义元年(919)歙州隶吴,婺源属之。937年吴亡,婺源随歙州隶南唐。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灭,婺源随歙州入宋,定为望县。太平兴国元年(976),歙州隶江南道东路,后江南道东、西路并为江南路;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随徽州属江南路。南宋绍兴元年(1131),江南路复为东、西两路,徽州仍属江南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州改路,婺源随徽州路属江东建康道,定为下县;二十一年徽州路改隶江浙行中书省,二十三年徽州路又改隶江南行台。元贞元年(1295),婺源县改为婺源州,定为下州,仍隶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徽州路改为江南行中书省兴安府,二十四年复改兴安府为江浙行省徽州府,  二十六年徽州府直隶中书省,婺源州均隶属。
明洪武二年(1369),婺源州复为婺源县,隶属徽州府。洪武十三年中书省撤,徽州府直隶六部;嘉靖三十三年(1554)徽州府隶广德道,四十五年隶徽饶道,隆庆六年(1572)隶徽宁道,婺源县均随徽州府属之。
  清顺治二年(1645),徽州府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十三年属徽宁道,雍正十一年(1733)属徽宁池太广道,咸丰四年(1854)属皖南道,同治四年(1865)复属安徽省。其间婺源县均隶徽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婺源县直隶安微省,定为小县;二年改为中县。三年六月,婺源改属安徽省芜湖道,十七年八月,废道,重直隶安徽省;二十一年十月,隶安徽省第十行政区;二十三年九月,划属江西省隶属第五行政区;三十六年八月,划回安徽省隶属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属江西省浮梁专区。1950年6月,婺源定为丙等县。1952年10月,属江西省上饶专(地)区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1-31
祁门县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鄱阳二县地。唐武德五年(627年),析鄱阳县地置新平县,后改新昌,天宝元年(724年)又改浮梁县。永泰元年(765年),方清起义,于黟县西乡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年),析黟县和浮梁县地,置祁门县。唐属歙州,宋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清时属徽州府。民国初年直属安徽省,解放后隶属徽州专区,今属黄山市。

  自唐永泰(公元766年)建县以来,祁门就被称为“商贾云集处,人才辈出地”,唐代诗人张志和被贬后在祁居住;新安医派的奠基人之一,明代医学家汪机,一生潜心医学,医著颇丰;徐春甫撰《古今医统大全》为我国十大医学全书之一,并首创世界第一个民间医学会——宅仁医会;明代戏曲家郑之珍著有《目连救母戏善戏文》,被称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与汤显祖、关汉卿齐名;咸丰十年,清钦差大臣曾国藩设老营于祁城,现在仍留有遗址,近现代则有数学家胡术五、植物学家汪发缵、书法家方绍武等。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1-31
黟县古称黝(音伊,黟的异体字),建于秦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西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六月,黝县改为广德国。五年,广德国废除,复称黝县。
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黝县改称朔卤,属丹阳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称黝县。
1950年属太平、石台的美溪、柯村、宏潭划归黟县管辖。1958年1月2日,黟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奉令迁至祁门县合并办公。
1959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黟县建置。

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黟县在秦汉时期,辖地广袤,今之安徽的休宁、祁门、石台及江西的婺源县均属于黟县属地。只是到了东晋以后,中原战乱频仍,大批达官显贵举家南迁,致使江南一带出现僧多粥少、官多位少的局面,而黟县群山环抱,交通不便,实是躲避战乱的福地,故当权者将其一析为五。

旧时,进入黟县,“桃源洞”是进入黟县的唯一通道。乘舟逆流而上,在“桃源洞”前,舍舟登岸,穿洞而过,但见足下溪流奔湍,两岸峭壁千仞,山高天小,缘溪而上,沿途桃林依依,桃花灼灼,行数里豁然开朗,黟县盆地呈现眼前。这情景应证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理想境界。解放后由于公路建设需要,1956年将桃源洞炸开。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称雄中国商界,黟县商人作为徽州商人的一支劲旅,他们用经商积累起来的财富,在相对闭塞的家乡建造了一栋接一栋的豪华住宅,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民居。至今仍保存了3500多栋清代以前的古建筑,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古代建筑博物馆”。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1-31
绩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代(766)始置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绩溪县境山多,可耕地少,人民为谋求生路,最富经商精神。据史料记载,唐代就有县人去长安经营饮食业。绩人历代经商,经久不衰,在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里,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是徽墨,一是徽菜。
  徽墨历史悠久,从唐代李超徙歙算起,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县人从事墨业,代有其人,最有名的是清代的“鉴古斋”和“胡开文”两墨庄。鉴古斋墨庄为汪近圣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所创。胡开文墨庄为上庄胡天柱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开创,因经营有方,曾设分肆于许多大小城市。屯溪老店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我省著名的双百老店。胡氏精制的地球墨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使徽墨冲出国境,走向世界,为民族争光。徽州墨模是徽雕中的精品,胡开文的墨模更是其中的瑰宝。胡氏的墨模雕刻能手,人才辈出,清代的胡国宾就是一代墨模雕刻名师。胡开文的徽墨今已独领风骚。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1-31
歙县
建置沿革
  据下冯塘、新州等地出土石器证实,旧石器时代,本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春秋,属吴。
  战国,初属越,后属楚。
  秦置歙县,先属会稽郡,后属鄣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属江都国。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为丹阳郡,本县仍属之。建安十三年(208)孙权遣贺齐取黟、歙,并置新都郡。
  三国,属吴新都郡。
  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本县仍属之。梁承圣二年(553),划出新安郡所辖歙、黟、海宁三县,置新宁郡。陈天嘉三年(562),撤销新宁郡,仍属新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井入海宁县(今休宁、屯溪);十一年,复置歙县并置歙州以辖。大业三年(607),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617—618)中,汪华迁郡治于本县乌聊山。直至清末,郡、州、路、府治一直未变。
  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天宝元年(742),歙州又改为新安郡;乾龙元年(758),新安郡仍改为歙州,本县隶属不变。
  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称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称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称兴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直至清末。本县隶属一直未变。
  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3年6月,属芜湖道;17年8月,废道, 直属安徽省;21年10月,属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皖南行署撤销,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8日,本县解放,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13日,属徽州专区;1956年3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1974年以来,属徽州地区。
境域变迁
  秦汉时,本县境域包括今浙讧淳安、遂安、安徽休宁、屯溪、绩溪、黄山风景区,以
及江西婺源一部分。
  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取黟、歙,分歙东乡地置始新县<今淳安),分歙南乡地置
新定(今遂安)县,分歙西乡地置休阳(今休宁)县、黎阳县(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华阳镇地置良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复置,以相湖岭与海宁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罢良安县,其地仍属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蒋宝起兵响应睦州清溪陈硕真农民起义,事平后,分歙东竦口地置址(音荡)野县;大历元年(766), 分歙西、休东八乡地置归德县,并分歙县华阳镇地置绩溪县。大历五年(770),废址野县,其地复属歙县,并废归德县,其地归属休宁。此后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稳定,据民国《歙县志》所载为:东至昱岭关浙江昌化县界六十公里,西至长充铺(今槐源)休宁县界十八点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县界五十公里,北至箬岭关太平县界四十公里,西北至汤岭(关)太平县界六十公里,东北至界牌岭绩溪县界十七点五公里,西南至危峰 岭(危峰关)浙江遂安县界四十五公里,至相湖岭休宁县界十五公里。
  建国后,1949年10月,本县璜尖乡划属休宁县。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划属 本县;本县上源、茶源乡划属绩溪县,黄口村划属屯溪市,旃田、呈田划属休宁县。1955 年12月,坦头、大源两乡划属绩溪县。1956年元月,本县溪头乡的溪东、洪塘、汪村,竦口乡的江村环村划属绩溪县;同年4月,本县金坑乡划属绩溪县;11月,休宁县白际乡的结竹营划属本县,本县旃田乡的湖驾划属休宁。1964年3月,休宁县柿树岭生产队划属本县。1973年3月,本县草市大队划属屯溪屯光公社。1984年元月,本县黄山乡(含黄山风景区)共154平方公里范围,划属县级黄山市(原太平县)。1988年1月歙县篁墩乡划属屯溪区;并划出歙县洽舍区所属富溪、杨村、洽舍所,岩寺区所属岩寺镇、罗田、呈坎、潜口乡和郑村乡瑶村,成立黄山市徽州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1-31
82年太平撤县建县级黄山市,将歙县黄山区、石台广阳乡划出并入太平县,建立县级黄山市,88年地级黄山市成立后,这样形成了三地都以黄山自称,形成了三个基本相同的地名,这就是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风景区(汤口)。

  黄山市的前身为安徽省徽州地区,徽州地区之前为徽州府,徽州府辖歙县、黟县、绩溪、祁门、婺源、婺源、绩溪,徽州时期为当地鼎盛时期,徽州商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州府设在徽州徽城即歙县,解放初期徽州地区设在屯溪,黄山市现市府所在地为屯溪,是黄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黄山南大门。

黄山区原为太平县,在黄山风景区北麓,是黄山北大门;

黄山风景区(汤口)即游客游览意义上的黄山,故游客购票前往黄山时,首先要弄清是在哪里下车。

这样的行政区划造成了黄山在哪个省,在我国哪个省,在中国哪个省,很多人都不是能够搞清楚的。

当地人对地名的称谓:

  黄山指原歙县的汤口乡或黄山公社(现汤口镇)及涻合乡、杨村乡、富溪乡等歙县西北乡的村落。

  称黄山市为屯溪,徽州区为岩寺,称歙县徽州古城(徽城)为城里,因为徽城历史上二千多年均为徽州府治所在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1-31
可惜徽州变成黄山。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