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30阅读
  • 9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64):嘉兴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2-02
  嘉兴府:冲,繁,疲,难。隶杭嘉湖道。副将驻。乾隆十五年裁所,并海宁卫为嘉兴府。西南距省治百八十里。广百五十里,袤百里。北极高三十度五十二分。京师偏东四度三分。领县七。

嘉兴冲,繁,疲,难。倚。府境之水二派,曰武林、天目,而天目派由石门、秀水入运,则合武林为一。长水塘南自桐乡、海盐界入,合练浦塘。海盐塘东南自其县入,并汇于南湖,一名鸳鸯湖,东南接滮湖。六里泾承南湖水,歧为二,一魏塘,一汉塘。合王庙、空庙、众欢诸塘,左出枝津为伍子塘。有王店、新丰、锺埭、新礼四镇。王店、新丰有汛。西水驿有丞。有铁路。

秀水冲,繁,难。明宣德四年析嘉兴置,同附郭。西南:运河自桐乡入,合石人泾,左出枝津为新塍南塘,侧城西南注南湖。新塍塘西北自江苏震泽入,纳新塍北塘,与南塘合,迳北丽桥。长水、海盐二塘东南自嘉兴注之,是为秀水,县以是名。东北流,右出枝津北流,潴为姚泾、杨舍、上马诸港,分趋南官、北官、连四、梅家、陆家诸荡,入江苏吴江。魏塘,东自嘉兴入,入嘉善。烂溪,西北自桐乡入,入震泽、吴江为界水。王江泾,通判驻。旧设同知及东西两塘协办同知,并裁。濮院镇、新塍、九里汇有汛。新城、陆门二镇。

嘉善繁,疲,难。府东北三十里。南:瓶山。魏塘自秀水入,会东郭湖塘,贯西城壕,出东门流为枫泾塘,入江苏娄县。伍子塘南自嘉兴入,贯南城壕,出北门入祥符荡。其北沈家、白鱼、上白诸荡,西北乌盆潭、木斜湖、吴家漾,并入江苏青浦。西北:汾湖潀流汇处,播为南北许荡、南北夏墓荡,入吴江。斜塘镇,县丞驻。枫泾镇,主簿驻。天宁庄镇,有汛。魏塘、陶庄、干家窑三镇。

海盐繁,难。府东南八十里。南:秦驻。东南:白塔。西北:独山。海,东北自平湖入,迳县城,又南至澉浦。道光二十四年设水师都司。其西长墙山,横截海湾,建砲台。捍海石塘,西南接海宁,东北亘平湖。秦驻坞水出秦驻山,歧为三,通曰秦溪,纵横数十里,贯以招宝、乌坵两塘。招宝塘西南自海宁入,乌坵塘出长生桥合之,是为嘉兴塘。又自?兴城东海贯城壕出北门流为平湖塘。长水塘亦自海宁入,缘西北界,错出复入,入嘉兴、桐乡为界水。有鲍郎、海沙二盐场司。海口、枕荡二镇。有汛。

石门冲,繁,难。府西南八十里。明为崇德。康熙元年改名。西北:含山。运河,西南自德清入,纳海宁下塘枝水。左枝为南界泾,入归安,右纳下塘河、长安塘,并自海宁南注之。左枝为南沙渚塘,入海宁、桐乡为界水,侧城南而北,右出二枝津为中北沙渚塘,又北襟塘,左石人、瓜塔、沙木诸泾,折东环湾如带,是为王湾。其塘右诸泾、半截运河注塘,左半由含山入归安。有玉溪镇。皁林驿。

平湖繁,疲,难。府东南五十四里。东南:雅山,又苦竹山,水师战舰泊焉。迤东羊、许二山,峭立海中,为江、浙分疆处,浙西第三门户也。海,东南自江苏金山卫入,又西迳乍浦。雍正二年设水师营,七年,移杭州副都统来驻。道光三年移府海防同知并驻。东西两海口,北接广陈汛。自此入澉浦达杭州,为钱塘江口北岸,西人名乍浦湾。汉塘西自嘉兴入,分流注当湖。右得平湖塘,西南自海盐入合之。左得乍浦塘,出东南前黄山,合何陈塘注之。东北流,歧为二,分流复合,入泖湖,其口曰硃洞港。有汛一。广陈塘右出枝津为盐船河,出放港为秦河,入泖湖,正渠并入之。镇五:白门、广陈、户浦、新埭、青莲寺。有白沙湾巡司。芦沥、横浦二盐场。天后宫、观山麓、陈山嘴砲台。

桐乡繁,难。府西南五十里。东:殳山。南:王家山。运河西南自石门入,枝津入震泽界为烂溪,正渠迳永新桥歧为三,南流注永新港,达石人泾,北流注五往泾入烂溪,东流入秀水。石人泾亦自石门入,合瓜塔泾及北沙渚塘,迳屠甸,复合沙木泾。南沙渚塘亦自石门入,合中沙渚塘,入海宁。长水塘自海宁、海盐缘东南界入海盐、嘉兴为界水。镇五:濮院、炉镇、皁林、陈庄,又青墩巡司。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5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2-02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期,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
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
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县为禾兴县,三国是赤乌五年(242年)禾兴县改称嘉兴县。
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
唐天宝十年(751年)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

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占领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11月5日,嘉兴被侵华日军占领,惨遭践踏达8年之久。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均隶属嘉兴专员公署,期间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1986年11月,海宁撤县设市;

1991年6月,平湖撤县设市;1993年5月,桐乡撤县设市; 1993年11月,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5月,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市)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嘉兴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日渐成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2-02
嘉兴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光荣历史的名城。早在明代就有"江东一大都会"的美誉。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诞生,翻开了嘉兴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圣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2-02
嘉善县历史悠久,从境内大往圩、独圩、张安村等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沼泽开田,种植水稻和饲养牲畜。明宣德四年(1429)三月,巡抚、大理寺卿胡概巡视江南后,以地广赋繁奏请划增县,翌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分嘉兴县东北境之迁善、永安、奉贤三个完整乡和胥山、思贤、麟瑞三乡之部分置嘉善县,定治魏塘,隶嘉兴府。“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清循明制,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曾在境内建立地方政权。
    民国元年(1912)废府,嘉善属钱塘道。16年(1928)道废,直属省辖。21年(1933)全省设12个县政督察区,嘉善属第二县政督察区,次年仍改称第二区。26年(1938)11月被日军侵占。28年(1940)成立浙西行署,次年改为第十区,嘉善隶属浙西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37年(1949)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
    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一专员公署,11月改属嘉兴专署。1958年11月21日嘉善县建制撤销,并入嘉兴县。1961年4月9日恢复县置,1983年8月,实行市辖县制,嘉善县隶属嘉兴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2-02
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

东汉永建(126-131)中,县治又陷为湖(当湖),南迁至齐景乡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盐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县(今海宁市)。晋咸康七年(341)县治迁至马嗥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唐开元五年(717),迁县治于今地。天宝十年(751),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海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宣德五年 (1430),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

1949年5月7日,海盐解放。1950年5月,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乡仍属海宁县。1983 年,撤销公社建乡。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桥撤乡建镇。随着经济发展,又有于城、百步、秦山撤乡建镇。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 3个乡。 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2-02
平湖历史悠久,从考古发掘,瓦山有戴墓墩遗址,前进通界村有朱王庙遗址,黄姑有平丘墩遗址,新仓有大墩头遗址,前进图泽村有图泽遗址,马厩庙有马厩庙遗址,胜利大南门大坟塘遗址,李墩村有李墩遗址,最近发掘林埭镇庄桥坟遗址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兽骨等遗物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属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劳动和繁衍生息。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属越国,后属吴国,再属越国。战国时楚威王败越,为楚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置会稽郡,次年建海盐县,治城在华亭乡(今上海市金山区)山名柘山,林名柘林,平湖为其西南境。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治陷为湖,名柘湖,海盐县治移武原乡(即今平湖,春秋时为武原乡)。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属荆国王刘贾封地,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更属吴国王刘濞封地,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时属扬州。
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县曰展武。
东汉光武帝三年(公元27年)复名海盐。顺帝永建二年(公元 127年)县治陷为湖(今东湖),徙县治于齐景乡之故邑城。
三国时为东吴属地,设盐场南场于白沙湾西。
东晋成帝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治陷入海,移马嗥城。
南北朝时,宋和南齐未变。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析置海盐、胥浦两县,隶于吴郡。改为武原郡,不久复为海盐。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分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不久废。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一度入盐官县隶杭州。
唐高祖武德少九年(公元608年)复置海盐县,后多次置废,三次入嘉兴县,一次入吴县。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置海盐县。平湖为海盐东北境。
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置乍浦镇遏使。
五代时,吴越(钱鏐)仍设乍浦镇遏使。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设当湖酒库。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当湖务、乍浦务、广陈务及乍浦市舶司。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海盐县为海盐州,隶嘉兴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海盐县,当湖务改当湖课税局,广陈、乍浦务裁废。
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邑人参政叶春,请遣官巡行江南诸大郡,上命大理寺卿胡概同行往,胡概进言,嘉兴府所属嘉兴、崇德、海盐三县,为里一千九百三十有九,民二十九万六千三百户,税粮八十五万余石,课程军需等项视他府加数倍,政繁事冗,宜增设县治,建官分理。上命行在吏部员外郎佘亨往同浙江布政司,按察司相度其地,询问其民,计议以闻。至是,亨还奏嘉兴府宜增设平湖、秀水、嘉善、桐乡四县,诏报可。于是在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三月二十八日析海盐县东北境置平湖县治当湖镇,辖大易,齐景、武原、华亭四乡,隶属嘉兴府。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信国公汤和置乍浦守御千户所,勘地筑乍浦城。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九月十二日,为御倭筑县城城墙。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置东北二瓮城,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增筑城垛,城高2丈5尺,宽2丈,周围9里,有陆门、水门各5座,城河阔5丈多。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上旬,清军南下抵达嘉兴,六月二十三日朱图龙署平湖知县,闰六月初五清军令“剃发”遭民反抗,知县朱图龙遇刺身亡,七月二十三日清兵屠县城,在平的丹阳人王四在东城门口抵御清兵身亡,城内居民得以逃生。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开海禁,乍浦为开放口岸,归宁波海关辖15口岸之一。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七月十五日,太平军攻克县城,十八日离去。八月初五复克县城,复退兵嘉兴,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初十太平军三克县城,建立地方政权,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十一月初七,太平军战事失利,平湖守将陈殿选降清,十一月十二日乍浦守将熊建勋亦降清,太平军统治平湖结束。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十六日新丰有300余人来平湖自称民军,着知县高庄凯交印,未果。九月二十日嘉兴军政府派民军来平湖,知县高庄凯逃逸,地方各界推薛振基为民政长,平湖光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建立县公署,改民政长为知事,撤道废府,平湖直隶浙江省。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浙江省复设道,平湖隶属钱塘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5月废县公署,成立县政府,知事改县长,取消道制,平湖直隶浙江省。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浙江省设置九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平湖隶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11月5日, 日军在全公亭、金丝娘桥一带登陆。11月18日, 日军侵入县城,平湖沦陷。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 25日县长关震东率员进县城接管县政,9月3日日军离境。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八师进驻平湖,国民党暂编第八师溃退,平湖宣告解放。6月1日平湖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1日平湖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950年5月,埭乘乡4个村划入嘉善县。骑莲乡10个村划入海盐县。
1958年11月,海盐县西塘和嘉兴县钟埭、曹桥3个公社划入平湖县。
1961年12月,西塘、海塘、元通3个公社划还海盐县。
1968年11月7日成立平湖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中共平湖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
1981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
1991年6月28日,撤销平湖县,设立平湖市(县级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2-02
崇德(石门)、桐乡
春秋(前770~前476)

  今市境初属越,为吴越接壤争战地区。南有御儿(语儿),东有隆和携李(醉李、就李)。这是境内最早的地名,皆见于《春秋》经传及《国语》、《史记》等典籍。《春秋》鲁定公十四年(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闽庐十九年,公元前496年),“五月,于越败吴于携李(杜预注∶携李-,吴郡嘉兴县南醉李城)。”吴国于今石门镇垒石为门以为吴越之界。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人越。今县境属吴。

  战国(前475~前221)

  战国初年,吴越战事又起。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冬,越灭吴,尽有吴地。县境复归越。

  勾践灭吴后,传六世,至王无疆,无疆九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钱塘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此后,市境属楚(楚灭越年代,说法不一,此从《史记》、《资治通鉴》)。

  秦(前221~前207)

  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会稽郡下设由拳(今嘉兴)、乌程(今湖州)等县。元《至元嘉禾志》有“御儿为由拳县之西鄙,介于钱塘、乌程之间”的记载。

  西汉(前206~公元8)

  时,御儿亦称语儿。高祖五年(前202),东海、会稽、泅水、陈郡、薛郡人楚国。今市境属楚国。六年(前20l),东阳、吴郡、鄣郡人荆国。今县境属荆国。十二年(前195),改荆国为吴国。今县境属吴国。前元四年(前l53)以后,恢复会稽郡。今县境属会稽郡。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会稽郡属扬州。今市境属扬州会稽郡。

  东汉(25~220)

  永建四年(129),割钱塘江以东为会稽郡,钱塘江以西为吴郡。今市境隶吴郡。三国(220~265)吴黄龙三年(231),由拳县“野稻自生,改为禾兴,元《至元嘉禾志》)。吴赤乌五年(242),避太子和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属吴郡。今市境为嘉兴县西乡。

  晋(265~420)至南朝宋、齐、粱、陈(420~589)

  市境“俱为嘉兴之西乡”,属吴郡。至南朝陈永定(557~559)初年,立海宁郡,“桐地隶海宁”(清《光绪桐乡县志》)。

  隋(581~618)

  隋平定陈后,撤嘉兴县,并人吴县(今苏州)。今市境属吴县南境,隶苏州(明正德《桐乡县志》称隋开皇九年〈589〉,废嘉兴,入钱塘,属杭州。隋仁寿二年〈602〉,复设嘉兴县。此从清嘉庆《嘉兴府志》)。

  唐(618~907)

  武德七年(624)复置嘉兴县,属苏州。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翌年,又撤嘉兴县,县境人苏州吴县。贞观八年(634)(明正德、清光绪《桐乡县志》皆作贞观元年;此从《旧唐书.地理》),复置嘉兴县,属苏州(曾两次改称吴郡)。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

  五代(907~960)

  今市境随嘉兴隶属杭州,为吴越国钱氏地。吴越王钱嘉兴设义和镇(后改称市,在今崇福镇)。后晋天福三年(938),析杭州嘉兴县西南的崇德、南津、语儿、千乘、积善、石门、募化七乡,置崇德县,设县治于义和市,属杭州。

  天福五年(940),吴越王钱元攘在嘉兴县设置秀州,为吴越国所辖十三州之一,下辖嘉兴、盐、华亭、崇德四县。

  北宋(960~1126)

  熙宁十年(l077),再割嘉兴县的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入崇德县。至此,崇德县共辖十二乡,直至元代至元年间未变。

  政和七年(1117),赐秀州名为嘉禾郡。崇德县隶嘉禾郡。

  南宋(1127~1279)

  庆元元年(1l95),升秀州为府,改称嘉兴府。嘉定元年(l208),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崇德等四县仍隶属嘉兴。

  元(1271~1368)

  至元十四年(l277),改嘉兴军节度为嘉兴路,置嘉兴路总管府,后属于江浙行省,下辖崇德等三县一府(华亭府)。

  元贞元年(l295),升崇德县为崇德州,属嘉兴路。

  明(1368~1644)

  洪武二年(l369),复嘉兴路为嘉兴府,复崇德州为崇德县。

  洪武十四年(1381)嘉兴改隶浙江布政司,从此,崇德随嘉兴隶属于浙江。

  宣德五年(l430),析崇德东境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镇)。

  清(1644~1911)

  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嘉兴府。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称石门县,同时改石门镇为玉溪镇。

1958年崇德县并桐乡县。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2-02
石门镇原属崇德县管辖。明宣德五年(1430年),从崇德县分出桐乡县。石门以寺弄为界,一分为二,东属桐乡,西属崇德。后金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于1627年始用"天聪"年号,至1636年改用"崇德"年号。清康熙登基后,为避讳改崇德县为石门县,直至1914年复称崇德县。崇德县改石门县时,石门镇改为玉溪镇。1958年,崇德、桐乡两县合并,统称桐乡县。1993年,桐乡撤县改市。石门镇乃春秋末吴越分疆地,处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之中心。京杭大运河流经石门镇时拐了一个大弯,故又称石门湾。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1-03
顶一下。
当台州行署驻在临海时,全国人民都说要市管县;
当台州市搬迁到原黄岩县域后,全国人民都说要省管县。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9-01
回 2楼(爱在战国) 的帖子
一艘旧船,一个新中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