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16阅读
  • 11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88):科尔沁(通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2-10
内蒙古: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周,獫狁、山戎。秦、汉,匈奴尽有其地。汉末,乌桓、鲜卑荐居。元魏,蠕蠕及库莫奚为大。隋、唐属突厥,后入回纥、薛延陀。辽、金建都邑城郭同内地。元,故蒙古,起西北有天下。明,阿裕实哩达喇遁归朔漠,复改号,遗踵曼衍,北陲多故。清兴,蒙古科尔沁部首内附。既灭察哈尔,诸部踵降,正其疆界,悉遵约束。有大征伐,并帅师以从。定鼎后,禄爵世及,岁时朝贡,置理籓院统之。部落二十有五,旗五十有一,并同内八旗。乾隆间,改归化城土默特入山西,仍有部落二十四,旗四十九。其贡道:由山海关者,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四部,旗十;由喜峰口者,阿噜科尔沁、札噜特、土默特、喀喇沁、喀尔喀左翼、奈曼、翁牛特、敖汉八部,旗十三;由独石口者,阿巴噶左翼、阿巴哈纳尔左翼、浩齐特、乌珠穆沁、巴林、克什克腾六部,旗九;由张家口者,阿巴噶右翼、阿巴哈纳尔右翼、苏尼特、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茂明安六部,旗七;由杀虎口者,归化城土默特、乌喇特、鄂尔多斯三部,旗十二。是为内札萨克蒙古。袤延万馀里。东界吉林、黑龙江,西界厄鲁特,南界盛京、直隶、山西、陕西、甘肃,五省并以长城为限。北外蒙古。面积百四十八万一千七百六十方里。北极三十七度三十分至四十七度十五分。经线京师偏东九度至偏西九度三十分。

科尔沁部旗六旗:在喜峰口东北八百七十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二百八十里。秦、汉,辽东郡北境。后汉为扶馀、鲜卑地。隋、唐为契丹、靺鞨地。辽为上京东境、东京北境。金分属上京、北京及咸平路。元,开元路北境。明置三卫,自黄泥洼逾铁岭至开原曰福馀卫,以元后乌梁海酋领为都指挥,后自立国号曰科尔沁。清初以接壤联姻。其后台吉奥巴为察哈尔所侵,率先来降,太祖赐以土谢图汗之号,后封亲王四、郡王三、贝勒三、贝子一、镇国公一、辅国公五,掌旗世袭。所部广八百七十里,袤二千一百里。东界札赉特,西界札鲁特,南界盛京边墙,北界索伦。贡道由山海关。

科尔沁右翼中旗札萨克驻巴音和硕南,曰塔克禅,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二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六百十里。本靺鞨地。辽为黄龙府北境。金属上京路。元废。牧地当哈古勒河、阿鲁坤都伦河合流之北岸。东界那哈太山,南界察罕莽哈,西界塔勒布拉克,北界巴音和硕。广一百五十里,袤四百五十里。北极高四十六度十七分。京师偏东四度三十分。其山:东曰乌兰峰、那哈太山。南,阿达金察汉陀罗海坡、汉惠图坡。西,鲜卑山,土名蒙格。北,温山,蒙名哈禄纳。东南,巴朗济喇坡。西南,乌尔图冈。其水:西北,郭特尔河,上承哈尔古勒河,自札鲁特东南流入界,迳科尔沁左翼中旗。南,阿鲁坤都伦河、鄂布尔坤都伦河,并自札鲁特东来合流注之。又东南,迳右翼中旗南、左翼中旗北,屈曲流,至翁衮山东南,汇为察罕泊。北:阿尔达河,源出温山,迳榆木山,东南流入右翼前旗;海拉苏台河,一名榆河,源出兴安山,迳火山,东南流,皆与贵勒尔河会。鹤午河源出伊克呼巴海山,迳磨尔讬山,东南流入右翼前旗,入榆河。

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驻西辽河之北伊克唐噶里克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六十五里。西南距京师一千四百七十五里。本契丹地。辽为黄龙府北境。金属上京路。元废。牧地当吉林赫尔苏边门外昌图?界,跨东西二辽河。东界鄂拉达干,南界小陀果勒济山,西界唐海,北界博罗霍吉尔山。广一百八十里,袤五百五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分。京师偏东六度四十分。其山:东南曰伊克图虎尔几山,一名牛头山、巴汉图虎尔几山、巴汉哈尔巴尔山。西北,巴颜朔龙山、吉尔巴尔山一名水精山、巴汉查克朵尔山一名小房山。北,五峰山蒙名他奔拖罗海、伊克查克朵尔山一名大房山。东北,大石山蒙名葛伦齐老、太保山蒙名图斯哈尔图。西南,吉里冈。东南:辽河自永吉州入,迳额尔金山,西北流,入左翼后旗,又西南会潢河入边。潢河自札鲁特左翼入,迳噶尔冈东南来注之。卓索河源出边内,西北流入左翼后旗,会尹几哈台河,入辽河。西北:和尔河,一名合河,自札鲁特左翼入,东迳右翼中旗、前旗、后旗地,入因沁插汉池。阿禄昆都伦河自札鲁特左翼入,迳葛勒图温都尔山,东流,会额伯尔昆都伦河,入右翼中旗,西北经魁屯山,东南流,会于合河。西北:中天河蒙名都穆达图腾葛里,东天河蒙名准腾葛里,源均出吉尔巴尔山,东南流,会几伯图泉,入佟噶喇克插汉池,几伯图泉、他拉泉从之。

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驻双和尔山,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四十里。西南距京师一千四百五十里。本契丹地。辽置凤州。金废。牧地当法库边门北,东西二辽河于此合流。东界硕勒和硕,南界柳条边,西界伊柯鄂尔多,北界格尔莽噶。广二百里,袤一百五十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京师偏东六度二十分。其山:东,得石山。西界曰巴汉巴虎山。东北,得石拖罗海山。东,奚王岭,土名蒙古尔拖罗海。东南:羊城泺,蒙名尹兀哈台,源出边内,流入境,北流,会卓索河,入边河。

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驻锡喇布尔哈苏,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三百五十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七百六十里。本靺鞨地。金置肇州,隶会宁府。海陵改属济州。承安三年升镇。元,辽王乃颜分地。牧地当索岳尔济山南,洮尔河、归喇里河于是合流注嫩江。东界岳索图济喇,南界达什伊哈克,西界那哈太山,北界索岳尔济山。广一百二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四十六度。京师偏东五度三十分。其山:西北曰喀喇阿几尔汉山、魁勒库山。北,神山、火山。东北,羊山蒙名衣马图、骆驼山蒙名特门。南,插汉碧老岱坡。西:洮兒河,源出西北兴安山,东南流,合贵勒尔河,又东北折,迳右翼后旗南,又东迳札赉特南,汇为纳蓝撒蓝池,入嫩江。北:贵勒尔河,自右翼鹤五河东北流,会榆河,为贵勒尔河,迳魁勒库山,东南流,会阿尔达尔入洮兒河。骆驼河,蒙名特门河,源出葛尔济隆山,东流,会戳兒河,东入嫩江。

科尔沁右翼后旗札萨克驻额木图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四百五十里。西南距京师一千八百六十里。本靺鞨地。辽置衍州安广军。金,州废。元为乃颜分地。牧地跨洮兒河,即陀喇河。东界查巴尔太山,南界拜格台陀博,西界博达尔罕山,北界庆哈山。广一百二十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六度。京师偏东五度三十分。其山:东北曰西伯图山、纳几山。北,硃尔噶岱山、卓索台山。西南,鼐满乌里堵坡。东南:因沁插汉池。

科尔沁左翼前旗札萨克驻伊克岳里泊,在喜峰口东北八百七十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二百八十里。本契丹地。辽置长青州。金降为县,隶泰州。元废。牧地当法库边门外养息牧牧场东。东界霍雅斯,南界柳条边,西界伊拉木图,北界阿木塔克。广一百里,袤一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京师偏东六度四十分。东南:龙门山蒙名阿会图。东南:布敦山、宽山、朔龙峰。南:鸭子河,蒙名冲古尔,其地有二泉,并名冲古尔,西南流入养息牧河。东南有巴汉岳里泊。

扎赉特部一旗:附科尔沁右翼。扎萨克驻图卜新察汗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六百里。西南距京师二千十里。本契丹地。辽,长春州。金,泰州北境。元为辽王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后分与其弟阿敏,是为札赉特。天命中,台吉蒙衮来降,后封贝勒,世袭掌旗。牧地在齐齐哈尔城西。东界嫩江,南界锺奇,西界乌兰陀博,北界鄂鲁起达巴哈山。广六十里,袤四百里。北极高四十六度三十分。京师偏东七度四十五分。贡道由山海关。东北:阿敏山,盖以所部之祖名其山也。西北:赤房山蒙名乌兰格尔、雕窠山蒙名岳乐。北:朵云山、塞肯山。西南:阿扬噶尔坡。东:嫩江,自黑龙江入,又南入郭尔罗斯前旗。北:绰尔河,源出西北兴安山,东南流,至旗西,分数歧,又东南折入嫩江。西北:佗新河,自右翼后旗入,迳托额贵山,东南流,会绰尔河。西南:洮兒河,自右翼后旗入,东南流,汇为日月池,同入嫩江。

杜尔伯特部一旗:附科尔沁右翼。札萨克驻多克多尔坡,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六百四十里。西南距京师二千五十里。本契丹地。辽,长春州。金,泰州北境。元,辽王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后分与弟爱纳噶,是为杜尔伯特。天聪中,台吉阿都齐来降,后封其子赛冷贝子,世袭掌旗。牧地当嫩江东岸、齐齐哈尔城东南。东界哈他伯齐坡,南界阿苏台札噶,西界嫩江,北界布台格尔池、乌柯尔鄂克达。广一百七十里,袤二百四十里。北极高四十七度十五分。京师偏东七度十分。贡道由山海关。东:富峪蒙名巴雅鼐。东南:哈他伯齐坡。西南:和几蒙克坡。东北:阿拉克阿几尔汉坡。北:叠翠岩蒙名磨朵图。西:嫩江,自黑龙江境南流入,西与札赉特分界,又南入郭尔罗斯后旗。东:乌叶尔河,源出黑龙江境,西南入,迳党纳坡,又南入郭尔罗斯后旗。

郭尔郭尔罗斯部二旗:附科尔沁左翼。在喜峰口东北。本契丹地。辽置泰州昌德军,属上京。金大定中废,移州于长春县,以故地为金安县,隶之。元为辽王分地。明为科尔沁所据,后分与其弟乌巴什,是为郭尔罗斯。天聪七年,台吉古木及布木巴来降,后封古木弟桑阿尔赛辅国公,世袭掌前旗,布木巴镇国公,世袭掌后旗。其所部东界盛京永吉州,南界盛京边墙,西及北界科尔沁。贡道由山海关。

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驻固尔班察汉,在喜峰口东北一千四百八十七里。西南距京师一千八百九十七里。牧地当嫩江与松花江合流之西岸,在吉林伊通边门外长春厅之西。东界乌拉河,南界柳条边,西界博果图,北界拜格台和硕。广二百三十里,袤四百里。北极高四十五度三十分。京师偏东八度十分。其山:西南曰巴颜硃尔克山,一名牛心山。东南,衣马图峰。北,他奔拖罗海坡。东北,巴吉岱坡。西,巴颜布他冈。东:混同江,土名吉林江,自奉天永吉州西北入,东北流,会嫩江。又东折入后旗地,东北流,会黑龙江,东入海。南:一秃河,源出奉天永吉州境,北流出边,迳龙安城,又东北流,会伊尔们河,入混同江。东南:伊尔们河,源出永吉州境,北流出边,受南来之乌苏土乌海河,会一秃河,入混同江。

郭尔罗斯后旗札萨克驻榛子岭,在喜峰口东北一千五百七十里。西南至京师一千九百八十里。牧地当混同江北岸、嫩江东岸。东界阿勒克巴鲁,南界嫩江,西界嫩江,北界乌鲁勒图。广二百二十里,袤二百六十里。北极高四十六度十分。京师偏东八度二十分。其山:东曰常峡坡。东南:阿禄布克色坡、阿拉克碧老坡。西北:拜拉喇齐坡。东北:布拉克台坡。西:乌叶尔河,自杜尔伯特入,分流为西讷河,西南流,同入嫩江。嫩江分流为牛川,蒙名乌库尔,东南流,会乌叶尔河。

以上统盟于哲里木。盟地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4:03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2-10
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现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2-10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东连吉林省,南临辽宁省,西接赤峰市,北与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毗邻。现有人口310万人,总面积5.95万平方公里。
  这片辽阔的土地,在历史上并不称为通辽。通辽二字作为地名,产生在1912年末,至今仅有百年。但是这里历史悠久,远在近万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这里曾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大约在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市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通辽市中南部地区,为防备东胡人的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址,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地区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地区的中南部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汉初期,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地区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后裔鲜卑族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地区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与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擅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通辽地区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通辽地区,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四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地区,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地区的畜牧业已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地区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地区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地区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地区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建州女真人兴起在白山黑水之间。其首领努尔哈赤称帝后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地区各蒙古部落基本上受其控制。当时这一地区主要有蒙古的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四个部落。到了清朝,改往日的部落制为盟、旗制。这四个部落建立了科尔沁六旗、札赉特一旗、杜尔伯特一旗、郭尔罗斯二旗。四部十旗组成一盟,名为哲里木。会盟于现在科右中旗西哲里木之地。至此,这一地区正式名为哲里木盟。
  清代哲里木盟地域辽阔,水草丰美,人口众多,富甲内外蒙古诸部。从清朝初年至中期,地域范围和政权机构比较稳定。这种状况到清朝后期逐渐变化,终于在民国初年导致了通辽地名的产生。
  清朝统治者最初在蒙古地区执行严格的封禁政策,严禁汉族流民私自到蒙地垦荒。但到清朝中叶后,许多汉族农民为了谋生,来到东北地区,渐渐进入蒙旗地方开垦。蒙古王公贵族贪图地租之利私自允许,同时清朝政府也无力杜绝这种现象,于是在往昔的蒙古草原上出现了农作物和家庭园艺。后来清朝统治者只好允许蒙旗王公贵族请旨招垦土地,使蒙地开垦公开化。到清末时,清廷又废除蒙地封禁政策,允许在蒙旗地区设官局主持蒙地放垦。到清朝末年,哲里木盟先后放垦蒙荒已达到六百多万垧土地。
  为了管理大量垦荒的汉民,清廷在蒙旗地方设置了许多州县,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初期。在民国元年(1912年),科左中旗的卓里格图亲王色旺端鲁布出放自有领地牧场,地域东至巴林他拉,西到爱新庙,南至小细河,北至辽河岸,被称为巴林爱新荒。在出放这段荒地的过程中,选定了第396号镇基,并将该镇基定名为通辽。至此,通辽二字作为地名正式产生。此后,在1913年建立了通辽镇。1918年,经奉天省批准,成立了试办通辽县委员会。1920年开始实行县制,受当时的奉天省管辖。在以后的岁月中,通辽作为县名沿用下来。
  位于现今通辽地区的哲里木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祖国东北其他地区一样,也受到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东蒙古地区先后设置兴安南、西、北、东四个省。哲里木盟建置被撤销,大部分地区划归兴安南省管辖。这种区划一直沿续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初期的通辽地区,国民党势力争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在这里建立了政权。广大人民群众重新沦入水深火热之中。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采取了正确的政策,肩负起了民族解放的重任。党的优秀儿女来到通辽地区,团结蒙汉各族人民,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在数年的浴血奋战中,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通辽地区蒙汉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宝贵的年轻生命。徐永清、吕明仁、施介、孙瑞符、麦新……等革命烈士的光辉,永远照耀在通辽的大地上。经过多年的奋斗,哲里木盟终于迎来了解放,人民获得了新生。   建国后,哲里木盟由辽北省划入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51年7月,通辽县的城关区划出设置了通辽市,为哲里木盟政府所在地。1958年10月,通辽县建制撤销,所辖区域并入通辽市。到1964年12月通辽县又重新恢复。到1986年7月,通辽县建置又一次撤销,所辖区域并入通辽市管辖。
  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哲里木盟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将哲里木盟和原县级通辽市撤销,设立地级通辽市。在原县级通辽市设立科尔沁区。新设立的通辽市管辖原哲里木盟的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开鲁县和新设立的科尔沁区,并代管霍林郭勒市。1999年7月1日,新设立的科尔沁区正式成立。1999年10月8日,新设立的通辽市(地级)正式成立。
  至此,沿用了三百余年的哲里木盟名称停止使用。新设立的通辽市是一块富饶美丽、有待开发的宝地。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民勤劳,民风淳朴。历史名人孝庄文皇后、僧格林沁、嗄达梅林都出自于这片神奇的热土。这里的文明古老,这里的生活崭新,这里有哈达的深情,这里有友谊的金桥。三百万通辽市人民正在中共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以崭新的面貌、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建设美丽的家乡过程中,掀开了通辽地区历史的新篇章。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2-11
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
位于兴安盟南部。东邻吉林省洮南市、通榆县,南、西接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西北连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北靠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面积15613平方公里。人口22.47万,蒙古族18.4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42万人。辖3个镇、15个苏木。旗人民政府驻白音胡硕镇。唐代为地。辽代为黄龙府北境。明代划入科尔沁。清初为科尔沁六旗之一。1969 1979年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80年兴安盟恢复时,由哲里木盟划入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属于山前丘陵洪积台地,地域辽阔,土壤肥沃。霍林郭勒河流经大部苏木。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2-11
科尔沁左翼中旗
简称科左中旗。位于哲里木盟东北部。东接吉林省双辽县、长岭县,南邻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西连开鲁县,北与扎鲁特旗、吉林省通榆县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面积9811平方公里。人口54.65万,蒙古族37.1万人。是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数最多的旗县。辖6个镇、29个苏木、乡,13个国有农牧林场。旗人民政府驻保康镇。元代曾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长弟哈布吐哈萨尔的领地。明为蒙古科尔沁部地。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封王建旗,为科尔沁六旗之一。

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2-11
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位于哲里木盟东南部。东接吉林省双辽县,南邻辽宁省彰武、康平、昌图县,西邻开鲁县、库伦旗,北连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中旗。面积11576平方公里。人口38.7万,蒙古族占71%。辖34镇、苏木、乡。旗人民政府驻甘旗卡镇。明初为蒙古科尔沁部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设旗,为科尔沁六旗之一。后因札萨克僧格林沁被晋封博多勒嘎台亲王,亦称博王旗。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2-11
科尔沁右翼前旗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新石器时期,旗境就有原始人类栖息活动。这里曾是女真祖先人生息之地。辽代属上京道北部管辖。元朝属中书省泰宁路北境。明属泰宁卫。清初,漠南蒙古科尔沁部拆部编旗,分别编为左右两翼,每翼各编前中后三旗,始有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封地。1947年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本旗王爷庙(乌兰浩特)宣告成立。行政区划多次变迁,1980年,恢复兴安盟地区级建制,本旗隶属兴安盟。
1969年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所辖。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科尔沁系蒙古语,带弓箭之意。 成吉思汗时代是环卫武装部队的名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2-11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

乌兰浩特市原名王爷庙,因清朝第三代札萨克图郡王鄂齐尔在此建立家庙而得名。1947年5月1日,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这里成立。同年11月,王爷庙改称为乌兰浩特市。 194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迁。1964年7月,取消市建制,隶属科右前旗。1980年7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了乌兰浩特市建制。现为中共兴安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2-11
扎赉特旗 黑龙江省原辖县旗。位于原黑龙江省西南部,大兴安岭南麓,东与泰来县毗连,北与龙江县为邻。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境内。  扎赉特,系蒙古语,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称。清初,分蒙古科尔沁部部分区域为扎赉特部,亦即扎赉特旗,旗府驻音德尔镇。隶属哲里木盟。清末,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由黑龙江将军会商扎赉特旗奏准,出放荒地,至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派员设扎赉特荒务行局,并相继出放莫勒红岗子街基。1905年1月(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清廷批准,于嫩江右岸设置大赉厅,驻莫勒红岗子(今大赉镇)。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后划归兴安南分省。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隶属兴安省纳文慕仁盟。1949年改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隶属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盟一并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初隶呼伦贝尔盟,1980年1月改隶兴安盟。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2-11
突泉县 由醴泉县改称。黑龙江省原辖县。位于原黑龙江省南部,今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突泉一带,清初,属蒙古科尔沁部领地。清末,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醴泉镇设置醴泉县。隶属奉天行省洮南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1月,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奉令更名为突泉县,县址改称突泉镇。同年6月,隶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37年3月,又改称醴泉县。1943年10月,划归兴安总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突泉县名称,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改隶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1949年5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兴安盟。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0年1月,撤销突泉县,并入科尔沁右翼中旗。1962年10月,恢复突泉县。1969年7月,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地区。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呼伦贝尔盟。1980年10月,改隶兴安盟。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2-11
杜尔伯特,蒙古语,意为“四”。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4个儿子,被称为杜尔伯特氏,世代相因,游牧于嫩江两岸,成为杜尔伯特部。清初,1648年(清顺治五年),将杜尔伯特部改设杜尔伯特旗,隶属哲里木盟。清末, 1906年2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将杜尔伯特荒段靠近中东铁路安达站一带划归安达厅。同年10月,于多耐站(今东吐莫东南)设置杜尔伯特沿江荒务行局,开始出放时、和、年、丰四段荒地,后为泰来设治局辖地;1927年4月设置泰康设治局,又新放民、康、物、阜四段。实行旗县分治。中华民国时期,杜尔伯特旗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0月 1日,将泰康设治局改为泰康县。隶属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0年5月,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伪旗公署迁至泰康街(今泰康镇)。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杜尔伯特旗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4月,旗、县分设,泰康县政府驻泰康镇;杜尔伯特旗政府驻巴彦查干(王府)。县、旗均隶于嫩南行政区。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辖;8月2日,撤销泰康县,并入杜尔伯特旗,旗政府驻泰康镇。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四专区,黑嫩联合省分开后,仍隶属嫩江省。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改属新设之嫩江专区。195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杜尔伯特旗,设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泰康镇。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曾一度撤销时,改由齐齐哈尔市领导。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划归大庆市领导;省政府于9月26日下发通知,从12月 1日起变更隶属关系。

泰康名称的由来,是因此地由时、和、年、丰四段与民、康、物、阜四段组成。前四段是从泰米县划出,故取泰字。又因城址筑于后四段的康字段,放取康字。命名为泰康。杜尔伯特为蒙古科尔沁十旗之一。
  此地金属蒲南路;明属福余卫,清初设杜尔伯特旗。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2-11
“郭尔罗斯”一词来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剌思”。前郭尔罗斯,汉语意为“江南”。在1956年自治县成立之前,名为郭尔罗斯前旗,简称郭前旗。

  圣洁的江水,亘古绵长地流淌着。前郭尔罗斯的历史就如同这奔腾不息的松花江和嫩江,古老而悠久,源远而流长。

  在前郭县查干湖东岸的青山头发现的遗迹遗物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青山头人就已经开始在这里开拓文明、繁衍生息。到了辽代和金代,这里则是当时的军事重镇长春州和新泰州。

  几度辉煌,几度兴衰。郭尔罗斯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生于金世宗大定四年,即公元1164年的哈布图·哈萨尔因跟随其兄成吉思汗征战四方,大显雄才,并辅佐其兄登基汗位,被誉为“一代神弓”。成吉思汗为了奖赏他,把郭尔罗斯封归为他的属地。自此,郭尔罗斯便成为了哈萨尔及其后裔领地之一。

  明代的郭尔罗斯为嫩科尔沁四部之一,称为郭尔罗斯部,由成吉思汗的仲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乌巴什统辖,是蒙古民族和女真族的交流融会地带。

  清朝崇德元年,乌巴什之孙固穆因征战有功,被封为郭尔罗斯扎萨克辅国公。并以嫩江、松花江为界,将郭尔罗斯部分为前后二旗。固穆世掌前旗,俗称南公。郭尔罗斯前旗由此正式建制。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