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22阅读
  • 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11):陕州直隶州(三门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3-10
  陕州直隶州:冲,繁。河陕汝道治所。州隶之。清初沿明制,为河南府属州,领县二。雍正二年升。十二年,割卢氏来隶。东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三百三十里,袤五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四十六分。京师偏西五度二十分。领县三。东:崤山。南:常烝。西:虢山。河水自灵宝入,合桥头沟、藏龙、青龙涧。水经注:安阳溪及谯水、橐水、崤水汇焉。有太阳津。又东迳城北为茅津渡,又东三门山,过砥柱入渑池,穀水从焉。曲沃、张茅、石壕、上村、乾壕五镇。硖石一驿。

灵宝冲,繁。州西六十里。南:秦山。西南:地肺、石城、浮山。东南:岘山、鹿氾。南:女郎。西北:河水自阌乡入,合柏谷水、稠桑河,又东迳函谷关,合宏农涧,古门水。及烛水、田渠水,迳城北,又东合曹水。菑水入州。虢略一镇。桃林一驿。

阌乡冲,难。州西北百二十里。南:荆山、秦山。其支阌山,其东皇天原,又西桃原,古桃林,瑕城在焉。河水自陕西潼关入,为风陵渡,迳黄卷坂,合玉溪涧,又合泉鸠涧为浢津渡,又东迳曹公垒,合石姥峪、夸父山水,即湖水,为西关渡,迳城北,又东入灵宝,稠桑河从之。关东一镇。鼎湖一驿。

卢氏简。州西南百四十里。卢氏山,西北。西:小青。洛水自陕西雒南入,其南熊耳,禹所导。东迳城北入永宁。其支蔓渠,俗名闷顿岭,伊水出,东北迳栾川镇入嵩。西南:汤水,俗名黄沙五渡,入内乡。水经注:出卢氏大嵩山。硃阳一镇。县驿一。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4:10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3-10
黄水在河南省的潼关至孟津,也即陕县一带为太行山脉所阻,以巨大的水力,冲出三路山口。后人把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

陕州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古代就有“ 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 之说。周文王之弟召公曾封此邑,教民于甘棠树下,民感其德,建祠纪念,故陕州又称甘棠旧治。
据史书记载,陕州古城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规模很大,形势险要 历史上有名的夏商征战、周召分陕、假虞灭貌、秦晋之战等典故,无不见证于此,以后历代兵事频繁,城池多次被毁,又多次复建,一直是州郡、县治所在地。
1960年三门峡大坝拦洪后,由于陕州城地处原高坝深库设计的淹没区,居民全部搬迁,使这里变成一片空地,现在已被开辟为风景区,古陕州城的轮廓依稀可辨,宝轮寺塔,石牌坊等古迹得到了保护和修复。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3-10
三门峡的名字来自于一个远古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为了疏导黄河洪水,用神斧在现在三门峡大坝的地方,劈开了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从此滔滔黄河水向东流去,黎民百姓得以免受水灾之苦,三门峡因此而得名。

西周时期,三门峡市区曾是焦国、虢国的都城,明、清、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三门峡市区的前身-会兴镇为陕县辖区。

三门峡市是伴随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夏、商属豫州,西周分封有焦、虢,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属秦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弘农郡,三国属魏,北魏置陕州,宋、元、明、清袭置。民国时期,先后属豫西道、河洛道、河南第三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1949年3月属陕州专区,1952年4月属洛阳专区。1957年3月设三门峡市(地级),1961年10月降为县级市。1986年1月三门峡市复升为地级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3-10
灵宝夏时属豫州,商为桃林,周名桃林塞,置函谷关。春秋初属虢,关西属秦。晋灭虢,关东属晋。秦置桃林县。三国时属魏,仍名恒农郡、恒农县,领县仍旧。晋复名弘农,属司洲,领弘农、陕、宜阳、渑池、华阴六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弘农郡入弘农县,属虢州(治新在卢氏)。贞观八年(634年),虢州由卢氏移治弘农,更名虢郡,废鼎州。

天宝元年(742年)更名虢州,领弘农、阌乡、湖城、朱阳、玉城、卢氏六县。同年因于函谷关尹喜故宅掘得“灵符”,改桃林为灵宝县,属陕州。元代至元三年(1266年)省灵宝入陕县,至元八年(1271年)夏置灵宝属陕州。至元十年(1273年)灵宝地域有灵、阌二县,属河南路陕州。

明灵宝、阌乡属河南府,继改属陕州。阌乡县治移至唐湖城旧址。清灵宝阌乡属陕州。中华民国初年属河南省豫西道。民国22年(1933年)属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宝、阌乡初属陕州专区。1952年4月,陕州专区撤销后,属洛阳专区。1954年6月,灵宝、阌乡合县,仍名灵宝县,治所灵宝旧城。1959年移治虢略镇。1986年撤销洛阳专区,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灵宝属三门峡管辖。1993年5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灵宝县,设立灵宝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3-10
卢氏县如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距今已有2104年的历史。有关县名来历的不少史料均与卢熬有关。“卢熬在秦为博士”。县名“卢氏”系因秦博士卢熬避秦乱于此,在此炼丹修道(县城东4公里处伏虎山上有卢熬洞遗址),扑灭瘟疫,救治一方百姓,死后人们以为他得道成仙,汉建县城时以其姓氏为县名,以资纪念,一直沿用至今。另有因山而名一说。《开山图》载:“卢氏山宜五谷,可避水灾,亦通谓之石城山”。
我们祖先在卢氏这块土地上生活劳动的历史,有据可查的可以追溯到十万年以前。在横涧乡锄钩峪发现古人牙齿和头盖骨化石,系更新新世晚期智人化石,证明卢氏为智人发祥地之一,早在十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县内出土的石刀、石犁、石斧等文物,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而仰韶、裴里岗、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许多陶器和陶片,则进一步说明卢氏文化至少起源于五千年以前,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卢氏在为商夏莘川地,西周属北虢。公元前665年晋灭北虢后归晋。前403年韩、赵、魏分晋后卢氏归韩。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卢氏县。三国属魏,西晋归上洛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归属更换频繁。南北朝北魏时,卢氏归恒农郡(郡治在今三门峡),隋属弘农郡(郡治在今灵宝县城北)。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置虢郡于卢氏,辖卢氏、弘农、桃林三县,属虢州(州治在今灵宝县城)。唐贞观八年(634年)徙郡治于弘农,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南阳府嵩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归陕州,属河南府(今洛阳)。清属陕州。民国17年(1928年)直属河南省。民国20年(1931年)属陕州十一区专员公署。1946年9月,属中共豫陕鄂边区党委四地委。1947年8月属第一专署。10月,三川、栾川、陶湾、庙子四镇划归新设的栾川县。1948年5月属陕南军区第一军分区,1949年10月,原属灵宝县的官道口街北半部(以干河渠为界)和百间房、秋凉河、南岭3个村归卢氏县。1952年4月8日陕、洛二行署合并,归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4月,三门峡市升级为省辖市,卢氏属之至今。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