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44阅读
  • 2回复

[四川]林凌:我所经历的川渝合作三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02
人物简介:

  林凌,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一位对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充满感情的学者,与重庆及成都都有着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重庆工作8年;到成都工作后,经常到重庆调研;改革开放初,全程参与了重庆的城市改革,做过重庆市政府的经济顾问;重庆直辖后,多次参加两地学者发起的川渝合作的学术研讨会,写过多篇讨论合作的文章。

  第一个阶段:

  渝川双方调整自己的布局和产业。

  背景:

  在重庆直辖以前,重庆是四川主要的工业基地。当时,四川的经济布局是:两点(重庆、成都)、两线(成昆、成渝铁路)、两翼(三峡工程建设、盘溪和攀枝花开发)。

  直辖以后,布局发生了变化。四川主要发展成都平原,从而带动全省发展。重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库区移民及建设,其次则是北部地区开发。

  表现:

  在调整的过程中,双方的经济合作往来有的(如传统的流通)继续推进,有的则互相设置了障碍。

  如直辖前重庆是四川的港口,直辖后四川开始打造自己的泸州港。与此同时,重庆也在打造九龙坡港和寸滩港。

  又如,四川的烟到重庆不好卖,重庆的车在四川也受到限制。在这一时期,重庆的汽摩产业开始“收缩战线”,在四川的汽摩零部件配套企业逐渐减少。

  结论:

  这是因为体制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以及意识不到位所致。由于行政区划不同,渝川双方为了增加各自的财政收入,只有保护自己的企业,发展自己的企业。

  第二个阶段:

  渝川签署“1+6框架协议”。

  背景:

  2004年,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召开记者招待会,会上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改革思路———过去是按行政区划来做规划,现在要做跨省市的经济区规划,并在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进行试点,面向全国进行招标。

  表现:

  在政府层面,2004年初,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蓉,与四川方就某些领域的合作达成协议。

  在学术层面,四川省社科院和重庆社科院联合投标国家发改委的规划招标,并最终中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4-02
结论:

  在发展的过程中,渝川双方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谁也离不开谁。尽管如此,由于双方对合作的认识不尽一致,合作领域也不够广泛。

  第三个阶段:

  渝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

  背景:

  这时,区域合作已进入国家规划的层面。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发展规划出台。“长三角”地区确立了峰会制、16个城市市长联系会制和各部门、系统、行业之间的协调会制。国家发改委对首都北京也进行了重新定位,于是,有了津京冀地区的飞跃发展。

  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4月2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再次赴渝,与四川方签订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的框架协议。重庆市发改委、四川省发改委还联手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

  结论: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块头最大”、最有发展潜力、也是带动作用最大的增长极。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机遇。刘世庆:合作需要“大视野”

  人物简介:

  刘世庆,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和西部大开发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同时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也有较深的造诣。2005年,她与重庆工商大学副院长廖元和、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牵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专项课题已提交到国家发改委。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4-02
观点一:

  “口水仗”并不是成渝地区的专利。

  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口水仗”一样打过,到现在也没有停息。因此,“口水仗”并不是成渝地区的专利。

  渝川合作开始需要协调,但现在问题已经不大。在区域发展中,中央政府、两地政府的推动力度大一些,措施得力一些,区域发展的速度就快一些。反之,则速度会慢一些。但不管怎样,双方最终会走到一起,因为双方的利益休戚相关,合作是一种趋势,谁也阻挡不了。举个例子,对渝川两地的企业家来说,只要有市场机会,不管政府如何,他都会抓住。

  观点二:

  专业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

  在成渝经济区,分工越具体,合作越紧密,生产力就越高。

  在解放前,重庆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专业化协作条件。但后来,家家百货公司都有自己的运输队,有自己的大仓库,成本提高了,“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倒退”。

  各个经济区都应有自己的特定的区位,从而形成有特色的经济结构。成渝经济区不能模仿沿海而大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也不可能舍弃自己的重型结构而走轻型化道路。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特有而沿海所不具备的产业结构,同时,创造“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沿海”的条件。

  观点三:

  重庆直辖对四川也有好处。

  因为仅凭四川的能力,西南地区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高速公路,也不可能有现在的交通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渝川的合作,并将推动成渝经济区的打造。

  观点四:

  合作需要“大视野”。

  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差距扩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现象。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而且国土面积越大,地区发展越不平衡,地区差距扩大的时间持续越长。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家底很薄,如果在发展中没有重点,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撒“胡椒面”,必然一事无成。这就需要在国力比较充裕的条件下,实行非均衡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后进地区的发展,不断缩小拉大着的差距。而成渝经济区就担当着这一任务。

  合作需要“大视野”。希望成渝经济区也能像长三角、珠三角等一样,尽快在西部成长起来。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2007-04-02 04:54 编辑: 游晋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