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28阅读
  • 11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92):凤翔府(宝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13
凤翔府:冲,繁。凤邠道治所。东南距省治三百六十里。广四百二十里,袤三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二十八分。京师偏西八度五十九分。领县七,州一。

凤翔冲,繁。倚。西北:雍山,雍水出焉,南流经县西,折东南与塔寺河合;又东有横水,俱东南入岐山。汧水自汧阳缘界南入宝鸡。镇五:横水、窑店、虢王、彪角、陈村。驿一:东河桥。

岐山冲,繁。府东五十里。北:岐山,又有周原。南:秦岭。北:武将山。西南:渭水自宝鸡入,迳城南,东流,斜谷水出西南?山,东北流,并入郿。西:湋水,即雍水,自凤翔入,合横水,迳县南,东入扶风。畤沟河自扶风缘界仍入从之。镇五:益店、龙尾、蔡家、高店、青化。驿一:岐周。

宝鸡冲,繁,难。府西南九十里。秦岭在南,亦名秦山。东南:陈仓山、石鼓山。西南:和尚原、大散岭。渭水自秦州缘界入,迳城南而东,右合塔河、洛谷水,左合汧水,又东合潘溪,入岐山。东南:太白河、西南入留坝。上谷水、虢川河、西南冻河即故道水,并西入凤。东北:利民渠。巡检驻虢川镇。又底店、阳平、马营、益门四镇。驿二:陈仓、东河。

扶风冲,繁。府东百十里。北:岐山,吴双。东北:梁山。南:飞凤、贤山。西北:美山。东:茂陵、三畤原。东南渭水,南湋水,与东境漆水、美水合,并东入武功。镇七:伏波、杏林、绛帐、午井、召公、天度、崇正。驿一:凤泉。

郿简。府东南百十里。东:太白山,即禹贡惇物。西:马冢山。西南:武功、斜谷,有五丈原。渭水自岐山入,右合斜谷水,中支磨渠,东支清水河,东南迳城北,又东入扶风。东井田、西南斜谷二渠。斜谷关汛。镇五:槐芽、横渠、青化、清湫、金渠。

麟游简。府北百十里。城内童山。西:天台。东:石臼。南:箭括山。漆水出县西青莲山,东北合岐水,其西麻夫川、东雨亭河,并入甘肃灵台。杜水出西北杜山,迳城南,受澄水,东入乾州。西良舍、西北招贤二镇。

汧阳冲。府西北七十里。东:圭山、龙泉。北:天台:卧虎。南:箭括岭。汧水自陇入,西北纳草碧谷、晖川河,迳城南,纳涧口河、界止河,东南入凤翔。东縻隃泽。东黄理、西草碧二镇。

陇州冲。府西北百五十里。南:吴岳。西北:陇山,即陇坂。又汧山,汧水出,合龙门、关山、蒲峪诸水,迳城南而东,受北河,又东南纳八渡水,入汧阳。渭水自甘肃秦州迳西南,东入宝鸡。西:关山汛。镇十四:杜阳、东凉、新街、县头、八渡、神泉、马鹿、长宁、赤延、故川、香泉、大松、通关河、温水。驿一:长宁。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3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13
凤翔,古称雍州,为成周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是古代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人类在这里从事农业活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上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周文之时“凤凰集于歧山,飞鸣过雍”;春秋时代秦穆公之爱女弄玉喜欢吹笛,引来善于吹萧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萧宗至德二年(757年)取此意将雍州改名为凤翔。先秦19位王公曾在此建都,历时294年,历史上曾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秦建都以后的各个朝代,均为州、郡、府、路之治所,故又有“西府”之称。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13
在岐山县东北部距县城约七十华里处,有一座双峰对峙、中有缺口、状如箭括的山峰,名为箭括岭,冠压群峰,耸立千山山脉之中,它就是崇高而圣威的岐山。

  北魏置周城县,后周置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三龙县于岐山(箭括岭)南十里处,更名岐山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43年)西移至今之凤鸣镇;唐以后隶属凤翔府,辛亥革命后隶属陕西省关中道。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解放,一九五八年撤销岐山县分并于凤翔、周至,一九六一年恢复岐山县制。

  北魏置周城县,后周置三龙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移三龙县于岐山(箭括岭)南十里处,更名岐山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43年)西移至今之凤鸣镇;唐以后隶属凤翔府,辛亥革命后隶属陕西省关中道。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解放,一九五八年撤销岐山县分并于凤翔、周至,一九六一年恢复岐山县制。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3
岐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岐山相传是炎帝生息之地。

  部分史学家考证也为黄帝诞生之地。

  岐山是周王朝发祥之地,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岐山一直是西周的中心。有周公庙、凤雏遗址,并出土大量周朝文物,以青铜器最为著名。

  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于这里病势,“万古千秋五丈原”,五丈原上有武候祠。

  第一个“陕菜之乡”,岐山臊子面和面皮非常出名。

著名典故: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颇重凤鸟纹。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3
宝鸡古称陈仓,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
  远古时期,宝鸡地区就已经有人类活动,比之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人遗址还要早。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这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后来,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并开始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其后与轩辕黄帝部落会合联盟,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
  今天宝鸡的岐山、扶风一代就是西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他们也是炎帝与轩辕帝联合部落的一个分支。后来有邰部落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翻阅梁山,躲至周原,修宫筑墙,建都岐邑。
  在经历了三代人的努力与奋斗,部落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后,文王姬昌灭崇,统一了关中地区,迁都到了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经过了文王的准备,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今宝鸡就是当年西周京畿之地。宝鸡各县也是当时各个诸侯王们的分封之地。
  周孝王时期,赢姓首领非子由于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分封在了秦(今甘肃清水地区)。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部地区)。秦部族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宝鸡,后,德公元年(前677),又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
  秦穆公即位后,励精图治,开拓疆土,成就了秦国在西部的势力范围。秦孝公知人善用,重用商鞅大化革新,秦国国力日益富强。终于,秦王政一扫六国,征服中原,统一了中国。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由于鸡峰山的“鸡鸣祥瑞”的传说更名为宝鸡县,至此,宝鸡之名产生。
  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府治均设在凤翔。
  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
  其后,新中国成立,立市建置,大力发展了宝鸡的重工业与铁路交通运输,使得宝鸡走上了新的经济腾飞道路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13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ll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宝鸡是秦前期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区,是秦始皇能够“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举统一全中国的前期奠基地。周平王元年(前770),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秦在“汧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宪公二年(前714),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汧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县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元年(前677),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穆公(前659~前621)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宝鸡属内史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属雍;汉高祖二年(前205),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曹魏(220~265)为扶风郡。晋惠帝时(290~306),改为秦国。北魏太武帝时(424~452),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改秦平郡为岐阳郡。隋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废州置扶风郡。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元年(756),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因之,属关内道。五代属关西道。宋属秦凤路,为风翔府。金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元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民国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22年(1933)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民国27年(1938),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辖宝鸡,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武功、周至;民国30年(1941)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
  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宝鸡分区机关进驻宝鸡市。时领宝鸡、风翔、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风县共8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50年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月2日,分区增领麟游、武功等6县,共领14县l市,1950年l0月11日改宝鸡分区为专区。1953年1月30日,宝鸡专区又增领兴平、周至等5县,并新设太白区,共领19县l市l区。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原属县市直隶于省。1960年至1961年9月,宝鸡市领风翔、陇县、凤县(均为并县以后)3县。1961年,复设宝鸡专区,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武功、眉县、凤县、千阳、陇县、太白共ll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66年,宝鸡专区改领11县,宝鸡市为省辖。1969年专区改名宝鸡地区,仍领11县l市。1971年2月,地区撤销。1971年3月至1979年3月,改为宝鸡市(地级市)领11县2区。1979年3月,复设宝鸡地区,只领11县;地市并存,宝鸡市领金台、渭滨2区。1980年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时领11县2区。1982年12月,新设杨陵区,共领11县3区。1983年11月,武功县与杨陵区划归咸阳市辖;宝鸡市辖金台、渭滨2区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10县。2003年5月26日,宝鸡县撤县成立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区和风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9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13
扶风县

    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西周时,属岐邑,为京畿。

          东周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西汉时,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归右扶风辖领。新莽时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东汉时,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三国时,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时,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阳县治崇正镇。建德三年(574),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 川县。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改 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撤岐阳县。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

          北宋时,县置未变。

          南宋初(1127),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元、明、清时,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至今,隶属宝鸡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13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桓、灵二帝时,距今约有一千七百余 年历史,因安置释迦如来指骨舍利而驰名。

  据佛教内典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印度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送舍利于南阎浮提,凡得舍利处皆建塔供养。

  法门寺山门

  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塔为第五处。法门寺因塔而置寺,原名《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宝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元魏和隋初都曾拓宽寺院,唐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雄伟壮观。原塔俗称《圣冢》。唐贞观年间改建四级木塔,又称《护国真身宝塔》。明隆庆三年(一五六九)木塔崩毁,万历七 年(一五七九)至万历三十七年建成十三级八面砖塔,高四十七米,建造精工,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朱子桥将军曾捐资补修。一九八一年八月二日因淫雨而崩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13
眉县(旧称“郿县”,1986年改称“眉县”)最早为西周部落发祥地之一,与今日邻县扶风共称“邰国”。公元794年,秦庄公在此筑邑,因地形似眉而取名“眉邑”。东汉末年权臣董卓在境内筑眉坞城堡,故又称眉坞。古往今来,眉县作为先祖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民风淳朴,英杰辈出。战国时先秦大将白起(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率军征战出奇无穷,为秦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 功。三国蜀汉谋臣法正(今陕西眉县金渠镇八练村人),与诸葛亮一起为刘备之左膀右臂,在历史上地位非凡。唐代名医王焘(今陕西眉县马家镇车圈村人)著《外台秘要方》40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工具书之一,对祖国医学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在眉县横渠讲学著书,创立关学,成为宋代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一代理学大师”。张载的学说对后世人近千年来的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至今在国际亚裔文化中备受尊崇。明末清初“关中三李”之一的李雪木(今陕西眉县槐芽镇人),一生勤读不辍,隐居太白山38年著书立说,所著《槲叶集》为后人所推崇。共和国上将李达(眉县横渠镇人),戒马一生,功勋卓著。2003年1月19日,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出土了27件西周国宝重器,被誉为中国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5-13
麟游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统一六国后即设县治,隋义宁元年(公元616年),因仁寿宫中出现白麒麟而更名为麟游,沿用至今。隋唐两朝在此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避署离宫--仁寿宫、九成宫,两朝四帝21次驾幸麟游,一度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5-13
汧阳县(今千阳县)
  汉隃麋县地,北周置汧阳县及汧阳郡,以在汧山之阳为名,故城在今陕西汧阳县西,元又徙今县西五里汧河之东晖河之西,隋唐旧治南里许,明移今治属陕西凤翔府,今属陕西关中道。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5-13
陇县因处陇山山脉的东版而得名。陇县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在千河谷地繁衍生息。
   陇县建制较早,商代为矢国领地,周代(约公元前771年)为秦非子驻地,是秦人重要的发祥地。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为“汧邑”,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邑为“县”,置陇关,故有"秦都陇关"之称。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由此关经过。北魏孝明帝时(公元517年)于“汧县”又置“东秦州”,因魏废帝2年(公元553年)改秦为“陇州”,历经五代、宋、元、明、清,辛亥革命后(公元1913年)改州为陇县,1961年与千阳合并,1964年重新恢复陇县县制至今。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